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类展览陈列叙事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gkamps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博物馆主题展览的兴起迅速打破传统基本陈列的固有结构,融合时间与空间,采用新兴科技手段和跨媒介、跨文化的技术与视角。陈列叙事作为陈列展览的重要构成和表达方式,借助多媒体和互动化形式为观众提供了接触和了解文物的全新途径与方式。闵行博物馆的“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围绕中国几千年的民族音乐/乐器发展历程,采用线性—因果叙事、主题—并置叙事和分形叙事的结构表述视角,重点梳理探讨了陈列空间叙事、多媒体/互动叙事和音乐叙事这几种主要叙事形式,力图填补国内乐器展览陈列叙事的研究空白,为后人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關键词】陈列叙事研究与实践;乐器陈列研究与实践;展览音乐叙事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当代博物馆陈列与叙事的动向和趋势
  随着21世纪以来世界的快速发展、观众需求的快速增长,博物馆也积极顺应时代的变化,陈列定位逐渐从“以物为本”过渡到“以人为本”,展览形式也从传统的基本陈列拓展到多样化的主题式临展。主题展览的兴起,突破以时间为标准的橱窗式陈列展示,由围绕“藏品”转变为围绕“主题”,以一种“文化产品”的姿态,融汇各种媒介手段,通过更加广泛、灵活、综合的陈列方式丰富观众的体验,从艺术和创新的角度给博物馆带来新气象。博物馆主题展览是围绕展示目的构建一个秩序化、层次化和逻辑化的意义传递场所,其艺术化的表达手段、情节化的场景还原、多样化的情感体验都有效地构建了一个意义传递空间。实际上,主题展览并不局限于临展,主题的展示思维同样可以运用在基本陈列当中。如果说传统意义的基本陈列是以历史进程为主要展线,以实物静态观赏为主流,聚焦于“点”的展览,那么主题式的基本陈列便是融合历时与共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借助新兴的科技手段和跨媒介、跨文化的创作格局,开辟全新的角度来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展示文物与文物、文物与社会、文物与人之间的“线”与“面”的关系。
  博物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其主要传播手段就是通过陈列展览向观众传达知识、情感、价值和信仰。博物馆陈列展览是实现与观众沟通的主要渠道,出色的陈列展览需要具备明确的传播思想和有逻辑、有秩序的展示结构,也就是一个能够充分传递意义的结构,叙事研究的真正目的正是为了揭示在什么样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中意义得以充分传达。好的叙事是一个主题展成功的关键。“许多主题型展览都有一个基本的叙事线索,这使观众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一个故事可将所有展品或所有可感受到的展览因素联结和联系起来,这比以一个简单的主题涵括全部展品要有力的多”。
  当下博物馆在陈列叙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开始着眼于全球化视野,以学术积淀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强调展品超越自身对于历史、地域、社会现象等宏观架构的表达,通过增强趣味性、艺术化、生活化来吸引观众、产生共鸣。在陈列叙事形式上致力于对于空间设计的突破和大胆创新,以多感官互动体验的尝试来刷新或颠覆观众对于博物馆的固有影响和感受。
  二、乐器类展览陈列叙事设计的特点和现状
  乐器作为传承和讲述音乐文化故事的展品器物,和其他类型的展品文物既有相同之处,又具备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展示方式。乐器作为音乐的“发声者”,在展示过程中不仅需要被观众“看见”,也需要被观众“听见”。因此,在乐器陈列叙事设计当中应当突破静态视觉空间的设计,融入动态听觉空间的建构,将音乐/音响作为乐器陈列叙事的重要元素,发挥音乐/音响对于乐器叙事表达的有力作用。
  笔者通过对国内乐器博物馆/陈列展相关研究成果的学习梳理和实地考察,发现目前针对国内乐器博物馆/陈列展的陈列叙事研究成果尚属空白,还有广阔的可被探讨空间。从陈列叙事设计的具体实践来看,目前国内乐器博物馆/陈列展的陈列叙事设计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1)陈列叙事空间的设计主要围绕展品的静态视觉效果展开,采用声音/音响建立听觉叙事空间的案例较少,音乐的叙事功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用和发挥;(2)乐器陈列叙事的设计与当下新兴科技发展的联系并不紧密,尤其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互动化叙事体验上略逊一筹;(3)对于乐器陈列叙事内容中展品故事和文化脉络的表述,难以突破二维图片文字的展示形式,缺乏对于动态三维立体展示形式的尝试。
  三、“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陈列叙事研究与实践
  正如黄翔鹏老师所说“传统是一条河流”,如果说中国传统音乐是这条滔滔大河中不断翻滚踊跃的浪花,那么中国传统乐器就是星罗棋布于浪花之中的坚毅山石,在历史的冲刷中愈加圆润剔透、有迹可循。如何在本博物馆乐器展品种类、数量的有限范围之内,采用好的陈列叙事手段来展示出中国民族乐器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长河中的生动风采,是笔者在策划展览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个陈列展的叙事研究与实践主要由叙事主题、叙事内容和叙事形式三部分构成。叙事主题的确立是进行空间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内容设计的基础;在确立主题之后,内容设计应承担起主题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承担了形式设计的指导作用;叙事形式是陈列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最终衔接观众与博物馆的桥梁。
  (一)陈列展的叙事主题和叙事内容
  “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围绕中国几千年的民族音乐/乐器发展历程,呈现中国民族乐器在古代、近现代、当代不同阶段时期的变化与亮点。整个展览一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打击、吹奏、弹拨、拉弦四种乐器分类形式入手,展示了从古至今中国民族乐器在宗教、宫廷、文人、民间等不同文化阶层中的功能价值和流变融合;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并展示了近现代中国乐器改革先驱——“大同乐会”的故事和成果贡献;第三部分以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为展示案例,呈现了中国民族乐器在当代的生存境遇;第四部分以中国四个不同地域色彩区为基础,分别展示了北方草原、沙漠绿洲、雪域高原、西南云岭四个区域板块的少数民族乐器与文化。
  (二)陈列展的叙事结构和叙事形式
  笔者划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陈列展区采用了线性—因果叙事、主题—并置叙事和分形叙事的结构表述视角,重点梳理探讨陈列空间叙事、多媒体/互动叙事和音乐叙事这几种主要叙事形式。   1.“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的叙事结构
  民乐厅的“传统乐器陈列”展厅、“大同乐会陈列”展厅和“乐器制作技艺陈列”展厅互为线性—因果叙事结构。“传统乐器陈列”展厅呈现了中国民族乐器自上古时期到民国时期,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与高峰;“大同乐会陈列”展厅呈现了中国民族乐器在近现代的“里程碑”式改革与发展;“乐器制作技艺”展厅呈现了中国民族乐器在当代的传承、创新和延续。三个展厅按照“古代——近现代——当代”的历史线索描绘出一条承载着中国民族乐器奔腾向前、栩栩如生的历史河流。从另一个视角切入,上述三个展厅和“少數民族乐器陈列”展厅互为主题—并置叙事结构,前者以时间的纵向阶段性发展呈现了中国传统乐器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中的特色,后者以地域的横向多样性现状呈现了四个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乐器的特色。此外,分形叙事主要运用在“打击乐器”和“乐器制作技艺”展区的多媒体互动叙事展项,设置开放式结局,观众在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完成音乐叙事和物件叙事的作品创作。
  2.“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的叙事形式
  博物馆的叙事形式主要由空间叙事设计、陈列叙事设计和装置叙事设计构成,观众进入博物馆所见、所闻、所触的一切感官感受都是对该博物馆总体叙事形式的直接体验。“场景、道具、装置、图形符号都是博物馆展示陈列叙事的重要语言,与展示陈列的形式共同完成博物馆主题的陈述。”“图形符号包含文字、符号、图案和图片(图像)是重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导视功能和视觉感染力。在博物馆展示中有时以背景的形式出现来衬托主体内容,有时与主要内容并列,协同叙述。”
  (1)陈列空间叙事
  博物馆的陈列空间作为陈列故事的三维空间化手段,既是陈列大纲的再创作,也是对陈列内容的空间推演。陈列空间通过设计形式的特殊及合理性来创造丰富的实体空间陈列产品、讲述主题,使参观者从空间的形式来体验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内容,从视觉的观察、身体的体验等感官刺激,来激发出内心对空间的深刻认识。
  以“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传统乐器陈列展厅为例,其中的“打击乐器”展区的重点展项是仿制于先秦时期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编钟编磬是中国古代宫廷礼乐文化的象征,笔者与陈列设计团队经过协商依次尝试“全场景化”和“半场景化”的设计构思,最后决定采用“半场景化”的设计,将陈列展柜改为开放式展台,台面选用与编钟红色纹饰相配的棕红色木制板面,在展台上方天花顶悬挂高低不一、层次相错、颜色与编钟纹饰相近的长方块状红色幔布,并选取编钟编磬上的纹饰元素印刻在红色幔布及展示台的侧边上。该设计既体现了编钟编磬庄严大气、肃穆典雅的气势特点,又与打击乐器展区整体空间的设计风格融为一体。此外,“吹奏乐器”展区展示了从上古时期到民国时期,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当中使用的中国民族乐器。笔者与设计团队将吹奏乐器的制作材质作为展区场景的展示要点,再结合吹奏乐器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底蕴,陈列设计元素以“竹、石”为主,打造细石小道、石景竹画、白浅纱幕微垂的陈列环境,运用动态投影和背景音乐投放的多媒体展项,营造“竹影摇曳,古乐幽幽”的悠然淡雅的风格氛围,与吹奏乐器展品互相衬映、相得益彰,整个陈列空间与场景空间自然融为一体。
  (2)多媒体/互动叙事
  “博物馆所具有的空间和技术优势使其成为多媒体场景叙事表达的首选空间,多媒体叙事场景成为博物馆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叙事展示的互动化也是当代博物馆优化叙事形式的有力武器。“叙事空间的互动是当代展示设计艺术采用的新方式,人和物、观众和展项之间适时发生互动关系,通过让观众直接参与的方式去了解展项所要表现的展示内容、科学原理,从中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以“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传统乐器陈列的“敦煌壁画中的弹拨类乐器”主题展为例,展览同样采用展品融入场景的开放式展墙,根据敦煌壁画仿制的十二件弹拨乐器一字排开,错落有致地陈列于展墙之上,笔者和设计团队根据敦煌壁画的文化事迹编创3D立体动态乐舞和乐器的图片文字介绍视频,作为展品背景投影于展墙,乐舞视频中优雅灵动的舞者以敦煌壁画中弹奏乐器的人物形象为原型,结合录制好的弹拨乐器演奏乐曲音频,在由虚拟二维、三维空间构成的唐代宫廷乐舞表演场所和白云缭绕的仙境之中,环绕乐器实物翩翩起舞。乐器、乐曲、舞者、乐舞、文字与图融为一体,观众在获得视觉、听觉双重享受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有关弹拨乐器的知识和信息。
  “大同乐会”陈列展作为民乐厅的重点展项,采用了多媒体叙事的方式,制作了五分钟左右的纪录片,将大同乐会的建立与主要成员、创始人成就、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成果贡献作为呈现内容,以老照片/黑白影片段落搭配背景音乐/说明文字/旁白,人物访谈、乐器演奏视频作为呈现形式,通过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脚本设计与架构,给观众讲述了一个有因有果、有血有肉、生动真实的大同乐会故事。
  “乐器制作技艺”陈列展同样采用了多媒体叙事形式,分别制作并展示了古筝、琵琶、二胡、笛箫的纪录片。内容包括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国家级高级优秀技师的访谈介绍、乐器制作的现场流程和具体工艺程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当代乐器制作技艺发展的真实细节、乐器和技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此外,传统陈列“打击乐器”和“乐器制作技艺”展区都设置了互动式的叙事展项,观众能够选取不同音高的音符或乐器零件素材,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喜好创作乐曲和乐器模型,通过亲身参与加强对音乐旋律形成和乐器构造原理的学习和了解。
  (3)音乐叙事
  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以乐器作为主要展品,需要展示出乐器本身的特质——“乐音”/“音声”之美,因此,笔者在策展过程中设计文物叙事线的同时,也要考虑音乐叙事线的作用和效果。“音乐表现一个完整的、具体的故事的能力可能是有限的,但音乐具有显在或隐含的叙事特征,它擅长于表现各种情感状态。作曲家、听众和研究者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将不同的情感状态连接起来,虚构成一连串有一定秩序、规律和逻辑关系的叙事情节,于是音乐便具有了叙事的功能。”音乐叙事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叙述某个故事,而是指向叙述意义自身,即用“叙事性”进一步刺激听者的联想、想象和感悟,也为研究者提供相互交流的话语空间。   因此,在民乐厅的序厅部分,我们设计了“先问其声”的听觉展示项目,以中国民族乐器 “吹、拉、弹、打”的划分种类为标准,选择其中代表性乐器的乐曲演奏片段,配合动态投影依次播放,让观众通过欣赏音乐对发声乐器产生联想与想象,对展厅的实物展览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吹奏乐器展厅和拉弦乐器展厅,我们设置了音乐定点播放的多媒体展项。在吹奏乐器展厅中我们选择了以笛、箫、埙为主奏乐器的纯器乐片段,曲目以《梅花三弄》《月下海棠》、《关山月》为代表,主要表现优美婉转、余韵悠长的音乐风格,结合竹影袅袅、白石纱幕的陈列场景,以音响空间和视觉空间的共同建构来为观众营造一个充满叙事性的想象空间。观众更容易在这样的氛围中把眼前的展品实物和介绍文字中关于乐器历史文化描述的抽象概念联系在一起,由此对乐器展品本身建立直观、深刻的理解。
  同样,在拉弦乐器展厅,我们对于背景音乐的选择包括京剧音乐中的著名京胡演奏名曲《夜深沉》,著名二胡民間演奏家阿炳的《二泉映月》、刘天华的《月夜》《良宵》,这些家喻户晓的民间音乐有着较广的群众基础,如泣如诉、娓娓道来的音乐风格能够抚平观众浮躁的心境,让他们驻足认真观赏展品。“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并寻求共鸣的艺术形式,一些复杂的情感是蕴含着多元化思维的,而这种多元化思维的叙事实质是一种“理想听者”的情感共鸣或者说创作者的情感分享,它强调个体经验叙事……”“情感是音乐叙事的主要叙述目的,这一点已在音乐学界达成共识。从心理学角度看,音乐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自白式交流,易言之,音乐表达情感。”观众会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带入自我的故事和真实情感,同音乐创作者、演奏者本身想要表达的叙事和情感产生一种共鸣和回应,增加他们对乐器本身的兴趣和关注度。
  四、总结
  中国民族乐器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悠长历史中留下了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和足迹,如何让古老而美丽的传统在当代更好地传播和传承,融入大众的精神思想与社会生活,这是博物馆之所以存在的理由。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的核心组成部分,应该引进新兴的展示技术手段,关注时下的主流文化与社会热点,加强与不同圈层观众的交流与沟通,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与时俱进、博古通今、融合传统与当代的叙事陈列手段,使博物馆和展品文物真正地走入千家万户,走向大千世界。
  参考文献:
  [1]李骜.博物馆陈列艺术叙事形式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2]简·被德洛.爱德华·被德洛.宋向光译.博物馆展览:过去与未来(一)[J].中国博物馆通讯,2000(5):30.
  [3]王亚明.博物馆专题展示空间中叙事性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4):23-30.
  [4]王旭青.言说的艺术:音乐叙事理论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5]王旭青.音乐叙事理论——新视阈下一种音乐分析方法的探求[J].中国音乐学,2011(3):99-105.
  [6]吴诗中.展示陈列中的叙事空间设计[J].装饰,2012(7):120-122.
  [7]周安翠.博物馆主题展览叙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8]周年.音乐叙事中的“事”及“事”的叙述[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6):121-125.
  作者简介:钟隽迪(1991-),女,201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得艺术学理论硕士学位,现任职于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博物馆馆员初级职称,陈列与保管研究专员,“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主要策展人。
其他文献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今特刊2016年7月7日朝花刊发的《舒乙:乐做艺坛“傻小孩”》一文,纪念这位“游刃有余地在林业专家、作家、文学馆馆长、画家等不同身份中转换”的艺坛“傻小孩”——  采访过舒乙先生几次,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天真与睿智。他犹如一个顽童,总是充满奇思妙想
【摘要】如今,随着中日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日本文化被我们所熟知。从2016年网易上线的以日本平安时代为背景的和风手游《阴阳师》,到2018年日本电影《镰仓物语》在中国上映,这背后所反映的日本妖怪文化也被人们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的妖怪文化中,有大量妖怪是以女性形象出现的。本文以日本妖怪文化中典型的女性妖怪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简要阐述日本妖怪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对日本典型女性妖
【摘要】傳统钢琴教学模式是一对一进行教学,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代我国高等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的发展。数码钢琴已成为现代非音乐专业学生学习钢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阅读、实训练习等方法,先以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为基本内容,然后引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从教学模式、教材选择的问题上解决数码钢琴集体课遇到的问题,使广大的数码钢琴爱好者、教育者更好地认识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阐释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4年从青海省征集而来的其中三块唐代织锦,从入藏背景及经过谈起,引入多元文化交融视角,在此基础上对三块织锦进行物理层面的分析,具体包括织物结构、织物风格、工艺,并对其产地进行类比推测,从而得出青海丝绸之路上出土的织锦既不是东方文化所特有,也不是西方文化的输入,而是东西方相互交融吸纳的产物,是唐王朝开放自信的对外交流政策中优秀的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美美与共的
【摘要】关中地区地域辽阔,气候宜人,且传统民居分布较广,数量较多。文章以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周家大院作为探究基础,通过对其深入的探究和挖掘,从而试图归纳关中传统民居的现状。重点探究关中传统民居保护及其传承意义。  【关键词】三原县周家大院;关中传统民居;保护及传承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4-196-03  【本文著录格式】杨皖京
【摘要】本文旨在对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具体由以下部分构成:推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原因探究,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事业管理;社区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未来的希望,其校园适应度情况不容忽视。本项目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采取量表问卷及访谈的形式了解不同年级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校园适应情况。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适应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概述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到内地上学,在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变化下,他们往往会产生不适。而当今社会流动性的增加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藏羌彝”文化对非遗——会理绿陶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中国非遗宏观发展、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研究策略,为中国陶瓷市场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非物质文化传播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从高校的理论到企业一线的生产研究结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发和传承所必须的研究方向和必经之路,厘清文化渊源非常重要,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关键词】藏羌彝文化;中国非遗;创新发
【摘要】戏剧作为独特的文学体裁与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文学殿堂中熠熠生辉,而戏剧的情感表达、情节的推动和矛盾的激发等都离不开戏剧动作。戏剧动作在戏剧文学展示,情感表达方面功不可没。《雷雨》作为曹禺先生的经典代表作,在戏剧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紧凑的故事安排和不断激化的矛盾冲突,让戏剧高潮迭起,引人喝彩,而戏剧动作也熔铸在字里行间。本文以《雷雨》为例,探讨戏剧动作的魅力,从戏剧外部性体动作、言语动
【摘要】通过绘画教学运用大脑的本体感知现象,进而开发学前儿童的观察、想象、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判断、推理、时间、创造十大智能,开发3-6岁孩子的左右脑,让孩子的智力从小获得均衡的发展;智能的开发有助于唤醒7-12岁学生沉睡的右脑,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有效张力和超级能量,给孩子的未来更多的选择,是鲁晋少儿美术全脑开发课题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鲁晋;少儿美术;全脑开发;课题  【中图分类号】J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