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素抱朴敛贪性,少私寡欲换悠然
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庄子是神志养生法的倡始人,他们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即为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人生在世很难做到无私无欲,但私欲不可过多过高。何谓“贪欲”,是指那些可欲而不可求事物,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有位作家解释三种痛苦的原因时说:“想得到却得不到——痛苦,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痛苦,得到的东西不经意丢掉了,事后才知道原来很重要——痛苦。”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清除那些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贪欲”,才能减少自己精神压力和痛苦。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身健康,要学会将私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限制,自我清除的。只有私欲少和没有“贪欲”的人才能淡泊名利,处世豁达,性格开朗,这样就会有助于心神的清静内守,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平时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容,百病不生。
知足常乐天然在,心胸豁达志神满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知足常乐”就是要这种满足感通过自我的内心世界的调节使之达到最高值。鱼儿不必羡慕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鸟儿也不必羡慕鱼儿能够在水中遨游,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如果你总是去想自己拥有而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满足,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心神自然清静;如果你总是去想别人拥有而你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失望,感到沮丧,感到不幸,心神就会感觉不安。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如家庭生活及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充分的满足感,心情自然会愉快。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忧无愁,知足常乐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就会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和欢乐,这样的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想使自己的心胸豁达的方法之一,就要“走出小天地,溶入大自然”。也就是说,不要总把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天地里,要走出家门,去饱览自然界给我们的恩赐——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的中的情趣。花上飞蝶,草间昆虫,枝头歌鸟,水中游鱼及山野里的小动物,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使人有一种脱俗入雅感觉,有利于胸襟豁达和性格开朗。试想一个“上观黄山之云海,下望碧海之波涛”,以苍松翠柏为伴,以闲云野鹤为友的人,还可能为日常生活中三瓜二枣的得失而苦恼吗?
调节情绪养心性 避生三气得怡然
人们对外界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内心的相应情绪反应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换言之,就是遇到令人高兴的事就应该高兴,遇到沮丧的事就应该忧伤,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是代表此人情绪表现健康的标志之一。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修身养性,舒畅情志,以保持稳定的情绪。人们的思维方式对情绪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通过改变自己不良的思维方式,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过程,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客观事物,用积极态度解决现实问题,就会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保持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因为她阴天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所以经常生病。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是个有福气的人,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天天有钱赚。”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身体也健康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不同思维方式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
避生三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
首先是免生闲气。何为“闲气”?就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事而生气。如平时买东西时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都是没有必要生的闲气。
第二是免生怨气,是指不要总对一些人或事进行抱怨或心生怨恨之气。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与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就难免要产生怨气。
第三是免生闷气,是指如果感到有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要及时说出来,以求得到解决或化解,不要闷在心里生气。三气之中生闷气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较长时间地生闷气,常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肿瘤。
精神养生的关键要学会追求幸福。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是客观条件所能决定的东西,而是要靠自己的主观感觉去感受,去体验。有位女作家到西藏的一个边远地区去体验生活,住在当地一个藏族同胞的家里。当她了解到这家的女主人从未走出过她所生存的这一片土地时,便为自己能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而感到幸福,为女主人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感到悲伤。但当她与女主人谈到自己经常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在家中与亲人团聚的时间很少时,女主人连声说到可怜、可怜。其实女主人当时也为自己有个饱暖安定的家而感到幸福,为女作家漂泊不定的生活而感到悲伤,这就是因为女主人和女作家对幸福的标准和理解不同。所以,要用自己的标准去理解幸福,并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要套用别人的标准而干扰自己幸福观。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思想去营造幸福,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晴朗天空。
饮食养生的补养方法
传统饮食养生的补养方法主要分为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和峻补法等,并根据食物的温凉寒热平的性质适当选用不同的食品。
1.平补法,是指应用性质平和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普通人群中身体偏虚的人群,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如大多数的谷类、豆类食物、大多数的蔬菜水果及禽蛋肉乳等食品都具有不寒不热,性质平和,滋补气血,阴阳双补等作用。
2.清补法,是指应用偏凉或泻实作用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偏于实热体质的人群,或夏秋季食用。如小米、萝卜、冬瓜、西瓜、梨等偏于寒凉的食物有清热通便,促进胃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有泻中求补,祛实补虚等作用。
3.温补法,是指应用温热性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因阳气虚弱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的人群,或冬春季食用。如羊肉、狗肉、河虾、海虾、大枣、龙眼肉等偏温的食物就有温补肾阳,御寒增暖,增强性功能等作用。
4.峻补法:是指应用补益作用较强,显效较快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体虚而需要尽快进补的人群,但应注意体质、季节、病情等条件适当进补。如羊肉、狗肉、鹿肉、动物肾脏、甲鱼、龟肉、鳟鱼、黄花鱼、巴鱼等。
饮食养生之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就是要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以及消化系统的功能,适度地调节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饮食有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时定量,是指每日饮食的时间和数量要基本固定,避免有较大的变动。饮食定时,是指每日的进餐时间要基本固定,按时进餐。传统饮食养生学提倡每日的三餐时间为:早餐6~7时,午餐12时左右,晚餐18~19时进餐。按时进餐不但可以保证人体营养物质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对健康有益。
饮食定量,是指每日的进食量要基本固定,饥饱适宜,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每日三餐中,以早餐最为重要,午餐次之,晚餐则要适当少吃一些。
2.寒热适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食品温度的寒热要适宜,二是指食物性质的寒热要适宜。食品温度的寒热适宜指不宜食温度过冷或过热的食品。进食的食品温度应以30℃~50℃为宜。温度适宜的食品可以促进胃肠内消化液的分泌和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食物性质的寒热适宜,是指要根据自己的机体情况适当地选择不同性质的食物。
3.合理搭配,是指要根据个人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饮食搭配,避免偏食偏嗜。为保证人体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饮食要多样化,不可偏食偏嗜。
4.清淡为主,是指在日常生活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
所谓饮食清淡,是指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五低”饮食而言。
低盐,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过咸,食盐的日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长期高盐膳食不仅可以诱发高血压,还可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血浆胆固醇增高和小血管脂质沉着,这些因素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低脂,是指日常的饮食中油脂要少。油脂类的日摄入总量不要超过25克。肥肉和荤油均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脂肪中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
低糖,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进食过多的甜食,少吃甜食有益健康。
低胆固醇,是指少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低刺激,是指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食物具有辛辣味的品种较多,如萝卜、芥菜、青蒜、蒜黄、各种辣椒、胡椒、芥末、辣酱、酒等。但我们通常所讲的辛辣食物仅指辣椒、胡椒、芥末及生姜、葱、蒜而言。因为辛辣味食物中所含的辣味物质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少量的辣味可增进胃肠蠕动和分泌而有利于消化,但大量的辣味刺激可损伤胃肠道的黏膜,所以患有胃炎、胃溃疡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和患有痔疮等肛门疾病患者尤要慎食。
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庄子是神志养生法的倡始人,他们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即为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人生在世很难做到无私无欲,但私欲不可过多过高。何谓“贪欲”,是指那些可欲而不可求事物,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有位作家解释三种痛苦的原因时说:“想得到却得不到——痛苦,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痛苦,得到的东西不经意丢掉了,事后才知道原来很重要——痛苦。”只有通过自我克制来控制自己的欲望,清除那些不可能得到满足的“贪欲”,才能减少自己精神压力和痛苦。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身健康,要学会将私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限制,自我清除的。只有私欲少和没有“贪欲”的人才能淡泊名利,处世豁达,性格开朗,这样就会有助于心神的清静内守,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平时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容,百病不生。
知足常乐天然在,心胸豁达志神满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知足常乐”就是要这种满足感通过自我的内心世界的调节使之达到最高值。鱼儿不必羡慕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鸟儿也不必羡慕鱼儿能够在水中遨游,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如果你总是去想自己拥有而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满足,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心神自然清静;如果你总是去想别人拥有而你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失望,感到沮丧,感到不幸,心神就会感觉不安。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如家庭生活及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充分的满足感,心情自然会愉快。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忧无愁,知足常乐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就会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和欢乐,这样的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想使自己的心胸豁达的方法之一,就要“走出小天地,溶入大自然”。也就是说,不要总把自己封闭在家庭的小天地里,要走出家门,去饱览自然界给我们的恩赐——青山绿水,风景名胜,去感受大自然的中的情趣。花上飞蝶,草间昆虫,枝头歌鸟,水中游鱼及山野里的小动物,都能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使人有一种脱俗入雅感觉,有利于胸襟豁达和性格开朗。试想一个“上观黄山之云海,下望碧海之波涛”,以苍松翠柏为伴,以闲云野鹤为友的人,还可能为日常生活中三瓜二枣的得失而苦恼吗?
调节情绪养心性 避生三气得怡然
人们对外界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内心的相应情绪反应是情绪健康的标志之一。换言之,就是遇到令人高兴的事就应该高兴,遇到沮丧的事就应该忧伤,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是代表此人情绪表现健康的标志之一。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修身养性,舒畅情志,以保持稳定的情绪。人们的思维方式对情绪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能通过改变自己不良的思维方式,纠正自己错误的认知过程,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客观事物,用积极态度解决现实问题,就会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保持轻松愉快的好心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因为她阴天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所以经常生病。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是个有福气的人,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天天有钱赚。”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身体也健康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不同思维方式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
避生三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
首先是免生闲气。何为“闲气”?就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琐事而生气。如平时买东西时遇到缺斤短两的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都是没有必要生的闲气。
第二是免生怨气,是指不要总对一些人或事进行抱怨或心生怨恨之气。如果一个人总是将自己与在某方面比自己强的人进行比较,就难免要产生怨气。
第三是免生闷气,是指如果感到有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要及时说出来,以求得到解决或化解,不要闷在心里生气。三气之中生闷气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最大,特别是较长时间地生闷气,常会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肿瘤。
精神养生的关键要学会追求幸福。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是客观条件所能决定的东西,而是要靠自己的主观感觉去感受,去体验。有位女作家到西藏的一个边远地区去体验生活,住在当地一个藏族同胞的家里。当她了解到这家的女主人从未走出过她所生存的这一片土地时,便为自己能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而感到幸福,为女主人不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感到悲伤。但当她与女主人谈到自己经常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在家中与亲人团聚的时间很少时,女主人连声说到可怜、可怜。其实女主人当时也为自己有个饱暖安定的家而感到幸福,为女作家漂泊不定的生活而感到悲伤,这就是因为女主人和女作家对幸福的标准和理解不同。所以,要用自己的标准去理解幸福,并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要套用别人的标准而干扰自己幸福观。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思想去营造幸福,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晴朗天空。
饮食养生的补养方法
传统饮食养生的补养方法主要分为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和峻补法等,并根据食物的温凉寒热平的性质适当选用不同的食品。
1.平补法,是指应用性质平和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普通人群中身体偏虚的人群,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如大多数的谷类、豆类食物、大多数的蔬菜水果及禽蛋肉乳等食品都具有不寒不热,性质平和,滋补气血,阴阳双补等作用。
2.清补法,是指应用偏凉或泻实作用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偏于实热体质的人群,或夏秋季食用。如小米、萝卜、冬瓜、西瓜、梨等偏于寒凉的食物有清热通便,促进胃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有泻中求补,祛实补虚等作用。
3.温补法,是指应用温热性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因阳气虚弱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的人群,或冬春季食用。如羊肉、狗肉、河虾、海虾、大枣、龙眼肉等偏温的食物就有温补肾阳,御寒增暖,增强性功能等作用。
4.峻补法:是指应用补益作用较强,显效较快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较适用于体虚而需要尽快进补的人群,但应注意体质、季节、病情等条件适当进补。如羊肉、狗肉、鹿肉、动物肾脏、甲鱼、龟肉、鳟鱼、黄花鱼、巴鱼等。
饮食养生之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就是要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以及消化系统的功能,适度地调节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饮食有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时定量,是指每日饮食的时间和数量要基本固定,避免有较大的变动。饮食定时,是指每日的进餐时间要基本固定,按时进餐。传统饮食养生学提倡每日的三餐时间为:早餐6~7时,午餐12时左右,晚餐18~19时进餐。按时进餐不但可以保证人体营养物质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对健康有益。
饮食定量,是指每日的进食量要基本固定,饥饱适宜,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每日三餐中,以早餐最为重要,午餐次之,晚餐则要适当少吃一些。
2.寒热适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食品温度的寒热要适宜,二是指食物性质的寒热要适宜。食品温度的寒热适宜指不宜食温度过冷或过热的食品。进食的食品温度应以30℃~50℃为宜。温度适宜的食品可以促进胃肠内消化液的分泌和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食物性质的寒热适宜,是指要根据自己的机体情况适当地选择不同性质的食物。
3.合理搭配,是指要根据个人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饮食搭配,避免偏食偏嗜。为保证人体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饮食要多样化,不可偏食偏嗜。
4.清淡为主,是指在日常生活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
所谓饮食清淡,是指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和低刺激等“五低”饮食而言。
低盐,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过咸,食盐的日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长期高盐膳食不仅可以诱发高血压,还可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血浆胆固醇增高和小血管脂质沉着,这些因素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低脂,是指日常的饮食中油脂要少。油脂类的日摄入总量不要超过25克。肥肉和荤油均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脂肪中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
低糖,是指日常饮食不可进食过多的甜食,少吃甜食有益健康。
低胆固醇,是指少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低刺激,是指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食物具有辛辣味的品种较多,如萝卜、芥菜、青蒜、蒜黄、各种辣椒、胡椒、芥末、辣酱、酒等。但我们通常所讲的辛辣食物仅指辣椒、胡椒、芥末及生姜、葱、蒜而言。因为辛辣味食物中所含的辣味物质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少量的辣味可增进胃肠蠕动和分泌而有利于消化,但大量的辣味刺激可损伤胃肠道的黏膜,所以患有胃炎、胃溃疡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和患有痔疮等肛门疾病患者尤要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