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导入这一环节,构建起一座能将学生与文本连接起来的桥梁。导入这一桥梁的成功构建,让“在水一方”的伊人不再遥远,当学生与文本距离拉近后,方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导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只需要转弦拨轴划出三两声,曲调未成但学生已然入境生情,但看似简单的“拨”“转”也是需要技法的。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让导入环节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呢?
依托文本设置导入环节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向下兼容,将文本内涵朝着粗浅化方向肢解,对于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的文本,教师还得适当地向上引领,还原应有的深度与高度。在经过一番思考后,用群文阅读式的思路,笔者尝试并探索了关联性文本的连贯式导入法。关联性文本的连贯式导入法,即寻找文本间的共同点,以连贯性的导入,整合并固化学生从零散篇目中所获取的片思碎想。下面便以《孟子三章》《秋天的怀念》《老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构筑关联性文本的连贯式导入方案。
一、连贯式导入——古文探意
古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文意晦涩,曲高必和寡,那师生该如何共渡这苦海呢?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孟子》三章,选取了孟子的三篇文章,是同一篇目内的关联性文本。通过张艺谋拍摄的《英雄》这一部电影,我完成了三节课的导入环节。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篇,我以视频片段作为导入。播放《英雄》中的战争场景,从画面到内容都是中国式的,赳赳老秦,这是汉族战斗力最强的朝代。声色光影中,辨认战旗上的小篆,听秦军整齐恢宏的口号——风,引导学生找到电影中的关键性内容,点明后进入文本教学:“秦之所以百战百胜,除了士兵能征善战外,便在于弓强箭快。这是张艺谋用剧本化的解读方式,分析了秦朝能统一六国的原因,那在你们看来,对于战争而言,你们觉得什么最重要?”这一导入环节的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在激趣的同时,还能够拉近与时代的距离,触摸历史的脉搏。
《富贵不能淫》这一篇,我采用故事导入。简要复述《英雄》中荆轲刺秦王这一情节后,让学生体会荆轲浪漫洒脱却又心怀天下的侠客精神,然后过渡到对文本的讲解式导入中:“荆轲刺与不刺间的两难之选,最后他放弃了刺杀秦王,这是他的选择。于是这部电影,让一个刺杀失败的人成了英雄。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雄?景春是这样认为的......”这一导入环节与文本内容紧扣,也让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雄,好比入兰室而沾染芬芳,这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也有一定的益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篇谈的话题是人才和国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语:“像《英雄》这样有中国味的电影越来越少,这也是中国电影的困局,在这样困局中,应该如何做呢?”从而谈到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磨练,最后再谈到国家生于忧患,回环相扣。
《孟子》三章内容的导入,都通过一部《英雄》电影顺利完成,在激趣导入的同时,设置情境,让学生乘一叶扁舟,在历史长河中游览,瞥见曾经的繁华,触碰历史人物的衣袂,在这水光中照出未来的自己,整合并固化学生从零散篇目中所获取的片思碎想。
二、连贯式导入——类文共情
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情感的重锤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如果在导入时,能够寻找到引人共鸣的内容,直插他们软肋,共情发生的时候,这堂课的情境便有了。
比如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内容偏沉重,如何创设出的恰当的导入情境呢?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面向全体学生,人数也是决定氛围的重要因素。身处偏远乡镇,寄宿制学生比较多,又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环境不太熟,我对他们也不太熟,在新课导入设计时,我将死別转换为生离,问了两个问题:与父母分别时候在想些什么,父母为什么要送他们?答案的预设里,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双方平静;双方难受;单方不舍。但是都不影响教学过程的走向,因为这篇文章,不仅讲了史铁生母亲对孩子的深情,也让他们思考了和父母之间并不对等的关系。此时,个体哀恸亦可上升为集体的反思,文本里的也不再是别人的故事。
七年级下册《老王》这一文本,则不可回避的直面了死亡这一话题。而死别这一话题太压抑,我将朋友圈一好友写的一段话展示并念给他们听,写的是她外婆去世后的一段随想。“我现在清醒着想到我不会在下个有月亮的夜晚再翻过一座山,不会再夜晚翻山越岭沿着那条小小的岔路走进红砖房里的那个房间,不会再拎着她爱吃的想给她一个惊喜,纵使我想走进去,里面可能堆满杂物也可能空了,总之没有人在等我了,我也没有人可唤了......”念的时候想起生命中那些不可承受之重,不由得哽咽至泪流满脸,泪眼婆娑间望见班里几个女生也哭了。重提《秋天的怀念》导入环节中某个同学谈到与父母分离时的场景,在时过境迁后对比着他人的死别,这样的生离简直可算是慈悲,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再推己及人,便很容易体会到别人心中的苦痛,这便是共情的发生。再进入《老王》这一文本教学,让他们明白,身边每个小人物,都是他人的亲眷,所以要像爱自己一样的爱亲人,像爱亲人一样的善待他人。
语文教学应该是有温度的,这两次的雷同的导入环节也带着温度,教师得先因为文本动情,学生才能受感染而入情。让学生能够学会珍惜,改善与亲人的相处模式,对陌生人多一点善念,学会更好的在世间生存。苦海慈航,再造方舟。
在实践教学里,没有哪一篇优秀教学设计能够历久弥新,只有不断尝试方能保鲜。导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只需要用各自的技法,转弦拨轴划出三两声,曲调未成但学生已然入境生情。一线教师在设置导入这一环节时便要深思,在导入形式的多样化的同时,还不能让学生摸清楚老师的导入套路,从而弱化他们对语文课堂的期盼度和参与力。关联性文本的连贯式导入法,是关于导入环节的不成熟的教学实验,不断探索,共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导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只需要转弦拨轴划出三两声,曲调未成但学生已然入境生情,但看似简单的“拨”“转”也是需要技法的。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让导入环节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呢?
依托文本设置导入环节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向下兼容,将文本内涵朝着粗浅化方向肢解,对于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的文本,教师还得适当地向上引领,还原应有的深度与高度。在经过一番思考后,用群文阅读式的思路,笔者尝试并探索了关联性文本的连贯式导入法。关联性文本的连贯式导入法,即寻找文本间的共同点,以连贯性的导入,整合并固化学生从零散篇目中所获取的片思碎想。下面便以《孟子三章》《秋天的怀念》《老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构筑关联性文本的连贯式导入方案。
一、连贯式导入——古文探意
古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文意晦涩,曲高必和寡,那师生该如何共渡这苦海呢?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孟子》三章,选取了孟子的三篇文章,是同一篇目内的关联性文本。通过张艺谋拍摄的《英雄》这一部电影,我完成了三节课的导入环节。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篇,我以视频片段作为导入。播放《英雄》中的战争场景,从画面到内容都是中国式的,赳赳老秦,这是汉族战斗力最强的朝代。声色光影中,辨认战旗上的小篆,听秦军整齐恢宏的口号——风,引导学生找到电影中的关键性内容,点明后进入文本教学:“秦之所以百战百胜,除了士兵能征善战外,便在于弓强箭快。这是张艺谋用剧本化的解读方式,分析了秦朝能统一六国的原因,那在你们看来,对于战争而言,你们觉得什么最重要?”这一导入环节的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在激趣的同时,还能够拉近与时代的距离,触摸历史的脉搏。
《富贵不能淫》这一篇,我采用故事导入。简要复述《英雄》中荆轲刺秦王这一情节后,让学生体会荆轲浪漫洒脱却又心怀天下的侠客精神,然后过渡到对文本的讲解式导入中:“荆轲刺与不刺间的两难之选,最后他放弃了刺杀秦王,这是他的选择。于是这部电影,让一个刺杀失败的人成了英雄。那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雄?景春是这样认为的......”这一导入环节与文本内容紧扣,也让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英雄,好比入兰室而沾染芬芳,这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也有一定的益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篇谈的话题是人才和国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语:“像《英雄》这样有中国味的电影越来越少,这也是中国电影的困局,在这样困局中,应该如何做呢?”从而谈到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磨练,最后再谈到国家生于忧患,回环相扣。
《孟子》三章内容的导入,都通过一部《英雄》电影顺利完成,在激趣导入的同时,设置情境,让学生乘一叶扁舟,在历史长河中游览,瞥见曾经的繁华,触碰历史人物的衣袂,在这水光中照出未来的自己,整合并固化学生从零散篇目中所获取的片思碎想。
二、连贯式导入——类文共情
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情感的重锤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如果在导入时,能够寻找到引人共鸣的内容,直插他们软肋,共情发生的时候,这堂课的情境便有了。
比如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内容偏沉重,如何创设出的恰当的导入情境呢?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面向全体学生,人数也是决定氛围的重要因素。身处偏远乡镇,寄宿制学生比较多,又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环境不太熟,我对他们也不太熟,在新课导入设计时,我将死別转换为生离,问了两个问题:与父母分别时候在想些什么,父母为什么要送他们?答案的预设里,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双方平静;双方难受;单方不舍。但是都不影响教学过程的走向,因为这篇文章,不仅讲了史铁生母亲对孩子的深情,也让他们思考了和父母之间并不对等的关系。此时,个体哀恸亦可上升为集体的反思,文本里的也不再是别人的故事。
七年级下册《老王》这一文本,则不可回避的直面了死亡这一话题。而死别这一话题太压抑,我将朋友圈一好友写的一段话展示并念给他们听,写的是她外婆去世后的一段随想。“我现在清醒着想到我不会在下个有月亮的夜晚再翻过一座山,不会再夜晚翻山越岭沿着那条小小的岔路走进红砖房里的那个房间,不会再拎着她爱吃的想给她一个惊喜,纵使我想走进去,里面可能堆满杂物也可能空了,总之没有人在等我了,我也没有人可唤了......”念的时候想起生命中那些不可承受之重,不由得哽咽至泪流满脸,泪眼婆娑间望见班里几个女生也哭了。重提《秋天的怀念》导入环节中某个同学谈到与父母分离时的场景,在时过境迁后对比着他人的死别,这样的生离简直可算是慈悲,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再推己及人,便很容易体会到别人心中的苦痛,这便是共情的发生。再进入《老王》这一文本教学,让他们明白,身边每个小人物,都是他人的亲眷,所以要像爱自己一样的爱亲人,像爱亲人一样的善待他人。
语文教学应该是有温度的,这两次的雷同的导入环节也带着温度,教师得先因为文本动情,学生才能受感染而入情。让学生能够学会珍惜,改善与亲人的相处模式,对陌生人多一点善念,学会更好的在世间生存。苦海慈航,再造方舟。
在实践教学里,没有哪一篇优秀教学设计能够历久弥新,只有不断尝试方能保鲜。导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只需要用各自的技法,转弦拨轴划出三两声,曲调未成但学生已然入境生情。一线教师在设置导入这一环节时便要深思,在导入形式的多样化的同时,还不能让学生摸清楚老师的导入套路,从而弱化他们对语文课堂的期盼度和参与力。关联性文本的连贯式导入法,是关于导入环节的不成熟的教学实验,不断探索,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