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那么,要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应从哪些细节入手呢? 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细节——于言传身教中塑造美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因此,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并循其步,教师就必须为人师表。
就拿刚进入小学的小朋友来说吧!他们对于学校的学习及生活等还是懵懂的,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此时身教重于言教。班里有个男生叫李文,平时总是吊儿郎当,衣服没有整齐的时候。每次,笔者都会主动帮他整整衣领,把红领巾戴正。时间长了,他特不好意思。渐渐地,他变了,每天都穿着整洁的衣服出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而且班里的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笔者送学生一个细节,他们还笔者一个细节,让我们走进了彼此的心中。每次到班里去,如果哪个地方不干净,只要眼睛往那一瞅,就会有学生跑过去整理打扫;每次去上课,好多女孩子会提前把讲台擦干净……曾有学生的母亲发来短信:“赵老师,您好!十分感谢您的辛勤工作!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您言传身教,默默耕耘。您就是六(1)班的好妈妈。我们家长的失职让您辛苦了!在此深表我的感谢与愧疚!并请老师保重身体,每天健康、幸福!”从此,笔者也更坚定了德高为范的信念。
二、创设细节——于优雅环境中熏陶美德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温馨的教室可以激发情感、陶冶情操。因此,在教学历程中,笔者总是注重充实教室环境的内涵,让一墙、一窗都发挥育人功能,让教室充满情趣,散发新意。如去年接任的五(2)班是个号称“三差”班——各种行为习惯差、班风差、学习成绩差。根据本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笔者在教室的右墙贴上了几棵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的大树和一片小树林作为教育的载体。并赋予大树丰富的内涵:期望学生(小树)在老师(大树)关怀下,学会求知,学会自律,学会做人。教室的左面墙壁上,依托窗户设计了一个“山”字形的乐园。“山”字形的左边凸起部分是“我们的园地”,园地里开辟了“我们的风采”,展示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优秀的手抄報等;“山”字形的右面凸起部分是“百科知识栏”等;“山”字型的中间凸起部分是我手写我心的“未来作家”栏,里面展示了学生一篇篇优秀习作。创设优雅环境不仅熏陶了学生的性情,也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念。
三、关注细节——于小组合作中滋养美德
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良好,往往班风正,学风浓。但是“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思想道德品质有待进步的学生,他们的存在常使班级产生波澜。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合理的座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因此,所任班级的座位都是这样安排的:将四个学生分为一组,分别按序号排列,1号是后进生,2号是优等生,3号是潜能生,4号是普通生,实施“一帮一,一拉一”的方案,2号帮1号,2号影响3号,3号4号互相帮。让他们在生活、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
此外,对于那些屡教不改、常常惹事生非的后进生,笔者主要采用这“五法”逐步改变他们:一是认真观察,选择好入手的角度;二是遵循制度,掌握好奖惩的尺度;三是经常家访,加强与家长联系的强度;四是正确认识后进生转化程度;五是加深感情的浓度。此外,在班上成立了“后进生帮扶小组”,由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的“三好学生”或“优秀班队干部”“十佳少年”“美德少年”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帮扶,让后进生有目标、有盼头,使他们的不良习惯逐步得到纠正,让他们时刻意识到自己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并让他们定期上交心得体会或建议给班主任。只要我们遵循“尊重、亲近、感化、转化”的程序,以爱为前提,运用各种方法转化后进生,总有一天他们会努力改变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一定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四、挖掘细节——于有益活动中磨砺美德
为了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磨砺学生的道德意志,笔者坚持利用每周的班队会这个教育主阵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收效甚佳。还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纪念日以及开学等重要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益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有时还根据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临时安排活动。记得接任五(2)班第二周,笔者发现学生乱丢废纸的现象极为严重,于是就着手开展了“争当环保小卫士”主题班会。活动前先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是校园和教室环境,发现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共同设计班会形式。班会课上,学生设计的活动形式精彩纷呈,提出的建议别具匠心,增强了自身的环保意识。
五、捕捉细节——于学科教学中浸润美德
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那些具有德育意义的言行细节,于细节中引导、点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如今年母亲节前的一次作文课上,笔者让同学们把写给母亲的信读给全班同学听。张晓玲同学上来深情地朗读着她写的文章,字句发自肺腑。朗读不到一半,她自己却因激动不由自主地抽噎起来,下面的同学看到她这个样子都偷偷地笑起来。于是笔者紧紧抓住这个契机,深情地说道:“是啊,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母爱啊,张晓玲同学的文章让我们深深地沉浸在母女亲情之中,谁能帮助她把这篇文章读完?”这样既能把教学继续下去,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又用实例教育了学生应互相关爱。可见,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及时捕捉精彩的细节,深入挖掘,有效生成,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画卷!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启蒙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渗透到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因细节彰显其美丽!
一、注重细节——于言传身教中塑造美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因此,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并循其步,教师就必须为人师表。
就拿刚进入小学的小朋友来说吧!他们对于学校的学习及生活等还是懵懂的,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此时身教重于言教。班里有个男生叫李文,平时总是吊儿郎当,衣服没有整齐的时候。每次,笔者都会主动帮他整整衣领,把红领巾戴正。时间长了,他特不好意思。渐渐地,他变了,每天都穿着整洁的衣服出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而且班里的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笔者送学生一个细节,他们还笔者一个细节,让我们走进了彼此的心中。每次到班里去,如果哪个地方不干净,只要眼睛往那一瞅,就会有学生跑过去整理打扫;每次去上课,好多女孩子会提前把讲台擦干净……曾有学生的母亲发来短信:“赵老师,您好!十分感谢您的辛勤工作!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您言传身教,默默耕耘。您就是六(1)班的好妈妈。我们家长的失职让您辛苦了!在此深表我的感谢与愧疚!并请老师保重身体,每天健康、幸福!”从此,笔者也更坚定了德高为范的信念。
二、创设细节——于优雅环境中熏陶美德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温馨的教室可以激发情感、陶冶情操。因此,在教学历程中,笔者总是注重充实教室环境的内涵,让一墙、一窗都发挥育人功能,让教室充满情趣,散发新意。如去年接任的五(2)班是个号称“三差”班——各种行为习惯差、班风差、学习成绩差。根据本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笔者在教室的右墙贴上了几棵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的大树和一片小树林作为教育的载体。并赋予大树丰富的内涵:期望学生(小树)在老师(大树)关怀下,学会求知,学会自律,学会做人。教室的左面墙壁上,依托窗户设计了一个“山”字形的乐园。“山”字形的左边凸起部分是“我们的园地”,园地里开辟了“我们的风采”,展示学生的绘画、书法作品、优秀的手抄報等;“山”字形的右面凸起部分是“百科知识栏”等;“山”字型的中间凸起部分是我手写我心的“未来作家”栏,里面展示了学生一篇篇优秀习作。创设优雅环境不仅熏陶了学生的性情,也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念。
三、关注细节——于小组合作中滋养美德
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良好,往往班风正,学风浓。但是“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思想道德品质有待进步的学生,他们的存在常使班级产生波澜。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合理的座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增进学生间的友谊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因此,所任班级的座位都是这样安排的:将四个学生分为一组,分别按序号排列,1号是后进生,2号是优等生,3号是潜能生,4号是普通生,实施“一帮一,一拉一”的方案,2号帮1号,2号影响3号,3号4号互相帮。让他们在生活、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
此外,对于那些屡教不改、常常惹事生非的后进生,笔者主要采用这“五法”逐步改变他们:一是认真观察,选择好入手的角度;二是遵循制度,掌握好奖惩的尺度;三是经常家访,加强与家长联系的强度;四是正确认识后进生转化程度;五是加深感情的浓度。此外,在班上成立了“后进生帮扶小组”,由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的“三好学生”或“优秀班队干部”“十佳少年”“美德少年”组成。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帮扶,让后进生有目标、有盼头,使他们的不良习惯逐步得到纠正,让他们时刻意识到自己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并让他们定期上交心得体会或建议给班主任。只要我们遵循“尊重、亲近、感化、转化”的程序,以爱为前提,运用各种方法转化后进生,总有一天他们会努力改变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一定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四、挖掘细节——于有益活动中磨砺美德
为了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磨砺学生的道德意志,笔者坚持利用每周的班队会这个教育主阵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收效甚佳。还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纪念日以及开学等重要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益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有时还根据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临时安排活动。记得接任五(2)班第二周,笔者发现学生乱丢废纸的现象极为严重,于是就着手开展了“争当环保小卫士”主题班会。活动前先让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是校园和教室环境,发现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共同设计班会形式。班会课上,学生设计的活动形式精彩纷呈,提出的建议别具匠心,增强了自身的环保意识。
五、捕捉细节——于学科教学中浸润美德
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那些具有德育意义的言行细节,于细节中引导、点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如今年母亲节前的一次作文课上,笔者让同学们把写给母亲的信读给全班同学听。张晓玲同学上来深情地朗读着她写的文章,字句发自肺腑。朗读不到一半,她自己却因激动不由自主地抽噎起来,下面的同学看到她这个样子都偷偷地笑起来。于是笔者紧紧抓住这个契机,深情地说道:“是啊,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母爱啊,张晓玲同学的文章让我们深深地沉浸在母女亲情之中,谁能帮助她把这篇文章读完?”这样既能把教学继续下去,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又用实例教育了学生应互相关爱。可见,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及时捕捉精彩的细节,深入挖掘,有效生成,就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学科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画卷!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启蒙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渗透到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因细节彰显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