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巧借音乐打通 散文的联想通道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是苏轼写景散文的佳作,全文仅八十五字,言简而意丰。文章融描写与抒情为一体,欣赏本文写景的精妙是个重点,理解作者复杂的心绪则是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音乐欣赏法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在音乐情境中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苏轼的人生经历。在反复诵读和音乐配合下,学生很快入情入境,体会到文章背后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感悟作者如何将贬谪的悲凉与赏月的悠闲及心境的通达巧妙融合。
  一、借助文言小笑话导入,化难为易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同学们猜我紧张不紧张?
  生:紧张。
  师:我不是紧张,是激动。我为什么不紧张呢?大家想,这些老师是不是我的敌人啊?
  生:不是。
  师:还有一些老师,是省里的专家,这些专家是拿着砖头来砸我的吗?(笑声)
  生:不是。
  师:所以我有必要害怕吗?
  生:没有。
  师:这么多人来到我们的教室,同学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这么多远道而来的老师来听课,我们不禁想起了孔子说的话——
  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师:是啊,我们不仅不紧张,而且感到——
  生:高兴。
  师:好,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这些老师。(掌声)
  师:这节课有一个简单的记分规则,请同学们先看一下。(幻燈片出示)
  生:小组成员每发言或点评一次,奖励“美丽十分”,发言时应声音洪亮、自然大方、文明礼貌,否则不得分。小组成员应轮换发言,一人发言多次不得分。得分最多的小组即为本节课的明星小组。
  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文言文,大家觉得学文言文难吗?
  生:难。
  师:那好吧,我先请大家看一篇文言小笑话,大家看看到底难不难?(幻灯片出示)
  张生学车胤[yìn]囊萤读书,李生学孙康映雪读书。七月十五日正午,李生拜张生不遇,问其家人,答曰:“盖捉萤火虫去了。”至夜,张生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捉萤未着,遂拜李生,见李生立于庭下,问:“月色明亮,何不读书?”答曰:“但今日天色,不像下雪光景耳。”
  师:看不懂的不要笑。(生笑)
  师:看来大家都看懂了。现在你还觉得文言文难吗?
  生:不难了。
  师:好,我们看看里面的几个文言词语,看看大家真的明白了吗?“盖”什么意思?
  生:大概,表猜测。
  师:好,奖励十分。谢谢。
  生:谢谢老师。
  师:我们班的同学不仅敏而好学,而且特别有礼貌,接受奖励的时候用双手接,而且说“谢谢”,真好。
  师:念——
  生:想到。
  师:户——
  生:门。
  师:但——
  生:只是。
  师:大家还觉得文言文难吗?
  生:不难了。
  师:文言文不仅不难,而且是有趣的。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学习吧,先看一下学习目标。(幻灯片出示)
  反思: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普遍对文言文有着畏难情绪。学生认为,一是难懂,二是难背。怎样化难为易呢?我发现,民国老课文中有较多浅近文言内容,这些文言内容可以为学生学习纯文言内容起到一个桥梁作用。有了这些思考,我决定借助明清浅近的文言小笑话,帮助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同时,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消除对文言文学习的恐惧心理,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最终,让文言文的教与学变得有料、有味、有趣,实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以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课程标准。
  二、寻找字句间的反常处,体会闲人
  师:好,我们先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谁来读一下?
  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师:字音都读准了吗?
  生:念无与为乐者,应该读lè,她读成了yuè。
  师:我想这个同学一定是受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影响,把那个读音迁移到了这里,是不是呀?
  生:嗯。
  师:好,说明你是个有心的同学,迁移也是一个好的习惯,但特殊的读音一般注释中会标注,预习时可以查看一下。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齐读)
  师:下一个要求就是要把握内容。还有哪些词语和句子不能理解的,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这句话的意思你不是很明确是吧?这也是我们文中的一个重点句、难句。谁来解释一下?
  生: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师:很好,这里我们还把原来的句子补充了一下。什么像积水空明呀?
  生:月色。
  师:很好,这是我翻译中常用的补充法。还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吗?
  生:没有了。
  师:我们再提高一下朗读的要求,读出节奏。大家推荐一个同学来读一下。
  生:符长燕。
  师:好,有请。
  生: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师:大家有没有和他的停顿不一样的地方?
  生:没有。
  师:好,我们再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读书贵有疑,古人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完这篇文章,你有没有产生疑问呢?先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疑问,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发言。(生交流)   生: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无与为乐者”,想到“无与为乐者”为什么又去找张怀民?
  生:作者写月色写得这么优美,有什么作用?
  师:哪一句写得美呀?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好,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赏月本来是一件愉快的事,作者在结尾却有一种自嘲,为什么?
  师:你从哪句看出来的?
  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说自己是闲人。
  师:你认为“闲人”是自嘲,这就牵扯到“闲人”的含义了,我们一会再继续探讨。
  生:作者为什么看到月色美就欣然起行?
  生:作者遭遇如此悲惨,为什么还这么清闲?
  师:你说他悲惨,你怎么知道他遭遇悲惨的?
  生:我看了写作背景。
  师:很好,你能联系写作背景,预习得很充分。这里也是牵扯到对“闲人”的理解了,我们一会继续探讨。
  生:作者为什么没有睡觉?
  (生笑)
  师:为什么夜深了作者还难以入睡?
  生:作者为什么说缺少像他两个这样的闲人?(板书:月、闲)
  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闲人”有什么含义?
  师:有的同学马上想到了。我们看看,你马上想到的是什么含义?
  生:清闲。
  师:从字面上的理解,“閑人”就是清闲的人。(板书:清闲)还有吗?
  生:悠闲。
  师:清闲和悠闲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悠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悠闲)
  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师:看到月色,就想出去欣赏一下,这是不是悠闲呀?
  生:是。
  师:好,请大家再讨论一下“闲人”背后有没有深层的含义。
  (生交流)
  生:结合背景,我感觉作者有一种孤独落寞的心情。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念无与为乐者。(板书:孤独)
  生:我觉得“闲人”有闲情逸致的意思。
  师:哦,何谓闲情逸致呢?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被贬后还能去欣赏美丽的月光。(板书:闲情逸致)
  师:哦,能够欣赏月光的人是有闲情逸致的人。
  师:我们来看苏轼在当时写的一首诗。(幻灯片出示)
  去年东坡拾瓦砾,
  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yì)草盖雪堂,
  日炙(zhì)风吹面如墨。
  (生读)
  师:大家知道“东坡”别号的来历了吧?你说他当时的情况,生活中真的清闲吗?
  生:政务清闲了,生活不清闲。
  师:如此窘迫的生活状态,还有心情去看月亮,这就是——
  生:闲情逸致。
  师:他愿意不愿意过这种政务清闲的生活呢?你还感觉到了什么?
  生:自我安慰。他在如此清苦的生活中,在被贬的孤独中,还有心情赏月。
  师:赏月原来是一种自我安慰呀,这也许就是他自嘲的原因吧。你有没有不开心的时候去看过月亮呀?
  生:没有。我会写下来,或者和好朋友谈心。
  反思: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让“读”贯穿了整节课的始终。通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指名读、齐读、推荐读,击节朗读、配乐朗读等环节,落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
  学贵存疑。须教无疑处生疑。从哪里提出疑问呢,古人有读书得间法,所谓得间,就是找到书中的间隙,读出“窍”来。
  在这篇文章的阅读指导中,我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差异、缝隙,以文解文。不仅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包办,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疑问,以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优美的月色,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教师抓住这一问题及时进行了追问,追问的提出,紧紧扣住了文章的核心,既帮助学生梳理了文章内容,回扣了教学目标,也有效引领学生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给予了有效引导。而追问不只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更表现为教师及时把握教育时机,有效利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达到了更高层次的生成。
  三、通过配乐诵读小游戏,入情入境
  师:为什么要去找张怀民呢?为什么不找王怀民、李怀民啊?
  生:因为他们是朋友,怀民和他的处境差不多。
  师:原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呀!那么找张怀民找对了吗?
  生:找对了。
  师: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怀民亦未寝。
  师:一个“亦”足见两人有着相同的感触,所以写下了美丽的月色,在月色下他们得到了自我安慰,放下了世间的烦恼。放下,真的放下了吗?(幻灯片出示)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师:这是作者在元丰五年写的一首词。他忘却了吗?解脱了吗?
  生:没有。
  师:我们来梳理一下他的情感变化,月色入户——
  生:欣然。
  师:念无与为乐者——
  生:孤独。
  师:与怀民庭中赏月——
  生:悠闲。
  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生:叹惜。
  师:这一个“闲人”中有多少复杂微妙的情感呀。了解了这些,我们再读出感情就容易把握了。我们玩一个小游戏,老师这里有三首音乐,找三个同学各选一首,根据音乐的感情来读课文,好不好?   三名同学站到讲台上,各选一首朗读。
  师:哪一首适合呀?
  生:第二首。
  师:为什么第一首和第三首不合适呀?
  生:第一首过于欢快,第三首过于悲伤。
  师:第一首曲子叫《花好月圆》,大家感觉这首过于欢快。第三首曲子是名曲《二泉映月》,大家感觉这首过于悲伤。第二首曲子叫《春江花月夜》,我们来看一下,这首曲子的艺术特征。(幻灯片出示)
  《春江花月夜》一曲的艺术特征:
  1.由静而动,由动而静
  2.借景抒情,情寓于景
  3.想象丰富,似真似幻
  师:你觉得这首音乐与本文有哪些相通之处?
  生:借景抒情。借月景,抒闲情。
  生:想象丰富,似真似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月光想象成水,水中还有藻、荇交错纵横。
  师:似真似幻呢?
  生:盖竹柏影也。前面都是想象,盖字回到了现实,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好,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播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师: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苏轼被贬黄州,长夜难眠。看到月色,他约好友张怀民一起来到了庭中漫步。两人默默无言,沐浴在这美好的月色中。那融融的月色洒落在他们的身上,那种感觉柔柔的、滑滑的。低头看脚下,脚下是一片清澈的湖水。什么被贬的辛酸,什么被陷害的愤懑,什么被流放的艰辛,什么无居无所的艰难;什么成功,什么成名;什么文豪,什么凡人……这一刻,这一切都如这水一般,空无一物。这水是如此的澄澈,那摇曳的水草,把个人的一切辛酸、快乐、烦恼、忧愁……都摇曳了个一干二净。如果我能停在此夜该有多么的好啊,我就能够“忘却营营”,我就能够“江海寄余生”了。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耳畔传来树叶“沙沙”的声响。再睁开眼睛一看,这哪里是水草呀,这分明是竹柏的影子呀!
  (生沉醉其中,不忍睁开眼睛。)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师:同样是面对月亮,人们的感受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真正决定心情的是月亮吗?
  生:不是。
  师:那是谁?
  生:是自己的心态。
  师:透过月亮,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苏轼?你懂得了怎样面对挫折?写一写。
  (生写,师巡视)(板书:长夜两闲人,月洗一片心。)
  生:乐观,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一切挫折。
  生:坚强,正确认识人生的乐和悲。
  生:积极去面对人生的态度。
  师:我们再来读一下这篇课文,要读出感情的变化。大家来推荐一名同学。
  生:陈纪欣。(生读)
  师:陈纪欣,纪念的纪,欣然的欣,是吧?
  生:是。
  师:老师刚才写了两句诗,来总结这节课。长夜两闲人,月洗一片心。听了你的名字,我又加了两个字。(师板书)
  生:纪行长夜两闲人,欣然月洗一片心。
  师:最后,让我们带着苏轼的美好祝愿——(幻灯片出示)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也祝愿同学们能够和月亮一起圆满,圆满青春的梦想。
  谢谢大家,再见。
  反思:配乐朗诵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感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教师直接为学生指定音乐,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自己体会音乐与文章情感的联系。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作者的感情有了较全面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自选音乐并根据所选音乐的感情读课文。我预设了三种音乐,分别是《花好月圆》《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游戏的目的,一是具有未知性,音乐的名称是隐藏的,选到哪个就要用哪个音乐的情绪来朗诵,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可以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情绪的朗读中,判断哪一种更适合。二是音乐具有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结合音乐,根据老师的提示展开想象。让学生真切地深入文本,达到与作者的深层共鸣。
  借趣而入,反复诵读,文乐相谐。这节课,我们把“月”与“闲”紧密结合在一起,帶领学生一起穿越时空,追寻苏轼写月景,抒闲情,因月生闲情,因闲情而赏月的足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感谢这文中“月”洗涤我一片凡心,感谢这曲中“月”带领我们入情入境,在月光下,和苏轼一起,与宇宙对话,与自我对话,感受了中国情怀,增长了中国精神,融入了中国灵魂。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责任编辑 敖小英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邹小陶,江西省永丰县城南学校教导处主任、江西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吉安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名师团成员,他引领吉安教师参与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问:邹老师,当初,您为什么会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邹老师:被那些孩子震撼了。一直以来,我都反对过分的“应试”教育。2012年冬季在山东参加“潍坊市十年课改成果展示”活动,初识“语文主题学习”,被韩兴娥、李虹霞等教师培
期刊
广东省英德市浛洸中心小学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有两年的时间了,两年的身体力行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逐步加深了对“语文主题学习”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语文主题学习”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趋势。  一、语文素养从优质的阅读材料中来  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阅读效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每篇文章都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典型性,富有民族特点和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
期刊
十一年后,再读吴非先生再版的《前方是什么》,忍不住反复读序言的最后一个句子:“我从不恐惧孤立,我只担心自己不够独立。”此刻,我正站立在初读《前方是什么》那时的“前方”,审视自己在初读与再读之间走过的路,有限的收获也许就是自己慢慢学会了独立——虽然,还不够。  《前方是什么》一书呈现的是十多年前的教育状态,但那种种有违教育常识的现象并未随着岁月变迁而消失不见,它们至今依然“活跃”在教育的每个瞬间。 
期刊
网上疯传一段视频:广西某县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乘坐豪车上街游行,敲锣打鼓,招摇过市。这样高调宣传高考成果的现象并非个案。每年高考成绩及录取信息发布之后,各普通高中就会展开一轮不见硝烟的宣传大战。各学校极力寻找本校的高考成绩亮点,从点上及面上,向社会宣扬取得的骄人成绩,并通过各种媒介铺天盖地宣传:从学校大门的巨幅喷绘、电视台的游走字幕,到街道的跨街横幅,不一而足。学生高考取得佳绩、考入名校固然可喜可贺
期刊
导读:  有理才能让孩子信服,我们要教有道理的数学。本文以俞正强老师“除法竖式”为例,以片断赏析的形式介绍了三个策略,即数学的道理可以在问题的发现中萌芽,数学的道理可以在过程的描述中呈现,数学的道理可以在材料的更新中彰显。  听俞正强老师的课,你会被他幽默风趣的语言所吸引,被他夸张、搞笑的肢体动作所折服。他的课堂看上去节奏很慢,慢得会让你有一种错觉:这不是课堂,仅仅是一次拉家常。但细细品起来,你又
期刊
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统编语文教材确立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现代文读写单元选配了1~2篇拓展、延伸的自读课文,而“活动·探究”单元课文原则上都为自读课文。这些自读课文的编排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把老师在教读课文中传授的知识、方法等运用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去,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灵活、有效地组织自读课文的教学呢?  一、明确自读要求,走出教学误
期刊
“乐融”是杏园小学一直在探索和尝试的教育理念,其含义,一是指长久、温暖、和乐的样子;二是指融入、融会、融合。基于“乐融”的学校生态文化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杏园小学尝试创设“对话式学习者课堂”,在真实情境中创设合作的、反思的、建构的、有目的的生态环境,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通过变革课堂结构与学习方式,学生与教师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习态度。  一、对话式学习者课
期刊
导读:  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顺应人的天性,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都得到自然、均衡的发展。上高五中通过几年的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以人文情怀教育为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江西省上高县风景秀丽的镜山脚下,坐落着一所年轻的学校——上高五中。短短几年时间,她破茧成蝶,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绽放;她大胆创新,收获了一份份累累硕果;她辛勤耕耘,实现了“跨越式
期刊
学习工具从最开始的贝壳、石头、算盘慢慢地演变成今天的学习机、复读机、电脑,到现在的网上在线学习。但是在课堂上能够使用的学习工具,除了这些操作性的,还应该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可视化的工具。但是我们没有高端的核磁共振,我们也无法清晰确切地捕获到脑电波,怎样通过学习工具来透视和展现学生思维变化的图示呢?  杏园小学就在学习者课堂的实践中,创造了个性化思维导图(思维地图与思维导图的结合体)汉字图谱(学习、
期刊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新课标倡导的核心教学理念。课堂教学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生发学习自信,引导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教为学服务,以学为本,顺学而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估算”课堂,感受大师风采,领略生本课堂。  一、引导自主提问,直面估算疑难  师:关于估算,你碰到过什么困难,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吴老师?  生1:为什么要估算呢?  生2:估算对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