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人生轨迹是从校园到校园,多数人在上大学之前和家人共同生活,由于学习紧张,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与他人交往的时间和机会不多,缺乏经验。一旦进入大学校园,与同学吃住在一起,交往就成了每天的必修课。由于家庭背景、个人修养、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同学们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也存在较大差异。怎样与他人正常沟通,为自己创设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呢?大学生们有必要掌握一些交往时的说话技巧。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言语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成败。这里主要谈一谈委婉技巧:
委婉是在特定语境中与表达对象沟通、接近的调适技巧。郁闷时,婉言是开启心灵的一把钥匙;自负时,婉言是提醒理智的一声警钟;自卑时,婉言像一针强心剂;痛苦时,婉言是一副消痛散;迷茫、困惑时,婉言是走出困境的一条生路……简单地说,委婉就是说话不直截了当,直变曲迂回辗转,明变暗言此义彼,含蓄、曲折、艺术地表达不便直言的事情、意见和想法。俗话说:直道好跑马,曲径可通幽。委婉是一种语言策略,能有效地减弱言语的刺激性,增强其可接受性,促使交际双方心理相容,进而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委婉技巧可以运用多种手段,下面简要举例加以说明:
1.改词换句,变换表达方式
委婉是一种语言技巧,表达者应用理智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对要说的话做到先加工,再出口,筛选过滤,字斟句酌,使之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一般说来,在口语交际中,判断句、肯定句往往会给人一种“只能如此”的感觉,显得比较生硬。而询问句则含有商榷的口吻,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与体贴,常常给人“你是不是赞成这种做法(或看法)”这样一种征询的感觉,从而可以有效地获得委婉的效果。如果用判断句,对方就是同意,心里也会觉得不舒服。而用商询语气,不把话说得过于确定,效果则大相径庭。譬如,不用肯定句式说“我们周六办板报”,而用询问句说:“我们周六办板报,好吗?”或是说:“我们周六办板报,你看怎么样?”对方如另有想法,正好提出来;也可能另有想法,但听了这话也就不再坚持:“行啊,哪天办都行。”运用询问句要注意,不能将商讨的口气误改为反问的口气。比如:“我们为什么不周六办板报呢?”这话语比一般肯定句表现的态度还强硬,一点委婉的味道都没有了。
在词语的选择上也应注意避免刻薄、尖锐、不易接受的词,并适当弱化用词的分量。如某个同学经常打扮得过分新潮、前卫,我们可以说“你的衣着很有个性”,“你装扮得很时尚”或“有点另类的感觉”。而不要说“打扮得简直像个妖精”或“太不像话了,有损于我们班的形象,简直不知道什么叫做美”。
还可使用“模糊语言”,使语意的指向性宽泛一些,达到暗示的目的。比如学生干部说:“在这次运动会上,我们班大部分同学表现很好,积极踊跃地为班集体争光。但也有个别同学,不能按学校的要求去做,给班级造成一些扣分,使我们班与‘精神文明奖’擦肩而过,希望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中要多加注意。”这种模糊语言比直截了当的点名批评让人容易接受得多,它既维护了同学的面子又能引发自我反省,达到告诫的目的。
2.大褒小贬,适当调整分量
在语言交际中对所要否定的对象适当地运用大褒小贬的技巧,可以获得委婉的效果。
大褒小贬的具体手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适当夸大(或加重)可以肯定的部分,适当缩小(或减轻)应当否定的部分。如某学生在校表现较差,经过老师耐心教育,虽略有好转,但还时冷时热。于是,老师安排班长找他谈心。班长这样说:“你最近已有了明显的进步。(‘略有好转’夸大为‘有了明显进步’)譬如,上课已不大迟到了。(‘经过批评后上课迟到次数有所减少’减轻为‘已不大迟到了’)。”这样就比“你怎么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叫你上课不要迟到,而你偏要迟到”委婉得多。
另一种手段是在总体印象和感觉上做分量的调整。比如大家一致反映某位同学“从来不做值日”。怎样既向这位同学如实传达他人的意见,又不以这种全盘否定的语言刺激他的情绪呢?卫生委员这样说:“有的同学反映,你有时没和大家一起做值日,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用了“有的同学”(本来是全组成员)“有时没做值日”(本来是“从来不做值日”)否定的程度减轻了,该同学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3.恰当回避,减少言语刺激
在日常交际中,有些情况和意思,如果直言不讳地表达出来,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快和情绪波动。因此,为了避免刺激对方,人们往往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别的话语加以替换,也就是避讳,这样,也可以较好地取得委婉的效果。如人们常将“腿跛”说成“腿脚不方便”,将“耳聋”说成“耳朵不大好使”就是这个道理。
在与同学交往时,切不可拿别人某些明显的生理缺陷、性格弱点或家庭背景等当笑料。如将同学“个子矮”说成“二等残废”;将“爱脸红或说话细声细气的男生”唤作“假妮儿”;将农村来的同学说成“土包子”等。而应恰当回避敏感话题,比如青年学生对自己的方方面面都比较关注,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那么面对一位因长相老成而敏感自卑的同学,在无法回避这个话题的情况下,我们不妨说“你显得比较成熟”;面对一位为人处世孩子气十足的同学,我们可以说“你童贞未泯”;体态偏胖的,我们说“丰满”;爱自我表现的,我们说“你善于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一心想当学生干部的,我们说“你参政意识很强”……这样既可免伤他人自尊,又能减少矛盾冲突。
4.注重声音语态与委婉表达的和谐
委婉表达常常需要在出语前对语音、语气、语调、态势等方面做变通处理。
首先,声音的特性、语气语调的运用直接体现着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给人以温和感;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有明显的敌意;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令人压抑;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让人兴奋;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给人以紧迫感;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令人震撼……在委婉表达时,应注重声音的调适,要变急为缓,降高为低,化重为轻。即语速放慢,音量适中,语调趋于平稳,注重交流,表现出亲切、体贴、诚恳和关怀。不要高声大叫、语速过快或语气强硬,显得与委婉语的含蓄、沉稳不协调,进而影响委婉语的表达效果。
其次,态势语言在委婉表达中也显示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伴随着你与他人交往的全过程,于有意无意之间传递着信息。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可见体态语在表意方面的特殊价值。如果,伴随着有声语言的是关注的目光,和蔼、平静的面部表情,且随话语内容自然变化,对方就容易接受;若目光游移、斜视或用直视的眼光盯着别人,面无表情或表情过多、做作、夸张,对方必然产生内心抵触。在体态方面,更应忌讳双手抱在胸前、跷着二郎腿、身体向后倾、两手插入口袋或背在身后以及手托下巴、侧对他人等动作。体态语使用不当,会给人造成心口不一、言不由衷、油腔滑调或傲慢十足的印象。从而削弱了委婉用语的表达效果。应该说,态势语言的使用要“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是诚恳关切之心的自然流露,不必故作姿态。
心理学家指出:向他人提出要求、意见,用提醒、暗示或请求的方式往往更能奏效。如果我们不能够通过直接的方式改变他人,那么就只能改变自己。含蓄地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意见,委婉地拒绝别人的要求等已成为现代人追求文明、高雅的表现形式之一。学一点委婉的艺术,使自己善于与他人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相信当我们改变时,他人也会作出相应的改变。
委婉是在特定语境中与表达对象沟通、接近的调适技巧。郁闷时,婉言是开启心灵的一把钥匙;自负时,婉言是提醒理智的一声警钟;自卑时,婉言像一针强心剂;痛苦时,婉言是一副消痛散;迷茫、困惑时,婉言是走出困境的一条生路……简单地说,委婉就是说话不直截了当,直变曲迂回辗转,明变暗言此义彼,含蓄、曲折、艺术地表达不便直言的事情、意见和想法。俗话说:直道好跑马,曲径可通幽。委婉是一种语言策略,能有效地减弱言语的刺激性,增强其可接受性,促使交际双方心理相容,进而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委婉技巧可以运用多种手段,下面简要举例加以说明:
1.改词换句,变换表达方式
委婉是一种语言技巧,表达者应用理智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对要说的话做到先加工,再出口,筛选过滤,字斟句酌,使之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一般说来,在口语交际中,判断句、肯定句往往会给人一种“只能如此”的感觉,显得比较生硬。而询问句则含有商榷的口吻,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与体贴,常常给人“你是不是赞成这种做法(或看法)”这样一种征询的感觉,从而可以有效地获得委婉的效果。如果用判断句,对方就是同意,心里也会觉得不舒服。而用商询语气,不把话说得过于确定,效果则大相径庭。譬如,不用肯定句式说“我们周六办板报”,而用询问句说:“我们周六办板报,好吗?”或是说:“我们周六办板报,你看怎么样?”对方如另有想法,正好提出来;也可能另有想法,但听了这话也就不再坚持:“行啊,哪天办都行。”运用询问句要注意,不能将商讨的口气误改为反问的口气。比如:“我们为什么不周六办板报呢?”这话语比一般肯定句表现的态度还强硬,一点委婉的味道都没有了。
在词语的选择上也应注意避免刻薄、尖锐、不易接受的词,并适当弱化用词的分量。如某个同学经常打扮得过分新潮、前卫,我们可以说“你的衣着很有个性”,“你装扮得很时尚”或“有点另类的感觉”。而不要说“打扮得简直像个妖精”或“太不像话了,有损于我们班的形象,简直不知道什么叫做美”。
还可使用“模糊语言”,使语意的指向性宽泛一些,达到暗示的目的。比如学生干部说:“在这次运动会上,我们班大部分同学表现很好,积极踊跃地为班集体争光。但也有个别同学,不能按学校的要求去做,给班级造成一些扣分,使我们班与‘精神文明奖’擦肩而过,希望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中要多加注意。”这种模糊语言比直截了当的点名批评让人容易接受得多,它既维护了同学的面子又能引发自我反省,达到告诫的目的。
2.大褒小贬,适当调整分量
在语言交际中对所要否定的对象适当地运用大褒小贬的技巧,可以获得委婉的效果。
大褒小贬的具体手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适当夸大(或加重)可以肯定的部分,适当缩小(或减轻)应当否定的部分。如某学生在校表现较差,经过老师耐心教育,虽略有好转,但还时冷时热。于是,老师安排班长找他谈心。班长这样说:“你最近已有了明显的进步。(‘略有好转’夸大为‘有了明显进步’)譬如,上课已不大迟到了。(‘经过批评后上课迟到次数有所减少’减轻为‘已不大迟到了’)。”这样就比“你怎么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叫你上课不要迟到,而你偏要迟到”委婉得多。
另一种手段是在总体印象和感觉上做分量的调整。比如大家一致反映某位同学“从来不做值日”。怎样既向这位同学如实传达他人的意见,又不以这种全盘否定的语言刺激他的情绪呢?卫生委员这样说:“有的同学反映,你有时没和大家一起做值日,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用了“有的同学”(本来是全组成员)“有时没做值日”(本来是“从来不做值日”)否定的程度减轻了,该同学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3.恰当回避,减少言语刺激
在日常交际中,有些情况和意思,如果直言不讳地表达出来,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快和情绪波动。因此,为了避免刺激对方,人们往往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别的话语加以替换,也就是避讳,这样,也可以较好地取得委婉的效果。如人们常将“腿跛”说成“腿脚不方便”,将“耳聋”说成“耳朵不大好使”就是这个道理。
在与同学交往时,切不可拿别人某些明显的生理缺陷、性格弱点或家庭背景等当笑料。如将同学“个子矮”说成“二等残废”;将“爱脸红或说话细声细气的男生”唤作“假妮儿”;将农村来的同学说成“土包子”等。而应恰当回避敏感话题,比如青年学生对自己的方方面面都比较关注,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那么面对一位因长相老成而敏感自卑的同学,在无法回避这个话题的情况下,我们不妨说“你显得比较成熟”;面对一位为人处世孩子气十足的同学,我们可以说“你童贞未泯”;体态偏胖的,我们说“丰满”;爱自我表现的,我们说“你善于抓住锻炼自己的机会”;一心想当学生干部的,我们说“你参政意识很强”……这样既可免伤他人自尊,又能减少矛盾冲突。
4.注重声音语态与委婉表达的和谐
委婉表达常常需要在出语前对语音、语气、语调、态势等方面做变通处理。
首先,声音的特性、语气语调的运用直接体现着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给人以温和感;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有明显的敌意;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令人压抑;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让人兴奋;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给人以紧迫感;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令人震撼……在委婉表达时,应注重声音的调适,要变急为缓,降高为低,化重为轻。即语速放慢,音量适中,语调趋于平稳,注重交流,表现出亲切、体贴、诚恳和关怀。不要高声大叫、语速过快或语气强硬,显得与委婉语的含蓄、沉稳不协调,进而影响委婉语的表达效果。
其次,态势语言在委婉表达中也显示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伴随着你与他人交往的全过程,于有意无意之间传递着信息。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可见体态语在表意方面的特殊价值。如果,伴随着有声语言的是关注的目光,和蔼、平静的面部表情,且随话语内容自然变化,对方就容易接受;若目光游移、斜视或用直视的眼光盯着别人,面无表情或表情过多、做作、夸张,对方必然产生内心抵触。在体态方面,更应忌讳双手抱在胸前、跷着二郎腿、身体向后倾、两手插入口袋或背在身后以及手托下巴、侧对他人等动作。体态语使用不当,会给人造成心口不一、言不由衷、油腔滑调或傲慢十足的印象。从而削弱了委婉用语的表达效果。应该说,态势语言的使用要“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是诚恳关切之心的自然流露,不必故作姿态。
心理学家指出:向他人提出要求、意见,用提醒、暗示或请求的方式往往更能奏效。如果我们不能够通过直接的方式改变他人,那么就只能改变自己。含蓄地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意见,委婉地拒绝别人的要求等已成为现代人追求文明、高雅的表现形式之一。学一点委婉的艺术,使自己善于与他人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相信当我们改变时,他人也会作出相应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