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本身即是一个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活动在小学数学中加强互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学习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生生的关系,构建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设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教学情境 质疑 互动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213-01
沟通中学习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只有将学生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与建设中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精力放在“教”上,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样不仅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也突显出“教”与“学”矛盾。为了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构建互动性课堂,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质疑位导向,以互动为核心,开展深层次的教学。本文就小学数学怎么进行有效地互动、质疑教学并结合个人在教学中的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合理质疑,助推互动
课堂中互动教学开展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设置教学情景可以转化为实际的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在设置教学情景时应注意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相联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更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师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如果只停留在课本上的话,不但难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还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可接触到的、熟悉的问题,可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此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再次互动交流,如此,才能引出学生生活中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必要的启发,将这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诸如在讲解“人民币的认识和兑换”这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模拟菜市场买菜这个具体的情境,并组织同学来扮演菜贩和消费者。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充满互动、具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也达到了课堂教学互动的目的,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其实际的生活技能。
二、小组合作,有效互动,引领质疑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及互动交流能力。那么,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教师要大胆放手,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信学生能通过动脑、动眼、动口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在倾听他人交流的同时,学会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经常问自己:他的意见正确吗?为什么?如果有不同意见又该如何补充?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本身也就是学生自己质疑释疑的过程。
在教学“统计”时,在每组的小盒子里准备了一些水果和白纸,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贴一贴,怎样使大家一眼就看出哪种卡片最多?看哪个小组办法好!
学生很快积极投入到了小组活动中,几分钟后各小组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就展示出来。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方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什么卡片最多?
生1:我认为第3组和第4组的方法好,因为他们一排一排排得很整齐,特别是开始的部分都对齐了。
生2:第4组横着排齐了,竖着也排齐了,不用数就能看出来,谁排得长,谁就最多。
师:(鼓励)你们争论时所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真让老师佩服。第4组贴的时候,不仅开始的部分对齐了,上下的卡片和左右的卡片都对齐了,这样我们不用数就能一眼看出哪种卡片最多,老师也同意你们这个观点。
这节课我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质疑、探索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充足的探索空间里主动地参与操作、观察、质疑和交流,构建新知。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活动,应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质疑等活动,发展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在互动中教会质疑的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学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交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问提出来。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以下方面思考,尝试质疑:
1.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数学概念为何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减一些字词?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中的“1”进行讨论并质疑:为什么单位“l”的“l”要加引号,在讲授“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对“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中“同时”和“同”能否删除进行质疑。
2.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在教学“分数问题”时,教师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
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有怀疑的问题都去探索,即使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通的问题,也不能否定学生的疑问态度,这是让学生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問题问得好,哪些问题问得不着边际,引导学生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积累质疑的经验,学会质疑。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互动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必要处对学生加以质疑的引导,对促进师生有效的互动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互动教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质疑又是对互动教学的推动,并真正体现它的实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形成中适时地质疑,并让质疑有效推动互动的进行。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朝着希望方向发展,并在真正的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许万明:《从现实生活出发培养数学应用知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策略(六)》,《云南教育》2004年第10期
[2]陈海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考试周刊》2011年第4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 质疑 互动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213-01
沟通中学习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只有将学生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与建设中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更好地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精力放在“教”上,忽视了学生的“学”,这样不仅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也突显出“教”与“学”矛盾。为了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就需要构建互动性课堂,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质疑位导向,以互动为核心,开展深层次的教学。本文就小学数学怎么进行有效地互动、质疑教学并结合个人在教学中的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合理质疑,助推互动
课堂中互动教学开展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设置教学情景可以转化为实际的问题,更便于学生理解,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在设置教学情景时应注意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相联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更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师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如果只停留在课本上的话,不但难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还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可接触到的、熟悉的问题,可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此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再次互动交流,如此,才能引出学生生活中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必要的启发,将这些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诸如在讲解“人民币的认识和兑换”这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模拟菜市场买菜这个具体的情境,并组织同学来扮演菜贩和消费者。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充满互动、具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也达到了课堂教学互动的目的,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其实际的生活技能。
二、小组合作,有效互动,引领质疑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及互动交流能力。那么,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教师要大胆放手,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信学生能通过动脑、动眼、动口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在倾听他人交流的同时,学会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经常问自己:他的意见正确吗?为什么?如果有不同意见又该如何补充?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本身也就是学生自己质疑释疑的过程。
在教学“统计”时,在每组的小盒子里准备了一些水果和白纸,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贴一贴,怎样使大家一眼就看出哪种卡片最多?看哪个小组办法好!
学生很快积极投入到了小组活动中,几分钟后各小组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就展示出来。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方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什么卡片最多?
生1:我认为第3组和第4组的方法好,因为他们一排一排排得很整齐,特别是开始的部分都对齐了。
生2:第4组横着排齐了,竖着也排齐了,不用数就能看出来,谁排得长,谁就最多。
师:(鼓励)你们争论时所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真让老师佩服。第4组贴的时候,不仅开始的部分对齐了,上下的卡片和左右的卡片都对齐了,这样我们不用数就能一眼看出哪种卡片最多,老师也同意你们这个观点。
这节课我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质疑、探索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充足的探索空间里主动地参与操作、观察、质疑和交流,构建新知。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活动,应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质疑等活动,发展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在互动中教会质疑的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学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交给学生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问提出来。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以下方面思考,尝试质疑:
1.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数学概念为何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减一些字词?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中的“1”进行讨论并质疑:为什么单位“l”的“l”要加引号,在讲授“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对“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中“同时”和“同”能否删除进行质疑。
2.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在教学“分数问题”时,教师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
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有怀疑的问题都去探索,即使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通的问题,也不能否定学生的疑问态度,这是让学生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問题问得好,哪些问题问得不着边际,引导学生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积累质疑的经验,学会质疑。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互动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必要处对学生加以质疑的引导,对促进师生有效的互动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互动教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质疑又是对互动教学的推动,并真正体现它的实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形成中适时地质疑,并让质疑有效推动互动的进行。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朝着希望方向发展,并在真正的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许万明:《从现实生活出发培养数学应用知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策略(六)》,《云南教育》2004年第10期
[2]陈海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考试周刊》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