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概念的主要含义就是学生在了解科学知识之前通过经验进行理解所形成的概念。对于中学生来讲,其社会经验以及知识储备都是不足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对一些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中学生在考虑问题时会注重其表面想象,不会进行深入的挖掘。因此,很容易形成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很容易让学生对物理概念产生错误的理解,同时这也是物理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初中物理;前概念;思维障碍;对策
过去人们对力的认识是错误的,其对力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维持物体运动的标准时行,而没有对生活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就是在这一认识的影响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多德提出了一个延续很久的错误命题,也就是物体要想运动就必须要有力对其进行作用,否则将无法运动,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前概念对人们认识的影响。就初中物理教学来讲,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前概念的培养,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前概念。
一、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
对于中学生来讲,其抽象思维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经验,是需要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学,转变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比如,在太阳直射下的木块和金属哪一个温度更高?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了解的经验认为金属的温度更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人像。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是相对片面的,看待问题注重表面,很难深入到问题本质中。
又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
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物理模型模型是物理學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
对于中学生来讲,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是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的,这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项社会义务,是身为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
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
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卞萍.初中物理典型错误前概念的归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7):26-28.
[2] 王登建,许广菊.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及对策——兼谈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2).
[3] 李萍.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初中物理前概念转变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力与运动”为研究对象[D].苏州大学,2015.
[4] 马涛晖.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前概念的应用与转变[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7).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前概念;思维障碍;对策
过去人们对力的认识是错误的,其对力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维持物体运动的标准时行,而没有对生活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就是在这一认识的影响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多德提出了一个延续很久的错误命题,也就是物体要想运动就必须要有力对其进行作用,否则将无法运动,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前概念对人们认识的影响。就初中物理教学来讲,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前概念的培养,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前概念。
一、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确立正确概念
对于中学生来讲,其抽象思维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生活中的经验,是需要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学,转变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比如,在太阳直射下的木块和金属哪一个温度更高?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了解的经验认为金属的温度更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人像。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是相对片面的,看待问题注重表面,很难深入到问题本质中。
又如学生认为马拉车前进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从而对牛顿第三定律产生怀疑。所以教学中针对这种问题设计一个实验:2个滑块,2个轻质弹簧秤,使一个弹簧秤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滑块上,用另一弹簧秤拉动连在一起的木块,去演示使一物块前进时,另一物块同时前进,通过弹簧秤显示两物块之间相互作用力,这样就可以排除学生形成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但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结果当然不会完美。
当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从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物理模型模型是物理學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
对于中学生来讲,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是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的,这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项社会义务,是身为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
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
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卞萍.初中物理典型错误前概念的归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7):26-28.
[2] 王登建,许广菊.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及对策——兼谈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2).
[3] 李萍.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初中物理前概念转变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力与运动”为研究对象[D].苏州大学,2015.
[4] 马涛晖.初中物理教学对于学生前概念的应用与转变[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7).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