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教学历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基本上均为单元主题式的教学内容编排方式。因此,在习作教学之时也应当从单元整合视角着眼,将其融入到整个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单元整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单元整合视角下开展习作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在关注单元中各个文本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进行归纳总结,学习某一类文章的篇章架构方式,这样在进行这类文章的写作时很容易就能找到写作思路,习作教学效果自然也会随之提升。基于此,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单元视角下把握习作教学目标
教师应当从单元整合视角入手来把握本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将习作教学穿插到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从而确保习作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单元主题,并对单元内的文本进行整体的研究分析,包括确定其文体、题材、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有何相同和差异之处。一般而言,同一单元的文本主题相近,因此,在表达方式和方法上必然会有某些共同之处,而这一点就是习作教学时应当抓住的重点,故可将其看作确定单元习作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当然,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作者,因此,在写作风格、手法等方面必然会有一定的差别,可将寻找其差别之处作为习作教学时的一个小目标,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熟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对其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益。此外,每个单元都有专门的习作教学部分,这是制定单元习作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文章”,单元中的两個文本《夏天里的成长》《盼》均能体现出这一特点,而本单元的习作主题同样是“围绕中心意思写”,基于此本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应当是指导小学生学会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文章,以及学会从不同方面入手来表达中心意思,或者是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二、在单元阅读中学习写作手法
单元整合视角下的习作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在单元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手法,也就是不仅要让小学生了解文本都写了什么,还要让其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这就要求教师在单元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小学生感悟文本的主题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要引导其在剖析文本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写作手法,也就是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有两个文本《桥》和《穷人》,文体均为小说,两个文本均通过独特的人物刻画手法,描绘出了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歌颂了人性中的某些闪光点。在文本阅读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小学生仔细研究两篇文章在人物刻画手法上有何不同,并且认真感受一些不同的人物刻画手法在表现效果上又有何不同。第一篇文本《桥》的篇幅较短,作者擅用短句,文中的人物对话非常少,心理描写更是几近于无,尽管如此作者却利用环境的衬托、人物动作、神态等的细致描写将老支书无私无畏、勇于献身这样一个崇高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第二篇文本《穷人》的篇幅相对较长,作者运用大量的人物心理、语言等描写手法将桑娜的善良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在单元教学中穿插习作训练
习作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丰富多样的习作训练,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必要的习作训练内容,既能借此强化小学生对某些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又能更好地锻炼其习作能力。习作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确保习作训练的效果。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有《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这两篇文本。第一篇《竹节人》虽然属于记叙文,但是里面包含的内容却非常多,既描写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又描写了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同时还描写了一个有关教师的故事。在进行该文本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改写训练,抽取文中相关内容改写一篇介绍竹节人制作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文。第二篇《宇宙生命之谜》属于科普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本文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并了解科普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的基本框架结构,并且依照此框架写一篇简单的科普文。这样的习作训练让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描写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为后续习作部分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利用教材范文引导随文练笔
教材中的文章皆属精品,可以说是小学生习作时最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教材范文引导小学生随文练笔,这样也能有效促进其习作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习作教学目标,引导小学生仔细品位单元中的教材文本,在此基础上通过仿写的方式来锻炼自身的习作能力。仍旧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是要让小学生学会写一些情节曲折的故事,特别是要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刻画方式。而本单元的《桥》和《穷人》这两篇故事在人物刻画方面方式上各有所长,教师可让小学生仔细品位文本中相关部分的内容,然后进行仿写训练。比如,让小学生仔细品位《穷人》一文中作者如何描写桑娜抱回邻居家的孩子等待丈夫归家时的忐忑心情的,并让小学生自己构建一个场景仿照此种方式描写一下人物的忐忑心情。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进行随文练笔,可以是读文本某一部分的读后感,也可以是读完全文后的读后感,在读后感中需要让其对文本中的人物刻画方法、写作手法等内容进行分析,这种方式也能促进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
总之,单元整合视角下的习作教学要求教师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明确习作教学的目标,引导小学生在单元阅读中学习写作手法,同时,还应穿插进行必要的随文练笔、习作训练,这样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和习作教学目标为小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在拓宽小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有助于其习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牛秀梅.语文单元整合及习作教学的新途径[J].文学教育(上),2020(5):78-79.
[2]吴丽丽.探讨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及习作教学的新途径[J].考试周刊,2019(13):63.
[3]张宝萍,吕俐敏.单元整合,习作教学探索的新途径——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高尚”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8(9):4-6.
【关键词】单元整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单元整合视角下开展习作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在关注单元中各个文本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进行归纳总结,学习某一类文章的篇章架构方式,这样在进行这类文章的写作时很容易就能找到写作思路,习作教学效果自然也会随之提升。基于此,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单元视角下把握习作教学目标
教师应当从单元整合视角入手来把握本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将习作教学穿插到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从而确保习作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单元主题,并对单元内的文本进行整体的研究分析,包括确定其文体、题材、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有何相同和差异之处。一般而言,同一单元的文本主题相近,因此,在表达方式和方法上必然会有某些共同之处,而这一点就是习作教学时应当抓住的重点,故可将其看作确定单元习作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当然,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作者,因此,在写作风格、手法等方面必然会有一定的差别,可将寻找其差别之处作为习作教学时的一个小目标,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熟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手法,对其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益。此外,每个单元都有专门的习作教学部分,这是制定单元习作教学目标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文章”,单元中的两個文本《夏天里的成长》《盼》均能体现出这一特点,而本单元的习作主题同样是“围绕中心意思写”,基于此本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应当是指导小学生学会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文章,以及学会从不同方面入手来表达中心意思,或者是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二、在单元阅读中学习写作手法
单元整合视角下的习作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在单元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写作手法,也就是不仅要让小学生了解文本都写了什么,还要让其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这就要求教师在单元整合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小学生感悟文本的主题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也要引导其在剖析文本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写作手法,也就是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有两个文本《桥》和《穷人》,文体均为小说,两个文本均通过独特的人物刻画手法,描绘出了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歌颂了人性中的某些闪光点。在文本阅读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小学生仔细研究两篇文章在人物刻画手法上有何不同,并且认真感受一些不同的人物刻画手法在表现效果上又有何不同。第一篇文本《桥》的篇幅较短,作者擅用短句,文中的人物对话非常少,心理描写更是几近于无,尽管如此作者却利用环境的衬托、人物动作、神态等的细致描写将老支书无私无畏、勇于献身这样一个崇高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第二篇文本《穷人》的篇幅相对较长,作者运用大量的人物心理、语言等描写手法将桑娜的善良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在单元教学中穿插习作训练
习作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丰富多样的习作训练,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必要的习作训练内容,既能借此强化小学生对某些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又能更好地锻炼其习作能力。习作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确保习作训练的效果。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有《竹节人》和《宇宙生命之谜》这两篇文本。第一篇《竹节人》虽然属于记叙文,但是里面包含的内容却非常多,既描写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又描写了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同时还描写了一个有关教师的故事。在进行该文本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改写训练,抽取文中相关内容改写一篇介绍竹节人制作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文。第二篇《宇宙生命之谜》属于科普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本文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并了解科普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的基本框架结构,并且依照此框架写一篇简单的科普文。这样的习作训练让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描写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为后续习作部分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利用教材范文引导随文练笔
教材中的文章皆属精品,可以说是小学生习作时最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教材范文引导小学生随文练笔,这样也能有效促进其习作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习作教学目标,引导小学生仔细品位单元中的教材文本,在此基础上通过仿写的方式来锻炼自身的习作能力。仍旧以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习作教学目标是要让小学生学会写一些情节曲折的故事,特别是要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刻画方式。而本单元的《桥》和《穷人》这两篇故事在人物刻画方面方式上各有所长,教师可让小学生仔细品位文本中相关部分的内容,然后进行仿写训练。比如,让小学生仔细品位《穷人》一文中作者如何描写桑娜抱回邻居家的孩子等待丈夫归家时的忐忑心情的,并让小学生自己构建一个场景仿照此种方式描写一下人物的忐忑心情。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进行随文练笔,可以是读文本某一部分的读后感,也可以是读完全文后的读后感,在读后感中需要让其对文本中的人物刻画方法、写作手法等内容进行分析,这种方式也能促进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
总之,单元整合视角下的习作教学要求教师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明确习作教学的目标,引导小学生在单元阅读中学习写作手法,同时,还应穿插进行必要的随文练笔、习作训练,这样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和习作教学目标为小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在拓宽小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有助于其习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牛秀梅.语文单元整合及习作教学的新途径[J].文学教育(上),2020(5):78-79.
[2]吴丽丽.探讨小学语文单元整合及习作教学的新途径[J].考试周刊,2019(13):63.
[3]张宝萍,吕俐敏.单元整合,习作教学探索的新途径——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高尚”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8(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