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莎拉;罗塞蒂;男性中心意识;自由;两性关系
摘要: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双重结尾之一是莎拉遇到了代表自由的但丁·罗塞蒂,这似乎意味着莎拉超越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获得了最终的自由。然而她和罗塞蒂相遇的必然性则表明,这个看似走在时代之前、具有鲜明女性独立意识、傲立于世的新女性即使在遇到罗塞蒂后,在罗塞蒂这个强大的父权主义者的身影后,仍未摆脱当时社会男女两性关系中的实质——“男性中心意识”的阴影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0)02-0042-04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后现代经典小说,它以开放式的结构讲述了英国没落贵族出身的查尔斯和家庭女教师莎拉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小说中,莎拉甘心背负荡妇的恶名,享受自我放纵的自由。她引诱了查尔斯,却在和他发生关系后突然消失。当查尔斯终于找到莎拉的时候,惊异地发现莎拉竟然居留于离经叛道的先锋艺术家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人物但丁·罗塞蒂家。莎拉是这么解释她和但丁·罗塞蒂的相遇和相识的:“有一天在街上,罗塞蒂先生向我走过来。他一直在注意着我,但是我并不知道。他要求我允许他画我。当时她(指莎拉和情人查尔斯的女儿)还没有出生。当他了解我的情况之后,他在各方面待我非常好。他主动建议给孩子起个名字。他是她的教父。”她低声说,“我知道这有点儿怪”。
对于小说结尾安排莎拉遇见维多利亚时代、与时代格格不入、倍受争议的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人物但J·罗塞蒂,评论界说法不一。那么,对嗜自由如命的莎拉而言,她为何会选择“遇到”罗塞蒂而不是别人,莎拉遇到罗塞蒂后能否获得最终的自由呢?这要从莎拉遇到拉斐尔前派代表人物罗塞蒂的必然性谈起。
一、莎拉“偶遇”罗塞蒂的必然性
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开放式结尾之一是:莎拉放弃了爱情,为了自由而出走,最终在罗塞蒂家里被查尔斯找到。莎拉遇到拉斐尔前派代表人物罗塞蒂并打算永久地留下来是必然的,是她涌动已久的心灵的呼唤使然,她的最终选择符合她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小说中的莎拉是一个谜,其女性形象一直是研究此小说的焦点。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知道:莎拉是与维多利亚时代格格不入的新女性。她的“新”源于她对反传统的自由与真实的追求,源于她较早萌生的、清醒的、傲立于世的女性独立意识。追求自由是莎拉身上最明显的性格特征。莎拉,这位思想上“出走”的娜拉,是以女性独立意识反抗男性中心意识的隐身先锋,是女性独立意识自我表达的最佳代表。她的存在是对古板虚伪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反叛。正如小说的作者福尔斯本人在访谈时所指出的一样:“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社会虔诚虚伪得可怕,人们脸上带着面具。”而莎拉却是真实、自然、自由、本色生活的身体力行者。
有“美的崇拜者”之称的罗塞蒂是拉斐尔前派成员中最有影响力的中心人物。他个性强烈,是19世纪名副其实最有个性的画家,和莎拉一样,无视当时的传统,他的生活哲学可以从他的艺术追求“真理与自然”中窥之一斑。他曾这样说过:“能够表达真诚的理论,认真写生,以便知道如何表现自然;对于过去的艺术要以直率和诚恳的情怀去感受它。但要排除那种因袭惯例、自我夸耀和生搬硬套的东西。”这一番话很好地注解了他对“虚伪”和“面具”的厌恶以及对“真诚”和“自然”的信奉。罗塞蒂的精神追求应和了莎拉的心灵渴望。这位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优秀画家兼诗人,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为那个时代涂抹了一层浓重的唯美主义色彩;在那个黑色、昏暗、枯索、充满钢和煤的英国,罗塞蒂用艺术展现了一个梦幻、温柔、纯净、天堂般的国度,使那些贪图物质利益,忙于琐碎小事的当代人,受到了诗意和理想的熏陶。
莎拉也是众多受到罗塞蒂的诗意和理想熏陶的人之一。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莎拉是拉斐尔前派艺术追求“真理与自然”的信奉者和罗塞蒂诗歌的崇拜者,她心灵深处也在执着地向往和追求着罗塞蒂所描绘的梦幻、温柔、纯净、如天堂般的国度,渴望能在那样的国度里过上真实自然的生活。她欣赏他们、崇拜他们——潜意识里她一直在追随着罗塞蒂兄妹的足迹,所以当查尔斯终于明白:“莎拉会有那样的人生哲学该怪谁了——那个被称为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歇斯底里老处女的人。”…可见罗塞蒂兄妹对莎拉思想影响之深。
毫无疑问,莎拉的心里一直在呼唤着罗塞蒂兄妹的靠近,所以当莎拉受困于维多利亚时代中期整个社会的虚伪和逢场作戏、受困于人们脸上变幻莫测的面具、追求真实与自由生活并在这样的环境中痛苦地挣扎和反抗着的时候,有一天她在街上遇见了罗塞蒂,罗塞蒂向她走了过去,并邀请她和他一同居住。而莎拉接受了罗塞蒂的邀请,因为她准备正视内心涌动长久的“非常错综复杂的女性心态和感觉”——女性的自由。
莎拉终于为自由迈出了她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她把对罗塞蒂兄妹长久以来心灵的渴望付诸于行动:去追随他们,去陪伴他们,去仰慕他们,去过他们那样的自由不羁且有艺术和诗歌伴随的生活。对莎拉而言,似乎只有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独立、真实、自由的生活;才能不受维多利亚时代那虚伪的、令人压抑的传统道德规范的钳制。
由此可见,罗塞蒂这个历史人物在莎拉生命最重要的关口出现是必然的,罗塞蒂兄妹对莎拉而言不仅仅是心灵的“鸡汤”,更是人生方向的“定位针”。当然,他们的相遇也象征着莎拉勇敢的突破,象征着莎拉与那个时代无畏的抗争。莎拉的反叛性也因“偶遇”罗塞蒂而得到衬托。
二、必然的“偶遇”并不意味着莎拉能从罗塞蒂处获得最终自由
心灵的呼唤使莎拉遇到了先锋艺术家罗塞蒂并被其收留,这似乎意味着莎拉最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自由,然而罗塞蒂和莎拉的男女两性关系的实质却决定了她得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禁锢。
虽然罗塞蒂身为先锋艺术家,蔑视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道德观念,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可以逃避维多利亚时代男女两性关系的实质的影响。当时的男女两性关系的实质是:男性主动,女性被动;男性主导,女性追随;男性是思想、行动和劳动的主动者和主导者,女性是思想、行动和劳动的被动者和追随者。有批评家指出,罗塞蒂虽然过着叛逆者的生活,思想上却与当时的主流男性无异,是“男性中心意识”至上的信奉者。女性对他来说只是欲望的对象,在生活中是他情感的玩物,在艺术上是他凝望和创作的对象,而不是需要被尊重的平等主体。罗塞蒂的多幅绘画和多首诗歌证明:他虽然大胆地描绘了女性的身体,让女性的身体从层层束缚中得以解放,但他始终没有能够超越父权社会的男性中心意识。女性在他的画笔下,始终是作为男性凝视的对象而出现的欲望客体——对他而言,女性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女性本身,而在于可以为男性提供审 美愉悦甚至肉体享受。
不管是从罗塞蒂在莎拉生活中出现的方式“街头偶遇”看——他“选中”了莎拉,尽管莎拉也情愿,还是从他以后在莎拉生活中所担任的角色看——他是画家、是家长、是监护人,莎拉是画笔描绘的对象和他生活和工作中的助理,也是被监护的对象。罗塞蒂与莎拉的关系都是历史上真实的罗塞蒂与他身边女性的翻版——罗塞蒂是主动的,莎拉是被动-的;罗塞蒂是自由的,莎拉是不自由的。自始至终,罗塞蒂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男女两性关系的实质——“男性中心意识”的化身。
首先,罗塞蒂以救赎者的面目出现,莎拉是他的被保护人。在19世纪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因意识形态的约束、受教育的不足以及职业选择的极为有限,女性很难独立谋生。“19世纪是那样的一个时代:那时候妇女是神圣的,然而,你花几个英镑就能买到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甚至只要几个先令,如果你只要她陪你玩一两个小时的话……然而,伦敦每六十幢房屋就有一幢是妓院。”“她们既是维多利亚时代表面强调恪守道德实际纵欲荒淫的父权意识形态的产物,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女性找不到其他出路,只能依靠出卖肉体换取生活保障的结果”。对已经被波尔坦尼夫人解雇和未婚先孕的莎拉而言,想要得到体面的家庭教师的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她和孩子何以生存?莎拉自己也曾经说过:“要是我去伦敦,那我知道我会变成什么人……我就会变成大城市里许多失去名声的女人变成的那种人……我就会变成莱姆镇上有些人已经把我认定的那种人。”可莎拉到了伦敦,却没有成为工厂的苦工,也没有沦为妓女,不需要为她和孩子的生计发愁,她甚至能够穿上时尚迷人的全套新潮女性服装,和崇拜的“天才艺术家们”一起过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碰到了罗塞蒂。小说中,藐视维多利亚时代道德法则的罗塞蒂没有嫌弃莎拉未婚先孕,他为她提供了模特兼助手的工作,帮莎拉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并在莎拉怀孕期间,悉心地照顾她。“在孩子出生以后,罗塞蒂主动做了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的教父,亲自给孩子起名叫拉拉治,用‘以父之名’的方式给予这个孩子在社会上的主体地位,并让莎拉和拉拉治长期住在他的家里。莎拉一直生活在罗塞蒂的庇护之下,罗塞蒂所承担的,其实正是莎拉拒绝查尔斯扮演的家长兼保护人的角色”。
其次,在艺术家和模特的关系上,罗塞蒂表现为莎拉的欲望主体(或说劳动主体)和主导者,莎拉则表现为罗塞蒂的欲望客体(或说劳动客体)和追随者。罗塞蒂主动提出要帮助莎拉,但他提供帮助的大前提是莎拉的外貌符合了他的艺术审美标准。“她的美丽、性感和神秘激发着他创作的冲动”,她能够充当他艺术描摹的对象,即男性欲望或劳动的客体。罗塞蒂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创造者,莎拉只是生活在他的光环下的助手、“一种思想、一个象征、一个审美对象”。罗塞蒂与莎拉结缘于街头,罗塞蒂提出要让她做他的模特,救她于危难。倘若莎拉长得貌不惊人,罗塞蒂则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她,就不会向她走过去,那么她的命运多半会是另外一幅光景,可见罗塞蒂与莎拉之间的关系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起就是不平等的。莎拉对拉斐尔前派的画家们崇拜有加,反复重申他们是“天才”。她告诉查尔斯,在他们面前,她很卑微:“我是抱着十分谦恭的心情说这样的话的。我自己没有才能,只能以谦卑的方式帮助天才们做一些很细小的事情。”她在提到罗塞蒂等拉斐尔前派艺术家时,没有了往日的自信,能够成为罗塞蒂的抄写员、助手和模特,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归宿:“现在我却发现自己过得很幸福。我的工作丰富多彩,令人愉快,干起活来心情特别好,以致全然没有了一般工作的辛苦或乏味。我可以每天和天才人物一起说话。”在她看来,能够生活在这些艺术之神的光环之下是无上光荣的。她选择仰视这些她眼中的天才,她的身体是被动的、供人描摹欣赏的,她的灵魂也寄托在这些天才画家的身上,她满足于被动、从属的地位。
最后,罗塞蒂和其妻子西达尔过去的关系就是罗塞蒂和莎拉关系的现在和未来,莎拉的现实原型就是罗塞蒂的妻子西达尔。事实上罗塞蒂和其妻西达尔也是由艺术家和模特的关系开始,然后发展为情人关系而最终结合的。因为罗塞蒂的不忠,他们走向结合的漫长过程也是西达尔心理和身体倍受痛苦和毒品折磨的过程,西达尔最终心碎于罗塞蒂的不忠而在痛苦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西达尔至死都“一直无法摆脱对两个强有力的男人(罗塞蒂以及著名艺术批评家同时也是她的赞助人约翰·拉斯金)精神上以及经济上的双重依附”。在罗塞蒂身边,她的身心一直是被动的、从属的,她的痛苦、她的绝望都源于她的不自由,源于她的精神和心理对罗塞蒂的完全依赖。可以说:在父权至上的19世纪,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圈子并不是一块可以远离父权社会的净土,在罗塞蒂身边,西达尔的身心从来就没有自由过,因为他们两个之间从不曾平等过,她也仅是罗塞蒂艺术领域的欲望对象或劳动对象。莎拉在罗塞蒂身边所担任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与罗塞蒂的妻子西达尔很相似,尽管他们现在还仅仅是艺术家和模特的关系,未来的关系还不能确定,但无论怎样,罗塞蒂和莎拉的相互选择注定要受当时男女两性关系的限制。所以,小说让莎拉最终选择遇到罗塞蒂并留在其家里,就意味着她很难获得完全的独立自主,更不用说自由了。在罗塞蒂身边,莎拉只能是一棵绕树的藤,依靠别人的表达或创作来表现和表达自己,不能独立,不能自主,更没有她所追求和神往的自由。
三、结语
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是男人的时代,是男性中心意识弥漫的时代,男性中心意识弥漫下的男女两性关系亦是不平等的。在这个时代生活的先锋艺术家罗塞蒂也难逃主流,他和莎拉的相互选择注定要受到当时男女两性关系的限制。在罗塞蒂和莎拉的相处中,前者是思想、行动和劳动的主动者和主导者,后者是思想、行动和劳动的被动者和追随者。如果说罗塞蒂是一张“蛛网”,那么莎拉就是“网上的蜘蛛”,怎么也走不出男性中心主义意识的信奉者罗塞蒂的那个圈。因此,莎拉“遇到”罗塞蒂并被其收留后,虽然“已经不必再依靠外表的服饰支撑门面了”,却“好像只是灯光后面的一个影子”而已。可想而知,对追求完全自由的莎拉而言,要想完全脱离父权社会中的男性中心意识的压力,取得女性主体的独立与自由,这无疑为一个美妙的梦想。
(责任编辑:杨 珊)
摘要: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双重结尾之一是莎拉遇到了代表自由的但丁·罗塞蒂,这似乎意味着莎拉超越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获得了最终的自由。然而她和罗塞蒂相遇的必然性则表明,这个看似走在时代之前、具有鲜明女性独立意识、傲立于世的新女性即使在遇到罗塞蒂后,在罗塞蒂这个强大的父权主义者的身影后,仍未摆脱当时社会男女两性关系中的实质——“男性中心意识”的阴影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0)02-0042-04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后现代经典小说,它以开放式的结构讲述了英国没落贵族出身的查尔斯和家庭女教师莎拉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小说中,莎拉甘心背负荡妇的恶名,享受自我放纵的自由。她引诱了查尔斯,却在和他发生关系后突然消失。当查尔斯终于找到莎拉的时候,惊异地发现莎拉竟然居留于离经叛道的先锋艺术家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人物但丁·罗塞蒂家。莎拉是这么解释她和但丁·罗塞蒂的相遇和相识的:“有一天在街上,罗塞蒂先生向我走过来。他一直在注意着我,但是我并不知道。他要求我允许他画我。当时她(指莎拉和情人查尔斯的女儿)还没有出生。当他了解我的情况之后,他在各方面待我非常好。他主动建议给孩子起个名字。他是她的教父。”她低声说,“我知道这有点儿怪”。
对于小说结尾安排莎拉遇见维多利亚时代、与时代格格不入、倍受争议的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人物但J·罗塞蒂,评论界说法不一。那么,对嗜自由如命的莎拉而言,她为何会选择“遇到”罗塞蒂而不是别人,莎拉遇到罗塞蒂后能否获得最终的自由呢?这要从莎拉遇到拉斐尔前派代表人物罗塞蒂的必然性谈起。
一、莎拉“偶遇”罗塞蒂的必然性
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开放式结尾之一是:莎拉放弃了爱情,为了自由而出走,最终在罗塞蒂家里被查尔斯找到。莎拉遇到拉斐尔前派代表人物罗塞蒂并打算永久地留下来是必然的,是她涌动已久的心灵的呼唤使然,她的最终选择符合她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小说中的莎拉是一个谜,其女性形象一直是研究此小说的焦点。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知道:莎拉是与维多利亚时代格格不入的新女性。她的“新”源于她对反传统的自由与真实的追求,源于她较早萌生的、清醒的、傲立于世的女性独立意识。追求自由是莎拉身上最明显的性格特征。莎拉,这位思想上“出走”的娜拉,是以女性独立意识反抗男性中心意识的隐身先锋,是女性独立意识自我表达的最佳代表。她的存在是对古板虚伪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反叛。正如小说的作者福尔斯本人在访谈时所指出的一样:“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社会虔诚虚伪得可怕,人们脸上带着面具。”而莎拉却是真实、自然、自由、本色生活的身体力行者。
有“美的崇拜者”之称的罗塞蒂是拉斐尔前派成员中最有影响力的中心人物。他个性强烈,是19世纪名副其实最有个性的画家,和莎拉一样,无视当时的传统,他的生活哲学可以从他的艺术追求“真理与自然”中窥之一斑。他曾这样说过:“能够表达真诚的理论,认真写生,以便知道如何表现自然;对于过去的艺术要以直率和诚恳的情怀去感受它。但要排除那种因袭惯例、自我夸耀和生搬硬套的东西。”这一番话很好地注解了他对“虚伪”和“面具”的厌恶以及对“真诚”和“自然”的信奉。罗塞蒂的精神追求应和了莎拉的心灵渴望。这位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优秀画家兼诗人,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为那个时代涂抹了一层浓重的唯美主义色彩;在那个黑色、昏暗、枯索、充满钢和煤的英国,罗塞蒂用艺术展现了一个梦幻、温柔、纯净、天堂般的国度,使那些贪图物质利益,忙于琐碎小事的当代人,受到了诗意和理想的熏陶。
莎拉也是众多受到罗塞蒂的诗意和理想熏陶的人之一。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莎拉是拉斐尔前派艺术追求“真理与自然”的信奉者和罗塞蒂诗歌的崇拜者,她心灵深处也在执着地向往和追求着罗塞蒂所描绘的梦幻、温柔、纯净、如天堂般的国度,渴望能在那样的国度里过上真实自然的生活。她欣赏他们、崇拜他们——潜意识里她一直在追随着罗塞蒂兄妹的足迹,所以当查尔斯终于明白:“莎拉会有那样的人生哲学该怪谁了——那个被称为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歇斯底里老处女的人。”…可见罗塞蒂兄妹对莎拉思想影响之深。
毫无疑问,莎拉的心里一直在呼唤着罗塞蒂兄妹的靠近,所以当莎拉受困于维多利亚时代中期整个社会的虚伪和逢场作戏、受困于人们脸上变幻莫测的面具、追求真实与自由生活并在这样的环境中痛苦地挣扎和反抗着的时候,有一天她在街上遇见了罗塞蒂,罗塞蒂向她走了过去,并邀请她和他一同居住。而莎拉接受了罗塞蒂的邀请,因为她准备正视内心涌动长久的“非常错综复杂的女性心态和感觉”——女性的自由。
莎拉终于为自由迈出了她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她把对罗塞蒂兄妹长久以来心灵的渴望付诸于行动:去追随他们,去陪伴他们,去仰慕他们,去过他们那样的自由不羁且有艺术和诗歌伴随的生活。对莎拉而言,似乎只有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独立、真实、自由的生活;才能不受维多利亚时代那虚伪的、令人压抑的传统道德规范的钳制。
由此可见,罗塞蒂这个历史人物在莎拉生命最重要的关口出现是必然的,罗塞蒂兄妹对莎拉而言不仅仅是心灵的“鸡汤”,更是人生方向的“定位针”。当然,他们的相遇也象征着莎拉勇敢的突破,象征着莎拉与那个时代无畏的抗争。莎拉的反叛性也因“偶遇”罗塞蒂而得到衬托。
二、必然的“偶遇”并不意味着莎拉能从罗塞蒂处获得最终自由
心灵的呼唤使莎拉遇到了先锋艺术家罗塞蒂并被其收留,这似乎意味着莎拉最终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自由,然而罗塞蒂和莎拉的男女两性关系的实质却决定了她得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禁锢。
虽然罗塞蒂身为先锋艺术家,蔑视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道德观念,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可以逃避维多利亚时代男女两性关系的实质的影响。当时的男女两性关系的实质是:男性主动,女性被动;男性主导,女性追随;男性是思想、行动和劳动的主动者和主导者,女性是思想、行动和劳动的被动者和追随者。有批评家指出,罗塞蒂虽然过着叛逆者的生活,思想上却与当时的主流男性无异,是“男性中心意识”至上的信奉者。女性对他来说只是欲望的对象,在生活中是他情感的玩物,在艺术上是他凝望和创作的对象,而不是需要被尊重的平等主体。罗塞蒂的多幅绘画和多首诗歌证明:他虽然大胆地描绘了女性的身体,让女性的身体从层层束缚中得以解放,但他始终没有能够超越父权社会的男性中心意识。女性在他的画笔下,始终是作为男性凝视的对象而出现的欲望客体——对他而言,女性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女性本身,而在于可以为男性提供审 美愉悦甚至肉体享受。
不管是从罗塞蒂在莎拉生活中出现的方式“街头偶遇”看——他“选中”了莎拉,尽管莎拉也情愿,还是从他以后在莎拉生活中所担任的角色看——他是画家、是家长、是监护人,莎拉是画笔描绘的对象和他生活和工作中的助理,也是被监护的对象。罗塞蒂与莎拉的关系都是历史上真实的罗塞蒂与他身边女性的翻版——罗塞蒂是主动的,莎拉是被动-的;罗塞蒂是自由的,莎拉是不自由的。自始至终,罗塞蒂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男女两性关系的实质——“男性中心意识”的化身。
首先,罗塞蒂以救赎者的面目出现,莎拉是他的被保护人。在19世纪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因意识形态的约束、受教育的不足以及职业选择的极为有限,女性很难独立谋生。“19世纪是那样的一个时代:那时候妇女是神圣的,然而,你花几个英镑就能买到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甚至只要几个先令,如果你只要她陪你玩一两个小时的话……然而,伦敦每六十幢房屋就有一幢是妓院。”“她们既是维多利亚时代表面强调恪守道德实际纵欲荒淫的父权意识形态的产物,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女性找不到其他出路,只能依靠出卖肉体换取生活保障的结果”。对已经被波尔坦尼夫人解雇和未婚先孕的莎拉而言,想要得到体面的家庭教师的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她和孩子何以生存?莎拉自己也曾经说过:“要是我去伦敦,那我知道我会变成什么人……我就会变成大城市里许多失去名声的女人变成的那种人……我就会变成莱姆镇上有些人已经把我认定的那种人。”可莎拉到了伦敦,却没有成为工厂的苦工,也没有沦为妓女,不需要为她和孩子的生计发愁,她甚至能够穿上时尚迷人的全套新潮女性服装,和崇拜的“天才艺术家们”一起过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碰到了罗塞蒂。小说中,藐视维多利亚时代道德法则的罗塞蒂没有嫌弃莎拉未婚先孕,他为她提供了模特兼助手的工作,帮莎拉摆脱了经济上的困境,并在莎拉怀孕期间,悉心地照顾她。“在孩子出生以后,罗塞蒂主动做了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的教父,亲自给孩子起名叫拉拉治,用‘以父之名’的方式给予这个孩子在社会上的主体地位,并让莎拉和拉拉治长期住在他的家里。莎拉一直生活在罗塞蒂的庇护之下,罗塞蒂所承担的,其实正是莎拉拒绝查尔斯扮演的家长兼保护人的角色”。
其次,在艺术家和模特的关系上,罗塞蒂表现为莎拉的欲望主体(或说劳动主体)和主导者,莎拉则表现为罗塞蒂的欲望客体(或说劳动客体)和追随者。罗塞蒂主动提出要帮助莎拉,但他提供帮助的大前提是莎拉的外貌符合了他的艺术审美标准。“她的美丽、性感和神秘激发着他创作的冲动”,她能够充当他艺术描摹的对象,即男性欲望或劳动的客体。罗塞蒂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创造者,莎拉只是生活在他的光环下的助手、“一种思想、一个象征、一个审美对象”。罗塞蒂与莎拉结缘于街头,罗塞蒂提出要让她做他的模特,救她于危难。倘若莎拉长得貌不惊人,罗塞蒂则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她,就不会向她走过去,那么她的命运多半会是另外一幅光景,可见罗塞蒂与莎拉之间的关系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起就是不平等的。莎拉对拉斐尔前派的画家们崇拜有加,反复重申他们是“天才”。她告诉查尔斯,在他们面前,她很卑微:“我是抱着十分谦恭的心情说这样的话的。我自己没有才能,只能以谦卑的方式帮助天才们做一些很细小的事情。”她在提到罗塞蒂等拉斐尔前派艺术家时,没有了往日的自信,能够成为罗塞蒂的抄写员、助手和模特,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归宿:“现在我却发现自己过得很幸福。我的工作丰富多彩,令人愉快,干起活来心情特别好,以致全然没有了一般工作的辛苦或乏味。我可以每天和天才人物一起说话。”在她看来,能够生活在这些艺术之神的光环之下是无上光荣的。她选择仰视这些她眼中的天才,她的身体是被动的、供人描摹欣赏的,她的灵魂也寄托在这些天才画家的身上,她满足于被动、从属的地位。
最后,罗塞蒂和其妻子西达尔过去的关系就是罗塞蒂和莎拉关系的现在和未来,莎拉的现实原型就是罗塞蒂的妻子西达尔。事实上罗塞蒂和其妻西达尔也是由艺术家和模特的关系开始,然后发展为情人关系而最终结合的。因为罗塞蒂的不忠,他们走向结合的漫长过程也是西达尔心理和身体倍受痛苦和毒品折磨的过程,西达尔最终心碎于罗塞蒂的不忠而在痛苦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西达尔至死都“一直无法摆脱对两个强有力的男人(罗塞蒂以及著名艺术批评家同时也是她的赞助人约翰·拉斯金)精神上以及经济上的双重依附”。在罗塞蒂身边,她的身心一直是被动的、从属的,她的痛苦、她的绝望都源于她的不自由,源于她的精神和心理对罗塞蒂的完全依赖。可以说:在父权至上的19世纪,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圈子并不是一块可以远离父权社会的净土,在罗塞蒂身边,西达尔的身心从来就没有自由过,因为他们两个之间从不曾平等过,她也仅是罗塞蒂艺术领域的欲望对象或劳动对象。莎拉在罗塞蒂身边所担任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与罗塞蒂的妻子西达尔很相似,尽管他们现在还仅仅是艺术家和模特的关系,未来的关系还不能确定,但无论怎样,罗塞蒂和莎拉的相互选择注定要受当时男女两性关系的限制。所以,小说让莎拉最终选择遇到罗塞蒂并留在其家里,就意味着她很难获得完全的独立自主,更不用说自由了。在罗塞蒂身边,莎拉只能是一棵绕树的藤,依靠别人的表达或创作来表现和表达自己,不能独立,不能自主,更没有她所追求和神往的自由。
三、结语
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是男人的时代,是男性中心意识弥漫的时代,男性中心意识弥漫下的男女两性关系亦是不平等的。在这个时代生活的先锋艺术家罗塞蒂也难逃主流,他和莎拉的相互选择注定要受到当时男女两性关系的限制。在罗塞蒂和莎拉的相处中,前者是思想、行动和劳动的主动者和主导者,后者是思想、行动和劳动的被动者和追随者。如果说罗塞蒂是一张“蛛网”,那么莎拉就是“网上的蜘蛛”,怎么也走不出男性中心主义意识的信奉者罗塞蒂的那个圈。因此,莎拉“遇到”罗塞蒂并被其收留后,虽然“已经不必再依靠外表的服饰支撑门面了”,却“好像只是灯光后面的一个影子”而已。可想而知,对追求完全自由的莎拉而言,要想完全脱离父权社会中的男性中心意识的压力,取得女性主体的独立与自由,这无疑为一个美妙的梦想。
(责任编辑:杨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