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气自华 功夫在画外

来源 :神州民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o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放翁曾教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中国诗与中国画在意境上同根同源,中国画作为文化载体,那是一种已经逝失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投影。而画家作画,精神不是被表现,而是释放表现,要让心灵的东西找到出口,要让作品来征服观者的内心,做一个心灵的征服者。要感动人,先要感动自己。
  ——王胜泉画语
  笔墨的精彩
  迷上画画之前,王胜泉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书法。书法被称为线条的艺术,在那些抽象的线条里,凝聚了人们对艺术的激情、理解与对岁月的消磨。
  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书与画总是一对孪生的姐妹,以书入画给王胜泉的画面带来了不凡的精神面貌,他的画墨色浓淡相宜,树木山石以线为主,显得轻松自然,他还善于点线面结合使用,构成的墨块有很强的透明感,层次分明,他作画不以“形”耀人眼目,而以“意”动人心弦,有一种“万趣融其神思,万物为我所有”的感觉。
  王胜泉是一位勤奋的画家,他把自己的思维全部融入了绘画,从中能看到他浑厚的笔墨与娴熟的技巧。常说画如其人,王胜泉的画也像他的为人一样质朴、深情,尤其他的线条从书法用笔中脱颖而出,既有书法线条的率意、灵动,又能与画面浑然一体,他以笔墨驭情,以情取势,使整个画面纯净响亮,有较强的感染力。
  生活的源泉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中国画领域思潮迭起,但王胜泉在艺术创作中,恪守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是画家之师的理念。在绘画学习过程中,他尽量利用一切机会到外面写生,安徽宏村、西递、河南太行、湘西吉首、湘中的龙山、湄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大量的写生实践中,他深入研究传统绘画的经验,从大自然中去认识和发现山水画创作的规律,让真实的情感来源于自然景象,通过对生活的与自然的认识和探究,去寻找真心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他笔下的山水深厚而灵秀,一笔一画既是自然外在特征的表现,又是变瞬间为永恒美的情感抒发,因此,他的画面充满了大自然的情趣与生活气息,让人玩味不绝。写生实践让他深刻地认识到,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的创作既要根植于传统,但也不能拘泥于传统,这样才能画出时代的力度与厚度。
  功夫的锤炼
  一位成功的画家,需要有扎实的功底,王胜泉的作品,既有个性风采的抒写,又有来自生活深处的纯朴与清醇。在日复一日的艺术创作中,他非常重视功夫的锤炼。难能可贵的是,他至今仍在不断地进行艺术的探求和尝试。在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的笔墨表现手法,比如他用积墨法,墨色不是一遍而成,而是经层层叠加、渲染而成,这样一来墨色非常浑厚。此外,他还注重画面虚实处理,他领悟到了“实处易、虚处难”的绘画真谛。一般说,实为具象,虚为抽象,虚是事物的一种提炼和升华,富有精神气韵。王胜泉认识到应从实到虚,先要有能力画满纸张,满纸能实,然后求虚。
  线也是中国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画最高的造型手段。黄宾虹先生用平、圆、留、重、变来概括用线的特征。王胜泉为了达到这一高度,在绘画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书法临习,研究并借鉴了书法线条结构与章法等形式美,丰富了画法。
  王胜泉沉浸在对绘画的执着与爱中,他以兴趣为师,在他的从艺生涯中,真可谓是足不停游,目不停视,心不停思,筆不停挥。他为人朴实厚道,有一颗平常心,他的主观意识与艺术风格不以那种张扬强悍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瞬间为之一振,而是以一种极为和谐舒缓的节奏流泻出来,使其渐入佳境,因此余味更隽永。
  妙趣天成
  观赏王胜泉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在用十分平静的心态去感悟自然人生,并醉心捕捉它们的形与神,诉诸笔墨之中,他的画有时质朴得如同空气阳光、土地,他摒弃一切矫揉造作与粉饰,妙趣天成。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他对生活的一往情深。
  大千世界变幻无穷。有慧根的艺术家能从中获得重大的启迪与灵感。用手中的笔将理想与现实进行深层次的融合。王胜泉尊重传统,尊重和借鉴一切优秀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的创作精神,把热爱生活、理解生活、眷恋祖国山川的深厚情怀,转化成为妙趣天成的画作。
  “心忘方入妙,意到不穷工”,人的精神之美在于竭尽全能去完成生活赋予的崇高使命。王胜泉在中国画这条路上孜孜矻矻地探索,他曾十分动情地说过,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是他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对绘画有这样的美好的心态,还怕艺术之路的坎坷与曲折吗?遥望远方,我真诚地祝愿他的艺术道路走得更稳当、更顺畅。
其他文献
潮州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演化有续,是潮州陶瓷一奇葩,从清代中期,朱泥壶便独具一格,广泛生产和应用,并代代相传,形成了三大老字号。张氏“裕德堂”招牌,从1930年树立至今,已历经百年沧桑岁月。但,张氏做壶的历史,可追溯到更早以前,而这段延续百年的故事的开始,则起源于一只被打破的孟臣壶。  缘起一把“孟臣壶”  作为“裕德堂”第四代传人,张瑞端回首家族一路走过的风风雨雨,感慨万分。谁都没想到,张
期刊
当过知青,当过工人,恢复高考后考入了原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大)油画专业,毕业后又公费派到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两年油画。他不爱卖画,也不爱办展览,他就是画家易台华。  在画家圈里,易台华老师可算得上“另类”,他的画很少卖,也不喜欢在社交场合混际,更没有办画展。他的家里,墙上挂的,地上摆着的,都是他的油画作品。他告诉我们,他天天都要画画,一天大概画个两三个小时,要是画风景画,一天大概需要画四个小时
期刊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这句话用来形容列健三再适合不过了。当我们来到他位于广州增城区的博之堂工作室时,仅从外面看来,看不出丝毫和艺术收藏品有关的信息。但当我们走进去,才发现内里暗藏乾坤。“这幅画是李正天的”“这幅是周彦生的”“这一幅是陈永锵画的”……列健三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收藏在他工作室中的藏品,雕塑、油画、国画、书法、陶瓷,各种品类的艺术品列健三都有所涉猎,大大小小的收藏品在这方小小的工
期刊
闻夫有声画乃诗,神区鬼奥;无声诗乃画,绝伦精妙。妍媸之鉴,优劣之较,在于造型之异,在于空间之造,在于视觉之感,在于灵性之耀。 张公远谋之作,诗画兼包;翰墨鸿猷之举,颂声载道。布衣与其神交久矣!谨小慎微,不敢推讨。何也?盖规构壮丽,气清才高。而今不揣冒昧,以管窥豹;遑论浅陋,方家蕙教。辞曰:  盖笔墨语言者,“六法”之道以观;凡神形气韵者,“五墨”之法以阐。观乎远谋之画,遒劲爽练;赞乎神韵之盈,空灵
期刊
笔者偶然在雅昌网搜索艺术品,被一个名为“博之堂”的网店的藏品所吸引,根据资料浏览博之堂艺术网(www.bztart.com),看到其种类众多的收藏品,仿佛置身于一个庞大的艺术殿堂,众多国内乃至世界闻名的艺术家创作的精品国画,油画,水彩画,素描,雕塑,陶瓷,玉器还有木雕作品——收藏在内,这个网站的藏品数量成千上万!简直是一场永不落幕的艺术盛宴!令人大饱眼福!一看公司资料,得知该堂主人就是我们本土增城
期刊
任何地域文化无一不是同化与异化的结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贯穿进化的始终。尤其是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国画家们正在努力探寻水墨画何去何从,如何能让外界在方寸间一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与时俱进。万国华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万国华于1986年跨界首作漆画《纺线线》,被外交部礼宾司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他并没有满足于此,后独创没骨青花人物和重彩京剧人物瓷板画,只为探寻现代
期刊
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融合、彰显的则是画家本人的文化修养。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随人物画而发展,唐宋以来山水领域名家辈出。时至当下,山水画表现丰富,大家涌现。在众多画家中,张远谋先生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和追求的画家,他的作品功底深厚、文气充盈,给人宁静、恬淡之感。  张远谋出生于广西一个书香家庭。七岁学习书法,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九岁学琴抚筝,对中国古典民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古典名曲
期刊
自古以来,潮州便是文化底蕴深厚之福地,浓郁的文化气息包围着这座城市。进入潮州地界,独属于此地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置身其中简直是走进了文化艺术大观园,潮绣、手拉壶、潮州木雕……各式各样的工艺美术品直教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潮州是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瓷都、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潮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格调清新、布局大方、色彩丰富绚丽、线条流畅、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立意高雅,成为富有
期刊
庚寅年秋,我与任鸣相识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为2010级同窗,初识任鸣即成至交,遂常相往来而成莫逆,时至今日亦不过一年半多矣,余获益良多而非至于画。与任鸣神侃常忘忧于“流水堂”,流水堂者老弟宿舍之斋号也。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由此斋号亦可知其主人胸襟之豁达,处世之淡然,艺术追求之真意所在。任鸣学习书画启蒙于幼时家教,奠基于大学,而创作的开始、风格的形成是在工作之后的事。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他抓住
期刊
中国画是一个非常强调精神境界的画种,它与文史哲联系紧密,比如石涛的 “一画”之法就是石涛哲学思想形象化的体现。画中国画不能单纯的传移模写,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学养、知行合一,找出自己的独特的美学取向,才能画出自己的面目,构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艺术家的美学取向的形成固然有天然的因素,但还是艺术经历的熏陶,这更为关键。任鸣是个勤奋的学生,他勤于寫生,因为家就在太行脚下,他每年都去林虑山写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