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在语文教学中,情感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效果。因此,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呢?
  一、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情感氛围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学时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①教师必须用高尚的情怀关心、爱护学生,使之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在课堂上,尤其是面对学生,要注意语言的亲切、自然,或用关爱商量的口吻和学生说话,使学生有“平等”的感觉,这样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并将其迁移到学习中去。②巧设导语,激发情趣。好的导语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语,像一首优美的诗,像一曲悦耳的歌,可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契。故事、谜语、诗句、歌曲等,都可以成为设计导语的素材。讲课时,把学生引入意境,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这样的课前导入,使学生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兴趣,给学生较强烈、较新疑的感知,在他们的大脑皮层形成对新课内容的兴奋中心,很自然地就地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③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的“润滑剂”。恰当运用幽默,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愉悦。特别是学生出了差错时,不要批评,更不要挖苦讽刺,而是幽默风趣一点,将错就错,推测一下结果,使学生豁然开朗,开怀大笑,犯错误的学生会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到错误,同时,其他学生也加深了印象。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到听课有压力,而且会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对学习更感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笑声中学会知识,悟出真知。总之,生动、有趣、幽默的教学语言,精彩的课前导入,都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更有效地营造出情感氛围。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审美情感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这一规定,给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明确的审美教学的任务。审美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活动,通过审美活动的展开,可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道德得到提高。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来看,涉及审美的大致是两大类。一类是关于人性的审美,它是围绕着人的道德品质、思想精神、性格行为等进行的审美活动。通过此类审美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明辨是与非、真善美与假丑恶、进步正义光明与反动邪恶黑暗等等之间的区别,还要使之能自觉地用人性的准则来对照要求约束自己,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综合和升华,并使之成为一种高尚的情操。另一类是关于自然的审美,是对大自然中一切美好事物的积极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往往最能引起审美的冲动和快感,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愉悦,最能让人获得赏心悦目的美感,即人们常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感活动中“情景交融”的境界。通过对自然的审美活动,在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还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开阔心胸,陶冶情操。高中语文课本中能够进行审美情感渗透的课文很多,如《卖蟹》《我的叔叔于勒》《生命的意义》《项链》《屈原》《岳阳楼记》、天上的街市》《桃花源记》《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归园田居》等等。
  三、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语文课堂不仅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主阵地,而且有发挥情感教育功能的条件与可能。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同志曾提倡教学中要“四情相通”,这回情是教材之情、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之情、学生对教材的接受之情和师生之情。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了情,让美好的情感陶冶学生的心灵。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当通过自己的再加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最佳契机,把种种情感倾注到学生的心田里,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和熏陶。一篇篇生动的课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言辞,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读,都能为学生带来感情上的思索,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总之,影响学生认知,感知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只要站到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不断探讨,深入钻研,使情感教育发挥其应有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一定能收到良好效果,就能真正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语文教学对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功课,通过语文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情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来说,责任就非常大。只要认真探索,中学语文教学就会出现一片新天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多方面的,不仅课堂上教师的讲课艺术充满教育学生的情感,语文课本中的精典名篇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有利于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健康、感情丰富的未来栋梁之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农村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这对大部分的农村中学生来说堪比梦魇。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偏低,甚至有的学生一提笔写作就感到无从下笔,痛苦不堪。对这一现状,农村语文教师虽想方设法,但一直以来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使学生喜爱作文、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一、先入为主、强化心理  有研究表明,家长语言中有关“不、不要”的指令越多,孩子所说
期刊
《葡萄月令》这篇散文有汪曾祺代表性的散文语言风格,有着诗歌的纯粹,雅致的情趣,给我们爱与美的熏陶。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提升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我们语文老师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一堂语文课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有一个课堂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抓关键词“月令”,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有的老师不想教,认为“结构简单随意,
期刊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朱熹的七言诗《观书有感》,传诵千年,历久弥新。究其原因在于其用巧妙贴切的比喻,道出了读书与获得新知两者的密切关系,甚有哲理。而张小兵老师的“活的”作文教学理念的提出,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是他在作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总结,已经超出了所谓尝试的层次。总之,不难从中得到一个明确的启示:此诗适用于
期刊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而作文评改,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作文教学,除了重视训练外,还要把重点和切入点放在作文的讲评上。评得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又应该如何进行作文评改呢?  一、粗批与精批相结合  传统的作文评改基本是以教师批改为主,教师批改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想状态,便于教师选择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
期刊
所谓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具体来说,是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知识,以教学目标为总目标,让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合理的熏陶和塑造,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然而,情感教育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因为它看似与教学内容等毫无关联,所以此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忽视,许多人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其实,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情感教育涉及语文的
期刊
什么是教学模式呢?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比较一致的说法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著名的学校或教师一般都会在各自的教学中构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例如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再如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在教学中比较突出的思想是教学民主,为此他提出了“六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从定向、自学、讨论,到答疑、自测、自结,每一步都闪烁着尊重
期刊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不要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要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在学习中,要主动规划,合理安排,敏锐地捕捉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传统的课堂模式,由于教师的满堂灌使学生产生了定式思维,没有了创新精神。新的创造性课堂就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则作为指导者,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主学习,就要给学生提供自
期刊
《私生子》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写的一部名剧。这部作品讲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私生子的悲惨而又苦难的遭遇。在剧本的结尾,私生子终于知道,他一向称之为“叔叔”的人,原来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剧本结尾有两句话:  父亲对儿子要求说:“当我俩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允许我叫你儿子的。”  “是的,叔叔。”儿子回答。  从儿子冷冰冰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儿子心中的愤怒,小仲马的这个结尾,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期刊
“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 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这里的“说故事”其实就是写作前的构思。要使我们的文章能够获得老师的青睐,同学的认可,写作前就要做一番艰苦的思考准备。应该说,有了好的构思文章就有了精彩的资本。  一、巧设悬念:  第一种:套结法 作者习惯将故事中的悬念称为“结”,所谓“套结”,就是在一个总结中套上了若干个小结,把总悬念和分悬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运用。这种做法往往
期刊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