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工业互联网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力,让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洁且更经济。而其中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变的尤为之重。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教学;人才培养
早在2018年7月,信息化部就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2019年1月18日,工信部已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2019年3月,“工业互联网”成为“热词”并写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同年8月,四川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各市(州)、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形成3-5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提升四川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而在这一系列的升级转型中,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显得极为重要。目前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有诸多不足,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工业互联网发展。比如:
①对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人才培养要求变化认识不足。
②现有培养方式下人才的能力不能满足工业互联网的需求。
③工程人才培养各主体参与和评价不足等。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团队,自2019年国务院发布《职教二十条》以来,我团队就结合自身实际和地方企业发,展一直在探索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
1.人才培养的核心
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范式融合。首先是融合,即能够将影响培养的各要素进行交叉融合,如新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大学范式的融合,工程技术、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过程的融合等,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具备多学科能力和素质的工程人才。其次是创新,要将创新精神和理念贯穿到整个培养过程中,既要求教育者创新培养理念和思想,也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工程教育范式,用新的范式来指导工程人才培养。
2.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2.1积极转变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理念。
首先要求转变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理念,需要充分认识培养过程中的各类“融合”,如培养方式的融合,过程的融合,人才类型的融合等。比如,传统工程人才培养通常将人才培养孤立于社会,而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養更强调打破校内外界限,实现与社会融合协调培养。又如,传统工程人才培养与工业界缺乏联系,而融合创新范式下则要求与工业界紧密合作,培养过程与工业技术进步过程同步。再如,传统工程人才培养下,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强调专注于某个具体工程领域,而技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要求人才除了具备某个专门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外,还需具备诸如信息、经济、商业、法律等其他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成为多领域融合性人才。
2.2创新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在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下,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引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结合国情制定满足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需求的质量标准体系。二是以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评价的首要标准,在其中强调“创意一创新一创业一创造”能力的培养。三是引人第三方的评价实体,实现客观、中立、准确、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评价反馈一改进培养”机制。
2.3创新现有学科专业设置模式。
工业互联网涉及到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线通信、自动控制、虚拟现实、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也涉及到数学、 统计、心理、管理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显然按现有学科专业设置模式将无法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在融合创新范式下,必须通过学科交叉,融人,上述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按主题重新设置学科专业,制定灵活的培养方案,构建动态的课程体系,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实现“跨界”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这一-改变也对现行的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师组织管理带来冲击,要求其能够按照领域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师组织管理。
2.4构建合作紧密、职责明确、责任明晰、互动频繁的,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平台。
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要求搭建工程教育利益相关者平台,此处我们以在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中起主要作用的三个利益方:政府、企业、高校,来说明各自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政府在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中应当起主导和领导作用,其主要职责包括:提出人才培养长期战略,建立人才培养制度保障,监督人才培养过程,设立人才培养机构,协调人才培养全流程各参与方等。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通过,上述工作,保障高校和企业共同实现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培养。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后,高校就可以组织人才培养所需的各类资源(如教学、实验、学术等),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质量标准等),实施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人才而不同)。
事实上,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另一主体,在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职责为:一是提供人才使用环境,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二是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三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实施评价并反馈评价结果,四是为人才培养提供必需的资源。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教学;人才培养
早在2018年7月,信息化部就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2019年1月18日,工信部已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2019年3月,“工业互联网”成为“热词”并写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同年8月,四川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各市(州)、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形成3-5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提升四川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而在这一系列的升级转型中,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显得极为重要。目前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有诸多不足,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工业互联网发展。比如:
①对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人才培养要求变化认识不足。
②现有培养方式下人才的能力不能满足工业互联网的需求。
③工程人才培养各主体参与和评价不足等。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团队,自2019年国务院发布《职教二十条》以来,我团队就结合自身实际和地方企业发,展一直在探索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
1.人才培养的核心
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范式融合。首先是融合,即能够将影响培养的各要素进行交叉融合,如新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和大学范式的融合,工程技术、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过程的融合等,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具备多学科能力和素质的工程人才。其次是创新,要将创新精神和理念贯穿到整个培养过程中,既要求教育者创新培养理念和思想,也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工程教育范式,用新的范式来指导工程人才培养。
2.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2.1积极转变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理念。
首先要求转变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理念,需要充分认识培养过程中的各类“融合”,如培养方式的融合,过程的融合,人才类型的融合等。比如,传统工程人才培养通常将人才培养孤立于社会,而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養更强调打破校内外界限,实现与社会融合协调培养。又如,传统工程人才培养与工业界缺乏联系,而融合创新范式下则要求与工业界紧密合作,培养过程与工业技术进步过程同步。再如,传统工程人才培养下,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强调专注于某个具体工程领域,而技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要求人才除了具备某个专门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外,还需具备诸如信息、经济、商业、法律等其他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成为多领域融合性人才。
2.2创新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在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下,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引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结合国情制定满足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需求的质量标准体系。二是以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评价的首要标准,在其中强调“创意一创新一创业一创造”能力的培养。三是引人第三方的评价实体,实现客观、中立、准确、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评价反馈一改进培养”机制。
2.3创新现有学科专业设置模式。
工业互联网涉及到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线通信、自动控制、虚拟现实、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也涉及到数学、 统计、心理、管理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显然按现有学科专业设置模式将无法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在融合创新范式下,必须通过学科交叉,融人,上述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按主题重新设置学科专业,制定灵活的培养方案,构建动态的课程体系,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实现“跨界”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这一-改变也对现行的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师组织管理带来冲击,要求其能够按照领域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师组织管理。
2.4构建合作紧密、职责明确、责任明晰、互动频繁的,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平台。
技术、技能型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要求搭建工程教育利益相关者平台,此处我们以在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中起主要作用的三个利益方:政府、企业、高校,来说明各自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政府在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中应当起主导和领导作用,其主要职责包括:提出人才培养长期战略,建立人才培养制度保障,监督人才培养过程,设立人才培养机构,协调人才培养全流程各参与方等。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通过,上述工作,保障高校和企业共同实现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培养。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后,高校就可以组织人才培养所需的各类资源(如教学、实验、学术等),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质量标准等),实施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人才而不同)。
事实上,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另一主体,在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职责为:一是提供人才使用环境,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二是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三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实施评价并反馈评价结果,四是为人才培养提供必需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