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诗歌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是本人就诗歌教学中的“读”,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初读 创设情境、启迪诗思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课前教师应有意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等,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探寻新知的强烈欲望。随即进入新课的学习——引读全诗。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来聆听其整体感,诗歌也应该是这样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象、优美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为接下来的感受意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片断一:如《小河的歌》上课一开始,我便播放歌曲课件:《猜猜我是谁》(背景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地向前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流向大海,它浇灌田野、麦苗、森林)。
师:同学们喜欢刚才这首歌吗?(喜欢)教师从你们的脸上知道你们已经被美妙的歌声陶醉了。让我们来聆听小河的歌,老师范读这首诗歌。
就这样导课时课件的展示,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用心跟教师读了起来。
二、细读 真切体验,感受诗情
新诗歌教学需要激情,需要发现,需要陶醉。对诗歌图解式的分析、概念化的讲解,关注的只是知识的结果,却忽略了建构的过程,无疑割断了诗歌内在的韵律,阻隔了孩子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抒发,无法实现诗歌教化作用。在这个环节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走进生活,变静态的文本语言分析教学为动态的生活言语的感受学习。此时的读就已融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而然触发诗情。
片断二:对《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诗歌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读,通过读明白诗歌中“大自然的语言”都有哪些?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公鸡打鸣,黄叶纷飞,乌云满天,电光闪闪……用这些自然现象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细细体验。此时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出各自不同的体验,可谓精彩纷呈,如“早雾晴,晚雾阴”“鱼儿吐泡,蜻蜓低飞,必下雨”。学生在这中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细读这首诗,他们读得可投入呢,有的还摇头晃脑,分明让人感到他们已入情入境了。
三、品读 品味生活,赋予意象
意象是“有意义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义”的统一。意象的获得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是诗歌的内涵,是诗歌的核心,生活的多义性使获得意象的途径异常宽阔。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多角度的诠释,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世界去获得诗歌的意象。再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品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体验、情感进行吟诵。通过品读,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彼此心灵相通了。这样一来,就把课文的美与学生领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了。
片断三:例如教学《生活是多么广阔》。
师:你读懂了什么?生:去以自己的火去点燃旁人的火,以心发现心,就是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别人的热情,以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别人的心,将自己的快乐与旁人共享。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当我同桌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他快乐,我也快乐。
师: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同学家庭困难,家离学校远,每天只能带点干粮当午饭吃,一天中午……出示课件:爱的奉献。
师:看完录像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1:用自己的爱去关心别人。
生2:帮助别人也是快乐,小同学与其他人一样幸福。
生3:最幸福的是把自己的爱与别人分享。
生4: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师:生活就是这般美好,让我们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齐读第三节。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学生已经在读中感受到这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诵读 入情入境,形成诗悟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很多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不能分析。诗歌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记性,因此要让学生大量地诵读,这也是学诗歌的最好方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
如教学《小河的歌》,整堂课我以“读”贯穿始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进行初读,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细读“为什么这是一条明亮的、快乐的、绿色的小河”?然后让学生再读,小河正唱着一曲什么之歌?学生的发言真出乎我的意料:小河正唱着一曲明亮之歌、快乐之歌、绿色之歌、奔跑之歌、欢乐之歌、奉献之歌、关心之歌、友爱之歌、丰收之歌、生命之歌……可见,学生已经把诗读进心里,读出了诗歌意境。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明德小学)
责任编辑:甘 甜
一、初读 创设情境、启迪诗思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课前教师应有意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等,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探寻新知的强烈欲望。随即进入新课的学习——引读全诗。有人说,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来聆听其整体感,诗歌也应该是这样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被眼前美丽的景象、优美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为接下来的感受意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片断一:如《小河的歌》上课一开始,我便播放歌曲课件:《猜猜我是谁》(背景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地向前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流向大海,它浇灌田野、麦苗、森林)。
师:同学们喜欢刚才这首歌吗?(喜欢)教师从你们的脸上知道你们已经被美妙的歌声陶醉了。让我们来聆听小河的歌,老师范读这首诗歌。
就这样导课时课件的展示,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用心跟教师读了起来。
二、细读 真切体验,感受诗情
新诗歌教学需要激情,需要发现,需要陶醉。对诗歌图解式的分析、概念化的讲解,关注的只是知识的结果,却忽略了建构的过程,无疑割断了诗歌内在的韵律,阻隔了孩子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抒发,无法实现诗歌教化作用。在这个环节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走进生活,变静态的文本语言分析教学为动态的生活言语的感受学习。此时的读就已融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自然而然触发诗情。
片断二:对《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诗歌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读,通过读明白诗歌中“大自然的语言”都有哪些?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公鸡打鸣,黄叶纷飞,乌云满天,电光闪闪……用这些自然现象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细细体验。此时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出各自不同的体验,可谓精彩纷呈,如“早雾晴,晚雾阴”“鱼儿吐泡,蜻蜓低飞,必下雨”。学生在这中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细读这首诗,他们读得可投入呢,有的还摇头晃脑,分明让人感到他们已入情入境了。
三、品读 品味生活,赋予意象
意象是“有意义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义”的统一。意象的获得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是诗歌的内涵,是诗歌的核心,生活的多义性使获得意象的途径异常宽阔。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多角度的诠释,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世界去获得诗歌的意象。再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品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体验、情感进行吟诵。通过品读,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彼此心灵相通了。这样一来,就把课文的美与学生领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了。
片断三:例如教学《生活是多么广阔》。
师:你读懂了什么?生:去以自己的火去点燃旁人的火,以心发现心,就是用自己的热情去感化别人的热情,以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别人的心,将自己的快乐与旁人共享。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当我同桌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他快乐,我也快乐。
师: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同学家庭困难,家离学校远,每天只能带点干粮当午饭吃,一天中午……出示课件:爱的奉献。
师:看完录像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1:用自己的爱去关心别人。
生2:帮助别人也是快乐,小同学与其他人一样幸福。
生3:最幸福的是把自己的爱与别人分享。
生4: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师:生活就是这般美好,让我们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齐读第三节。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学生已经在读中感受到这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诵读 入情入境,形成诗悟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很多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不能分析。诗歌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记性,因此要让学生大量地诵读,这也是学诗歌的最好方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
如教学《小河的歌》,整堂课我以“读”贯穿始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进行初读,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细读“为什么这是一条明亮的、快乐的、绿色的小河”?然后让学生再读,小河正唱着一曲什么之歌?学生的发言真出乎我的意料:小河正唱着一曲明亮之歌、快乐之歌、绿色之歌、奔跑之歌、欢乐之歌、奉献之歌、关心之歌、友爱之歌、丰收之歌、生命之歌……可见,学生已经把诗读进心里,读出了诗歌意境。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明德小学)
责任编辑:甘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