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是新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要想完成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等优良品格的重任,课程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关键。它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既从宏观制度、政策上,又从微观物质、条件上对教师提供保障和帮助。
一、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配备制度
师资力量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一个关键点,它将极大地制约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所有课程资源中,教师是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为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合理配备必不可少。如何建立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不同地区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教师缺乏的学校可以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既有人专门研究,又能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最终很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最长远和最核心的工作,也是反映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环节,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突破口和生长点。
二、建立相应的教师激励制度
教师是《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的核心人物,是课程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因素。建立相应的教师激励制度,是提高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当前,对于很多《品德与生活》课教师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淡薄,行为被动,尤其是对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如何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信心和勇气,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现有资源,发挥教师聪明才智,发挥教师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是摆在学校每一位决策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进行鼓励,促成教师克服教学惰性,改变原有旧式教学行为惯性,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迈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第一步。学校可以制定有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奖惩办法,对做出卓越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比如,在一些评审、评奖、评选先进等活动中,甚至在教师职称晋级时,可以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评比指标。这些激励措施一定会促使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会大大促进课程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
三、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
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资源的开发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激励制度的完善程度,更决定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政策方针的得失。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的制定上,在强调城乡一致、上下一体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赋予不同地区学校教师足够的自主权,使他们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起主导作用。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师资源。国家和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必须保证为《品德与生活》课程分配足够的基本资源,使其达到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起码要求,包括提供足够的教师、时间、材料和设备,甚至是适当而安全的场所。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还要保证《品德与生活》课程计划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以适应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活动之需要。《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必须不得少于一定的课时,教师必须开展一定节数的活动课。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就如何建立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师任用、评价、人员配置制度等问题,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严肃合理的政策保障,教师资源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四、建立多元的合作机制
新课程无论是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方法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和领域,仅靠单个教师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教师之间更紧密、更有效的有机的结合,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平等的、互动的教师工作群体。另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文化”不仅仅指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合作,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教师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教研员及有关专家之间的合作,切实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研机构一体化教育网络的作用。散乱的个体只是一个潜在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通过合理的组合,才能取长补短,发挥其整合效应和潜在性的作用,创造出惊人的效益。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多元的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多元合作机制的建立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第一、校内资源共享。成立教研部门与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开发专家组”,指导教师进行课改。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要定期进行调研、定期举办教学研讨,找出目前教师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改进的对策。要多组织教师互相听课,以案例的方式进行“专题讨论”,选出样本性的教案和示范课;促使教师相互借鉴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达到教师资源的整体开发和进步。
第二、校外资源共享。在开发校内教师资源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开发校外优秀资源为我多用,取人之长,补己所短,以此达到开发自己资源的目的。可以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电视、网络与DVD)、网络视频技术、教学软件等帮助教师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可以观摩名校的骨干教师开设的示范课、网上公布的观摩课,鼓励“优秀教师”到外校开课或“送教下乡”,达到相互学习,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资源。
五、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
作为一名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有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知识,包括对课程资源概念的理解,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对课程资源性质的领悟,对课程资源内容的了解,对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原则与途径的掌握以及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知识的把握等。其次,还应具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统筹规划的能力、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实践能力、反思能力等。再次,还应具有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牢固的专业基础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它是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保证。是否组织教师培训,是否开发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决定教师资源开发与利用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教研部门应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将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地渗透到培训工作中,恰当、灵活地结合调查研究、案例分析、主题研讨、实践探索等多种活动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或开辟活动基地,或提供案例集或开发指南,或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等,有效地指导教师选择、筛选、开发、利用、改造和创生各类课程资源,建立培训网络和联络机制。以求能够长期跟踪调查、指导。同时还要及时巩固检查培训的结果,防止培训工作“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流于形式。
教育的实践证明,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主体。可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品德与生活》教学成果能否显著,课程教学目标能否达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承担着为教学的顺利开展、为教师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保障和服务的重要任务,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否积极作为,是决定教师资源能否合理有效开发的重要条件。
责任编辑:白文军
一、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配备制度
师资力量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一个关键点,它将极大地制约对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所有课程资源中,教师是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为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合理配备必不可少。如何建立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不同地区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教师缺乏的学校可以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既有人专门研究,又能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最终很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最长远和最核心的工作,也是反映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环节,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突破口和生长点。
二、建立相应的教师激励制度
教师是《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的核心人物,是课程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关键因素。建立相应的教师激励制度,是提高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当前,对于很多《品德与生活》课教师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淡薄,行为被动,尤其是对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极大的不平衡性。如何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信心和勇气,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现有资源,发挥教师聪明才智,发挥教师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是摆在学校每一位决策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进行鼓励,促成教师克服教学惰性,改变原有旧式教学行为惯性,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迈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第一步。学校可以制定有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奖惩办法,对做出卓越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比如,在一些评审、评奖、评选先进等活动中,甚至在教师职称晋级时,可以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评比指标。这些激励措施一定会促使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会大大促进课程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
三、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
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资源的开发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激励制度的完善程度,更决定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政策方针的得失。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的制定上,在强调城乡一致、上下一体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赋予不同地区学校教师足够的自主权,使他们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起主导作用。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师资源。国家和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必须保证为《品德与生活》课程分配足够的基本资源,使其达到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起码要求,包括提供足够的教师、时间、材料和设备,甚至是适当而安全的场所。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还要保证《品德与生活》课程计划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以适应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活动之需要。《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必须不得少于一定的课时,教师必须开展一定节数的活动课。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就如何建立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师任用、评价、人员配置制度等问题,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只有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严肃合理的政策保障,教师资源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四、建立多元的合作机制
新课程无论是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方法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和领域,仅靠单个教师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教师之间更紧密、更有效的有机的结合,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平等的、互动的教师工作群体。另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文化”不仅仅指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合作,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教师与社区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教研员及有关专家之间的合作,切实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研机构一体化教育网络的作用。散乱的个体只是一个潜在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通过合理的组合,才能取长补短,发挥其整合效应和潜在性的作用,创造出惊人的效益。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多元的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多元合作机制的建立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第一、校内资源共享。成立教研部门与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开发专家组”,指导教师进行课改。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要定期进行调研、定期举办教学研讨,找出目前教师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改进的对策。要多组织教师互相听课,以案例的方式进行“专题讨论”,选出样本性的教案和示范课;促使教师相互借鉴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达到教师资源的整体开发和进步。
第二、校外资源共享。在开发校内教师资源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开发校外优秀资源为我多用,取人之长,补己所短,以此达到开发自己资源的目的。可以利用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电视、网络与DVD)、网络视频技术、教学软件等帮助教师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可以观摩名校的骨干教师开设的示范课、网上公布的观摩课,鼓励“优秀教师”到外校开课或“送教下乡”,达到相互学习,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资源。
五、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
作为一名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有关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知识,包括对课程资源概念的理解,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对课程资源性质的领悟,对课程资源内容的了解,对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原则与途径的掌握以及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知识的把握等。其次,还应具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获取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统筹规划的能力、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实践能力、反思能力等。再次,还应具有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牢固的专业基础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它是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保证。是否组织教师培训,是否开发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决定教师资源开发与利用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教研部门应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将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地渗透到培训工作中,恰当、灵活地结合调查研究、案例分析、主题研讨、实践探索等多种活动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或开辟活动基地,或提供案例集或开发指南,或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等,有效地指导教师选择、筛选、开发、利用、改造和创生各类课程资源,建立培训网络和联络机制。以求能够长期跟踪调查、指导。同时还要及时巩固检查培训的结果,防止培训工作“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流于形式。
教育的实践证明,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主体。可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品德与生活》教学成果能否显著,课程教学目标能否达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承担着为教学的顺利开展、为教师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保障和服务的重要任务,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否积极作为,是决定教师资源能否合理有效开发的重要条件。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