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细”读诗 “品诵”传诗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诗歌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是本人就诗歌教学中的“读”,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初读 创设情境、启迪诗思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课前教师应有意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等,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探寻新知的强烈欲望。随即进入新课的学习——引读全诗。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来聆听其整体感,诗歌也应该是这样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象、优美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为接下来的感受意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片断一:如《小河的歌》上课一开始,我便播放歌曲课件:《猜猜我是谁》(背景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地向前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流向大海,它浇灌田野、麦苗、森林)。
  师:同学们喜欢刚才这首歌吗?(喜欢)教师从你们的脸上知道你们已经被美妙的歌声陶醉了。让我们来聆听小河的歌,老师范读这首诗歌。
  就这样导课时课件的展示,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用心跟教师读了起来。
  二、细读 真切体验,感受诗情
  新诗歌教学需要激情,需要发现,需要陶醉。对诗歌图解式的分析、概念化的讲解,关注的只是知识的结果,却忽略了建构的过程,无疑割断了诗歌内在的韵律,阻隔了孩子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抒发,无法实现诗歌教化作用。在这个环节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走进生活,变静态的文本语言分析教学为动态的生活言语的感受学习。此时的读就已融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而然触发诗情。
  片断二:对《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诗歌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读,通过读明白诗歌中“大自然的语言”都有哪些?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公鸡打鸣,黄叶纷飞,乌云满天,电光闪闪……用这些自然现象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细细体验。此时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出各自不同的体验,可谓精彩纷呈,如“早雾晴,晚雾阴”“鱼儿吐泡,蜻蜓低飞,必下雨”。学生在这中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细读这首诗,他们读得可投入呢,有的还摇头晃脑,分明让人感到他们已入情入境了。
  三、品读 品味生活,赋予意象
  意象是“有意义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义”的统一。意象的获得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是诗歌的内涵,是诗歌的核心,生活的多义性使获得意象的途径异常宽阔。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多角度的诠释,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世界去获得诗歌的意象。再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品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体验、情感进行吟诵。通过品读,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彼此心灵相通了。这样一来,就把课文的美与学生领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了。
  片断三:例如教学《生活是多么广阔》。
  师:你读懂了什么?生:去以自己的火去点燃旁人的火,以心发现心,就是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别人的热情,以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别人的心,将自己的快乐与旁人共享。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当我同桌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他快乐,我也快乐。
  师: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同学家庭困难,家离学校远,每天只能带点干粮当午饭吃,一天中午……出示课件:爱的奉献。
  师:看完录像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1:用自己的爱去关心别人。
  生2:帮助别人也是快乐,小同学与其他人一样幸福。
  生3:最幸福的是把自己的爱与别人分享。
  生4: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师:生活就是这般美好,让我们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齐读第三节。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学生已经在读中感受到这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诵读 入情入境,形成诗悟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很多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不能分析。诗歌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记性,因此要让学生大量地诵读,这也是学诗歌的最好方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
  如教学《小河的歌》,整堂课我以“读”贯穿始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进行初读,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细读“为什么这是一条明亮的、快乐的、绿色的小河”?然后让学生再读,小河正唱着一曲什么之歌?学生的发言真出乎我的意料:小河正唱着一曲明亮之歌、快乐之歌、绿色之歌、奔跑之歌、欢乐之歌、奉献之歌、关心之歌、友爱之歌、丰收之歌、生命之歌……可见,学生已经把诗读进心里,读出了诗歌意境。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明德小学)
  责任编辑:甘 甜
其他文献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感人的叙事歌曲,读来朗朗上口,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崇拜英雄,但由于当时的年代已经久远,加上他们对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一片茫然,并不能真正理解英雄的含义。所以如何让学生亲近文本,贴近英雄,就成为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成为我教学中的突破口。  一、兴趣推动求知欲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求知欲最好的推动力。课前预习时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对课
期刊
在教学“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做一做——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做完后你有什么发现?”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同时能快速地找出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一组练习:分别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28和32、60和45、15和16、1和49、8和32、13和26。  笔者邀请6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课堂本上。在
期刊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因为学困生存在于每一个学校、班级、教学者的教学中。要真正落实新课标,渗透新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从某个角度上说关注学困生是重点,转化学困生是关键。笔者就学困生的转化谈几点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寻找病因,有的放矢地做好转化工作  当我们面对学困生时,很自然地就将他们的问题归罪于个人的智商低、不勤奋。其实并不都是这样简单,原因有很多,学习
期刊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与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人文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基础学科。”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以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为主,以“感知体验—启发讲授—合作探究—理解运用”为主线,旨在以教师的引导及情境的创设为引,循循善诱,将历史知识自觉地融入到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过程中。基于此,笔者以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一课为例,分享自己
期刊
一、营造气氛,引导阅读  首先,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宣传发动工作。如每期黑板报有固定的读书角,设置“名人读书”“好书推荐”“奇文共赏”“读书一得”等栏目;带领学生布置教室四周悬挂学生自己书写的读书名言,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书香环境当中。其次,要设立班级图书架,发动学生买书、捐书,组建班级小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500多本印刷精美、可读性非常强的图书摆上图书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将图书分类,登记造册,制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就应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语文美。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悟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情感,走进文章意境。如何让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位,让语文课彰显其本真的味道——真实的“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那就是本文阐述的语文“四味”,即“说味”“读味”“嚼味”和“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江西省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现状,在肯定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总体形势的同时,指出了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了理性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党建 调查 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单列为党建“八大任务”之五,彰显了对人才主体地位的尊重、折射出对人才创业的激励、蕴含着对人才推动发展的期待
期刊
一、重视学案导学,加强预习指导  “学案导学”作为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形式,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出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构建文言文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把握教材重难点,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中要明确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设计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重点语句翻译、名句积累等知识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时
期刊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老师的教密切相关,老师“善教”,学生才能“乐学”。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然,如果学生一旦对所学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轻松、自觉、高效率地学习。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的厌学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条件,“乐学”是结论,没有教师的“善教”也就没有学生的“乐学”。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在“教”
期刊
图形是地理高考题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本文结合2013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谈谈常见的几类地理图形试题。  一、地理高考对图形能力要求  地理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应会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观察力等起着非常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