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认真研究。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新的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和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积累知识、领悟感受、品味语言、实践运用)融为一体。鉴于此,结合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个人认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奏好“三部曲”: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
一、教什么
“教什么”,就是搞清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知识点,这是前提。教学中,教师只有对这些知识点胸有成
竹,才能根据阅读材料、学生情况、教学环境灵活施教,因材施教,高效施教。
二、为什么教
“为什么教”,就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尤其是最终目的,这是根本。
新课标要求:“课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不管是兴趣、习惯还是方法、技巧,归根到底是一个阅读品质的问题,所以,阅读教学的目的就应着眼于学生良好阅读品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呢?我们主要是从七个环节(整合阅读资源→巧设阅读教案→传授阅读技法→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加强阅读管理→形成阅读品质)着手,或分步推进,或突出重点,或循序渐进。
1. 整合阅读资源。主要资源:①教材。最重要,也是应该充分利用的阅读材料;②课外读物。多渠道、有意识地推荐读物。③影视文化。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动机,获取信息、开阔眼界。④本土文化。本土文化与学生联系密切,亲切、有归属感。⑤网络文化。学生从中学习收集、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⑥广告文化。整合方式:①遴选。思想内容健康积极是底线。或读古典经典、讴歌历史、颂扬英雄的故事;或读名家名作;或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或读科普小说、寓言、童话、神话;或读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俗语俚语等等。②剪裁。就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又要有明确的侧重点,教有目的,学有方向。③均衡。在重点阅读的基础上,对不同文体、时代、国别、作者、题材等要兼顾。整合原则:学生的成长需要。
2. 巧设阅读教案。基本设计原则:围绕一个“读”字,目的明确具体,内容精当有效,方法灵活好懂,效果明显可测。此外还可以辅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入绘画解说式教学法,创设参与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教学法等等,但都必须为阅读教学服务。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正确引导、创设良机和周密运作。此外还有:传授阅读技
法;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加强阅读管理;形成阅读品质,等等。
三、怎样教
教学中,我们采取的一些做法如下。
1. 亲近文本。
2. 名著导读。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正本的书”,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典籍浩如烟海,印发一些名著的梗概给学生读读又何尝不可。
3. 引读时文。所谓时文是指近期各类报刊、媒体等上发表的各种精美千字文。内容越丰富越好,尤其是那些源于生活,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辞兼美,读之余香满口。我除自己搜寻外,也发动学生、学生家长一起找,然后印发给大家,配合课文,或自由读,或一起读,效果很好。
4. 开办沙龙。我们一个月左右精心选出大家都心仪的几篇文章或一本书,利用自习时间大家在一起自由交流,对着文章从语言、构思、意境、思想、品位等方方面面加以评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探讨中寻找共性,在倾听中分享快乐,在辩论中挖掘新意,颇有沙龙的味道。其实,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毕竟有限,如果再开辟一些让他们说话的机会,多给他们一点话语权,孩子们是很欢迎的。
5. 课前三分钟演讲。主要讲自己读到的好文好书,说出其中的精华,谈出自己的体会,尤其是其中特别精美的句子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6. 比较阅读。一是相同题材、不同作者、不同文体、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文章的比较阅读;二是课内和课外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三是相同内容的文本和影视比较;四是有争议的文章和典范文章等。在比较中,学习鉴别、赏析和写作。不过,比较阅读要注意选好比较点,要注意引导。
7. 研究性学习。对研究性学习我们决不搞什么花架子,一般来说,紧密结合考试,尤其是中考和高考。
8. 讲述趣事逸闻。主要是讲述古今中外勤学、机智等的小故事,像陈毅吃墨的故事;苏轼家“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成就“一门三辞客”的故事等。
9. 组织演讲、朗诵、辩论等赛事。以结合一些主题、课文、节日等,在班级开展为主,辅以学校或以上级别的一些赛事准备。
10. 多形式练习。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比如硬性规定的笔记、日记、摘抄、批注;针对性的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等。其中仿写是一个较为有效的学习写作的方法。
11. 师生共同作文。主要形式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师生一起写作,然后一起讲评,各自谈写作体会;有时我把自己写的其他作品也读给学生听,尤其是亲情诗文,如《父亲的字》,《山道》,《雨思》,《妈妈,您是儿心中的隐痛》等,学生很感兴趣。
12. 当小老师。在老师指导下选一篇课文,分小组集体备课,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上讲台,作小老师讲解。他们很新奇,也特别认真。
13. 联系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件。如感动中国、环境保护、素质教育、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等,让这些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进入他们的思索。
14. 构筑成功的平台。如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习作公开发表,课堂发言主动或发言得到大家赞许的掌声;不定时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成功经验等。
15. 营建阅读的小气候(小环境)。主要是个人内心、班级内、学校内、异校同学之间、家庭中、亲友之间,形成的对阅读达成的共识、积极态度、沟通交流、相互欣赏、彼此鼓励等等,让读书成为一种交流、交往的纽带和黏合剂。
16. 拓展阅读时间、空间。比如有自己书房,自己的藏书,自己的阅读爱好;比如定期进书店、图书馆(室)等。
总之,从教材到其他各种阅读材料,从课堂到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从个体到群体,从方法习惯到形成品质,从技能技巧的需要到精神、思想、境界的追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供选择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在这里,仅借此抛砖引玉。
责任编辑闻英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该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新的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和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积累知识、领悟感受、品味语言、实践运用)融为一体。鉴于此,结合自己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个人认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奏好“三部曲”: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
一、教什么
“教什么”,就是搞清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知识点,这是前提。教学中,教师只有对这些知识点胸有成
竹,才能根据阅读材料、学生情况、教学环境灵活施教,因材施教,高效施教。
二、为什么教
“为什么教”,就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尤其是最终目的,这是根本。
新课标要求:“课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不管是兴趣、习惯还是方法、技巧,归根到底是一个阅读品质的问题,所以,阅读教学的目的就应着眼于学生良好阅读品质的培养。
如何培养呢?我们主要是从七个环节(整合阅读资源→巧设阅读教案→传授阅读技法→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加强阅读管理→形成阅读品质)着手,或分步推进,或突出重点,或循序渐进。
1. 整合阅读资源。主要资源:①教材。最重要,也是应该充分利用的阅读材料;②课外读物。多渠道、有意识地推荐读物。③影视文化。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动机,获取信息、开阔眼界。④本土文化。本土文化与学生联系密切,亲切、有归属感。⑤网络文化。学生从中学习收集、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⑥广告文化。整合方式:①遴选。思想内容健康积极是底线。或读古典经典、讴歌历史、颂扬英雄的故事;或读名家名作;或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或读科普小说、寓言、童话、神话;或读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俗语俚语等等。②剪裁。就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又要有明确的侧重点,教有目的,学有方向。③均衡。在重点阅读的基础上,对不同文体、时代、国别、作者、题材等要兼顾。整合原则:学生的成长需要。
2. 巧设阅读教案。基本设计原则:围绕一个“读”字,目的明确具体,内容精当有效,方法灵活好懂,效果明显可测。此外还可以辅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入绘画解说式教学法,创设参与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教学法等等,但都必须为阅读教学服务。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正确引导、创设良机和周密运作。此外还有:传授阅读技
法;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加强阅读管理;形成阅读品质,等等。
三、怎样教
教学中,我们采取的一些做法如下。
1. 亲近文本。
2. 名著导读。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正本的书”,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典籍浩如烟海,印发一些名著的梗概给学生读读又何尝不可。
3. 引读时文。所谓时文是指近期各类报刊、媒体等上发表的各种精美千字文。内容越丰富越好,尤其是那些源于生活,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辞兼美,读之余香满口。我除自己搜寻外,也发动学生、学生家长一起找,然后印发给大家,配合课文,或自由读,或一起读,效果很好。
4. 开办沙龙。我们一个月左右精心选出大家都心仪的几篇文章或一本书,利用自习时间大家在一起自由交流,对着文章从语言、构思、意境、思想、品位等方方面面加以评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探讨中寻找共性,在倾听中分享快乐,在辩论中挖掘新意,颇有沙龙的味道。其实,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毕竟有限,如果再开辟一些让他们说话的机会,多给他们一点话语权,孩子们是很欢迎的。
5. 课前三分钟演讲。主要讲自己读到的好文好书,说出其中的精华,谈出自己的体会,尤其是其中特别精美的句子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6. 比较阅读。一是相同题材、不同作者、不同文体、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文章的比较阅读;二是课内和课外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三是相同内容的文本和影视比较;四是有争议的文章和典范文章等。在比较中,学习鉴别、赏析和写作。不过,比较阅读要注意选好比较点,要注意引导。
7. 研究性学习。对研究性学习我们决不搞什么花架子,一般来说,紧密结合考试,尤其是中考和高考。
8. 讲述趣事逸闻。主要是讲述古今中外勤学、机智等的小故事,像陈毅吃墨的故事;苏轼家“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成就“一门三辞客”的故事等。
9. 组织演讲、朗诵、辩论等赛事。以结合一些主题、课文、节日等,在班级开展为主,辅以学校或以上级别的一些赛事准备。
10. 多形式练习。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比如硬性规定的笔记、日记、摘抄、批注;针对性的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等。其中仿写是一个较为有效的学习写作的方法。
11. 师生共同作文。主要形式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师生一起写作,然后一起讲评,各自谈写作体会;有时我把自己写的其他作品也读给学生听,尤其是亲情诗文,如《父亲的字》,《山道》,《雨思》,《妈妈,您是儿心中的隐痛》等,学生很感兴趣。
12. 当小老师。在老师指导下选一篇课文,分小组集体备课,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上讲台,作小老师讲解。他们很新奇,也特别认真。
13. 联系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件。如感动中国、环境保护、素质教育、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等,让这些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进入他们的思索。
14. 构筑成功的平台。如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习作公开发表,课堂发言主动或发言得到大家赞许的掌声;不定时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成功经验等。
15. 营建阅读的小气候(小环境)。主要是个人内心、班级内、学校内、异校同学之间、家庭中、亲友之间,形成的对阅读达成的共识、积极态度、沟通交流、相互欣赏、彼此鼓励等等,让读书成为一种交流、交往的纽带和黏合剂。
16. 拓展阅读时间、空间。比如有自己书房,自己的藏书,自己的阅读爱好;比如定期进书店、图书馆(室)等。
总之,从教材到其他各种阅读材料,从课堂到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从个体到群体,从方法习惯到形成品质,从技能技巧的需要到精神、思想、境界的追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供选择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在这里,仅借此抛砖引玉。
责任编辑闻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