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性,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转变学生学的方式,改进评价方式,重视教学中的反思,着力于培养具有自觉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式 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95-01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着力点应是学生素质的普及、合格与提高。数学教育思想应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青少年心理的特点以及潜能的揭示而不断更新。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摄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既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的发展。特别要关注数学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素质提高,纵横交错,策略转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性,着力于培养具有自觉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如探索问题的能力、转移经验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联想能力、预见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具体说来,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转变教师教的方式
1.1 变主演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模型化。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2 变灌输为合作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灌输一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1.3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实行分类指导,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他主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知识为载体,开放学生的全部感官,把知识的学习变为他们生命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的领悟,提高技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1 主动性学习
教学的艺术在于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通过探究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要在课堂上体现“四性”:学生看书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亲手实践的主动性;学生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学生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新途径的创造性。
2.2 合作互动性学习
合作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需要学习和养成的生存本领。合作互动式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基础学生之间责任明确的分工、合作、互助,形成知识、思维和能力上的互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脑、动手、动口,在集体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在交互合作中获得相关知识,形成合作的理念,锻炼了合作的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还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促进班集体的整体认知水平。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比较深人的研究,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其兴趣,从而能自主地进行主动性学习。
3 改进评价方式
3.1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数学学习的定性评价要体现学生对数学价值认识的提升过程;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过程;既要注重学生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过程,也要注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和同伴交流、合作的过程,更要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反思与改进的过程。数学学习的定量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习题、一张数学试卷、一个量化的分数去衡量学生的评价。从定量到定性,把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是数学教育评价的进步,是发展性的优化评价。
3.2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接受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答案却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少对思维的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能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4 重视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式 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95-01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着力点应是学生素质的普及、合格与提高。数学教育思想应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青少年心理的特点以及潜能的揭示而不断更新。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摄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既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的发展。特别要关注数学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的素质提高,纵横交错,策略转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性,着力于培养具有自觉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如探索问题的能力、转移经验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联想能力、预见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具体说来,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转变教师教的方式
1.1 变主演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给学生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的时间和空间,把教师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中的数学知识模型化。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2 变灌输为合作交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灌输一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接受式学习不再是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1.3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实行分类指导,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新课程体现基础性、普及性,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他主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知识为载体,开放学生的全部感官,把知识的学习变为他们生命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的领悟,提高技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1 主动性学习
教学的艺术在于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通过探究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要在课堂上体现“四性”:学生看书思考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亲手实践的主动性;学生发表见解、敢于辩论、能发现并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学生有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没发现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探索新途径的创造性。
2.2 合作互动性学习
合作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需要学习和养成的生存本领。合作互动式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通过不同基础学生之间责任明确的分工、合作、互助,形成知识、思维和能力上的互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脑、动手、动口,在集体学习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在交互合作中获得相关知识,形成合作的理念,锻炼了合作的能力,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还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促进班集体的整体认知水平。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比较深人的研究,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其兴趣,从而能自主地进行主动性学习。
3 改进评价方式
3.1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数学学习的定性评价要体现学生对数学价值认识的提升过程;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优良学习品质的形成过程;既要注重学生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养成过程,也要注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和同伴交流、合作的过程,更要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反思与改进的过程。数学学习的定量评价是通过对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习题、一张数学试卷、一个量化的分数去衡量学生的评价。从定量到定性,把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是数学教育评价的进步,是发展性的优化评价。
3.2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接受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如何获得这些答案却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摒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少对思维的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能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4 重视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