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探妻 纪录类金牌奖 袁学军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k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审题立意,获奖关键    参加摄影比赛,了解和熟悉比赛规则和参赛细则非常重要。了解的渠道主要是仔细阅读“参赛细则”或“征稿通知”。就是要认真领会,细心研读影展影赛的征稿内容,要对征稿细则审视清楚,就如同做一篇命题作文一样,要认认真真地“审题”,深刻体会,严格按要求去做。同时,将自己现有作品按征稿要求进行归类,如送组照,欠缺的需要补拍的抓紧时间补拍。对不同类别的作品分期分批再创作。  以参加第20届
期刊
在这几年中看过了不少前辈大师们的著作,他们在摄影方面的执著和大胆创新使得我深有体会。在国外众多的著名摄影师里,韦斯顿家族可算是最具代表性的。在这个家族里先后诞生了多位在美国以至全世界摄影界里都举足轻重的摄影大师。他们为摄影开创了新的理念也同时促进了此门艺术的发展。这样的家族在摄影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不久前机缘巧合下买了几本韦斯顿家族成员的摄影画册,在此分享书中成果。    书名:Edward W
期刊
2002年对于曾以120双镜头反光相机而风靡世界的禄莱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年。这一年禄莱推出了该品牌的第一款500万像素级数码相机d530flex;不久,世界第一部6×6cm画幅的自动对焦单反相机6008AF相继面市;而禄莱第一部采用徕卡M卡口的旁轴取景相机35RF,也是这一年推出的颇受相机爱好者们关注的产品。尽管这几款相机并非属于同类产品,但它们之间却有着一个近似的共性,就是较高的产品定位
期刊
有些拍摄黑白照片的朋友将照片的质量寄希望于后期暗房加工,想通过一定的暗房技术印放出高质量的照片,其实这有点本末倒置。我们不反对精湛的暗房技术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但是好的黑白照片首先要依托于高质量的底片,高质量的底片是印放高质量黑白照片的前提条件。  所以对胶片本身特性的了解,是摄影师的必修课。根据我自己的一点经验我认为首先要确定所用胶片的实际感光度,任何厂家所标定的黑白胶片的感光度,都是在厂家的标
期刊
七月的北京正是流火的日子,带着尘封已久的向往,我背起相机和行囊,只身远赴祖国的西北边关。  颠簸数日,终于踏上了那片神奇的雪域高原。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我对古老的高原在新世纪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赞叹不已。  碧空万里的蓝天、一望无际的草原、白雪皑皑的山峰、晶莹剔透的湖水……高原的这一切令我心灵震颤,流连忘返。很偶然地,一位热心的藏民却叮嘱我,要是拍风景,你还得往高处走,驻守在那里的人民子弟兵才是最亮丽
期刊
我珍藏着好几本贴满黑白照片的老式相册,每当我翻开它,就象翻开了一本过去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我在某部文艺宣传队当兵。当时人民生活水平低,相机是奢侈品,不好借。我狠下心,托人买到一台最为紧俏的海鸥双反相机,那时我每月只有7元津贴,花去近两年的津贴我还激动了好几个星期。看到战士们高兴地争抢照片你传我看时,我的心里甜滋滋的,是摄影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还自己动手,做了一只印相箱。从此,每当熄灯号吹
期刊
20届国展结束了,几十个奖项各归其主。本届国展的六万来稿量创造了历史之最,同样,获奖人数也是历史上最高的。这是20届国展的丰收,也是中国摄影的丰收,是中国摄影界近年来繁荣发展的佐证。它直接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  细观本次国展,无论是参赛作品还是评选活动本身都呈现出与往届不同的新特征,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国展的变化,摄影的变化。    评选分类方法的新探索    20届国
期刊
每一次全国影展都有不同的特点,无论是来稿量,还是作品水平都会引起广大影友极大关注。不过,第20届国展的组织者在参展规则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对于作品和参展规则的得失,最有发言权的还是本次影展的评委们。下面就是部分评委在评比结束后对本次国展的评述。    高帆  参展作品中表现出了社会生活丰富的内容,但重点不突出,平凡的东西过多,重点应该表现的、更鲜明更有分量的东西没有得到发掘和提炼。  来稿数量很大
期刊
艺术类    金牌奖  李泛《圣洁》/石永亭《冰雪》/田捷砚《峨嵋山金顶》/黄丰《水乡烟雨》/马宁《三峡工地交响曲》    银牌奖  孙建国《凝眸》/黄楚中《慈爱》/李怒舲《清澈的眼睛》/刘宽新《天宫》/石广智《清风》/李晓英《岁月如歌》/石南岭《石板房》/成贵民《世纪歌舞》/王晓南《视觉臆想》/张海钢《力的和弦》    铜牌奖  衣志坚《秋阳似血》/扎西罗丹《香格里拉鸟瞰》/李江强《花魂》/汪顺
期刊
一个仅有141户人家的小山村,因一项“豆腐渣”工程而引发一起前所未有的“弹劾”风波。从2001年10月至今,记者历时四个月,目睹了这场风波。这是一起由村民自己发起罢免村官的事件。   129户村民签名要求村务公开,未果。继而引发“弹劾”案。   “豆腐渣”工程让村民举步维艰。     镇干部心情复杂地注视着计票的村民代表。   新校舍也出现了裂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