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在存货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对于销路不畅的存货应该考虑是否进行削价处理,而不是一概待机销售。管理者通过比较削价处理的净损失与待机销售的成本费用增加额的大小,做出是否进行削价处理的决策。改进前的削价净损失公式为削价处理盘活资金的再投资收益补偿削价损失后的净额,并没有考虑削价处理的所得税效应,导致高估削价净损失,不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笔者认为削价净损失公式应该为削价处理盘活资金的再投资收益及削价处理抵税抵税额补偿削价损失后的净额。
【关键词】质量管理;削价处理;所得税效应;削价净损失;削价率临界点
在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商品的需求日益的多样化与特殊化,但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是间歇性的。在某一个阶段,一种商品有可能大卖,但不久后,这种商品就似乎停止了销路,消费者又在寻求其他的同类商品,而企业则不得不为这畅销期后的商品库存承担损失。削价处理则是企业共同选择的一条途径,目的是能盘活资金进行再投资而取得收益,又减少库存成本,间接提高利润。企业应正确估价削价处理的得与失。
对于冷背呆滞、质次价高、残损霉变等存货,应该以能销售出去为原则。因为这些存货几乎无销路可言,一旦有机会销售这些存货,就应该及时处理,不必考虑削价幅度,否则错失良机,公司将承担更大的损失。而对于未来有销路的存货,企业有无必要进行削价处理,主要取决于在此期间盘活资金的再投资收益补偿削价损失后的净额与储存待销所增加的成本费用比较。如果前者的净损失小于后者,就可以进行削价处理,否则就应该待机销售。
设K为存货成本,X为削价幅度,R为再投资的日收益率(或企业平均投资日收益率),L为日借款利息,P为日保管费用率,S为日存货损耗率,D为待机销售的存储天数,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
1.改进前削价处理的公式
削价处理的净损失(M)=K*X-K(1-X)*R*D
待机销售的成本费用增加额(N)=K*(L+P+S)*D
1.1若M>N则应该待机销售
若M 1.2或令M=N
即K*X-K(1-X)*R*D= K*(L+P+S)*D 整理得
X=■
当X<=■时,应当削价处理
当X>=■时,应当待机销售
该处理方法的缺陷:在计算削价处理净损失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所得税效应。如果企业将商品进行削价处理,该商品的价格会低于先前已定的价格,当削价销售该商品时企业的利润会比不削价销售该商品的利润要低,从而企业可以取得抵税(所得税)的好处。该抵税好处可以补偿削价损失,但是该方法没有体现出来。
2.改进后削价处理公式
削价处理的抵税额可以补偿削价损失,因此,笔者认为削价处理的净损失应该为:
削价处理的净损失(M)=K*X-K(1-X)*R*D- K*X*T
削价幅度临界点X=■
当X=■时,应当削价处理
当X=■时,应当待机销售
3.实例举证
例题一:某商品销售企业库存甲商品200万,据市场估价,已经不能正常销售,当初为购进此商品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10.8%,库存商品年保管费用率1.44%,年损耗率0.72%,現有客户欲以180万来购买全部甲商品,试问,企业是否应将甲商品削价卖出,企业年投资收益率12%,企业所得税税率33%。
改进前:
M=(200-180)-180*12%*180/360=9.2万
N=200*(10.8%+0.72%+1.44%)*180/360=12.96万
结论:M 改进后:
M=(200-180)-180*12%*180/360-(200-180)*33%=2.6万
N=200*(10.8%+0.72%+1.44%)*180/360=12.96万
结论:M 虽然改进前和改进后结论是一样的,但是从削价处理的净损失来看,改进后的削价净损失仅为2.6万,而改进前削价净损失为9.2万。
例题二:某自行车生产企业仓库因管理不善,导致储存的一批自行车平均使用寿命下降20%,该批自行车的正常的售价为240万,年贷款利率为9.2%,年保管费用率为1.6%,年损耗率为0.84%,现有客户出价200万购买,该企业是否会进行此次交易。企业年投资收益率17%,企业所得税税率33%。
改进前:
M=(240-200)-200*17%*180/360=23万
N=240*(9.2%+1.6%+0.84%)*180/360=13.98万
结论:M>N应该待机销售
改进后:
M=(240-200)-200*17%*180/360-40*33%=9.8万
N=240*(9.2%+1.6%+0.84%)*180/360=13.98万
结论:M 由此可以看出,改进前和改进后的结论是互相矛盾的,因此笔者认为考虑削价处理的所得税效应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考虑削价处理的抵税好处会高估削价处理的净损失,可能会误导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使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
根据实例论证及专业理论得出结论:在进行削价处理的时候应该考虑削价处理的所得税效应,即削价处理的抵税好处可以补偿削价处理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沈烈,张西萍.商品削价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1996(4):38-39.
[2]黄国良,侯晓红,郑爱华.财务管理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5:435-438.
[3]崔慧英.谈商品存货质量管理[J].中华会计学习,2001(7):39.
【关键词】质量管理;削价处理;所得税效应;削价净损失;削价率临界点
在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商品的需求日益的多样化与特殊化,但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是间歇性的。在某一个阶段,一种商品有可能大卖,但不久后,这种商品就似乎停止了销路,消费者又在寻求其他的同类商品,而企业则不得不为这畅销期后的商品库存承担损失。削价处理则是企业共同选择的一条途径,目的是能盘活资金进行再投资而取得收益,又减少库存成本,间接提高利润。企业应正确估价削价处理的得与失。
对于冷背呆滞、质次价高、残损霉变等存货,应该以能销售出去为原则。因为这些存货几乎无销路可言,一旦有机会销售这些存货,就应该及时处理,不必考虑削价幅度,否则错失良机,公司将承担更大的损失。而对于未来有销路的存货,企业有无必要进行削价处理,主要取决于在此期间盘活资金的再投资收益补偿削价损失后的净额与储存待销所增加的成本费用比较。如果前者的净损失小于后者,就可以进行削价处理,否则就应该待机销售。
设K为存货成本,X为削价幅度,R为再投资的日收益率(或企业平均投资日收益率),L为日借款利息,P为日保管费用率,S为日存货损耗率,D为待机销售的存储天数,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
1.改进前削价处理的公式
削价处理的净损失(M)=K*X-K(1-X)*R*D
待机销售的成本费用增加额(N)=K*(L+P+S)*D
1.1若M>N则应该待机销售
若M
即K*X-K(1-X)*R*D= K*(L+P+S)*D 整理得
X=■
当X<=■时,应当削价处理
当X>=■时,应当待机销售
该处理方法的缺陷:在计算削价处理净损失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所得税效应。如果企业将商品进行削价处理,该商品的价格会低于先前已定的价格,当削价销售该商品时企业的利润会比不削价销售该商品的利润要低,从而企业可以取得抵税(所得税)的好处。该抵税好处可以补偿削价损失,但是该方法没有体现出来。
2.改进后削价处理公式
削价处理的抵税额可以补偿削价损失,因此,笔者认为削价处理的净损失应该为:
削价处理的净损失(M)=K*X-K(1-X)*R*D- K*X*T
削价幅度临界点X=■
当X=■时,应当削价处理
当X=■时,应当待机销售
3.实例举证
例题一:某商品销售企业库存甲商品200万,据市场估价,已经不能正常销售,当初为购进此商品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10.8%,库存商品年保管费用率1.44%,年损耗率0.72%,現有客户欲以180万来购买全部甲商品,试问,企业是否应将甲商品削价卖出,企业年投资收益率12%,企业所得税税率33%。
改进前:
M=(200-180)-180*12%*180/360=9.2万
N=200*(10.8%+0.72%+1.44%)*180/360=12.96万
结论:M
M=(200-180)-180*12%*180/360-(200-180)*33%=2.6万
N=200*(10.8%+0.72%+1.44%)*180/360=12.96万
结论:M
例题二:某自行车生产企业仓库因管理不善,导致储存的一批自行车平均使用寿命下降20%,该批自行车的正常的售价为240万,年贷款利率为9.2%,年保管费用率为1.6%,年损耗率为0.84%,现有客户出价200万购买,该企业是否会进行此次交易。企业年投资收益率17%,企业所得税税率33%。
改进前:
M=(240-200)-200*17%*180/360=23万
N=240*(9.2%+1.6%+0.84%)*180/360=13.98万
结论:M>N应该待机销售
改进后:
M=(240-200)-200*17%*180/360-40*33%=9.8万
N=240*(9.2%+1.6%+0.84%)*180/360=13.98万
结论:M
根据实例论证及专业理论得出结论:在进行削价处理的时候应该考虑削价处理的所得税效应,即削价处理的抵税好处可以补偿削价处理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沈烈,张西萍.商品削价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1996(4):38-39.
[2]黄国良,侯晓红,郑爱华.财务管理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5:435-438.
[3]崔慧英.谈商品存货质量管理[J].中华会计学习,200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