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新课标下的自选课文,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师们困惑的问题。笔者通过不断的摸索与思考,提出用学生撰写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并对具体操作过程,作了详细的陈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选课文;读书笔记;阅读;写作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自选课文教学看似容易,其实现在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自读课文选材均是很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和一定时期的文学风格的作品,如果处理方法不当,很多自读课文就会成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的鸡肋,感觉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想,,这里面除了自选课文本身内容比较多,难以驾驭的原因外,就是我们在教学和学习中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几年的教学中,我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思考,最后发现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本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是提高学生挖掘文本的内涵最好的解决途径。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然而,很多时候在操作上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学生不明白什么是读书笔记,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因此写作内容五花八门,没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仍然依赖教辅资料,缺少自己的深入思考,知识难以内化为能力;(三)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只是被动地应付,不能有针对性培养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增强语文素养的目的。如何解决这几个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读书笔记的写法,有效地利用教材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主要是对老师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有选择地记录、存储、补充、整合、加工和创造,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记下问题,听讲时记下重难点,复习时记下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而自选课文重在自我探究,发展学生的獨立钻研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读书笔记只需要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并从中寻找到一个切入点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把握重点,力求思想的深刻性、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工整性、思维的创新性。课堂笔记是单向记录;读书笔记是多向性写作。课堂笔记是知识的传授;读书笔记是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一个是封闭性的,一个是开放性。明确了这些,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握具体的目标。
第二,让学生明确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自选课文时都感觉很轻松,这并不是他们能很好地把握自选课文的内涵,而是学生对自选课文学习目标把握不好,是一种不作为的表现。很多学生只听不写,即使上课发言也只是被老师逼迫无奈,很少自己主动地、有思考地去写。很多学生认为,课堂自己去写读书笔记,费时费力不说,自己也并没有从中有新的收获。这主要就是没有认识到写读书笔记对对自己思维能力开发的重要性。写读书笔记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开发大脑的出新思维能力;第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果学生真正认识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他们就会主动地拿起笔进行写作。现在的学生思想都比较开放,爱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只要我们正确引导,积极开发,就一定能让他们的能力在学习自选课文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要明确写作形式,也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应用目前课本的开阔空间,及时地写下自己的感想、观点和拓展内容。这样,既能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现在的课本版面留有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时而有效地记录自己的收获。学生可以就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词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形成一两句有启发性的话,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写成一篇小文章,记录在空白处。老师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最好是能给学生提供一定范例,对学生加强指导。如,从语言形式上要求不能信手就写,杂乱无章,从思想主题上,要求学生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等。
第四、要努力形成习惯。自选课文文章内容多选自经典作品,学生比较爱读。然而,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自读课文的重要性,仅仅就情节、观点进行感知。比如,阅读鲁迅的《阿Q正传》只能记住里面几个典型的情节,如阿Q偷萝卜、调戏小尼姑、和小D打架等等,很少能就这些情节深入分析。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很多人只是留意宝黛的爱情故事,很少能解读作者的内在写作动机。读到西方文学,运用和理解文本的能力更是欠缺。如,读到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时,对西方的意识流手法更是无从下手,根本就读不懂。这时,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学会读出问题,寻找到突破口,并把问题随手写在书页上。在老师引导之后,进行思考和写作。对于比较难理解的文本,教会学生从语言形式、观点主题等角度进行思考探索,绝对不能无所作为。时间一长,学生自会在自选课文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最后,要及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要从学生读书笔记中选择写的比较有深度、或有文采、或有创意的语段进行现场点评,并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及时对其他同学的写作起到引导作用。我在讲解自读课文《道士塔》一文时,给学生制定了“写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话”的课堂读书笔记,要求读完一遍课文迅速动笔,可就某一段话,或某一人物形象,或全篇主题进行立意构思,注意语言有震撼力和美感,并能发人深思。学生利用二十分钟读完课文,十分钟写作,五分钟修改,教师再利用十分钟进行成果展示。下面摘录部分同学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1、淡淡的夕阳将紫色的轻纱笼向大地,遮住了莫高窟沧桑的面庞。缕缕清风吹起石窟上千百年积淀的灰尘,每一尊石像都在颤抖,它们的心已经被历史积攒的辉煌禁锢!每一座雕像的破败处,都裸露出整个民族的悲哀!(朱海梅)
2、在心情沮丧的时候,只要想一想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想一想专家们一脸的凝重,以及文中小人物一副可憎至极的面孔,你就会发现:我们现在不应为一点小事而消沉,也不必因别人的言行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因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早日肩负起国家的重任,让这个民族找回昔日旺盛的动力和永恒的荣耀,让子孙们都能昂首向前,骄傲地走完每一段路程。(杜欣)
3、读了《道士塔》全文,又看了前面的彩图,我在内心深处怎么也想不明白:王圆蓚——这个敦煌的罪人,怎么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塔?我困惑:历史是为了铭记,还是为了嘲弄?或许谁也不能够给出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答案。塔顶雕花绽放,似盛开的面庞,朝向八方,嘲弄着王圆蓚的猥琐,讥讽着一个时代的悲凉!风吹尘起,地起无火之烟;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过去的悲哀,或许,在风烟之中更加清晰,在雨雪之后更加深刻。(周卫林)
4、余秋雨先生深谙莫高窟,因情而作《道士塔》,写尽心中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悲哀,让人们读懂了一个民族的木性和不和谐。
塔外是今日,塔内是昨天。然而昨日的故事已被无知填充,所有的华美也已消融,徒留黏合了些许悲哀的文物。今日,我们必须正视这场浩劫,必须抹去昔日所有的悲哀,
一个写满历史的敦煌,一个面目真实的敦煌,不只是一个问号,或一个句号,抑或省略号,它定要成为整个民族骄傲的感叹号!
当落日余晖映红西天,斜照到敦煌的莫高窟,每一尊石像都透露出惨然的美。如此辉煌的文化,现在都已被摧残得支离破碎。飞天袖间,散出的朵朵鲜花,是对一个民族的祭奠;石壁之上,镌刻的道道裂痕,写尽一个民族的昨天。(马黄龙)
5、当雪白的刷把在墙壁上来回游动,当沉重的铁锤在婀娜的身体上撞击,当清脆的驼铃在茫茫的沙漠上空回响时,莫高窟涕泪纵横!
读到如此优美的读书笔记,我想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已经显得多余,我们能做的只有为学生鼓掌。
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是运用读书笔记进行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顺利进行自选课文教学的有效手段。
【作者简介】刘大超,安徽省濉溪二中教师。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选课文;读书笔记;阅读;写作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自选课文教学看似容易,其实现在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自读课文选材均是很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和一定时期的文学风格的作品,如果处理方法不当,很多自读课文就会成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的鸡肋,感觉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想,,这里面除了自选课文本身内容比较多,难以驾驭的原因外,就是我们在教学和学习中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几年的教学中,我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思考,最后发现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本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是提高学生挖掘文本的内涵最好的解决途径。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然而,很多时候在操作上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学生不明白什么是读书笔记,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因此写作内容五花八门,没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仍然依赖教辅资料,缺少自己的深入思考,知识难以内化为能力;(三)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只是被动地应付,不能有针对性培养自己的能力,达不到增强语文素养的目的。如何解决这几个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读书笔记的写法,有效地利用教材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主要是对老师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有选择地记录、存储、补充、整合、加工和创造,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记下问题,听讲时记下重难点,复习时记下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而自选课文重在自我探究,发展学生的獨立钻研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读书笔记只需要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并从中寻找到一个切入点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把握重点,力求思想的深刻性、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工整性、思维的创新性。课堂笔记是单向记录;读书笔记是多向性写作。课堂笔记是知识的传授;读书笔记是思维创新能力的开发。一个是封闭性的,一个是开放性。明确了这些,学生就能很好地把握具体的目标。
第二,让学生明确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自选课文时都感觉很轻松,这并不是他们能很好地把握自选课文的内涵,而是学生对自选课文学习目标把握不好,是一种不作为的表现。很多学生只听不写,即使上课发言也只是被老师逼迫无奈,很少自己主动地、有思考地去写。很多学生认为,课堂自己去写读书笔记,费时费力不说,自己也并没有从中有新的收获。这主要就是没有认识到写读书笔记对对自己思维能力开发的重要性。写读书笔记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第一,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开发大脑的出新思维能力;第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果学生真正认识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他们就会主动地拿起笔进行写作。现在的学生思想都比较开放,爱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只要我们正确引导,积极开发,就一定能让他们的能力在学习自选课文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要明确写作形式,也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应用目前课本的开阔空间,及时地写下自己的感想、观点和拓展内容。这样,既能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现在的课本版面留有很大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时而有效地记录自己的收获。学生可以就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词进行思考探究,然后形成一两句有启发性的话,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写成一篇小文章,记录在空白处。老师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最好是能给学生提供一定范例,对学生加强指导。如,从语言形式上要求不能信手就写,杂乱无章,从思想主题上,要求学生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等。
第四、要努力形成习惯。自选课文文章内容多选自经典作品,学生比较爱读。然而,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自读课文的重要性,仅仅就情节、观点进行感知。比如,阅读鲁迅的《阿Q正传》只能记住里面几个典型的情节,如阿Q偷萝卜、调戏小尼姑、和小D打架等等,很少能就这些情节深入分析。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很多人只是留意宝黛的爱情故事,很少能解读作者的内在写作动机。读到西方文学,运用和理解文本的能力更是欠缺。如,读到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时,对西方的意识流手法更是无从下手,根本就读不懂。这时,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学会读出问题,寻找到突破口,并把问题随手写在书页上。在老师引导之后,进行思考和写作。对于比较难理解的文本,教会学生从语言形式、观点主题等角度进行思考探索,绝对不能无所作为。时间一长,学生自会在自选课文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最后,要及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要从学生读书笔记中选择写的比较有深度、或有文采、或有创意的语段进行现场点评,并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及时对其他同学的写作起到引导作用。我在讲解自读课文《道士塔》一文时,给学生制定了“写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话”的课堂读书笔记,要求读完一遍课文迅速动笔,可就某一段话,或某一人物形象,或全篇主题进行立意构思,注意语言有震撼力和美感,并能发人深思。学生利用二十分钟读完课文,十分钟写作,五分钟修改,教师再利用十分钟进行成果展示。下面摘录部分同学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1、淡淡的夕阳将紫色的轻纱笼向大地,遮住了莫高窟沧桑的面庞。缕缕清风吹起石窟上千百年积淀的灰尘,每一尊石像都在颤抖,它们的心已经被历史积攒的辉煌禁锢!每一座雕像的破败处,都裸露出整个民族的悲哀!(朱海梅)
2、在心情沮丧的时候,只要想一想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想一想专家们一脸的凝重,以及文中小人物一副可憎至极的面孔,你就会发现:我们现在不应为一点小事而消沉,也不必因别人的言行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因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早日肩负起国家的重任,让这个民族找回昔日旺盛的动力和永恒的荣耀,让子孙们都能昂首向前,骄傲地走完每一段路程。(杜欣)
3、读了《道士塔》全文,又看了前面的彩图,我在内心深处怎么也想不明白:王圆蓚——这个敦煌的罪人,怎么也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塔?我困惑:历史是为了铭记,还是为了嘲弄?或许谁也不能够给出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答案。塔顶雕花绽放,似盛开的面庞,朝向八方,嘲弄着王圆蓚的猥琐,讥讽着一个时代的悲凉!风吹尘起,地起无火之烟;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过去的悲哀,或许,在风烟之中更加清晰,在雨雪之后更加深刻。(周卫林)
4、余秋雨先生深谙莫高窟,因情而作《道士塔》,写尽心中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悲哀,让人们读懂了一个民族的木性和不和谐。
塔外是今日,塔内是昨天。然而昨日的故事已被无知填充,所有的华美也已消融,徒留黏合了些许悲哀的文物。今日,我们必须正视这场浩劫,必须抹去昔日所有的悲哀,
一个写满历史的敦煌,一个面目真实的敦煌,不只是一个问号,或一个句号,抑或省略号,它定要成为整个民族骄傲的感叹号!
当落日余晖映红西天,斜照到敦煌的莫高窟,每一尊石像都透露出惨然的美。如此辉煌的文化,现在都已被摧残得支离破碎。飞天袖间,散出的朵朵鲜花,是对一个民族的祭奠;石壁之上,镌刻的道道裂痕,写尽一个民族的昨天。(马黄龙)
5、当雪白的刷把在墙壁上来回游动,当沉重的铁锤在婀娜的身体上撞击,当清脆的驼铃在茫茫的沙漠上空回响时,莫高窟涕泪纵横!
读到如此优美的读书笔记,我想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已经显得多余,我们能做的只有为学生鼓掌。
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是运用读书笔记进行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顺利进行自选课文教学的有效手段。
【作者简介】刘大超,安徽省濉溪二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