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9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成了课堂的主旋律,而学生几乎成了课堂的“奴隶”,我深深地感受到,要使语文教学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只靠教师的讲解是绝对不够的。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样才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记,变机械训练为积极实践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认识主体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讀书的时间
  1.课堂上注重诵读,少一点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时间来指导学生朗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切不可用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阅读的时候自求了解,了解不会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就自始至终贯穿了读。在导入课文后,教师便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普罗米修斯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初步感知后,再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逐段朗读:哪段写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哪段写了普罗米修斯的机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接着,教师紧扣精彩词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读懂意思,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教师引读,或学生自读,而学生自读又有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读,还有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等。总之,教师尽量扩大学生读的范围,不断提高读的质量。这样,课堂上不断地传来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学生把课文读得很熟,感情也读出来了,对普罗米修斯也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对他产生了敬佩与感激之情。
  2.课堂上注重积累,少一点对语文知识的灌输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时,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被积累的对象吸引,产生读背的欲望,才使积累有内驱力。如在教学《黄山奇松》时,教师自始至终都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深入学生中间,能够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阅读、讨论。学生读了文章以后,教师问学生:“黄山有迷人的奇松、还有著名的怪石和令人心旷神怡的云海,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挑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背一背。”话音刚落,学生就兴致盎然地大声读起来、背起来。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让学生说说从黄山奇松那里学到了一种什么精神,从中反映出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充分体现实践性,尽可能广地为学生拓展运用语言的空间
  1.读中迁移,多为学生提供再现课文语言的机会
  (1)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叶圣陶说过:“上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应该像平常集会那样,教师只扮演集会组织人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呈现出学生热烈讨论、教师指导订正的热闹场面,那么,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得到了树立。同时,学生在讨论时要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关键的词、句、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越王勾践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国王。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讨论中,教师在一旁倾听并给予指点。在交流时,教师又让学生讨论:越王勾践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值得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中,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运用了语言。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课文
  除了在课堂中适当地组织讨论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以故事为主,有一定的情节。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来演绎文字语言,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课文内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哪吒闹海》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演一演。学生即兴表演时,不仅运用了课文语言,还进行了再加工,把哪吒、龙王、三太子和夜叉的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牢固地掌握了课文语言,进一步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2.自由表达,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作文的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我校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做到了这一观点。他们鼓励学生自由写作,抒真情,说真话;鼓励学生写日记,多做自由命题的作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总之,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应该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在教学中彻底扭转“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兴趣得到满足时,学生才会感到心情愉快,才不会对学习产生害怕或抵触的情绪,才会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强烈的探究欲,课堂教学也才会给力。然而目前,传统的“教师泛讲、学生滥练、死记硬背”的课堂却还普遍存在,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无趣,其学习语文的热情也逐渐淡化。那么,如何改变这一教学弊端,打造给力课堂呢?  一、巧引学生的生活经验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
很多人把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定义为学困生,但是根据调查,学困生绝大部分并不是由智力因素引起的,他们在课余欢蹦乱跳,活动能力一点也不亚于其他学生,对生活中的趣事,他们也说得很精彩。  那么学困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据观察,我认为是从学前班的学习开始的。人们总认为学前班的学习是无关紧要的,于是聘用了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来带班。这些老师不知道怎样运用儿童心理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一直是教师话语研究的重点领域。文章以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从教师课堂提问的角度出发,从教师课堂提问的分类、特点与技巧,提问与学生语言输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如何提问的方法与建议,期望能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问 教师话语 英语教学 综合英语  [作者简介]朱静(1977- )
在经济发展环保当先的今天,在“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的映衬下,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我国近3000万家的中小企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完成转型与升级?这不仅关系到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发展,目前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传统的工业制造生产逐步被现代智能化方式取代,进而也就改变了我国相应的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文
【摘 要】文章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背景,具体探讨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合作和各经济合作组织的影响。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未来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探究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经济合作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4-0001-02  当前倡
农田水渠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在对地方的农业发展、粮食效益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县地方在建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农
[摘要]文章从文化素质教育的角度切入对视觉文化选修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及课程价值取向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走“美”的路线,从视觉文化的美之浸润中唤醒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视觉文化的影响,树立“我在文化中,文化在我心中”的思想,主动用文化的视野去面对今后的工作生活。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 视觉文化 课程研究  [作者简介]孙芳芳(1979- ),女,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