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教学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主要教学方法。它是吸收了现代外语教育学理论之最新成果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推广该教学方法,会带来英语教学理念的更新,导致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深刻变化。任务型教学途径如下。
一、 “任务”的理解
所谓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一种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它是以一项教学任务为核心展开,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
二、 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
2.梯性原则。任务设计由易到难,从初级到高级,使教学法阶梯式层层递进。
3.做中学原则。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他们为了实现特定的学习目的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4.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三、 任务构成的六要素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得体表达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自主意识。
2.教师角色:组织者、助学者、监督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者。
3.学生角色:自主型的学习者、传送和接受信息的交际者、完成任务的行动者、小组活动的协作者、创新学习的思想者。
4.输入:选择输入的手段、形式和内容。
5.活动:以任务为单位的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活动。
6.环境:课堂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操作、配对互动、小组活动等。
四、 任务设计的类型和层次
设计的任务应具有多层次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从而形成任务链或任务群。
1.根据任务与学生生活环境的关系,分为“真实任务”和“教育任务”。
2.根据任务实施过程中不同思维方式的运用,分为“封闭性任务”和“开放性任务”。
3.根据任务链内部的有机联系,分为“中心任务”和“子任务”。
五、 任务型教学的三步骤
1.任务前:以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经历为出发点,挖掘情感因素、迁移已有知识经验,揭示主题并引入任务。
2.任务中:让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汇报自己完成的结果,老师通过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来实现语言转换和交际转换。
3.任务后:教师总结任务中包含的语言功能项目,归纳并操练语言点和语法点,组织语言成分,进行综合性交际练习。
六、 任务型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把握好任务设计和实施的层次、连续和延伸,寻找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最佳的结合点。其方法如下:
1.“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理顺语言环境。
2.“做”,老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系列任务,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做。
3.“汇报”、“评价”与“转换”。就是学生汇报任务的完成,通过教师引导下对协作型任务进行评价,验证学生所汇报和展示的任务,实现非语言性任务向语言性任务的转换。
4.“链”,任务链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任务与任务的传承或链接。
5.“延”,在对话交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扩充和延伸对话内容;设计延伸性任务,通过课外作业的布置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遵义县山盆中学)
一、 “任务”的理解
所谓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一种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它是以一项教学任务为核心展开,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
二、 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1.言语、情景真实性原则。
2.梯性原则。任务设计由易到难,从初级到高级,使教学法阶梯式层层递进。
3.做中学原则。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他们为了实现特定的学习目的并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4.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三、 任务构成的六要素
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得体表达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自主意识。
2.教师角色:组织者、助学者、监督者、合作者、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者。
3.学生角色:自主型的学习者、传送和接受信息的交际者、完成任务的行动者、小组活动的协作者、创新学习的思想者。
4.输入:选择输入的手段、形式和内容。
5.活动:以任务为单位的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活动。
6.环境:课堂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操作、配对互动、小组活动等。
四、 任务设计的类型和层次
设计的任务应具有多层次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从而形成任务链或任务群。
1.根据任务与学生生活环境的关系,分为“真实任务”和“教育任务”。
2.根据任务实施过程中不同思维方式的运用,分为“封闭性任务”和“开放性任务”。
3.根据任务链内部的有机联系,分为“中心任务”和“子任务”。
五、 任务型教学的三步骤
1.任务前:以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经历为出发点,挖掘情感因素、迁移已有知识经验,揭示主题并引入任务。
2.任务中:让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汇报自己完成的结果,老师通过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来实现语言转换和交际转换。
3.任务后:教师总结任务中包含的语言功能项目,归纳并操练语言点和语法点,组织语言成分,进行综合性交际练习。
六、 任务型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把握好任务设计和实施的层次、连续和延伸,寻找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最佳的结合点。其方法如下:
1.“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理顺语言环境。
2.“做”,老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系列任务,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做。
3.“汇报”、“评价”与“转换”。就是学生汇报任务的完成,通过教师引导下对协作型任务进行评价,验证学生所汇报和展示的任务,实现非语言性任务向语言性任务的转换。
4.“链”,任务链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任务与任务的传承或链接。
5.“延”,在对话交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扩充和延伸对话内容;设计延伸性任务,通过课外作业的布置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遵义县山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