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一些体会:
  一、启迪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教法 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的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要摒弃传统的语文教法,采用以下的教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教以生为本”,要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以悟为根子”,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①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③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是以知识为基础,是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理解的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若离开实践活动也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以上三个方面中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培养发散思维 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才能在祖国建设“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贡献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有的力量。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发掘学生的潜能主要应从智力潜能和情感潜能两方面入手,智力潜能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习的过程快乐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情感潜能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关键词:发掘 智力潜能 情感潜能 学习习惯 创新 合作交流 心理疏导 学习理念    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当代教育》节
期刊
摘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不争的社会现实,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这也成为不争的社会现实。虽然高等教育与技工教育之间层次分明,但毕竟同属教育的范畴,这二者之间就业的一低一高,以及高校应如何对毕业生就业出路进行指导,着实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高校 毕业生 就业 问题 出路 对策    自进入本世纪以来,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期刊
摘要:阅读国学启蒙经典,继承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启蒙 典范 美德 做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这些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价值。其中,启蒙经典之一的《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组织选入世界儿童道德修养的必读书目中,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行。她将对全人
期刊
中学生历史理论思维的发展及其理论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将散乱的历史知识、历史线索、历史图像形成一个总的历史框架,形成一个经济、政治、文化、风俗、思想、科技、民族、宗教等多方面发展的历史态势结构,进而提升自己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形成相应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内容作为基础,然后以之去理解、分析对象,
期刊
随着电视进入寻常百姓家,现在的中学生十有八九都喜欢看电视,这已成为他们重要的课余生活。但是由于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极力反对学生看电视,以为那样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几乎与电视绝缘。其实,这种做法是大可不必,也是不明智的。这些家长和老师只看到电视挤占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看到一些学生吸收了某些电视节目中的糟粕而造成不良后果等负面影响,却忽视了电视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更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创造意识的激发、创造胆识的塑造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思考,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创造力 创造意识 创造胆识 想像力    当今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而创造力可谓是人才的一个核心能力。如何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而小学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环节,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位,并且留给学生创造的机会与条件,为学生的
期刊
今年,四川进行了“颠覆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各科在课程内容上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应试教育”在中国的地位可谓根深蒂固,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进行高考训练,就指望三年后一招击中,虽然近几年,所谓“素质教育”一直在与“应试教育”做着“拉锯战”,新课改的理念早在几年前就略有耳闻,唯高考是命的高中学生在黑暗中也在期盼那一缕曙光,在煎熬中等待。今秋开学,最受社会关注的,无疑就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我省高一年级学生已
期刊
小学生养成教育是指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质、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蕴含深刻道理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凭借语文教材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透彻熟悉教材后,引导学生从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主要内容,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结合平时教学,浅谈我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在“词语”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所谓“词语”能体现文章的“道”,因为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词语的理解,老师的引导更必须紧抓不
期刊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是自强的民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然而苏区精神,有独特的内涵,是共产党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形成了与国民党政权相抗衡的局部国家政权,这样的苏区精神永远激励和鼓舞着中华民族的斗志和建设热情。  关键词:苏区贡献 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内涵 苏区精神的时代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惊天动地,波澜壮阔,几度辉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轰轰烈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