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常常有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问我:“老师,文言文怎么这么难学呀?”面对学生的提问,作为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也曾经感到疑惑:“是呀,在我们老师眼里,很简单的文言文,对有些学生来说为什么就这么难学懂呢?文言文真的就这么难学吗?”
有人说:“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而在初学者眼里,文言文就像天书,晦涩难懂。这也许是因为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的原因吧。不过,学生要学懂它,还是有章可循的,所以,我想为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提出学习三步法,掀起文言文神秘的盖头来。
第一步,读准句读,熟读成诵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理解它确实有难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要读准句读,读熟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课文。我一般要求学生一篇课文在课堂上至少要读三到五遍,目的是通过反复流利朗读,达到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去感悟文字背后的 “韵质”。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也要下足功夫,把课文背出来。很多文章,在你读和背的过程中,意思就基本出来了。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字词,默识于心
学生要学懂一篇文言文,光把文章背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字词的解释和用法,这样才能把文章的每一字、每一句的意思翻译出来,从而在此基础上赏析文章。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的解释和用法弄懂并记下来,课后及时的去背这些字词的解释,让它深深的记在你的心里,尤其是那些常用字的解释,如“走”为“跑”,“行”为“走”,“曰”为“说”,“去”为“离开”“距离”等等,更是要做到张口就出。通过一段时间这样有意识的记忆,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字词,读一篇简单短小的文言文,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第三步,举一反三,拓展记忆
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字的意思不止一个,有些字的意思和用法有数个之多,比如,“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学生最先学到的往往是它作结构助词的用法,解释为“的”(《童趣》中的“见渺小之物”的“之”字),接着又会学到它作代词的用法,作动词的用法,作音节助词的用法,放在主谓之间的用法等等。所以,初学文言文者,往往一个简单的“之”的用法和解释就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何况文言文中很多字都存在多义现象,那怎么办?这就要求学生学习课文时,遇到一词多义情况时,不能孤立的记这一个用法和解释,而要举一反三,联想到这个字的其他用法和解释,从而达到拓展记忆的目的,这样,学生记忆库中的字词容量就增加很多,读文言文时自然要轻松很多。
至此,我想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字词积累、拓展记忆这三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便具备了,也就不会觉得文言文难学了。我相信每一个学生只要按照这三步法来做,学习文言文不再是难事!
有人说:“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而在初学者眼里,文言文就像天书,晦涩难懂。这也许是因为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的原因吧。不过,学生要学懂它,还是有章可循的,所以,我想为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提出学习三步法,掀起文言文神秘的盖头来。
第一步,读准句读,熟读成诵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理解它确实有难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要读准句读,读熟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课文。我一般要求学生一篇课文在课堂上至少要读三到五遍,目的是通过反复流利朗读,达到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去感悟文字背后的 “韵质”。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也要下足功夫,把课文背出来。很多文章,在你读和背的过程中,意思就基本出来了。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字词,默识于心
学生要学懂一篇文言文,光把文章背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字词的解释和用法,这样才能把文章的每一字、每一句的意思翻译出来,从而在此基础上赏析文章。要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的解释和用法弄懂并记下来,课后及时的去背这些字词的解释,让它深深的记在你的心里,尤其是那些常用字的解释,如“走”为“跑”,“行”为“走”,“曰”为“说”,“去”为“离开”“距离”等等,更是要做到张口就出。通过一段时间这样有意识的记忆,学生就积累了一些字词,读一篇简单短小的文言文,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第三步,举一反三,拓展记忆
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字的意思不止一个,有些字的意思和用法有数个之多,比如,“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学生最先学到的往往是它作结构助词的用法,解释为“的”(《童趣》中的“见渺小之物”的“之”字),接着又会学到它作代词的用法,作动词的用法,作音节助词的用法,放在主谓之间的用法等等。所以,初学文言文者,往往一个简单的“之”的用法和解释就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何况文言文中很多字都存在多义现象,那怎么办?这就要求学生学习课文时,遇到一词多义情况时,不能孤立的记这一个用法和解释,而要举一反三,联想到这个字的其他用法和解释,从而达到拓展记忆的目的,这样,学生记忆库中的字词容量就增加很多,读文言文时自然要轻松很多。
至此,我想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字词积累、拓展记忆这三步,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便具备了,也就不会觉得文言文难学了。我相信每一个学生只要按照这三步法来做,学习文言文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