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述教学是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复述教学存在着“束之高阁,不予理睬”“概念模糊,定位不准”“缺乏策略,机械简单”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复述训练。
【关键词】重要情节 对象特点 关键词语 人物角色 文本内容
什么是复述?简言之,就是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而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叙述出来。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不同于简单的课文背诵,也不是概括课文大意,而是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既要把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语言,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加工整理,把课文的内容、语言、情感进行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行为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0年版)》在第二学段中明确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中年段4册教材共97篇课文,其中在文后练习中明确提出复述要求的就有18篇,仅第6册就有8篇之多。可见中年段阅读教学中复述训练地位之重要。但在平常的教学中,这并没有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要领,复述训练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1.束之高阁,不予理睬
在一些教师看来,复述训练浪费时间,不如将时间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具体词句的品析上,于是对复述要求视而不见。另外,一些教师认为复述能力在试卷上体现得很少,复述训练对应试起不到作用,不如把时间放在能得分的项目上。本着这种应试的意识,复述失去了价值,被束之高阁也就成了常见的現象。
2.概念模糊,定位不准
一些教师对复述的概念模糊不清,对课标中有关复述的目标定位把握不准,认为一字不落地重复课文内容就是复述。课文精讲过后,教师为了完成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极其准确地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只得强行记忆。教师只要求叙述准确,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表达。还有的教师认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是复述。概括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提取、归纳能力,而复述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重组、创新能力。这是两种不同的语文学习能力。
3.缺乏策略,机械简单
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时缺少相应的策略,无论什么文章都是一个相同的问题:“课文学完了,谁能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呢?”学生既无兴趣,又不知从何说起。这种机械简单的重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帮助,只是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记忆,但忽视了语言的内化,割裂了记忆与表达的关系。
二、教学策略及思考
1.根据重要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可以说一个个情节构成了故事的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复述,这样既有侧重点也比较完整。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九色鹿》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看一看故事的经过,默读课文的第6-8小节,思考哪些情节比较重要,在复述时是不可缺少的。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以四字词语的形式呈现,如“王妃做梦”。接着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内容概括成四字词语,如“张贴皇榜”“进宫告密”“当面指责”等。接下来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根据这些重要的情节来说一说故事的经过,并要求做到具体、完整。最后全班交流,学生之间相互点评。教师讲解复述的要领,如在复述时可加入人物关键性的对话等。
《九色鹿》是一篇民间故事,情节丰富曲折。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练习复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故事的情节,学生并不能立刻掌握,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概括,让故事中复杂的情节变成简单的词语,为学生的复述构建一个可利用的平台和强有力的抓手。
2.抓住对象特点
复述时不仅要做到完整、具体,还要力求准确,如何才能做到准确?抓住复述对象的特点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抓住了特点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一事物,从而为复述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恐龙》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在第2小节中找到此段介绍的四种恐龙,以及它们各自的名称。之后,让学生默读此段,想一想这些恐龙各自有什么特点,以及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介绍。最后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说明方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第2小节的内容,并自学课文后面的部分,再练习复述。
学生对恐龙这一古老神秘的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各种恐龙的独特之处,而这些特点就是学生的记忆点,也是学生复述时的关键点。有了关键点,复述就有了框架,再加上说明方法和图片的提示,复述自然水到渠成。
3.对照关键词语
关键词是文章中最能表明其含义,最能反映出其中心内容的词语。拎出关键词语,对学生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领悟文本写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复述时,可以通过对照关键词来帮助学生识记语言材料,叙述文本内容。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一课时,我先告知学生销烟的过程出现在第3小节,让他们找出具体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找出后,让学生读一读,找到销烟的三个步骤,并圈画出能体现三个步骤的关键词语:“先”“再”“然后”。我告知学生这是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接下来再让学生默读此段,找出具体描写工人们是如何销烟的关键词语,如“撒下”“抛入”“倒下去”。之后通过观察插图和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这三个动词是不能相互替换的,从而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最后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根据这六个关键词来说一说销烟的经过。
课文中对销烟经过的描写既简洁又准确,因此在教学时分三步走,先理清顺序,再体会动作,最后练习复述。这样,对照着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就变得简单了,也达到了训练思维、内化语言的目的。
4.体验人物角色
角色体验即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体验角色来领悟知识,发展能力。让孩子用角色的眼光观察文本,用角色的心灵揣摩文本,用角色的语言再现文本,从而训练复述能力。
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进行复述时,我没有按照一般的教学策略进行,而是让学生以第三人称复述。将自己转变为文中三个角色中的一个,以角色的口吻来讲述故事的经过。三个不同的角色增加了学生选择的空间,使复述变得有趣。在以角色口吻复述时,不仅要保证内容的具体完整,还要注意对原文的语言进行调整以符合角色的特点。这不仅是复述的过程,同时也是内化语言、创造语言的过程。
5.表演文本内容
表演是一种多人合作式的复述,既减轻了表演者的复述压力,又保证了文本的整体性不被割裂。通过表演式的复述,可以让平面的文字立体化、静态的文字动态化、抽象的文字形象化。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一课时,考虑到课文以对话为主且故事性较强,改编成课本剧比较容易,于是我在教学本课复述时采用了课本剧的形式。从剧本到表演均由学生合作完成,学生积极性高涨,表演精彩。这样不仅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实现了课文的精彩复述,而且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高新分校)
【关键词】重要情节 对象特点 关键词语 人物角色 文本内容
什么是复述?简言之,就是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而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叙述出来。它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不同于简单的课文背诵,也不是概括课文大意,而是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既要把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语言,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加工整理,把课文的内容、语言、情感进行内化、重组和表达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行为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0年版)》在第二学段中明确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中年段4册教材共97篇课文,其中在文后练习中明确提出复述要求的就有18篇,仅第6册就有8篇之多。可见中年段阅读教学中复述训练地位之重要。但在平常的教学中,这并没有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要领,复述训练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
1.束之高阁,不予理睬
在一些教师看来,复述训练浪费时间,不如将时间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具体词句的品析上,于是对复述要求视而不见。另外,一些教师认为复述能力在试卷上体现得很少,复述训练对应试起不到作用,不如把时间放在能得分的项目上。本着这种应试的意识,复述失去了价值,被束之高阁也就成了常见的現象。
2.概念模糊,定位不准
一些教师对复述的概念模糊不清,对课标中有关复述的目标定位把握不准,认为一字不落地重复课文内容就是复述。课文精讲过后,教师为了完成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极其准确地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只得强行记忆。教师只要求叙述准确,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表达。还有的教师认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是复述。概括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提取、归纳能力,而复述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重组、创新能力。这是两种不同的语文学习能力。
3.缺乏策略,机械简单
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时缺少相应的策略,无论什么文章都是一个相同的问题:“课文学完了,谁能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呢?”学生既无兴趣,又不知从何说起。这种机械简单的重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帮助,只是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记忆,但忽视了语言的内化,割裂了记忆与表达的关系。
二、教学策略及思考
1.根据重要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可以说一个个情节构成了故事的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复述,这样既有侧重点也比较完整。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九色鹿》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看一看故事的经过,默读课文的第6-8小节,思考哪些情节比较重要,在复述时是不可缺少的。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以四字词语的形式呈现,如“王妃做梦”。接着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内容概括成四字词语,如“张贴皇榜”“进宫告密”“当面指责”等。接下来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根据这些重要的情节来说一说故事的经过,并要求做到具体、完整。最后全班交流,学生之间相互点评。教师讲解复述的要领,如在复述时可加入人物关键性的对话等。
《九色鹿》是一篇民间故事,情节丰富曲折。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练习复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故事的情节,学生并不能立刻掌握,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概括,让故事中复杂的情节变成简单的词语,为学生的复述构建一个可利用的平台和强有力的抓手。
2.抓住对象特点
复述时不仅要做到完整、具体,还要力求准确,如何才能做到准确?抓住复述对象的特点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抓住了特点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一事物,从而为复述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恐龙》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在第2小节中找到此段介绍的四种恐龙,以及它们各自的名称。之后,让学生默读此段,想一想这些恐龙各自有什么特点,以及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介绍。最后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说明方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第2小节的内容,并自学课文后面的部分,再练习复述。
学生对恐龙这一古老神秘的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各种恐龙的独特之处,而这些特点就是学生的记忆点,也是学生复述时的关键点。有了关键点,复述就有了框架,再加上说明方法和图片的提示,复述自然水到渠成。
3.对照关键词语
关键词是文章中最能表明其含义,最能反映出其中心内容的词语。拎出关键词语,对学生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领悟文本写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复述时,可以通过对照关键词来帮助学生识记语言材料,叙述文本内容。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一课时,我先告知学生销烟的过程出现在第3小节,让他们找出具体描写销烟经过的句子。找出后,让学生读一读,找到销烟的三个步骤,并圈画出能体现三个步骤的关键词语:“先”“再”“然后”。我告知学生这是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接下来再让学生默读此段,找出具体描写工人们是如何销烟的关键词语,如“撒下”“抛入”“倒下去”。之后通过观察插图和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这三个动词是不能相互替换的,从而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最后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根据这六个关键词来说一说销烟的经过。
课文中对销烟经过的描写既简洁又准确,因此在教学时分三步走,先理清顺序,再体会动作,最后练习复述。这样,对照着关键词语进行复述就变得简单了,也达到了训练思维、内化语言的目的。
4.体验人物角色
角色体验即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体验角色来领悟知识,发展能力。让孩子用角色的眼光观察文本,用角色的心灵揣摩文本,用角色的语言再现文本,从而训练复述能力。
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进行复述时,我没有按照一般的教学策略进行,而是让学生以第三人称复述。将自己转变为文中三个角色中的一个,以角色的口吻来讲述故事的经过。三个不同的角色增加了学生选择的空间,使复述变得有趣。在以角色口吻复述时,不仅要保证内容的具体完整,还要注意对原文的语言进行调整以符合角色的特点。这不仅是复述的过程,同时也是内化语言、创造语言的过程。
5.表演文本内容
表演是一种多人合作式的复述,既减轻了表演者的复述压力,又保证了文本的整体性不被割裂。通过表演式的复述,可以让平面的文字立体化、静态的文字动态化、抽象的文字形象化。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祁黄羊》一课时,考虑到课文以对话为主且故事性较强,改编成课本剧比较容易,于是我在教学本课复述时采用了课本剧的形式。从剧本到表演均由学生合作完成,学生积极性高涨,表演精彩。这样不仅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实现了课文的精彩复述,而且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高新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