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礼仪是个人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体现,培养小学生讲文明、懂礼仪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何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才能更有实效地把文明礼仪常识、 规范内化成好习惯?
一、厚植文化,创设良好环境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首先应创设整洁、雅致、文明的环境。可通过加大宣传,弘扬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风尚;明确要求,规范具体做法;善用空间,厚植文明礼仪文化等,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二、开发课程,延伸教育载体
1. 编写文明礼仪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有了校本教材,文明礼仪培养目标就有了方向,教师指导就有了内容,学生养成良好品行就有了参照样本,家长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监督。如编写《文明礼仪常识》,设置礼仪课程,分章节学习、践行。此外,还需做好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课的工作——学习《文明礼仪常识》,并且在新生家长会上指导家长督促小孩学习、践行。
2. 创编文明礼仪歌谣。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既喜欢又容易熟记,把文明礼仪常识编写成歌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学校创编的《礼仪歌》能使学生在欢快的歌谣中感受到了文明礼仪的魅力,从而自觉地去践行,提高了实效性。
3. 创编文明礼仪操。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练习,学习效率更高。创编《礼仪操》,从语言的礼仪延伸到肢体的礼仪,通过肢体动作体现礼仪素养,让学生仪容仪态,举手投足显得更优雅气质。
4. 践行好习惯家校评价活动。规范要求内化为良好行为习惯才更有持久力。开展好习惯家校评价活动,能更好地将文明礼仪常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促进文明行为的内化。一至六年级学生分阶段开展,活动内容以“每日说好三句话”“每日做好三件事”为主,分在校表现和家庭表现两部分,以表格的形式跟踪、记录,做好家校合力共育,把文明礼仪知识内化为具体的行动,习惯才能自然养成。
三、拓宽途径,践行文明言行
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需要渗透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活动中,学生才乐于去实践。学校应拓宽教育的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践行文明礼仪言行。
1. 班队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召开一系列“文明礼仪”主题班队会活动,结合班级、学校、社会的礼仪案例,引导学生反思、交流,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深化。
2. 礼仪常规检查。小学生年龄小,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加强检查督导可以促进好习惯的保持。学校可制订出“文明礼仪评分标准”,重点检查衣着、头发、指甲、文明用语和上课、课间、放学时的文明礼仪情况,使全校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风气。
3. 礼仪专题展示。被欣赏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创设机会让每个人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更能强化自身的文明礼貌行为意识。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保安学习礼仪常识,并进行礼仪展示,激发了师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礼仪形象。
4.“礼仪之星”“礼仪班级”评比。“礼仪之星”“礼仪班级”是良好班风班貌的反映,是学生良好形象的展现,评比活动促使人人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添光彩,为班级争荣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5.“小导游”特色活动。节假日,学生身穿“小导游”马甲,在老师或家长带领下,走向街头,文化旅游景点为游客介绍当地人文、风景,展示文明礼仪风采。
6. 寻找身边的礼仪活动。结合“春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进行感恩、孝亲教育,要求学生向亲人说几句感谢的话语,做一件体现文明礼仪的实事,寻找身边的践行文明礼仪的好榜样,提高文明品行。
四、携手家长,共筑教育网络
培养文明礼仪好习惯,家庭教育是根本。家校携手,才能形成礼仪教育合力,文明礼仪教育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1. 学校搭台,家长唱戏。训练是培养良好习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制订相关活动措施,细化各项养成教育的内容,家长配合检查落实。如“说一句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感恩成长中帮助过自己的人”,以21天为一个阶段,要求家长做好过程跟踪及督促。
2. 创新互通,提高实效。为让文明礼仪教育常态化,可通过完善家校联系制度,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可利用互联网通讯方式向家长推送学校开展文明礼仪知识信息情况,让家长进行关注并点评。家校之间对孩子学习、践行文明礼仪情况及时关注、反馈,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3. 耕文明田地,播礼仪种子。家长言传身教是最富情感的教育,最具示范的作用,对孩子的品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響。可开展“家庭接待日亲子活动”,创设条件让孩子接待客人,让孩子亲身体验作为主人应表现出怎样的文明礼仪。在其他人际交往中,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并及时总结、表扬,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如可让家长经常参加社区、学校的公益活动,展示出良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乐施好善的道德品质,学校对家长的义举大力表扬和宣传,小孩在耳濡目染中,心田会播撒下文明礼仪的种子。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要积极厚植良好文明礼仪文化,坚持不懈把常识、规范内化为自觉行为,就能形成人人关心文明礼仪,人人践行文明礼仪的良好局面。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一、厚植文化,创设良好环境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首先应创设整洁、雅致、文明的环境。可通过加大宣传,弘扬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风尚;明确要求,规范具体做法;善用空间,厚植文明礼仪文化等,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二、开发课程,延伸教育载体
1. 编写文明礼仪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有了校本教材,文明礼仪培养目标就有了方向,教师指导就有了内容,学生养成良好品行就有了参照样本,家长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监督。如编写《文明礼仪常识》,设置礼仪课程,分章节学习、践行。此外,还需做好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课的工作——学习《文明礼仪常识》,并且在新生家长会上指导家长督促小孩学习、践行。
2. 创编文明礼仪歌谣。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既喜欢又容易熟记,把文明礼仪常识编写成歌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学校创编的《礼仪歌》能使学生在欢快的歌谣中感受到了文明礼仪的魅力,从而自觉地去践行,提高了实效性。
3. 创编文明礼仪操。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练习,学习效率更高。创编《礼仪操》,从语言的礼仪延伸到肢体的礼仪,通过肢体动作体现礼仪素养,让学生仪容仪态,举手投足显得更优雅气质。
4. 践行好习惯家校评价活动。规范要求内化为良好行为习惯才更有持久力。开展好习惯家校评价活动,能更好地将文明礼仪常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促进文明行为的内化。一至六年级学生分阶段开展,活动内容以“每日说好三句话”“每日做好三件事”为主,分在校表现和家庭表现两部分,以表格的形式跟踪、记录,做好家校合力共育,把文明礼仪知识内化为具体的行动,习惯才能自然养成。
三、拓宽途径,践行文明言行
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需要渗透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活动中,学生才乐于去实践。学校应拓宽教育的途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践行文明礼仪言行。
1. 班队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召开一系列“文明礼仪”主题班队会活动,结合班级、学校、社会的礼仪案例,引导学生反思、交流,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活动中得到深化。
2. 礼仪常规检查。小学生年龄小,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加强检查督导可以促进好习惯的保持。学校可制订出“文明礼仪评分标准”,重点检查衣着、头发、指甲、文明用语和上课、课间、放学时的文明礼仪情况,使全校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风气。
3. 礼仪专题展示。被欣赏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创设机会让每个人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更能强化自身的文明礼貌行为意识。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家长、保安学习礼仪常识,并进行礼仪展示,激发了师生学习礼仪的积极性,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礼仪形象。
4.“礼仪之星”“礼仪班级”评比。“礼仪之星”“礼仪班级”是良好班风班貌的反映,是学生良好形象的展现,评比活动促使人人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添光彩,为班级争荣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5.“小导游”特色活动。节假日,学生身穿“小导游”马甲,在老师或家长带领下,走向街头,文化旅游景点为游客介绍当地人文、风景,展示文明礼仪风采。
6. 寻找身边的礼仪活动。结合“春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进行感恩、孝亲教育,要求学生向亲人说几句感谢的话语,做一件体现文明礼仪的实事,寻找身边的践行文明礼仪的好榜样,提高文明品行。
四、携手家长,共筑教育网络
培养文明礼仪好习惯,家庭教育是根本。家校携手,才能形成礼仪教育合力,文明礼仪教育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1. 学校搭台,家长唱戏。训练是培养良好习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制订相关活动措施,细化各项养成教育的内容,家长配合检查落实。如“说一句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感恩成长中帮助过自己的人”,以21天为一个阶段,要求家长做好过程跟踪及督促。
2. 创新互通,提高实效。为让文明礼仪教育常态化,可通过完善家校联系制度,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可利用互联网通讯方式向家长推送学校开展文明礼仪知识信息情况,让家长进行关注并点评。家校之间对孩子学习、践行文明礼仪情况及时关注、反馈,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3. 耕文明田地,播礼仪种子。家长言传身教是最富情感的教育,最具示范的作用,对孩子的品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響。可开展“家庭接待日亲子活动”,创设条件让孩子接待客人,让孩子亲身体验作为主人应表现出怎样的文明礼仪。在其他人际交往中,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并及时总结、表扬,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如可让家长经常参加社区、学校的公益活动,展示出良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乐施好善的道德品质,学校对家长的义举大力表扬和宣传,小孩在耳濡目染中,心田会播撒下文明礼仪的种子。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要积极厚植良好文明礼仪文化,坚持不懈把常识、规范内化为自觉行为,就能形成人人关心文明礼仪,人人践行文明礼仪的良好局面。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