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新农村改造和建设,对建设农村公共事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划。建设农村公共事业,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衷,实现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事业涉及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关系到农民的基本利益,包括学生的义务教育问题、医疗保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但由于农村的基本经济水平处于落后状态,照比城市的生活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首先对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事业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农村公共事业落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事业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以和谐社会为前提,也就是运用强制性的公共设施基础建设来保证农民的基本正常生活。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农村建设项目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在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法规中对于农村公共事业建设都有相关具体规定,比如在教育方面,学生享有九年义务教育,在教育期间,免除一切学杂费用,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农业法》的修订和完善也是为了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新农村建设下,也存在一些社会矛盾,随着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一些基本矛盾被激化,比如土地的使用矛盾、农村的基本治安落后矛盾等。
在新农村建设下,农村的基础性公共事业发展较落后,基础性农村公共事业包括具有区域性或者地方性的基础设施配置、具有社会性的公共福利等。在21世纪初,我国政府部门就曾提出过提高农村基础性公共设施建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了我国的总体经济和政策,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新农村改造。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拉大,无论是农村经济或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较于城市的发展来说,都处于落后状态,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新农村的构建。在改革开放提出后,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建设公共事业的资金有限,在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减少,导致在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速度较慢。
二、农村公共事业落后的原因
导致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处于落后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管理方面落后,近年来,由于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大部分人才流向一、二线城市,愿意留在小城市发展的人才越来越少,而留在农村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这也就导致农村的公共事业管理方面严重落后。农村人才的稀缺,对于农村的教育也有较大的影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农村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据调查发现,由于农村缺少人才,部分农村小学教师人数较少,导致不同年级在一起上课,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基础教育,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落后,不利于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建设。
另一个原因是农村缺少基础的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产品的供给,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属于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农村的人口比重较大,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存在一定的压力。一旦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自然会造成公共事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通常来说,我国的政府部门负责全国或者区域性的公共产品供给,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在产品供给时,难免会忽略一些偏远地区的村落,导致偏远地区的村落发展极其缓慢。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本身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在财政方面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近年来,由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明显降低,由于农村公共事业落后,政府财政压力较大,无法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帮助,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三、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对策
(一)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农村建设脚步过慢,农村的基本公共事业发展较落后,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基本生活。政府的政策法规对农村公共事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就“农业发展”问题来说,政府部门所提出来的建议,从整体上对新农村建设有较大的帮助,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上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全面的发展体系和目标,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提高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的政治建设也有一定的帮助。新农村建设既包括农村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包括农村的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提高农民的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在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下,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利用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基本政策对农村现有的经济运作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政治的稳定、健康发展,缓解现有的农村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可以合理控制农村的财政收支和经济分配问题,合理调整政府各部门的基本职能,是农民基本权益的保障。在现有的社会矛盾下,要想解决农村的基本矛盾,必须对乡镇政府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规划政府部门的权责分配问题,制定完善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
(三)增加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村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我国的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财富的分配不均,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虽然提出了相关政策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的提升,但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和投入,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对于建设多元化中国新农村有重要意义。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由于城乡差距在不断加大,大部分的人才流向城市,导致农村教育落后,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作为政府教育机构,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引导部分高素质人才向农村发展,对于主动留在农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应该给与一定的奖励。充分利用政府的有利条件,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增强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
四、结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逐渐被政府部门所重视。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公共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对于城市来说发展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脚步,首先应该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政府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其次,应该增加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注重人才的流向问题,提高农村公共事业的监督和管理。(作者单位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一、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事业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以和谐社会为前提,也就是运用强制性的公共设施基础建设来保证农民的基本正常生活。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农村建设项目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在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法规中对于农村公共事业建设都有相关具体规定,比如在教育方面,学生享有九年义务教育,在教育期间,免除一切学杂费用,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农业法》的修订和完善也是为了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新农村建设下,也存在一些社会矛盾,随着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一些基本矛盾被激化,比如土地的使用矛盾、农村的基本治安落后矛盾等。
在新农村建设下,农村的基础性公共事业发展较落后,基础性农村公共事业包括具有区域性或者地方性的基础设施配置、具有社会性的公共福利等。在21世纪初,我国政府部门就曾提出过提高农村基础性公共设施建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了我国的总体经济和政策,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新农村改造。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拉大,无论是农村经济或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较于城市的发展来说,都处于落后状态,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新农村的构建。在改革开放提出后,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建设公共事业的资金有限,在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减少,导致在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速度较慢。
二、农村公共事业落后的原因
导致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处于落后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管理方面落后,近年来,由于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大部分人才流向一、二线城市,愿意留在小城市发展的人才越来越少,而留在农村的人才更是寥寥无几,这也就导致农村的公共事业管理方面严重落后。农村人才的稀缺,对于农村的教育也有较大的影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农村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据调查发现,由于农村缺少人才,部分农村小学教师人数较少,导致不同年级在一起上课,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影响了学生的基础教育,导致农村地区教育落后,不利于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建设。
另一个原因是农村缺少基础的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产品的供给,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属于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农村的人口比重较大,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存在一定的压力。一旦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自然会造成公共事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通常来说,我国的政府部门负责全国或者区域性的公共产品供给,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较多,在产品供给时,难免会忽略一些偏远地区的村落,导致偏远地区的村落发展极其缓慢。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本身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在财政方面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近年来,由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明显降低,由于农村公共事业落后,政府财政压力较大,无法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帮助,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三、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对策
(一)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农村建设脚步过慢,农村的基本公共事业发展较落后,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基本生活。政府的政策法规对农村公共事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就“农业发展”问题来说,政府部门所提出来的建议,从整体上对新农村建设有较大的帮助,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上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全面的发展体系和目标,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提高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的政治建设也有一定的帮助。新农村建设既包括农村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包括农村的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提高农民的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在這个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下,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利用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基本政策对农村现有的经济运作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政治的稳定、健康发展,缓解现有的农村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可以合理控制农村的财政收支和经济分配问题,合理调整政府各部门的基本职能,是农民基本权益的保障。在现有的社会矛盾下,要想解决农村的基本矛盾,必须对乡镇政府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规划政府部门的权责分配问题,制定完善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
(三)增加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村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我国的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财富的分配不均,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虽然提出了相关政策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的提升,但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和投入,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对于建设多元化中国新农村有重要意义。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由于城乡差距在不断加大,大部分的人才流向城市,导致农村教育落后,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作为政府教育机构,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引导部分高素质人才向农村发展,对于主动留在农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应该给与一定的奖励。充分利用政府的有利条件,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增强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
四、结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逐渐被政府部门所重视。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公共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对于城市来说发展比较缓慢。为了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脚步,首先应该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政府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其次,应该增加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注重人才的流向问题,提高农村公共事业的监督和管理。(作者单位为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