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旧时中国的城镇乡村,凡驿道要津处多立有一座座冲天大牌楼,这些牌楼或石,或木,或彰显功德,或标榜荣耀,或旌表节孝,以教化乡人。数百年下来,全国各州府县乡,无处不是牌楼林立,石坊重重。然而现在要想在中国城市寻上一座旧时冲天大牌楼,已非易事。
重庆府暂且不说,仅江北县一地,过去就有明清时所立石木牌坊80余座,如功名坊、节孝坊、道法坊、陵墓坊、标志坊等。这些牌坊大多分布在县境的交通要道上。随着时局的动荡,至解放初期仅余牌坊四五十座。“文革”一劫,江北牌坊遭灭顶之灾,大量雕镂精美的石木牌坊在破“四旧”中悉数化为碎石烂木。粗大的石料送至工地,铺路建房修水坝,精巧的木件则送入了火塘。偌大个江北仅遗下两处石坊,一在龙溪镇,二在人和镇。
王氏节孝坊 地址:渝北区龙溪镇 现状:移至巴渝民俗文化村
出江北城北行,有一石板古道,此为江北县城至人和、鸳鸯、两路等地的驿路通衢,那些标榜荣耀、教化乡人的石牌坊就沿着这条古道上的镇子乡场一路铺排开去。龙溪王氏节孝坊便是这其中的一座。王氏节孝坊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当朝天子赐建,距今也有了百余年的历史。在江北县的牌坊中,表彰妇女贞节的牌坊最为普遍。按大清律,凡守寡满二十五年以上,白首完贞,其间未传绯闻,年龄不超过五十岁的节烈之女,经地方官吏上报,朝廷考察核实后,便由皇帝亲自御批下旨设立贞节牌坊,以标榜家族的荣耀。
王氏节孝坊为楼式庑殿顶构架,四柱三楹,歇山三重檐,通体全由花岗条石雕凿而成。石坊高近十四米,阔约九米,檐下置石斗拱、石阑额、须弥座。正面额枋悬镂雕龙纹石匾,上正书“圣旨”二字。此座石坊凡柱、枋、楣、额、檐等精细处无不饰满雕华,祥云、瑞兽、花果、诗文题记,坊楣上镂有多层浮雕,刻的都是戏文中的故事,如《郭子仪祝寿图》、《三英战吕布》等,其场面宏大,繁疏得当,人物多达百余人,且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颇有鬼斧神工之妙。
余氏节孝坊 地址:渝北区人和镇锦绣山庄 现状:现移至照母山森林公园
余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乃道光皇帝敕建。石坊四楹三柱,仿木结构牌坊,单檐歇山顶。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这座石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釆,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传统的石雕技法如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这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牌坊两面刻有大量图案纹饰和题记诗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石坊檐下悬镂雕龙纹石匾,上正书“圣旨旌表”四字。匾下题额“节孝”,周围饰官宦、罗汉、戏文、花卉等形象,额下枋间题书“处士李廷表之妻余氏坊”、“男昌孙文星文昭文斗文宣文甲”。门间楹柱分别镌有“大清道光五年十二月十八日钦奉”、“大清道光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
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就是通过牌坊上雕刻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如象征力量和威武的狮子,象征运气和幸福的蝙蝠,象征长寿、健康、吉祥、如意的花卉和器物等。这座石牌坊雕刻有多幅历史故事和场景,其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是不可多见的石雕艺术精品。此牌坊建于道光八年,虽经历了百多年的风雨,但依然完好,只有局部风化和少数人物雕刻的脸部被铲掉。
牌坊是中国古建筑中很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牌坊最初叫做衡门,也就是在大门的位置竖立两根柱子,搭一根横梁。汉代以后,中国的城市渐渐发展起来,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被称作“里坊”。里坊中如果出现好人好事,便须在坊门上张贴通告,以示褒奖,由此坊门衍生出了新的功能。人们为了能使坊门上张贴的褒奖告示长存,就用更加坚固的材料另外制作坊门,篆刻褒奖事由,这就是牌坊的雏形。到了宋代,里坊制度逐渐被打破,而牌坊这种建筑形式则渐渐形成一定格式延续下来。
(摘自商务印书馆《寻城记·重庆》 )
重庆府暂且不说,仅江北县一地,过去就有明清时所立石木牌坊80余座,如功名坊、节孝坊、道法坊、陵墓坊、标志坊等。这些牌坊大多分布在县境的交通要道上。随着时局的动荡,至解放初期仅余牌坊四五十座。“文革”一劫,江北牌坊遭灭顶之灾,大量雕镂精美的石木牌坊在破“四旧”中悉数化为碎石烂木。粗大的石料送至工地,铺路建房修水坝,精巧的木件则送入了火塘。偌大个江北仅遗下两处石坊,一在龙溪镇,二在人和镇。
王氏节孝坊 地址:渝北区龙溪镇 现状:移至巴渝民俗文化村
出江北城北行,有一石板古道,此为江北县城至人和、鸳鸯、两路等地的驿路通衢,那些标榜荣耀、教化乡人的石牌坊就沿着这条古道上的镇子乡场一路铺排开去。龙溪王氏节孝坊便是这其中的一座。王氏节孝坊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当朝天子赐建,距今也有了百余年的历史。在江北县的牌坊中,表彰妇女贞节的牌坊最为普遍。按大清律,凡守寡满二十五年以上,白首完贞,其间未传绯闻,年龄不超过五十岁的节烈之女,经地方官吏上报,朝廷考察核实后,便由皇帝亲自御批下旨设立贞节牌坊,以标榜家族的荣耀。
王氏节孝坊为楼式庑殿顶构架,四柱三楹,歇山三重檐,通体全由花岗条石雕凿而成。石坊高近十四米,阔约九米,檐下置石斗拱、石阑额、须弥座。正面额枋悬镂雕龙纹石匾,上正书“圣旨”二字。此座石坊凡柱、枋、楣、额、檐等精细处无不饰满雕华,祥云、瑞兽、花果、诗文题记,坊楣上镂有多层浮雕,刻的都是戏文中的故事,如《郭子仪祝寿图》、《三英战吕布》等,其场面宏大,繁疏得当,人物多达百余人,且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颇有鬼斧神工之妙。
余氏节孝坊 地址:渝北区人和镇锦绣山庄 现状:现移至照母山森林公园
余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乃道光皇帝敕建。石坊四楹三柱,仿木结构牌坊,单檐歇山顶。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这座石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釆,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传统的石雕技法如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这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牌坊两面刻有大量图案纹饰和题记诗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石坊檐下悬镂雕龙纹石匾,上正书“圣旨旌表”四字。匾下题额“节孝”,周围饰官宦、罗汉、戏文、花卉等形象,额下枋间题书“处士李廷表之妻余氏坊”、“男昌孙文星文昭文斗文宣文甲”。门间楹柱分别镌有“大清道光五年十二月十八日钦奉”、“大清道光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
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就是通过牌坊上雕刻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如象征力量和威武的狮子,象征运气和幸福的蝙蝠,象征长寿、健康、吉祥、如意的花卉和器物等。这座石牌坊雕刻有多幅历史故事和场景,其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是不可多见的石雕艺术精品。此牌坊建于道光八年,虽经历了百多年的风雨,但依然完好,只有局部风化和少数人物雕刻的脸部被铲掉。
牌坊是中国古建筑中很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牌坊最初叫做衡门,也就是在大门的位置竖立两根柱子,搭一根横梁。汉代以后,中国的城市渐渐发展起来,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被称作“里坊”。里坊中如果出现好人好事,便须在坊门上张贴通告,以示褒奖,由此坊门衍生出了新的功能。人们为了能使坊门上张贴的褒奖告示长存,就用更加坚固的材料另外制作坊门,篆刻褒奖事由,这就是牌坊的雏形。到了宋代,里坊制度逐渐被打破,而牌坊这种建筑形式则渐渐形成一定格式延续下来。
(摘自商务印书馆《寻城记·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