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和军事教育方针都对当今的军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在重视培养军校学员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军事素质的基础上,必须打破以往轻视人文素质的观念,聚焦军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与加强,全面提升学员的人文素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型军事人才。
【关键词】军校;人文素质
引言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新时代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瞄准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扎实做好转型与创新。军队院校作为培育复合型国际化军事人才的高地,在强调培养学员军事专业素养的同时,必须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全面发展,应该从教育的本质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提升军校学员的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其个体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反映了教育的一般规律,是回归教育本体功能的重要举措,军队院校只有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深入探索军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和军队建设需要,才能有力推动军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1.概念
人文素质,一般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和人的情感,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哲学素质,二是审美素质,三是语言表达素质。语言表达素质在人的人文素质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才能准确的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法,有的学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应当使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祖国,了解人类,了解自己,唤起学生对人类和社会的广泛关怀。人文素质教育的功用在于“教化”,最终目的是“教人做人”。也有的学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用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如公共关系学、管理学、世界政治经济等有关知识;第二是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素养类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如历史文化教育、哲学教育以及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教育以及文学艺术教育等等;第三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知识的教育。如科学哲学、科技法学、信息科学等知识。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生活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上述说法从不同的角度涵盖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
2.军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面向未来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门学科的高度分化和综合,未来社会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教育必须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一部分的军校教育,必须培养学员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人际交往中的容忍与合作、人类富有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等。军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军事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还应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员对人類文化的自觉认同感,使学员能够发挥传承与创新社会文化和文明的作用。
放眼世界,人类创造的高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对当今战争的武器装备、作战样式、战场形态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科索沃战争到阿富汗战争,近期发生的几场大的局部战争都证明,军事领域有着非常强的综合性,人类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不仅是信息化战争,更是交战双方的指挥员的智力战。军队院校作为军事指挥员生长的源头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我军“打得赢”和“不变质”提供人才支撑。因此,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沉稳的个性、敏锐的思维、果敢的决策,而这些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学科具有体验性、教化性、评价性,能够为学员启示方向、陶冶情操,增进其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途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因此,军队院校的教学既应重视学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也要关注学员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个性的塑造,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在提高军事人才全面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
外军院校非常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西点军校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员“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有:技术、信息系统、历史、人民和社会以及文化”。西点军校认为学员仅仅掌握军事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西点军校31门核心课程文理不分,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380们选修课程,并规定学员要选择其中的13门。选修课程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我军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上有自身特定优势,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特长。但军校教育长期把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做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观念上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甚至把诸如外国文化类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片面地强调通过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提升学员的人文素质,这样只能陷入“见木不见林”的局限性,难以全面提升学员的人文素质。
3.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和宝贵的阅历经验传授给后代,以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健全人格,最终求得人类精神的完善,从而培养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又有创造、懂得创新、积极把握生活的新一代人才。军校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渠道,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军校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性,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功能,提高学员的国际视野、使其具有民族、宗教、语言、历史、宗教、法律等诸多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树立祖国意识和文化自信,更具世界情怀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石亚军. 人文素质论[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5-18,32.
[2]谭伟平. 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G].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34.
作者简介:刘怡玮(1981.01-),女,汉族,湖北应城人,陆军勤务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桂鹤(1986.02-),女,汉族,湖北大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与翻译。
苏爽(1989.05-),女,汉族,河南鹤壁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
【关键词】军校;人文素质
引言
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新时代军队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瞄准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扎实做好转型与创新。军队院校作为培育复合型国际化军事人才的高地,在强调培养学员军事专业素养的同时,必须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全面发展,应该从教育的本质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提升军校学员的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其个体的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反映了教育的一般规律,是回归教育本体功能的重要举措,军队院校只有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深入探索军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和军队建设需要,才能有力推动军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1.概念
人文素质,一般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和人的情感,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哲学素质,二是审美素质,三是语言表达素质。语言表达素质在人的人文素质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才能准确的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和说法,有的学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应当使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祖国,了解人类,了解自己,唤起学生对人类和社会的广泛关怀。人文素质教育的功用在于“教化”,最终目的是“教人做人”。也有的学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用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如公共关系学、管理学、世界政治经济等有关知识;第二是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素养类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如历史文化教育、哲学教育以及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社会公德和文明礼仪教育以及文学艺术教育等等;第三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知识的教育。如科学哲学、科技法学、信息科学等知识。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生活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上述说法从不同的角度涵盖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
2.军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面向未来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门学科的高度分化和综合,未来社会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教育必须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一部分的军校教育,必须培养学员高尚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人际交往中的容忍与合作、人类富有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等。军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专业知识、军事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还应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员对人類文化的自觉认同感,使学员能够发挥传承与创新社会文化和文明的作用。
放眼世界,人类创造的高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对当今战争的武器装备、作战样式、战场形态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科索沃战争到阿富汗战争,近期发生的几场大的局部战争都证明,军事领域有着非常强的综合性,人类高科技条件下的战争不仅是信息化战争,更是交战双方的指挥员的智力战。军队院校作为军事指挥员生长的源头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我军“打得赢”和“不变质”提供人才支撑。因此,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沉稳的个性、敏锐的思维、果敢的决策,而这些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学科具有体验性、教化性、评价性,能够为学员启示方向、陶冶情操,增进其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途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因此,军队院校的教学既应重视学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也要关注学员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个性的塑造,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在提高军事人才全面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
外军院校非常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西点军校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员“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有:技术、信息系统、历史、人民和社会以及文化”。西点军校认为学员仅仅掌握军事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西点军校31门核心课程文理不分,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380们选修课程,并规定学员要选择其中的13门。选修课程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我军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上有自身特定优势,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特长。但军校教育长期把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做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观念上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甚至把诸如外国文化类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片面地强调通过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提升学员的人文素质,这样只能陷入“见木不见林”的局限性,难以全面提升学员的人文素质。
3.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和宝贵的阅历经验传授给后代,以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健全人格,最终求得人类精神的完善,从而培养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又有创造、懂得创新、积极把握生活的新一代人才。军校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渠道,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军校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性,发挥人文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功能,提高学员的国际视野、使其具有民族、宗教、语言、历史、宗教、法律等诸多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树立祖国意识和文化自信,更具世界情怀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石亚军. 人文素质论[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5-18,32.
[2]谭伟平. 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G].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34.
作者简介:刘怡玮(1981.01-),女,汉族,湖北应城人,陆军勤务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桂鹤(1986.02-),女,汉族,湖北大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与翻译。
苏爽(1989.05-),女,汉族,河南鹤壁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