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近代史教学应注意教材内容与补充内容相结合、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成绩评定与提高能力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教学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7-0101-03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的历史,是中国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就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同仁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笔者以为,中国近代史教学应注意以下七个结合,不妥之处,敬请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一、教材内容与补充内容相结合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指的是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是指专门为学生编写的上课和复习用的书。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教学要以教材为基础。近年来中国近代史教材在不断改革和创新,涌现出一些比较好的版本教材。马敏、彭南生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郑师渠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近代史》(1840-1919),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近代史(1840—1949)》,就是比较优秀的教材。这些教材改变了以往同类教材偏重以阶级斗争为主线来描述历史事件或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来观察和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惯例,编写理念体现了“革命”主导,兼采“现代化”的视角,并加大了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从而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全貌。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教材还将中国近代史的下限设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近代史更完整,使教学和研究工作更科学。[1]马敏、彭南生主编的教材将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视为一个整体,在写作体例上,将纵向的历史脉络与横向的历史专题结合起来,是一种体例新颖的教材。
以上教材虽然各有优势,但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一是由于受出版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落后于学术研究;二是章节之间编写水平有差异,个别地方存在严重不足;三是缺少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等。因此,教师授课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该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整合、完善教材内容。具体做法是:对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内容进行补充,详讲;对叙述性、非重点内容少讲甚至不讲,留给学生自学;对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增补经济、思想、外交、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使其更能反映这段历史的全貌;增加每章的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研究论文、学习网站等,[2]以满足学生课后自学的需要;充实新的学科研究动态,了解学术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研究成果及授课者本人的研究感悟,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灌注式系统讲授法来从事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知识容量大、效率高、成本低、通用性强等,但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近年来兴起的学生自主讲授法、讨论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的系统讲授法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具有费时费事、以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缺点。因此,任何教学方法都各有利弊,不易长期开展。笔者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于难点、重点问题采用先启发后讲述式教学,在启发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讲述,通过分析重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比如分析概括国内运动失败原因主要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件主要从特定的历史条件、事件的性质、历史意义、局限性等角度考虑,[3]这种教学方法启发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学、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某些跨章节的重点问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等内容,可以打破课本章节的顺序,作专题式讲授,把整个事件的产生、发展、原因及教训一次性完整地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深入了解;对于学术界尚存争议的问题,如租界和传教士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洋务运动的评价等问题,可以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采用讨论课教学,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研究问题的能力;对于非重点教学内容,如“边疆危机”等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自己上台讲述,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对于简单问题可以采取提问式教学,在学生仔细阅读、理解教材之后,师生互问互答;对于一些比较简单并有可比性的内容,如十九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和强占的租借地、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的主要派系等内容,可用图表法进行教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内容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有时候是几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
三、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不仅可以高效地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通过教师的手势、眼神、语言节奏等非知识因素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然而,传统教学手段也有不足,这就是缺乏生动性、直观性,而且信息量也有限。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缺陷,教师可以通过音像组合形象地模拟历史场景,从而增强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还可以以丰富的文字、图像、音效等数字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然而生动的数字画面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大量信息容易令学生应接不暇、难于取舍,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充满音效、动画、视听资料等元素而过于“花哨”的课件设计很可能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也削弱了课堂教学本身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历史学的沧桑、深邃和悠远被课件发出的各种声响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所消解,从而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4] 由此看来,传统历史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各有优劣,多媒体在创设历史氛围方面的独特优势可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而传统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方式、总结历史规律方面有优势。因此,究竟选择何种教学手段,应视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对于传授历史知识的内容,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战争或起义,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生动地展示战争过程,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一些重要史料,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可免教师抄写之苦,节约时间。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应做到有度,不可喧宾夺主;对于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总结经验教训、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等内容,则适合用传统教学方式。只有两种教学手段彼此配合,相互补充,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四、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中国近代史教学除了传授历史知识,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外,还要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要把思想教育贯彻到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讲述,引起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细雨润物”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杨靖宇嘴嚼树皮草根,肩挑救围重担,“狼牙山五壮士”重创日军,舍身跳崖等抗争史内容的讲解,激励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升华其对国家、对民族强烈的责任感;通过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无数仁人志士艰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黑暗,走向光明;通过谭嗣同为变法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情,朱德不为四川军阀杨森的高官、高薪所诱惑,执意上北京,下上海,去找共产党的优良品质,徐悲鸿拒绝为蒋介石画像、不趋炎附势的高风亮节等内容的讲解,给学生的精神心理活动提供了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和帮助,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5]通过晚清政府在外敌入侵面前,执行“防民胜于防寇”政策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战”、“和”分歧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胜利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抵御任何外来侵略,也才会有祖国的繁荣昌盛;通过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虽屡遭挫折,但从不气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情况下,共产党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等内容的讲解,[6]使当代大学生学习先辈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而不畏困难,不惧挫折,开拓进取;通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教育学生要树立社会发展的观点,增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帝国主义侵华史的讲解,使学生认识近代中国国情,正确看待我们今天物质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落后挨打的屈辱史的讲解,一方面教育学生要立志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刻认识闭关锁国导致落后,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国策,是强国之路,认识到当代大学生也要具备开放意识,努力学习和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为我所用。[7]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中国近代史教学除了理论讲授外,还要重视实践教学。要结合教材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考察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的遗址遗迹。特别是要结合地区特色,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所在地区的中国近代史资源,这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也是用中国近代史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措施,更是创设历史情景,发掘学生情感,把课程讲好、讲透、讲生动的好方法。我们所处的商洛市是革命老区。从1932年11月起,先后有五支红军在这里转战,时间长达6年之久。商洛烈士陵园长眠着许多为商洛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笔者每年清明节都会带学生去商洛市烈士陵园为唐澍、巩德芳等烈士扫墓,并在烈士墓碑前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里的烈士事迹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烈士们的英勇斗争精神,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富强而发奋学习。
走出商洛,陕西境内还有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临潼华清池的西安事变遗址,骊山的兵谏亭,延安的革命纪念馆和枣园、杨家岭、凤凰山麓等革命旧址。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基地。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
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教学与科研两种本领。只有教学、科研并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学可以推动科研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发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能从学生的思考中得到启发,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活动;另一方面,科研活动也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了解新的学科研究动态、学术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研究成果,再加上自己的研究感悟,这些都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利用并传授给学生,这有助于改进和丰富教学活动,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修正一些既有的错误认识或结论。如,长期以来,很多抗日战争史著作都认为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是消极的,但有学者通过1938年10月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国民党组织的会战、投入的兵力、伤亡的人数、毙伤的日军等数据与抗战初期的比较,认为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还是比较积极的。由此可见,教学与科研能够相互促进,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七、学生成绩评定与提高能力相结合
(一)注重平时考查,建立多元化考评机制
学期总评成绩应由50%的平时成绩和5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的考查点包括:课堂出勤率;作业的数量、质量;课堂纪律状况;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课堂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次数及答案正确程度;讨论课上对问题的语言表述、对问题探究的深浅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实践教学心得体会;史学小论文的质量等。
(二)改革期末考试内容和方式方法
考题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机械记忆能力,即客观基础知识题,占总分的55%左右;另一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即能力测试的主观题,占总分的45%左右。在考试方法上,采取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由学生随机抽取题签,准备十分钟后,再做回答,回答完毕后,教师按照答题情况补充提问,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确定分数。[8]口试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应变能力。
这样,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由多元化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基础知识及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了学生因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知识或千方百计作弊的情况,使评价的依据更实际,评价的结果更科学。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近代史教学只有注意以上七个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文静,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教材——评《中国近代史(1840一1949)》[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62-63.
[2] 王虹波.对普通地方高校“中国近代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5):103.
[3] 许有恒,陈光文.中国近代史的模式化教学[J].历史学习,2006,(4):41.
[4] 王德朋.历史专业多媒体教学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9,(3):53-54.
[5] 杨敏.在历史教学中发掘德育因素[J].江西教育,2003,(19):26.
[6] 王秀绒.试论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大学教育,2012,(6):62
[7] 胡景华.浅谈中国近代史与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链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8.
[8] 张正.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学模式——论高师历史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156.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教学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7-0101-03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的历史,是中国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就如何教好这门课程,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同仁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笔者以为,中国近代史教学应注意以下七个结合,不妥之处,敬请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一、教材内容与补充内容相结合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指的是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是指专门为学生编写的上课和复习用的书。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教学要以教材为基础。近年来中国近代史教材在不断改革和创新,涌现出一些比较好的版本教材。马敏、彭南生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郑师渠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近代史》(1840-1919),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近代史(1840—1949)》,就是比较优秀的教材。这些教材改变了以往同类教材偏重以阶级斗争为主线来描述历史事件或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来观察和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惯例,编写理念体现了“革命”主导,兼采“现代化”的视角,并加大了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从而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全貌。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教材还将中国近代史的下限设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近代史更完整,使教学和研究工作更科学。[1]马敏、彭南生主编的教材将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视为一个整体,在写作体例上,将纵向的历史脉络与横向的历史专题结合起来,是一种体例新颖的教材。
以上教材虽然各有优势,但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一是由于受出版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落后于学术研究;二是章节之间编写水平有差异,个别地方存在严重不足;三是缺少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等。因此,教师授课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该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整合、完善教材内容。具体做法是:对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内容进行补充,详讲;对叙述性、非重点内容少讲甚至不讲,留给学生自学;对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增补经济、思想、外交、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使其更能反映这段历史的全貌;增加每章的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研究论文、学习网站等,[2]以满足学生课后自学的需要;充实新的学科研究动态,了解学术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研究成果及授课者本人的研究感悟,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灌注式系统讲授法来从事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知识容量大、效率高、成本低、通用性强等,但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近年来兴起的学生自主讲授法、讨论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的系统讲授法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具有费时费事、以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缺点。因此,任何教学方法都各有利弊,不易长期开展。笔者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于难点、重点问题采用先启发后讲述式教学,在启发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讲述,通过分析重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比如分析概括国内运动失败原因主要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件主要从特定的历史条件、事件的性质、历史意义、局限性等角度考虑,[3]这种教学方法启发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学、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某些跨章节的重点问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等内容,可以打破课本章节的顺序,作专题式讲授,把整个事件的产生、发展、原因及教训一次性完整地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和深入了解;对于学术界尚存争议的问题,如租界和传教士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洋务运动的评价等问题,可以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采用讨论课教学,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研究问题的能力;对于非重点教学内容,如“边疆危机”等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自己上台讲述,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对于简单问题可以采取提问式教学,在学生仔细阅读、理解教材之后,师生互问互答;对于一些比较简单并有可比性的内容,如十九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和强占的租借地、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的主要派系等内容,可用图表法进行教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内容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有时候是几种教学方法交叉使用。
三、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不仅可以高效地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通过教师的手势、眼神、语言节奏等非知识因素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然而,传统教学手段也有不足,这就是缺乏生动性、直观性,而且信息量也有限。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缺陷,教师可以通过音像组合形象地模拟历史场景,从而增强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还可以以丰富的文字、图像、音效等数字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然而生动的数字画面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大量信息容易令学生应接不暇、难于取舍,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充满音效、动画、视听资料等元素而过于“花哨”的课件设计很可能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也削弱了课堂教学本身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历史学的沧桑、深邃和悠远被课件发出的各种声响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所消解,从而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4] 由此看来,传统历史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各有优劣,多媒体在创设历史氛围方面的独特优势可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而传统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方式、总结历史规律方面有优势。因此,究竟选择何种教学手段,应视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对于传授历史知识的内容,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战争或起义,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生动地展示战争过程,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一些重要史料,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可免教师抄写之苦,节约时间。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应做到有度,不可喧宾夺主;对于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总结经验教训、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等内容,则适合用传统教学方式。只有两种教学手段彼此配合,相互补充,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四、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中国近代史教学除了传授历史知识,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外,还要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要把思想教育贯彻到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讲述,引起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细雨润物”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杨靖宇嘴嚼树皮草根,肩挑救围重担,“狼牙山五壮士”重创日军,舍身跳崖等抗争史内容的讲解,激励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升华其对国家、对民族强烈的责任感;通过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无数仁人志士艰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黑暗,走向光明;通过谭嗣同为变法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情,朱德不为四川军阀杨森的高官、高薪所诱惑,执意上北京,下上海,去找共产党的优良品质,徐悲鸿拒绝为蒋介石画像、不趋炎附势的高风亮节等内容的讲解,给学生的精神心理活动提供了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和帮助,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5]通过晚清政府在外敌入侵面前,执行“防民胜于防寇”政策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战”、“和”分歧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胜利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抵御任何外来侵略,也才会有祖国的繁荣昌盛;通过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虽屡遭挫折,但从不气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情况下,共产党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等内容的讲解,[6]使当代大学生学习先辈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而不畏困难,不惧挫折,开拓进取;通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教育学生要树立社会发展的观点,增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帝国主义侵华史的讲解,使学生认识近代中国国情,正确看待我们今天物质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落后挨打的屈辱史的讲解,一方面教育学生要立志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刻认识闭关锁国导致落后,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国策,是强国之路,认识到当代大学生也要具备开放意识,努力学习和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为我所用。[7]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中国近代史教学除了理论讲授外,还要重视实践教学。要结合教材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考察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的遗址遗迹。特别是要结合地区特色,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所在地区的中国近代史资源,这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也是用中国近代史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措施,更是创设历史情景,发掘学生情感,把课程讲好、讲透、讲生动的好方法。我们所处的商洛市是革命老区。从1932年11月起,先后有五支红军在这里转战,时间长达6年之久。商洛烈士陵园长眠着许多为商洛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笔者每年清明节都会带学生去商洛市烈士陵园为唐澍、巩德芳等烈士扫墓,并在烈士墓碑前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里的烈士事迹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烈士们的英勇斗争精神,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富强而发奋学习。
走出商洛,陕西境内还有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临潼华清池的西安事变遗址,骊山的兵谏亭,延安的革命纪念馆和枣园、杨家岭、凤凰山麓等革命旧址。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基地。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
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教学与科研两种本领。只有教学、科研并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学可以推动科研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发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能从学生的思考中得到启发,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活动;另一方面,科研活动也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接触到更多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了解新的学科研究动态、学术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研究成果,再加上自己的研究感悟,这些都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利用并传授给学生,这有助于改进和丰富教学活动,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修正一些既有的错误认识或结论。如,长期以来,很多抗日战争史著作都认为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是消极的,但有学者通过1938年10月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国民党组织的会战、投入的兵力、伤亡的人数、毙伤的日军等数据与抗战初期的比较,认为这一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还是比较积极的。由此可见,教学与科研能够相互促进,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七、学生成绩评定与提高能力相结合
(一)注重平时考查,建立多元化考评机制
学期总评成绩应由50%的平时成绩和5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的考查点包括:课堂出勤率;作业的数量、质量;课堂纪律状况;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课堂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次数及答案正确程度;讨论课上对问题的语言表述、对问题探究的深浅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实践教学心得体会;史学小论文的质量等。
(二)改革期末考试内容和方式方法
考题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机械记忆能力,即客观基础知识题,占总分的55%左右;另一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即能力测试的主观题,占总分的45%左右。在考试方法上,采取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由学生随机抽取题签,准备十分钟后,再做回答,回答完毕后,教师按照答题情况补充提问,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确定分数。[8]口试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应变能力。
这样,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由多元化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基础知识及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了学生因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知识或千方百计作弊的情况,使评价的依据更实际,评价的结果更科学。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国近代史教学只有注意以上七个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文静,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教材——评《中国近代史(1840一1949)》[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62-63.
[2] 王虹波.对普通地方高校“中国近代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5):103.
[3] 许有恒,陈光文.中国近代史的模式化教学[J].历史学习,2006,(4):41.
[4] 王德朋.历史专业多媒体教学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9,(3):53-54.
[5] 杨敏.在历史教学中发掘德育因素[J].江西教育,2003,(19):26.
[6] 王秀绒.试论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大学教育,2012,(6):62
[7] 胡景华.浅谈中国近代史与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链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8.
[8] 张正.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学模式——论高师历史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156.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