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经验 引导抽象概括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18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2017年4月,《教师博览》杂志社在江苏宜兴举办“让学习真正发生”面向全国的展示活动中,宜兴名师吴希执教了“分数的意义”一课,通过逐层深入、逐层抽象,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有效地理解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的学习自然发生。
  “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上)和三(下)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可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本节课对分数的认识,则是学生两次认识分数之后的提升,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逐步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片段1】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建构单位“1”
  屏幕依次出现:
  师:观察屏幕,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依次齐答:一个苹果,一箱苹果,一块橡皮,一盒橡皮,一个羽毛球,一筒羽毛球 。
  师: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屏幕上物体的个数。(板:1)想一想,这儿的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左边的1只表示1个物体,右边的1表示的是许多物体。
  小结:对啊, 1个物体的数量能用1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能用1表示,小小的1内涵真丰富。我们给它加个引号。(板:“1”)
  屏幕出示:
  师:这3个长方形能看作这样的“1”吗?
  生齐:可以!
  师:把3个长方形看作“1”,那6个长方形用哪个数来表示?
  生:3个长方形看作“1”,6个里有2个“1”,就用2表示。
  师:12个呢?
  生:3个长方形看作 “1”,有4个“1”,就是4。
  师:假如有8个这样的“1”呢?10个这样的“1”呢?一句话,有几个这样的“1”,就可以用——
  生(齐):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在这里,3个长方形被看作“1”,数学上,我们就把这样的“1”叫单位“1”。(板书:单位1)
  屏幕出示:
  师:一个月饼能看成单位“1”吗?6个圆片组成的整体呢?1米长的线段呢?
  生齐答:能!
  师:是的,一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都能看作单位“1”。
  【思考】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 这是教材上对单位“1”的定义。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能把这句抽象的定义说得滚瓜烂熟,但往往却不能真正理解单位“1”的意义。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有设置有效的教学环节,给学生搭建一个理解单位“1”的平台,学生对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和自然数1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难理解。
  追寻知识的源头,1个物体、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产生分数,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强化过,相对熟悉些。基于此,课始教者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苹果、橡皮、羽毛球的1个和多个组成的图片,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出1个物体、1个整体能用自然数1来表示,但1的意义不同,从而引出“1”。到此,加引号1的出现显得自然,不那么突兀了。接着,再拓展开来,把3个长方形看作“1”来计量6个、12个长方形,让学生感受到这“1”其实就像计量单位一样,有几个“1”就是几。在学生有这样的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再揭示“单位‘1’”这一名称,就显得自然,学生也易于理解。就这样,把书上抽象的一句话巧妙解构,让学生先回到大量的具象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慢慢抽象出来。这样,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单位“1”,学生的学习也是自然发生的。
  【教学片段2】引导抽象概括,揭示分数的意义
  屏幕依次出示:
  师:把1个月饼看作单位“1”,这分别有几个月饼?
  生:5个,1个,[23]个。
  师:[23]可是个分数,怎么想的?
  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就是[23]。
  师:把6个圆看作单位“1”呢?
  生:2个,1个,[23]个。
  师:[23],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就是[23]。
  师:把1米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还是[23]?
  生:把1米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就是[23]米。
  讨论:这三组图的最后一幅,你们都用[23]来表示涂色部分,想一想:这3个[2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不同之处是第一个是把1个月饼平均分,第二个是把6个圆平均分,第三个是把1米来平均分。
  生2: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是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都能用[23]来表示涂色部分。
  师:对呀,平均分的物体不同,现在我们也可以说它们的什么不一样?
  生:也就是单位“1”不同。
  师:是的。那想一想,你还能把什么看作单位“1”,来创造出[23]?
  生1: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就是[23]。
  生2:我把27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就是[23]。
  生3:我把一袋巧克力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就是[23]。
  ……
  師:说得完吗?
  生齐答:说不完。
  师:那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什么是[23]?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就是[23]。
  师:[23]的意义我们说得真棒,那老师这儿还有三幅图,先想一想下图中单位“1”各是什么,再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和同桌说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学生写一写,和同桌说一说分数的意义。(反馈略)
  师:我们已经看图理解了[59]、[25]、[16]这3个分数的意义,如果不给你图了,[67]表示什么?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其中的6份。
  师:[38]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的3份。
  师:[1112]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其中的11份。
  师:[1()]呢?[()25]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是啊,这就是分数的意义。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只能结合图,来具体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具体含义,今天,我们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分数,真了不起。
  【思考】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再教学分数的意义,两次教学设计的结构是可以迁移的,似乎很容易。但两次教学仅仅是相似而不相同,三年级时结合图点对点地理解分数意义,现在五年级是更数学化、更抽象地理解分数意义,再用旧瓶装新酒,显然不合适。于是,怎样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意义,倒变成了一个新的挑战。
  在这次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师以“感知材料—观察比较—归纳提炼—抽象命名”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理解单位“1”后,先后出示一个物体、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位的代表——一个月饼、6个圆、1米长的线段,边巩固对单位“1”的认识,边唤醒学生最初分数意义的相关经验,引出了分数3个[23]。最后3个[23]一并呈现,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异同,在讨论中抽象出[23]的本质。学生充分感受用单位“1”来描述[23]意义的过程后,接下来又从“看图写分数说意义—看分数说意义—看不完整的分数说意义”这个环节展开教学。通过这样逐层深入、逐层抽象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的学习自然发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李杰杰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导读:  有理才能让孩子信服,我们要教有道理的数学。本文以俞正强老师“除法竖式”为例,以片断赏析的形式介绍了三个策略,即数学的道理可以在问题的发现中萌芽,数学的道理可以在过程的描述中呈现,数学的道理可以在材料的更新中彰显。  听俞正强老师的课,你会被他幽默风趣的语言所吸引,被他夸张、搞笑的肢体动作所折服。他的课堂看上去节奏很慢,慢得会让你有一种错觉:这不是课堂,仅仅是一次拉家常。但细细品起来,你又
期刊
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统编语文教材确立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现代文读写单元选配了1~2篇拓展、延伸的自读课文,而“活动·探究”单元课文原则上都为自读课文。这些自读课文的编排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把老师在教读课文中传授的知识、方法等运用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去,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灵活、有效地组织自读课文的教学呢?  一、明确自读要求,走出教学误
期刊
“乐融”是杏园小学一直在探索和尝试的教育理念,其含义,一是指长久、温暖、和乐的样子;二是指融入、融会、融合。基于“乐融”的学校生态文化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杏园小学尝试创设“对话式学习者课堂”,在真实情境中创设合作的、反思的、建构的、有目的的生态环境,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通过变革课堂结构与学习方式,学生与教师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习态度。  一、对话式学习者课
期刊
导读:  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顺应人的天性,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都得到自然、均衡的发展。上高五中通过几年的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以人文情怀教育为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江西省上高县风景秀丽的镜山脚下,坐落着一所年轻的学校——上高五中。短短几年时间,她破茧成蝶,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绽放;她大胆创新,收获了一份份累累硕果;她辛勤耕耘,实现了“跨越式
期刊
学习工具从最开始的贝壳、石头、算盘慢慢地演变成今天的学习机、复读机、电脑,到现在的网上在线学习。但是在课堂上能够使用的学习工具,除了这些操作性的,还应该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可视化的工具。但是我们没有高端的核磁共振,我们也无法清晰确切地捕获到脑电波,怎样通过学习工具来透视和展现学生思维变化的图示呢?  杏园小学就在学习者课堂的实践中,创造了个性化思维导图(思维地图与思维导图的结合体)汉字图谱(学习、
期刊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新课标倡导的核心教学理念。课堂教学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生发学习自信,引导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教为学服务,以学为本,顺学而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估算”课堂,感受大师风采,领略生本课堂。  一、引导自主提问,直面估算疑难  师:关于估算,你碰到过什么困难,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吴老师?  生1:为什么要估算呢?  生2:估算对我们
期刊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是苏轼写景散文的佳作,全文仅八十五字,言简而意丰。文章融描写与抒情为一体,欣赏本文写景的精妙是个重点,理解作者复杂的心绪则是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音乐欣赏法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在音乐情境中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苏轼的人生经历。在反复诵读和音乐配合下,学生很快入情入境,体会到文章背后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感悟作者如何将贬谪的悲凉与赏月的悠闲及心境的通达巧妙融合。 
期刊
欣逢部编教材隆重面世,作为一名扎根一线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者,笔者对部编语文教材充满期待。认真学习了温儒敏教授关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的讲话后,笔者更坚定了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教师“抛砖引玉”少啰唆  于永正老先生曾撰文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回首自己的语文课堂,课改以前,讲课文里的字词的意思,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课改以来,讲课文的人文性,深挖文字背后
期刊
“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教材安排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数位表”上摆珠子,写出所摆的珠子所表示的数,以便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一年级学生刚接触100以内的数,对于数数、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对于理解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以及在数位表中
期刊
新语文识字教学的核心素养,体现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能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鼓励多种途径识字,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教材中体现为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识字情境,达到识用结合的境界。  一、“汉字漂流”框架设计  这个框架以识字为起点,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个性化学习旅行,尝试在真实情境中与生活对话、与伙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促进学习者开放的、自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