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说:习惯成自然。什么事情见多了、做惯了,便见怪不怪,不足为奇,认为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了。然而,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让人受益无穷;坏习惯却是害已害人。三十年的教学经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比教会学生一个知识系统更为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自动化”、激发兴趣、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使学生终生受益!
那么,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有一句名言叫做“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学习来的;或某种言行有意或无意地经长期重复,进而稳定成型、习以为常。这就等于说,要想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循循善诱,直到学生习惯成自然。目前,我们提倡建立高效课堂,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是很难达到的。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且持之以恒。具体而言,我认为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老师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修为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学生对老师的言行举止是看得很清楚的,如果你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却没有做到,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也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再者,老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讲求教肓方法。尤其是对学困生,要给予理解、尊重、支持与帮助,更要关爱有加、细心引导。
其次,必须订好规矩。常言说的好: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在规矩的制定和落实方面,我讲究“规矩大家定,人人齐遵守”的原则。制度一旦形成,就一定要照章行事。这样久而久之,良好的守法习惯自然就形成了。那么,要订哪些规矩呢?我认为规矩不宜多、难,应从最基本的开始,等已经定的规矩习以为常了,再一起制定新的规矩。因而我和学生们一起制定了以下最基本的规矩:
①读书、作业、答问,姿势要正确: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②要保护好作业本和书本:不乱写、乱画、损坏,要书写工整、正确、美观,附合格式要求,并按时完成作业且不抄袭。
③上课时要积极参入讨论,敢于说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作品。
④在课外,要多看课外书籍并做读书笔记;多留心身边发生的事物并写成日记——至少一周一则,且不是敷衍了事。
⑤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⑥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
其三,要学生养成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过去,学生在读书遇到生字、词时,就问我,我总是耐心的讲解。有一次,几个学生竟然因题目中有不理解的词和没有找到我而不做题就把作业本交来了,且其中的一人就有词典。这使我醒悟到过去做法的错误——使学生养成了自己不愿动手去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不良习惯。于是我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知识的获得、问题的解决都要靠老师吗?最终学生们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现在,我班的学生自己查字、词典解决问题的习惯已经形成,就连学习最差的学生都是如此。
其四,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养成上新课前必须复习旧知,预习新课的好习惯。预习一般都在课堂进行。现行教材系统性强,具有连贯性。学习新课,尽力做到用旧知解决新问题,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更利于提高复式班的教学效果。
在学新课之前,我要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想想前面学过的课文中有无类似的课文,有哪些知识、方法可以用到此文,两篇课文又有什么明显的不同;②利用工具书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生字、词;③将课文读流利,要读得声情并茂,尽力做到把课文复述下来,并在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推举全班朗读候选人;④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的习惯,使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所提的问题并分组讨论;准备好质疑问难的话题和本组的建议。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是老师以往的讲解,而是他们的自主获得,老师只需点拨学生的疑难问题。如果学生每次都能如此,这样的好习惯一旦形成,课堂效率不愁上不来。
其五,培养学生背诵、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的习惯。其实,学生学习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能够记得住、想得起已学过的知识,即记忆力要好。我非常重视学生这一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多作笔记,定期举行名言、诗句、好文章书法、朗诵、背诵比赛,展示学生作品;还经常检查,并指导学生用到自己的讲话中、习作之中;让学生在作文课上互读、互评、谈经验;在黑板报上开辟了“小作家”专栏,展示学生写得好的作文。让学生学用结合,在用中学、学中用,从而不断加深印象,巩固记忆,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我想: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其收获一定会更大的。
其六,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生活处处有精彩,养成这一习惯,可以积累生活素材,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习作水平,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以上是我的一点管见所及。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还要准备好打“持久战”的功夫,且要努力做到:好习惯,早养成!
那么,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有一句名言叫做“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学习来的;或某种言行有意或无意地经长期重复,进而稳定成型、习以为常。这就等于说,要想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循循善诱,直到学生习惯成自然。目前,我们提倡建立高效课堂,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是很难达到的。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且持之以恒。具体而言,我认为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老师应注意自身的言行修为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学生对老师的言行举止是看得很清楚的,如果你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却没有做到,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也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再者,老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讲求教肓方法。尤其是对学困生,要给予理解、尊重、支持与帮助,更要关爱有加、细心引导。
其次,必须订好规矩。常言说的好: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在规矩的制定和落实方面,我讲究“规矩大家定,人人齐遵守”的原则。制度一旦形成,就一定要照章行事。这样久而久之,良好的守法习惯自然就形成了。那么,要订哪些规矩呢?我认为规矩不宜多、难,应从最基本的开始,等已经定的规矩习以为常了,再一起制定新的规矩。因而我和学生们一起制定了以下最基本的规矩:
①读书、作业、答问,姿势要正确: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②要保护好作业本和书本:不乱写、乱画、损坏,要书写工整、正确、美观,附合格式要求,并按时完成作业且不抄袭。
③上课时要积极参入讨论,敢于说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作品。
④在课外,要多看课外书籍并做读书笔记;多留心身边发生的事物并写成日记——至少一周一则,且不是敷衍了事。
⑤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⑥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
其三,要学生养成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过去,学生在读书遇到生字、词时,就问我,我总是耐心的讲解。有一次,几个学生竟然因题目中有不理解的词和没有找到我而不做题就把作业本交来了,且其中的一人就有词典。这使我醒悟到过去做法的错误——使学生养成了自己不愿动手去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的不良习惯。于是我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知识的获得、问题的解决都要靠老师吗?最终学生们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现在,我班的学生自己查字、词典解决问题的习惯已经形成,就连学习最差的学生都是如此。
其四,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养成上新课前必须复习旧知,预习新课的好习惯。预习一般都在课堂进行。现行教材系统性强,具有连贯性。学习新课,尽力做到用旧知解决新问题,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更利于提高复式班的教学效果。
在学新课之前,我要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想想前面学过的课文中有无类似的课文,有哪些知识、方法可以用到此文,两篇课文又有什么明显的不同;②利用工具书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生字、词;③将课文读流利,要读得声情并茂,尽力做到把课文复述下来,并在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推举全班朗读候选人;④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的习惯,使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所提的问题并分组讨论;准备好质疑问难的话题和本组的建议。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是老师以往的讲解,而是他们的自主获得,老师只需点拨学生的疑难问题。如果学生每次都能如此,这样的好习惯一旦形成,课堂效率不愁上不来。
其五,培养学生背诵、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的习惯。其实,学生学习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能够记得住、想得起已学过的知识,即记忆力要好。我非常重视学生这一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多作笔记,定期举行名言、诗句、好文章书法、朗诵、背诵比赛,展示学生作品;还经常检查,并指导学生用到自己的讲话中、习作之中;让学生在作文课上互读、互评、谈经验;在黑板报上开辟了“小作家”专栏,展示学生写得好的作文。让学生学用结合,在用中学、学中用,从而不断加深印象,巩固记忆,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我想: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其收获一定会更大的。
其六,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生活处处有精彩,养成这一习惯,可以积累生活素材,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习作水平,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以上是我的一点管见所及。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还要准备好打“持久战”的功夫,且要努力做到:好习惯,早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