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小学生数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用蕴涵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来辅助数学教学活动。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索,以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实际问题;背景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必将应用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数学生活化,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及数学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中,学生天天学数学,时时用数学,学生却对数学提不起兴趣,也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和用两张皮,不能学以致用。这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脱不开关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活动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内,学生完全依赖老师,没有探索的主动性,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必须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现有的教材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目前,教育界已经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编写教材时注意力求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但做得还不够好,涉及现实生活的内容不多,题目还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改造充实教材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已然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准确地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便能轻易地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为课堂教学服务。寓生活化于情境之中的数学教学,是将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课堂,把数学问题改变为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幅幅生活画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看到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开了数学与生活的屏障,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比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老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然后再提出问题:这是同学们都熟悉的节目,那么它是什么时候播出的呢?接下来出示: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并配上图画,让学生观察时间,从而引入新课。这样,使用适当的生活化的情境音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如在教学“接近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老师有155元,要买一件86元的衣服,老师还剩多少钱?”(155-86),“但老师付给营业员100元的整钞,老师现在还有多少元?”(155-100),“营业员找给老师14元,最终老师还剩多少元?你能根据老师和营业员的交易列出一道算式吗?”这样,学生就可以列算式:155-86=155-100+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多减去的还要加上这一法则,进而提升到理论上的简便运算。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的内容,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的数学情境时,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便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感受生活数学,还原生活背景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应用于现实生活,新教材更能体现出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如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把书上的例题改成游戏形式。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让学生明确游戏的规则(车上原有7人,接着有2人下车,又有3人上车)。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北京路小学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出“嘟嘟”的声音),体育馆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说一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
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北京路小学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体育馆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學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7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学生感到对数学有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生活是数学的宝库。值得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探索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思想。所以我们教师应积极地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生活氛围中热爱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知识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正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M].华师大出版社,2001.
[2]马大伟.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背景下的教学方法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实际问题;背景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必将应用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数学生活化,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及数学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生活中,学生天天学数学,时时用数学,学生却对数学提不起兴趣,也不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和用两张皮,不能学以致用。这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脱不开关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活动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内,学生完全依赖老师,没有探索的主动性,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必须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现有的教材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目前,教育界已经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编写教材时注意力求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但做得还不够好,涉及现实生活的内容不多,题目还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改造充实教材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1.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已然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准确地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便能轻易地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为课堂教学服务。寓生活化于情境之中的数学教学,是将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课堂,把数学问题改变为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幅幅生活画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看到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开了数学与生活的屏障,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比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老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然后再提出问题:这是同学们都熟悉的节目,那么它是什么时候播出的呢?接下来出示:小红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并配上图画,让学生观察时间,从而引入新课。这样,使用适当的生活化的情境音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如在教学“接近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老师有155元,要买一件86元的衣服,老师还剩多少钱?”(155-86),“但老师付给营业员100元的整钞,老师现在还有多少元?”(155-100),“营业员找给老师14元,最终老师还剩多少元?你能根据老师和营业员的交易列出一道算式吗?”这样,学生就可以列算式:155-86=155-100+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多减去的还要加上这一法则,进而提升到理论上的简便运算。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的内容,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的数学情境时,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以便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感受生活数学,还原生活背景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应用于现实生活,新教材更能体现出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如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把书上的例题改成游戏形式。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让学生明确游戏的规则(车上原有7人,接着有2人下车,又有3人上车)。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北京路小学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出“嘟嘟”的声音),体育馆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说一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
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北京路小学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体育馆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學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7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学生感到对数学有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生活是数学的宝库。值得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探索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思想。所以我们教师应积极地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生活氛围中热爱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知识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正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M].华师大出版社,2001.
[2]马大伟.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背景下的教学方法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