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平时习惯用打人和哭泣来应对生活事件,通过搜集、整理其一般临床资料,依据“病与非病三原则”,以及有自知力、有求助意愿、异常行为事出有因等表现,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鉴于学生的困扰集中在对父母存有浓烈的埋怨情感和渴望多些父爱母爱方面,决定用完形疗法中的空椅技术帮助求助者排解积压多年的情绪,使其强烈的情感得以舒缓,使内心趋于平和。
〔关键词〕空椅技术;辅导个案;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1-0052-04
一、一般资料
李某,男,12岁,身材偏瘦,居住在本地,汉族,无宗教信仰。家里有一个姐姐,跟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父母均在本地工作,较忙,李某经常看不到父母。每天父母晚上很晚回来,早上很早出门,忙于生计。家族无精神病史。求助者性格较孤僻、寡言,常打人,经常边打边哭,或者他人指责他的时候哭,不跟人辩解。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很消极,宣泄情绪的方式也很单一,经常只有动手打人和哭泣这两种管理情绪的方式。对自己当前的问题有自知力;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注意力能集中;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语言表达清楚、连贯。社会功能方面,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班级同学不喜欢他,没有朋友。家境中等,父母、奶奶对其不管不问也不关心。个人生活内容也很简单,上学、吃饭、睡觉,没有跟家人沟通,也没有玩耍等娱乐方式。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求助者平时遇到事情,就是打人和哭,自己也知道打人不好,哭也解决不了问题,但也没有办法。家里爸妈、奶奶不管自己,每天吃完饭,写完作业,就睡觉了。睡觉前也看不到爸妈。早上很早就上学了,也看不到爸妈。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一次心理课上,李某打同桌肖某,还打了邻桌吴某,周围同学跟心理老师告状说是肖某说李某什么了,然后李某先动手打了同桌肖某,邻桌插话说李某不对,李某又打邻桌。在周围七嘴八舌地告状时,李某一言不发,但眼眶含泪,老师问他是什么情况,他也不辩解。为维持班级正常教学秩序,老师决定课后再单独处理李某的情况。课后老师问他,愿不愿意到“阳光小屋”(心理咨询室)坐坐。他点头表示愿意,并约好时间。
(二)班主任反映
班里这种父母忙工作不管孩子的情况挺多。李某平时比较孤僻,没人喜欢跟他玩,以前也发生过打同学的情况。
(三)评估与诊断
虽然李某应对生活事件的方式简单粗暴,也有情绪低落、哭泣等表现,但依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发现李某有自知力,知道自己打人的行为是错的,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同学觉得有些异常,为了一点小事就打人。李某有求助意愿,在心理老师发现其应对方式异常后提出要不要到心理咨询室进一步详细聊聊时,李某表示愿意,也觉得心理老师可能可以帮助到他,也希望心理老师帮助其更健康快乐地生活。虽然李某的行为比较偏激、异常,但偏激行为都是事出有因,有同学骂他在先,只是他的应对方式欠妥。李某不是用辩解、协商等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用打人、隐忍、默默流泪等消极应对的方式。情绪低落仅局限在生活事件发生时,持续时间不长。所以,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宣泄内心积压的情绪、想法,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
2.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别人。
(二)终极目标与长期目标
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使求助者从根本上解开心中的郁结,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完形疗法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使当事人学习为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有关完形疗法的基本概念有自我察觉、此时此刻和未完成事件。自我察觉是完形疗法的治疗核心,也是它的治疗目标,强调对自我、对环境以及对自我与环境之间互动的察觉,从而经由察觉而获得更多的选择并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此时此刻强调完形疗法着眼于当下,不能留恋过去,只有这样才能释怀。而未完成事件就是在引导案主如何从繁复的过去抽离出來,正确面对当下和未来。完形疗法的技巧也有很多,诸如:对话练习、空椅子技术、绕圈子、我负责、投射、倒转、预演、夸张、感觉留置和完形梦境治疗。
空椅子技术本质就是一种角色扮演,让来访者去扮演所有的部分。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内射表面化,使来访者充分地体验冲突,而由于来访者角色扮演中能接纳和整合胜利者与失败者,因此冲突可得到解决。同时此技术会协助来访者去接触他们潜藏深处的情感,以及连他们自己都可能否定的一面;借此他们将情感外显化,并充分去体验它,而非仅止于讨论;并且,还可以帮助来访者去了解情感是他们真正的一部分。通过两部分的对话,使来访者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较高层次的整合,即学习去接纳这种对立的存在并使之共存,而不是要去消除一个人的某些人格特质。
通过收集求助者的一般资料,明确主要问题,咨询师决定使用空椅技术帮助求助者抒发郁结心中多年的情感,进而帮助求助者正确面对自己的情感,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
六、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建立与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第1次咨询,求助者按时前来咨询,略显拘束。我把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原则、规则,包括保密原则、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告诉求助者。求助者希望咨询师能帮助自己心情变好点儿,帮助自己不要每次都爱动手打人,表示对咨询师是尊敬、信任的。
在求助者明白心理咨询的基础上,使用摄入性会谈,询问基本情况等;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及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形成安全、轻松、信任、自由、平等、尊重的咨询氛围。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2、3次咨询)
1.第2次咨询(为空椅技术的实施做准备)
(1)在确认求助者的困扰范围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后,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告知求助者完形疗法中的空椅技术适合解决他的问题,介绍空椅技术理论。共同协商制定咨询方案。
(2)说明原理
指导语:“你内心对父母有很多情绪、想法郁结着,平时没机会表达,我们接下来要使用空椅技术帮助你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向平和。通过放松、想象,假设父母分别坐在这两张椅子上。对他们说出平时没说的话,对他们抒发平时没有抒发的情感。你愿意试一试吗?”
(3)制作标签、准备道具
准备3个标签纸,分别写求助者、父亲、母亲的姓名。让求助者回去准备如下父母的用品各一个:帽子、丝巾、围巾或者外套。下次咨询时带来。
(4)准备三张椅子
2.第3次咨询(实施空椅技术)
(1)布置咨询环境
摆好贴有标签的三张椅子,在父母椅子上分别放上求助者准备的衣物。求助者带来的是父亲的帽子、母亲的围巾。
(2)营造氛围,放松、想象
指导语:“闭上眼睛,在椅子上找个舒服的坐姿,注意自己的呼吸,慢慢地深深地吸气,缓缓地呼出来,全身放松。感觉自己的头是松弛的,感觉自己的手臂是放松的,感觉自己的肚子是放松的,感觉自己的大腿是放松的,感觉自己的脚是放松的,充分感受全身的放松。想象自己的父母坐在对面的椅子上。”
(3)明确想象对象是清晰的
咨询师:对面坐着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尽量详细地描述,比如穿着、语气、发型、眼神、表情等。
求助者:瘦瘦的脸,黑黑的脸,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穿着工作的衣服,看着我。
咨询师:此时,母亲坐在另一张椅子上,对面坐着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试着尽量详细地描述,比如穿着、语气、发型、眼神、表情等。
求助者:长头发,用皮筋绑了一个结,胖胖的,脸上带着笑,声音是轻轻的,妈妈也看着我,她正在厨房做饭,身上围着围裙。
(4)开始对话
咨询师让求助者尽情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
咨询师:你现在可以向父母说话了,把平时不能说的、没机会说的话,都说出来吧。
求助者:爸妈,你们在忙什么?怎么这么忙啊?我已经很久没看到你们了。跟我说说话吧。我很想你们呀。好想你们不要这么忙。(边说边哭。)
(5)交换身份
咨询师:现在,请你坐到父亲或者母亲的椅子上,把椅子上的道具戴到自己的身上。先选哪张椅子,由你决定。
(求助者用手指母亲的椅子。)
咨询师:你现在坐在母亲的椅子上,戴上母亲的围巾,做三次深呼吸,全身心专注在每次的呼和吸上。
(咨询师引导求助者做三次深呼吸后,继续实施指导语。)
咨询师: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整个身心沉浸在母亲的身份上,想象自己就是母亲。当你准备好了,就可以说了。
(求助者坐在母亲的椅子上,不知所措,不知道说什么。)
咨询师:接下来,我说一句,你跟着说一句,尽量用母亲的语气和角色说,好吗?
(求助者点头。)
咨询师:你刚才问妈妈在忙什么,妈妈在忙赚钱,没有钱,我们家日子就不好过了。奶奶年纪大了,看病要花钱,你以后上学要钱,我们这么忙也是没有办法。妈妈还是很爱你的。
(求助者边哽咽边一句接着一句跟着咨询师说。)
咨询师:现在站起来,把围巾放下。坐到自己的椅子上。
(咨询师问求助者心情怎么样,可以继续下一张椅子吗,求助者没说话,咨询师让求助者哭了一会儿。)
咨询师:你现在坐在父亲的椅子上,戴上父亲的帽子,做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整个身心沉浸在父亲的身份上。当你准备好了,就可以说了。
(求助者坐在父亲的椅子上,很愤怒,大叫。)
求助者:你作为男人,让我妈这么辛苦,连陪我、看我的时间都没有,我恨你,我恨你。
(求助者断断续续把这些话说完。)
(6)重复“交换角色”环節
求助者(激动地说):我知道你们忙,也知道你们为了这个家在外面赚钱很辛苦,可我也需要你们呀,你们能不能挤点儿时间来看看我,来陪陪我,不要让我早晚都看不到你们。
(两轮后,咨询师问来访者还有要表达的吗,还想坐到哪把椅子上,求助者轻轻地摇头。)
(7)结束、交流讨论
咨询师:刚刚这个空椅对话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吗?有什么感受吗?
求助者:其实我知道我们家需要钱,我知道爸妈在赚钱,也是为了我和奶奶好。但我也需要他们的爱。感觉挺舒服的,下次还可以来找老师吗?
咨询师(微笑着说):可以,你如果准备好了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我这里欢迎你。你下周还来吗?
求助者:下周还是这个时间,我再来吧。
咨询师:下次我们会针对你的社会支持系统、情绪管理能力进行探讨,期待下次再会。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第4次咨询)
鉴于李某性格较孤僻,生活方式较单一,社会支持系统较弱,咨询师决定,明确告知他身上的缺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其一,尽量丰富自己的生活,多参加课内外的活动,如跟同学打球、外出郊游、学学书法(具体还得看自己的兴趣)。
其二,咨询师告知求助者他的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弱,向其说明社会支持系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给予人际交往方面的建议,供求助者今后学习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介绍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问问周围同学、朋友、家人自己的做法是否让对方觉得舒服,怎么做对方会觉得舒服;学习换位思考,经常使用换位思考,培养善解人意的品质等。
其三,咨询师告知求助者他的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弱,向其说明情绪管理方法,鼓励求助者在生活中常使用这些方法应对自己情绪的起伏。
最后,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全面回顾整个心理咨询过程,咨询师对前几次的咨询进行总结,与求助者分享自己看到的求助者的心灵成长,求助者也分享了收获,求助者觉得专业的心理咨询给自己很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的启发,让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比从前宽广了很多,也掌握了很多实用的小技巧帮助自己应对生活。
经过双方同意,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咨访关系正式结束。
七、咨询效果评估
(一)心理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已实现,求助者已宣泄出郁结在心里多年的情绪。求助者在知、情、意上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自我认识更加合理,内心达到整合。
(二)求助者自我评估
没有以前的心事重重,更加乐观了,情绪和行为方式更加积极了,与同学关系也和谐了许多,自己比以前爱笑了些,看问题的角度也比以前多了。
(三)他评
班主任反馈求助者整个精神面貌较之前更积极、健康了,也会主动跟同学、老师打招呼,没有出现打人的行为。
(四)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人际关系良好,与同学、老师关系和谐,开始逐渐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八、后记
咨询师交代班主任,转告家长,要安排好生活中各个领域事项的时间,一定要留时间给孩子,千万不能等孩子出现问题了,再后悔再反思,并推荐了几本亲子互动的书籍。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台商区洛阳中心小学,泉州,362100)
编辑/王 桢 终校/丁 尧
〔关键词〕空椅技术;辅导个案;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1-0052-04
一、一般资料
李某,男,12岁,身材偏瘦,居住在本地,汉族,无宗教信仰。家里有一个姐姐,跟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父母均在本地工作,较忙,李某经常看不到父母。每天父母晚上很晚回来,早上很早出门,忙于生计。家族无精神病史。求助者性格较孤僻、寡言,常打人,经常边打边哭,或者他人指责他的时候哭,不跟人辩解。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很消极,宣泄情绪的方式也很单一,经常只有动手打人和哭泣这两种管理情绪的方式。对自己当前的问题有自知力;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注意力能集中;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语言表达清楚、连贯。社会功能方面,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班级同学不喜欢他,没有朋友。家境中等,父母、奶奶对其不管不问也不关心。个人生活内容也很简单,上学、吃饭、睡觉,没有跟家人沟通,也没有玩耍等娱乐方式。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求助者平时遇到事情,就是打人和哭,自己也知道打人不好,哭也解决不了问题,但也没有办法。家里爸妈、奶奶不管自己,每天吃完饭,写完作业,就睡觉了。睡觉前也看不到爸妈。早上很早就上学了,也看不到爸妈。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一次心理课上,李某打同桌肖某,还打了邻桌吴某,周围同学跟心理老师告状说是肖某说李某什么了,然后李某先动手打了同桌肖某,邻桌插话说李某不对,李某又打邻桌。在周围七嘴八舌地告状时,李某一言不发,但眼眶含泪,老师问他是什么情况,他也不辩解。为维持班级正常教学秩序,老师决定课后再单独处理李某的情况。课后老师问他,愿不愿意到“阳光小屋”(心理咨询室)坐坐。他点头表示愿意,并约好时间。
(二)班主任反映
班里这种父母忙工作不管孩子的情况挺多。李某平时比较孤僻,没人喜欢跟他玩,以前也发生过打同学的情况。
(三)评估与诊断
虽然李某应对生活事件的方式简单粗暴,也有情绪低落、哭泣等表现,但依据病与非病三原则,发现李某有自知力,知道自己打人的行为是错的,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同学觉得有些异常,为了一点小事就打人。李某有求助意愿,在心理老师发现其应对方式异常后提出要不要到心理咨询室进一步详细聊聊时,李某表示愿意,也觉得心理老师可能可以帮助到他,也希望心理老师帮助其更健康快乐地生活。虽然李某的行为比较偏激、异常,但偏激行为都是事出有因,有同学骂他在先,只是他的应对方式欠妥。李某不是用辩解、协商等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用打人、隐忍、默默流泪等消极应对的方式。情绪低落仅局限在生活事件发生时,持续时间不长。所以,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四、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宣泄内心积压的情绪、想法,从而使内心趋于平和。
2.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然后去理解别人。
(二)终极目标与长期目标
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使求助者从根本上解开心中的郁结,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完形疗法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使当事人学习为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有关完形疗法的基本概念有自我察觉、此时此刻和未完成事件。自我察觉是完形疗法的治疗核心,也是它的治疗目标,强调对自我、对环境以及对自我与环境之间互动的察觉,从而经由察觉而获得更多的选择并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此时此刻强调完形疗法着眼于当下,不能留恋过去,只有这样才能释怀。而未完成事件就是在引导案主如何从繁复的过去抽离出來,正确面对当下和未来。完形疗法的技巧也有很多,诸如:对话练习、空椅子技术、绕圈子、我负责、投射、倒转、预演、夸张、感觉留置和完形梦境治疗。
空椅子技术本质就是一种角色扮演,让来访者去扮演所有的部分。通过这种方法,可使内射表面化,使来访者充分地体验冲突,而由于来访者角色扮演中能接纳和整合胜利者与失败者,因此冲突可得到解决。同时此技术会协助来访者去接触他们潜藏深处的情感,以及连他们自己都可能否定的一面;借此他们将情感外显化,并充分去体验它,而非仅止于讨论;并且,还可以帮助来访者去了解情感是他们真正的一部分。通过两部分的对话,使来访者内在的对立与冲突获得较高层次的整合,即学习去接纳这种对立的存在并使之共存,而不是要去消除一个人的某些人格特质。
通过收集求助者的一般资料,明确主要问题,咨询师决定使用空椅技术帮助求助者抒发郁结心中多年的情感,进而帮助求助者正确面对自己的情感,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
六、咨询过程
(一)咨询关系建立与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第1次咨询,求助者按时前来咨询,略显拘束。我把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原则、规则,包括保密原则、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告诉求助者。求助者希望咨询师能帮助自己心情变好点儿,帮助自己不要每次都爱动手打人,表示对咨询师是尊敬、信任的。
在求助者明白心理咨询的基础上,使用摄入性会谈,询问基本情况等;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求助者充分表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及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形成安全、轻松、信任、自由、平等、尊重的咨询氛围。 (二)实施心理帮助的咨询阶段(第2、3次咨询)
1.第2次咨询(为空椅技术的实施做准备)
(1)在确认求助者的困扰范围属于心理咨询工作范围后,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告知求助者完形疗法中的空椅技术适合解决他的问题,介绍空椅技术理论。共同协商制定咨询方案。
(2)说明原理
指导语:“你内心对父母有很多情绪、想法郁结着,平时没机会表达,我们接下来要使用空椅技术帮助你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出来从而使内心趋向平和。通过放松、想象,假设父母分别坐在这两张椅子上。对他们说出平时没说的话,对他们抒发平时没有抒发的情感。你愿意试一试吗?”
(3)制作标签、准备道具
准备3个标签纸,分别写求助者、父亲、母亲的姓名。让求助者回去准备如下父母的用品各一个:帽子、丝巾、围巾或者外套。下次咨询时带来。
(4)准备三张椅子
2.第3次咨询(实施空椅技术)
(1)布置咨询环境
摆好贴有标签的三张椅子,在父母椅子上分别放上求助者准备的衣物。求助者带来的是父亲的帽子、母亲的围巾。
(2)营造氛围,放松、想象
指导语:“闭上眼睛,在椅子上找个舒服的坐姿,注意自己的呼吸,慢慢地深深地吸气,缓缓地呼出来,全身放松。感觉自己的头是松弛的,感觉自己的手臂是放松的,感觉自己的肚子是放松的,感觉自己的大腿是放松的,感觉自己的脚是放松的,充分感受全身的放松。想象自己的父母坐在对面的椅子上。”
(3)明确想象对象是清晰的
咨询师:对面坐着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的?尽量详细地描述,比如穿着、语气、发型、眼神、表情等。
求助者:瘦瘦的脸,黑黑的脸,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穿着工作的衣服,看着我。
咨询师:此时,母亲坐在另一张椅子上,对面坐着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试着尽量详细地描述,比如穿着、语气、发型、眼神、表情等。
求助者:长头发,用皮筋绑了一个结,胖胖的,脸上带着笑,声音是轻轻的,妈妈也看着我,她正在厨房做饭,身上围着围裙。
(4)开始对话
咨询师让求助者尽情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
咨询师:你现在可以向父母说话了,把平时不能说的、没机会说的话,都说出来吧。
求助者:爸妈,你们在忙什么?怎么这么忙啊?我已经很久没看到你们了。跟我说说话吧。我很想你们呀。好想你们不要这么忙。(边说边哭。)
(5)交换身份
咨询师:现在,请你坐到父亲或者母亲的椅子上,把椅子上的道具戴到自己的身上。先选哪张椅子,由你决定。
(求助者用手指母亲的椅子。)
咨询师:你现在坐在母亲的椅子上,戴上母亲的围巾,做三次深呼吸,全身心专注在每次的呼和吸上。
(咨询师引导求助者做三次深呼吸后,继续实施指导语。)
咨询师: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整个身心沉浸在母亲的身份上,想象自己就是母亲。当你准备好了,就可以说了。
(求助者坐在母亲的椅子上,不知所措,不知道说什么。)
咨询师:接下来,我说一句,你跟着说一句,尽量用母亲的语气和角色说,好吗?
(求助者点头。)
咨询师:你刚才问妈妈在忙什么,妈妈在忙赚钱,没有钱,我们家日子就不好过了。奶奶年纪大了,看病要花钱,你以后上学要钱,我们这么忙也是没有办法。妈妈还是很爱你的。
(求助者边哽咽边一句接着一句跟着咨询师说。)
咨询师:现在站起来,把围巾放下。坐到自己的椅子上。
(咨询师问求助者心情怎么样,可以继续下一张椅子吗,求助者没说话,咨询师让求助者哭了一会儿。)
咨询师:你现在坐在父亲的椅子上,戴上父亲的帽子,做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整个身心沉浸在父亲的身份上。当你准备好了,就可以说了。
(求助者坐在父亲的椅子上,很愤怒,大叫。)
求助者:你作为男人,让我妈这么辛苦,连陪我、看我的时间都没有,我恨你,我恨你。
(求助者断断续续把这些话说完。)
(6)重复“交换角色”环節
求助者(激动地说):我知道你们忙,也知道你们为了这个家在外面赚钱很辛苦,可我也需要你们呀,你们能不能挤点儿时间来看看我,来陪陪我,不要让我早晚都看不到你们。
(两轮后,咨询师问来访者还有要表达的吗,还想坐到哪把椅子上,求助者轻轻地摇头。)
(7)结束、交流讨论
咨询师:刚刚这个空椅对话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吗?有什么感受吗?
求助者:其实我知道我们家需要钱,我知道爸妈在赚钱,也是为了我和奶奶好。但我也需要他们的爱。感觉挺舒服的,下次还可以来找老师吗?
咨询师(微笑着说):可以,你如果准备好了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我这里欢迎你。你下周还来吗?
求助者:下周还是这个时间,我再来吧。
咨询师:下次我们会针对你的社会支持系统、情绪管理能力进行探讨,期待下次再会。
(三)巩固与结束阶段(第4次咨询)
鉴于李某性格较孤僻,生活方式较单一,社会支持系统较弱,咨询师决定,明确告知他身上的缺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其一,尽量丰富自己的生活,多参加课内外的活动,如跟同学打球、外出郊游、学学书法(具体还得看自己的兴趣)。
其二,咨询师告知求助者他的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弱,向其说明社会支持系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给予人际交往方面的建议,供求助者今后学习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介绍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问问周围同学、朋友、家人自己的做法是否让对方觉得舒服,怎么做对方会觉得舒服;学习换位思考,经常使用换位思考,培养善解人意的品质等。
其三,咨询师告知求助者他的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弱,向其说明情绪管理方法,鼓励求助者在生活中常使用这些方法应对自己情绪的起伏。
最后,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全面回顾整个心理咨询过程,咨询师对前几次的咨询进行总结,与求助者分享自己看到的求助者的心灵成长,求助者也分享了收获,求助者觉得专业的心理咨询给自己很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上的启发,让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比从前宽广了很多,也掌握了很多实用的小技巧帮助自己应对生活。
经过双方同意,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咨访关系正式结束。
七、咨询效果评估
(一)心理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已实现,求助者已宣泄出郁结在心里多年的情绪。求助者在知、情、意上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自我认识更加合理,内心达到整合。
(二)求助者自我评估
没有以前的心事重重,更加乐观了,情绪和行为方式更加积极了,与同学关系也和谐了许多,自己比以前爱笑了些,看问题的角度也比以前多了。
(三)他评
班主任反馈求助者整个精神面貌较之前更积极、健康了,也会主动跟同学、老师打招呼,没有出现打人的行为。
(四)社会功能恢复情况
人际关系良好,与同学、老师关系和谐,开始逐渐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八、后记
咨询师交代班主任,转告家长,要安排好生活中各个领域事项的时间,一定要留时间给孩子,千万不能等孩子出现问题了,再后悔再反思,并推荐了几本亲子互动的书籍。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台商区洛阳中心小学,泉州,362100)
编辑/王 桢 终校/丁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