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中学的各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一群学生:学习漫无目的,读书敷衍应付,缺乏学习动力,没有学习目的,整节课人在教室,心却神游四海。这群学生当中既有学习困难的后进生,也不乏成绩优秀的三好生。对此,教师常常犯难,“这课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不集中”。不难看出,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已经成了制约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之一。纠正和克服学生“厌学”现象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良好氛围,以减
少滋生厌学情绪的土壤。
一、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
俗话说“浇树浇根,教人教心”。要纠正和克服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首先要从他们的思想入手。通过积极有效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清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帮助他
们树立起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心和理想。
二、家长和学校齐抓共管,营造学习氛围
纠正和克服学生“厌学”现象,需要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坚持从严治校,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厌学学生,学校领导、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要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同时应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鼓励他们主动做好厌学同学的工作,在思想、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拉近他们与同学之间的距离。二是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做到联手共管,同时通过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等方式,帮助家长了解教育子女的方法,端正家长对子女求学的看法,使其与学校达成共识。只有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才能使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熏陶和感染下,逐步走上爱学、勤学的道路。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信心
中学生年少气盛,总存在“不愿意输”、“希望取胜”的好胜心。教师应因势利导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来满足他们好胜的心理需求。它能唤起学生的优越感与要求承认的内驱力,能激发学生好学上进,不断进取和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教师不要以“分数”作为评定学生唯一标准,应在其他方面创造促使学生成功的机会,如在校期间举行各种文体类竞赛活动,在节假日期间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四、重视心理教育,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厌学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行为。要克服和矫治学生厌学,使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得以正常、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以便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了解产生厌学的具体原因,运用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排除厌学的影响,正确归因,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达到矫治学生厌学的目的。
少滋生厌学情绪的土壤。
一、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
俗话说“浇树浇根,教人教心”。要纠正和克服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首先要从他们的思想入手。通过积极有效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清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帮助他
们树立起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心和理想。
二、家长和学校齐抓共管,营造学习氛围
纠正和克服学生“厌学”现象,需要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坚持从严治校,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厌学学生,学校领导、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要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同时应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鼓励他们主动做好厌学同学的工作,在思想、生活和学习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拉近他们与同学之间的距离。二是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做到联手共管,同时通过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等方式,帮助家长了解教育子女的方法,端正家长对子女求学的看法,使其与学校达成共识。只有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才能使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熏陶和感染下,逐步走上爱学、勤学的道路。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信心
中学生年少气盛,总存在“不愿意输”、“希望取胜”的好胜心。教师应因势利导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来满足他们好胜的心理需求。它能唤起学生的优越感与要求承认的内驱力,能激发学生好学上进,不断进取和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教师不要以“分数”作为评定学生唯一标准,应在其他方面创造促使学生成功的机会,如在校期间举行各种文体类竞赛活动,在节假日期间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四、重视心理教育,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厌学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不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行为。要克服和矫治学生厌学,使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得以正常、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以便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了解产生厌学的具体原因,运用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排除厌学的影响,正确归因,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达到矫治学生厌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