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时光,静静成长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普通一线老师,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中,有困惑,有倦怠,有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期待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出现,期待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出现,期待一个又一个家长能配合我们教育好学生……结果我们却发现,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自演自唱,我待学生如初恋,学生虐我千百遍。而在遍体鳞伤之后才醒悟:教育路上的前行,更需要一个人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手捧《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这本書,当夜晚的灯光在散发着墨香的纸上一点一点散开的时候,从王维审老师的文字中,我清楚了内心困惑与迷茫的根源。书中的文字与我的内心不时地碰撞、共振,令我豁然开朗。自己在工作中的种种困惑,尽管书中没有明确告知解决方案,却指明了方向。王维审老师写这本书真正的目的,就是让老师们通过反思、阅读、写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人在前行的路上,应该怎样才能真正飞翔?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那就是:给学生成长以引领,让自己的精神成长。
  阅读,增加心灵的宽度
  在阅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的过程中,王维审老师对教育乱象的反思,对教育美好未来的追求,深深地打动了我。正如文中所说:“我们要少一些‘有用’与‘无用’的粗暴取舍,少一些过程的急功近利,让自己身上多一些教育的诗意与从容,多一些生活的动力与活力,让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多一份诗情与美好。”
  阅读就是找寻教育的诗意与从容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经典,尤其是阅读教育经典,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荡涤,帮助自己成长;让自己的心渐渐地静下来,沉下来,去做有灵魂的教育,有未来的教育,有情怀的教育。
  教育的路上,总有一些难题困扰着自己,但如果只是困惑着,而不去想办法解决,困扰就会越积越多,变成难以承受之重。教师除了要在实际的教育中多一份思考,更应该通过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思路。虽然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理解之处,但一旦越过了那些鸿沟,就会进入新的境界。正如书中所讲:“没有伞的孩子,只有自己成长,自己奔跑,追溯所有的成功者。有机遇当然好,没有机遇也要自己去努力,因为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他们之所以成功,或许就是因为在最为灰暗的生活里不是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努力,努力,再努力。其实,面对人生的劣势,努力是最好选择。就像奋力游动的鲨鱼一样,让生命的残缺逼自己强壮、强大。因为,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最好的你。”
  努力没有那么难,只不过需要坚持。眼前还是翻动的书页,里面有我追求的足迹。
  写作,突破内心的自我
  写作,通常被认为是作家的事情,许多教师也以此为理由,逃避写作。确实,老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有一大堆事务要处理,很难静下心来写作。但如果要追求专业成长和精神成长,写作确是老师的必修课。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倡教师写作,他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正如在《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中,王维审老师所说:“写作是理性认识的展示。教师写作,不是单纯的才情展示,不是写作技巧的简单炫耀,不是华丽语言的简单拼凑,而是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不断梳理、提炼、反思、总结的过程。”
  于是,从班级小事写起,捕捉班级管理中的细微处,去记录,去修正,去感悟……自己渐渐不再茫然,不再困惑。正是在写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活动独有的味道和含义。写下教育活动的点滴,就是回味的过程,它让我触摸到教育的真谛,更感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和伟大。它让我发现,写作,不仅是作家的专利,更应该是教师成长的一块垫脚石,多铺一块就会站得更高一些。
  通过写作,还去掉了我身上的一些俗气,摆正了自己的心态,让我不再画地为牢,孕育了我的教育思想,让自己的心灵飞翔。
  反思,给成长插上翅膀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班级琐事——老师的日常工作重复、机械、千头万绪,不少老师疲于应付,在这个过程中变得麻木,甚至浑浑噩噩。曾经,我也在这种状态中迷失,也被粗粝的现实渐渐磨碎了理想,而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养家糊口的工具,忘掉了初心。
  但我读到《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这本书时,又让我在红尘的角落,回望那个曾经激情飞扬的自己。现在的自己不是我想要的自己,心中的那个自己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不停地叩问心灵。我不能沉沦,我要努力摆脱平庸,追求卓越,哪怕前路崎岖坎坷,我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我要像一本书中所说:“我需要做的,就是让心中的那个自己慢慢爬上豆蔓,一直不停地努力,一直爬到豆蔓伸到云端的上面,再拨开云朵看看下面生活的自己。”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点醒了我,让我不再迷茫。我知道我的起点不高,甚至落在别人的后面,但我可以在教育的路上且行且思且记录,即使没有人看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也要努力成长,相信上天不会辜负认真对待自己的人;哪怕是一棵小草,也要绿意盎然地站在大地上,伴着风雨成长。
  十年来,我一直都在努力,为了心中那个最好的自己,为了给孩子做出榜样。在前行的路上,我一直努力成长为自己心中的模样。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把一个个孩子看成心中播下的一粒粒种子,留住那些最初的简单与纯粹,悉心播撒阳光与雨露,然后交给时间与岁月,静候每一个生命自然与美好的成长。这,或许就是我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豫苑文风》杂志社)
其他文献
学习工具从最开始的贝壳、石头、算盘慢慢地演变成今天的学习机、复读机、电脑,到现在的网上在线学习。但是在课堂上能够使用的学习工具,除了这些操作性的,还应该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可视化的工具。但是我们没有高端的核磁共振,我们也无法清晰确切地捕获到脑电波,怎样通过学习工具来透视和展现学生思维变化的图示呢?  杏园小学就在学习者课堂的实践中,创造了个性化思维导图(思维地图与思维导图的结合体)汉字图谱(学习、
期刊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新课标倡导的核心教学理念。课堂教学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生发学习自信,引导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教为学服务,以学为本,顺学而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估算”课堂,感受大师风采,领略生本课堂。  一、引导自主提问,直面估算疑难  师:关于估算,你碰到过什么困难,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吴老师?  生1:为什么要估算呢?  生2:估算对我们
期刊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是苏轼写景散文的佳作,全文仅八十五字,言简而意丰。文章融描写与抒情为一体,欣赏本文写景的精妙是个重点,理解作者复杂的心绪则是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音乐欣赏法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在音乐情境中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苏轼的人生经历。在反复诵读和音乐配合下,学生很快入情入境,体会到文章背后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感悟作者如何将贬谪的悲凉与赏月的悠闲及心境的通达巧妙融合。 
期刊
欣逢部编教材隆重面世,作为一名扎根一线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者,笔者对部编语文教材充满期待。认真学习了温儒敏教授关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的讲话后,笔者更坚定了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教师“抛砖引玉”少啰唆  于永正老先生曾撰文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回首自己的语文课堂,课改以前,讲课文里的字词的意思,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课改以来,讲课文的人文性,深挖文字背后
期刊
“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教材安排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数位表”上摆珠子,写出所摆的珠子所表示的数,以便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一年级学生刚接触100以内的数,对于数数、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对于理解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以及在数位表中
期刊
新语文识字教学的核心素养,体现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能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鼓励多种途径识字,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教材中体现为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识字情境,达到识用结合的境界。  一、“汉字漂流”框架设计  这个框架以识字为起点,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个性化学习旅行,尝试在真实情境中与生活对话、与伙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促进学习者开放的、自由
期刊
导读:  2017年4月,《教师博览》杂志社在江苏宜兴举办“让学习真正发生”面向全国的展示活动中,宜兴名师吴希执教了“分数的意义”一课,通过逐层深入、逐层抽象,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有效地理解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的学习自然发生。  “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上)和三(下)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
期刊
教室里,李老师拖长着声调给学生们报着生字听写。孩子们认真地听着、写着……这时,李老师瞥见“熊孩子”王风(化名)时不时斜着眼看着桌面。李老师走近些,大声道:“王风,你在干什么?”  “我在听写呀!”王风睁着大眼睛,貌似无辜地看着李老师。  “这是什么?”李老师用手狠狠地戳着桌面上的字迹,呵斥道。  “我是在听写。”王风嘀咕着。  “你还敢骗人!”愤怒的李老师伸出手指,指向王风的脑门。  “老师打人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时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这就表明: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精心创设交际情境,丰富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动力,从而让学生彻底打开“话匣子”,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利用实物观察,演示情境  小学
期刊
《做自觉的教育者》是宋西君校长的一本力作。  在校长岗位越来越行政化的当下,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写作的校长已经很少了。而像宋西君校长那样,能够坚持每天都写作,对教育的每件小事都进行思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做自覺的教育者》,没有拿腔捏调的渲染,没有夸夸其谈的理论,有的只是娓娓道来的亲切、促膝长谈的温暖。书中抛弃了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成功观,而是指给老师们一条遵循内心、自我成长的专业发展路径。这种引领踏实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