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验式德育模式的构建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273518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式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并将这一教育模式引入到高校德育,以提高德育实效。因此,我国高校德育应遵循德育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情景和生活化的德育中接受教育,并进行反思和升华,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高校体验式德育的内涵
  高校体验式德育是包含信念、意志、情感等多种因素的融通式体验,通过体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对某些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价值判断,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有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如下特征:
  (一)实践性。实践在个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突出了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受教育者的參与热情,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体验教育中,作为主体的受教育者对认知的对象不是机械地反映,而是对认知对象本质的能动把握,然后内化为个人的心理品格,最终通过实践外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
  (二)主体性。体验式德育的重要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别人无法替代,也不能越俎代庖,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体验中具有直接性,不需要中介,通过体验活动自己去感悟,情感由自己主宰,学生的真实情感得以真情流露,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三)情感性。任何教育,没有情感,就没有了生命力,高校体验德育本质上讲是情感教育,教育者用健康的情感培养大学生丰富、健康的品格,让大学生在体验中更好地诠释自己的情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中,产生情感和心灵的碰撞,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领悟生命的本意。
  二、高校体验式德育的理论依据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基础和发展动力。高校体验式德育突出了教育的实践,大学生按照教育者创设的情景或活动方案进行体验,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中进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经过“加工”处理,进行内化上升为理性认识,指导自己的行为,体验是一种情感,“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也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的感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为高校体验式德育提供了哲学依据。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校体验式德育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虽然需要别人的引导,但更主要的是自身行为,别人无法替代,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阅历,对外部传递的知识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和处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对原有的知识赋予新的意义。大学生作为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对接触到的知识不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叠加,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也就是说,学生体验的过程,就是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是相长的,教师的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教达到学生的自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体验式德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对知识的建构。
  (三)教育学对体验的系统探究。教育学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不断地体验和感悟世界以及生命的意义,使学生真正地敬畏生命、感悟生命、感恩生命,体验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回归生活,完成自我革新,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体。目前我国的高校德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重视不够,德育工作者喜欢包办,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出来。高校体育德育要采取平等、和谐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活动中去,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教育学生,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虽然体验教育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它最根本的是一种近距离的、平等的、和谐的、柔性的教育方法,它可以使整个教育过程在受教育者主动、自觉的参与中顺利完成,实现教育过程的内化和教育效果的优化”。
  三、高校体验式德育的路径构建
  通过在高校德育中实施体验式教育,让学生在各种体验中主宰自己的道德意识,感悟生命、热爱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感悟,以构建高校德育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体验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把体验教育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就非常重要。根据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模拟感悟体验和生命教育体验,在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情景体验并感悟,有效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1.模拟感悟体验。模拟感悟体验是德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目的,通过模拟角色,创设相关游戏活动、项目训练、拓展训练等环节,采取寓教于乐、寓情于景的方式,培养大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如演小品、话剧、拍微电影等,这些形式比较活泼,学生乐于接受,在活动中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思,在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关于社会公德内容时,让学生演小品“公交车上让座”,学生的热情度很高,报名踊跃,有的演司机、有的演售票员、有的演老人、孕妇、残疾人,有的演乘客,生动的表演把公交车让座这一非常普遍但在现实生活中又经常引起人们讨论的话题演绎的淋漓尽致,同学们时而鼓掌,时而反思,通过这些角色的扮演,学生深有感悟,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老人、孕妇,我们也渴望别人给我们让座,要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人。
  2.生命教育体验。生命体验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医护专业的特殊性,在给医护专业上课时,更多地训练医护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体验急救,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二是培养大学生热爱生命、感恩生命的情感。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率不断上升,伤害案件呈多发趋势,并且在一些伤害案件中一些大学生对生命的漠视令我们震惊,根本原因在于生命体验教育的缺失,一些大学生既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一遇到挫折或触碰到过去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就会失去理智,往往用极端的手段解决问题,造成很大的危害,“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4】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培养大学生要懂得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感恩生命,人人都要对生命有一颗敬畏之心。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时,设置了“体验生命、感恩生命”主题游戏活动,教师准备好上课的道具,让一位女生扮演孕妇,身上绑好四公斤重的沙袋,做弯腰系鞋带的动作,在教室里走上两圈;一位男生扮演“爸爸”,学着给气娃娃喂奶、换衣服等,其他同学看着两位同学的表演,时而大笑,时而沉思,两位学生好不容易完成这些动作后,女生累得气喘吁吁,男生手忙脚乱,通过学生的体验,让他们懂得这些动作是为人父母在养育孩子时最经常、最普通的动作,看似简单,但很不容易,父母养育我们很辛苦,我们要学会感恩,生命来自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   (二)在日常德育中的体验教育
  1.在家庭教育中体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即使是成大成人,上了大学,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依然是很多的,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是深远的。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生长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生活相对比较富裕,对生活的艰辛体验较少。作为德育工作者,利用寒假和暑假都会给学生布置三个任务,即“三个一”,并形成报告,假期结束时由父母签字开学交给政治课老师,计入下学期政治课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三个一”是:一是当一个星期的“家长”,倡导大学生在假期里当“家长”,主动做家务,科学合理安排家庭日常开支,并做好流水账。二是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不仅有利于亲情的交流,也是一次感恩教育。三是在假期里打一次零工,无论在工厂,还是超市、饭店都可以,通过打工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生活的艰辛。通过“三个一”,学生不同的人生体验,收获的不仅有亲情,有成长,更有做人的责任和担当。
  2.在学校日常教育中的体验。高校德育要注重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习惯,如针对学生浪费饭菜行为,开展“光盘从我开始”行动,倡导文明、节约用餐好习惯;针对考试作弊,开展“诚信考试、阳光考试”活动,引导学生诚信考试,杜绝作弊;针对部分学生在教室乱扔垃圾,宿舍脏乱差情况,开展“讲卫生、树新風”活动,倡导大学生要讲卫生,讲文明;带领学生到河边捡垃圾等,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学生感悟到生活的道理,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三)社会生活中的开放体验教育
  生活就是最好的人生体验,高校德育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就失去了其生命力。把体验教育引入到高校德育中,极大地拓展了德育的空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外相关教育基地体验活动。主要是通过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进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二是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如到敬老院、福利院送温暖,帮老人洗衣服,给孩子讲课、做游戏等;利用所学知识,到社区给群众搞相关服务活动;到工厂、产业聚集区调研和实习,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服务活动等。通过社会实践体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和感受到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理性看待我们社会中的问题,培养大学生关爱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道德品质,同时在实践体验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把体验式教育运用到高校德育中,遵循了德育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改变了传统德育观念,让德育回归了大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了自我主体的转变,在互动、碰撞中产生共鸣,使学生通过体验达到自我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促进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和身心的和谐发展。(作者单位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文化的多样性日趋明显的今天,传统的馆藏服务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服务项目由单项转为多项,服务模式由单一走向多样化。 时代对于图书馆行业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图书馆应坚持多元化服务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争取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一、公共图书馆开展多元化服务的时代要求  (一)阅读载体与内容趋向多元化  数字媒介、网络技
期刊
马克思认为并不是一切战争都是不正义的,也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对于那些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进步的战争,也就是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长远角度讲能根本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战争即正义战争,马克思还是认可支持的。而对于那些掠夺性的、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反革命的和退步的战争即非正义战争,马克思是坚决反对的。  历史上就伦理与战争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和
期刊
职业生涯是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道路的预期。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利用SWOT分析法,准确地对自我和环境进行评估,作出理想的职业目标选择, 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  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在对学生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能力等自身情况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选择职业道路、设定明
期刊
焦虑是一个情绪变量,数学焦虑就是在数学学习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焦虑,它是对数学活动的一种恐惧,由消极认知引起的一种消极情绪,经常伴有紧张、害怕、恐惧、无助、忧虑、沮丧等不良的情绪反应,最终将由于害怕数学而产生自我意象的威胁,致使个体失去在数学方面最基本的自信。经调查,大约80%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数学焦虑,并且高度数学焦虑者占有37.5%的比例,必须引起全体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寻
期刊
养成教育作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应该把握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认清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时刻关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动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強化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大学生
期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院和中等职业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16】6号)文件精神,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和完善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管理办法,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爱传递给贫困学生,使得一批又一批的贫困大学生顺利成才。  一、建立资助管理分级机
期刊
本文通过分析市场调研的人才需求,明确市场调研的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结合目前市场调研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课改思路并将该思路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构建专题体系、任务分解、团队分工、同步案例指导、引入竞争,建立全方位的课程考核体系等项目制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和项目运作能力,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调研人才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改革思路  (一)偏重结论灌输,忽视
期刊
Premiere影视后期制作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介绍我在premiere的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化教学法设计课程,从而使学生高效学习的过程。  在本门课程中的综合任务是一个大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完成,我希望学生掌握运用premiere软件综合进行简单的影视后期制作的方法。同时
期刊
精益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程 。它可以规范学校日常管理 、明确管理目标 、细化管理单元 、改进管理方式 , 确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 ,提升学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形成带动学校良性发展的健康机制 ,对创建一流大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高校学生工作能够顺利 、有效的开展离不开高效的管理,精益化的管理思想也要引入到现代高校的学生工作中来 。如何有效地利用精益化管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已成为
期刊
高校校史简单来说就是高校的发展历史,它是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一所学校组建、壮大、发展的曲折历程,是学校发展经验、教训、智慧等各方面的总结和积淀。校史馆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具备美化校园环境、体现和传承校园文化、培养特色校园文化、教育导向等多种功能。  校史馆作为高校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播媒介,以直观性与社会性特点和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它是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