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同时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更多,音樂教学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灌输给学生音乐理论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开展德育渗透,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音乐课堂。笔者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本文针对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的渗透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教育;方法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出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音乐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达到以情育人、以声传情的教育效果,让音乐知识能够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来对待学生,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参与音乐学习的自主性,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定音乐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共同合作意识、相互尊重意识等,让学生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从中真正有所收获与感悟。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小学音乐是一门育人功能非常强的学科,在英语课堂小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树立良好的德育意识。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版面新颖、内容丰富,较为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去感悟歌曲中蕴含的德育内涵与思想精髓,比如,在学习《红星歌》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鉴定有力的音乐节奏、跳跃起伏的音乐旋律来展现出对红星的赞美,让学生明白这个歌曲表达的是主人公对于革命胜利的追求和向往。在开始唱这首歌曲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的材料,充分了解潘冬子想要参加红军的故事,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情感去歌唱。虽然学生当前生活的时代比较幸福,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在艰苦年代潘冬子的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学生了解五颗星星的具体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能够拥有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动性比较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特征来开展音乐教学,无形之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音乐情境教学活动,让音乐剧可以走进入到课堂中,这样既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思路,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身对于歌曲的感悟与理解,逐渐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比如,在讲解《小蜜蜂》这个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分别扮演绿树、花儿、小蜜蜂等角色,这时候学生都会被这些艺术形式吸引,让学生拥有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在音乐剧表演活动中,学生能够流露出真情,充分体验、感受音乐中的魅力;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的时候,也可以让小学生用情景剧的形式来表演出小乌鸦给妈妈喂药、测体温、盖被子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感人的画面,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对于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三、利用音乐旋律来陶冶情操
音乐属于一种听觉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去聆听、观赏,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同时,学生也能够明白用心聆听并且不打扰其他人属于一种美德。学生不仅要把音乐听进耳朵里,更重要的是要听进心里,让学生完全接受真善美的熏陶。比如,在讲解《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教师要把歌词中振奋人心的巨大力量体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小学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充分点燃学生的激情。同时,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要把课内音乐知识与课外音乐知识联系起来,把音乐和历史、音乐和名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达到情感共鸣,比如,红星歌和电影《红星闪闪》、阿炳和《二泉映月》、音乐家聂耳的人生故事等,把音乐知识与人物、故事联系起来,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学习音乐人物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理念,把小学生作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对象,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审美能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这样既能够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还能够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韦丽. “润物无声”——初探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J]. 音乐时空,2014(19):123-124.
[2]诸葛冰洁. 即雕即刻 复归于朴——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 黄河之声,2017(02):59.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教育;方法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出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音乐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德育因素,达到以情育人、以声传情的教育效果,让音乐知识能够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来对待学生,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参与音乐学习的自主性,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定音乐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共同合作意识、相互尊重意识等,让学生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从中真正有所收获与感悟。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小学音乐是一门育人功能非常强的学科,在英语课堂小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树立良好的德育意识。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版面新颖、内容丰富,较为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去感悟歌曲中蕴含的德育内涵与思想精髓,比如,在学习《红星歌》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鉴定有力的音乐节奏、跳跃起伏的音乐旋律来展现出对红星的赞美,让学生明白这个歌曲表达的是主人公对于革命胜利的追求和向往。在开始唱这首歌曲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的材料,充分了解潘冬子想要参加红军的故事,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情感去歌唱。虽然学生当前生活的时代比较幸福,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在艰苦年代潘冬子的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学生了解五颗星星的具体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能够拥有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在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动性比较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特征来开展音乐教学,无形之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音乐情境教学活动,让音乐剧可以走进入到课堂中,这样既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思路,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身对于歌曲的感悟与理解,逐渐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比如,在讲解《小蜜蜂》这个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分别扮演绿树、花儿、小蜜蜂等角色,这时候学生都会被这些艺术形式吸引,让学生拥有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在音乐剧表演活动中,学生能够流露出真情,充分体验、感受音乐中的魅力;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的时候,也可以让小学生用情景剧的形式来表演出小乌鸦给妈妈喂药、测体温、盖被子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感人的画面,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对于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三、利用音乐旋律来陶冶情操
音乐属于一种听觉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去聆听、观赏,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同时,学生也能够明白用心聆听并且不打扰其他人属于一种美德。学生不仅要把音乐听进耳朵里,更重要的是要听进心里,让学生完全接受真善美的熏陶。比如,在讲解《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教师要把歌词中振奋人心的巨大力量体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小学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充分点燃学生的激情。同时,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要把课内音乐知识与课外音乐知识联系起来,把音乐和历史、音乐和名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达到情感共鸣,比如,红星歌和电影《红星闪闪》、阿炳和《二泉映月》、音乐家聂耳的人生故事等,把音乐知识与人物、故事联系起来,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价值观,学习音乐人物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理念,把小学生作为音乐课堂的主体对象,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审美能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这样既能够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还能够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韦丽. “润物无声”——初探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J]. 音乐时空,2014(19):123-124.
[2]诸葛冰洁. 即雕即刻 复归于朴——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J]. 黄河之声,2017(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