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新课程教学理念中提倡“注重生活、联系实际”、数学教学同样也应该实施这一理念,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的原型,合理启发,让学生自己能够总结出数学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建立知识模型,可以出现这样的生活背景: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56元,每条裤子44元。我们班39人,一共需要多少元?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先算出一套校服的价钱,然后再乘39,算式是(56+44)×39;也有的学生可能会分别算出上衣和裤子各需要的钱,再合起来算出一共需要的钱,算式是56×39+44×39。显然,这儿的简便计算源自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自行悟出的,产生于他们自己的解题需要。因此尽管老师没有指导、暗示或强调,学生也能自如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如果每一个运算规律,都是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得出来的,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也不需要老师过多地强调什么样的题目要简便计算。因为学生只有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动下学习、研究的问题,才是他们自己真正想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要每天坚持口算训练
口算是简便运算的基础。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每天坚持训练,做得多了,反应就快,正确率就高。那些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于整十、整百、整千的算式要一看就知。我现在的教的这个班,每节课都抽出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我觉得效果很不错。口算训练还必须坚持:1.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2.有时间限制,让学生有紧迫感。利用板条、多媒体显示都是进行口算训练很好的方法。
三、要引导学生归纳简便计算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简算题有以下六种类型,分别如下。
1.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善于观察题目,形成凑整意识。如:143+28+157+72、 5.7+3.1+0.9+1.3,等。
2.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如: 25×13×4、34×125×8等;如果遇到乘、除法混合运算同样适用,如:8.3×67÷8.3等。
3.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这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要求能灵活运用。教学时又可以分为4个小类。①类如:25×(100+4)=25×100+25×2;②类如: 93×67+93×33=93×(67+33);③类如:76×102=76×100+76×2;④类如:54×99=54×100-54×1。
4.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减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
A-B-C=A-(B+C),如: 691-154-46=691-(154+46)。同時注意逆向进行,如539-(139+76)=539-139-76。
5.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除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如下:A÷B÷C=A÷(B×C),如:7000÷125÷8=7000÷(125×8)。同时注意逆向进行,如:840÷(84×2)=840÷84÷2。
6.灵活型的简算。这种题型需要拆数、转化等技巧配合。
如:846+999=846+1000-1 、 1785-998=1785-1000+2、
125×24=125×8×3 等。
这样分好类型,学生对简算有了清晰的思路,就能够灵活运用简便运算的方法,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将硬算化为巧算,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体验计算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灵活巧妙的学习习惯。
四、要重视分析、研究学生的错题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学生做计算题的过程中,第一次做错时的原始资源是极其珍贵的,它包含着学生在做题时的一切思想、想法、原酸路径等等。因此在教学时,在帮助学生指正错题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出错原因,了解学生的思维,必将有利于查漏补缺,提高计算效果。
如在“25×(4×8)×125”这个简便计算习题上,许多学生在简便运算时,很容易写成原式=25×4+8×125=100+1000=1100。造成这个错误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因为学生对于25×4=100与8×125=1000刚好能够凑整的印象太深刻了,在学生的主观意愿上,他们希望是这样,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运算定律、概念仍然比较模糊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这类习题的时候,教师就要阴道学生抓住易错点仔细分析,真正找到出错的原因,对症下药,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易错点”进行分析,尤其是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第一次计算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出错原因真正了然于胸,进而为提高自己的简便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五、要比较分析,灵活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较分析哪种更简便,使更多学生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教师可在班级里面举办简便算法大赛,汇集全体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习不再乏味枯燥。如11×2×5,可以先算11×2=22,再乘以5,最后得出结果为110,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想到了乘法结合律,可以先算2×5=10,再乘以11,等于将11扩大10倍,直接口算得出110,相比而言后者更加快捷方便,教师更应多鼓励这些简便算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简便计算作为计算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我们在简便计算教学中,如果能做到“五点”,就能促进学生简便运算技能的提高,使他们的计算能力迈上新的台阶,成就充满无限魅力的数学课堂!
新课程教学理念中提倡“注重生活、联系实际”、数学教学同样也应该实施这一理念,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的原型,合理启发,让学生自己能够总结出数学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建立知识模型,可以出现这样的生活背景: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56元,每条裤子44元。我们班39人,一共需要多少元?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先算出一套校服的价钱,然后再乘39,算式是(56+44)×39;也有的学生可能会分别算出上衣和裤子各需要的钱,再合起来算出一共需要的钱,算式是56×39+44×39。显然,这儿的简便计算源自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自行悟出的,产生于他们自己的解题需要。因此尽管老师没有指导、暗示或强调,学生也能自如地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如果每一个运算规律,都是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得出来的,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也不需要老师过多地强调什么样的题目要简便计算。因为学生只有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动下学习、研究的问题,才是他们自己真正想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要每天坚持口算训练
口算是简便运算的基础。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每天坚持训练,做得多了,反应就快,正确率就高。那些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于整十、整百、整千的算式要一看就知。我现在的教的这个班,每节课都抽出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我觉得效果很不错。口算训练还必须坚持:1.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2.有时间限制,让学生有紧迫感。利用板条、多媒体显示都是进行口算训练很好的方法。
三、要引导学生归纳简便计算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简算题有以下六种类型,分别如下。
1.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善于观察题目,形成凑整意识。如:143+28+157+72、 5.7+3.1+0.9+1.3,等。
2.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如: 25×13×4、34×125×8等;如果遇到乘、除法混合运算同样适用,如:8.3×67÷8.3等。
3.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这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要求能灵活运用。教学时又可以分为4个小类。①类如:25×(100+4)=25×100+25×2;②类如: 93×67+93×33=93×(67+33);③类如:76×102=76×100+76×2;④类如:54×99=54×100-54×1。
4.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减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
A-B-C=A-(B+C),如: 691-154-46=691-(154+46)。同時注意逆向进行,如539-(139+76)=539-139-76。
5.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除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如下:A÷B÷C=A÷(B×C),如:7000÷125÷8=7000÷(125×8)。同时注意逆向进行,如:840÷(84×2)=840÷84÷2。
6.灵活型的简算。这种题型需要拆数、转化等技巧配合。
如:846+999=846+1000-1 、 1785-998=1785-1000+2、
125×24=125×8×3 等。
这样分好类型,学生对简算有了清晰的思路,就能够灵活运用简便运算的方法,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将硬算化为巧算,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体验计算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灵活巧妙的学习习惯。
四、要重视分析、研究学生的错题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学生做计算题的过程中,第一次做错时的原始资源是极其珍贵的,它包含着学生在做题时的一切思想、想法、原酸路径等等。因此在教学时,在帮助学生指正错题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出错原因,了解学生的思维,必将有利于查漏补缺,提高计算效果。
如在“25×(4×8)×125”这个简便计算习题上,许多学生在简便运算时,很容易写成原式=25×4+8×125=100+1000=1100。造成这个错误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因为学生对于25×4=100与8×125=1000刚好能够凑整的印象太深刻了,在学生的主观意愿上,他们希望是这样,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运算定律、概念仍然比较模糊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这类习题的时候,教师就要阴道学生抓住易错点仔细分析,真正找到出错的原因,对症下药,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易错点”进行分析,尤其是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第一次计算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出错原因真正了然于胸,进而为提高自己的简便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五、要比较分析,灵活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找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较分析哪种更简便,使更多学生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教师可在班级里面举办简便算法大赛,汇集全体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习不再乏味枯燥。如11×2×5,可以先算11×2=22,再乘以5,最后得出结果为110,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想到了乘法结合律,可以先算2×5=10,再乘以11,等于将11扩大10倍,直接口算得出110,相比而言后者更加快捷方便,教师更应多鼓励这些简便算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简便计算作为计算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我们在简便计算教学中,如果能做到“五点”,就能促进学生简便运算技能的提高,使他们的计算能力迈上新的台阶,成就充满无限魅力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