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新世纪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导和主流。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素质为核心的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促进了学生主体全身心地发展,并且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主体性 体育 教育
一 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礎
1.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主体性教育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本就是在教育中
倡导“以人为本”的概念,强调每个人的自我价值观,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潜能,教育要不断的发挥人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与兴趣,教育要强调个人需要的满足,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的融合。
2.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主体性教育。主体性体育教学应与客体性体育教学相结合,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素质和创新能力与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就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使他们真正的体会到愉悦之感。所谓客体性教育,就是要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客体。体育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主体教育的过程就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主体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才能与志趣得到多方面发展,个人价值与尊严得到充分体现,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确定的人,主体性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主体性发展的程度越大,人的自由度越大,自控能力越强,自主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表现得越充分。
二 主体性教育的特点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性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存在尚未开发的潜能。教育应该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尊重其人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教育和发展。
2. 主体性体育教学中重视教与学相结合。体育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身心发展和各种能力地掌握要靠教师的指导、引导和督促。因此,在主体性体育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在主导的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与全体性原则。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是以政府行为为主的全方位的社会性基础教育改革,它包括发展教育、保障教育权利、改革教育理念、改革教育的宏观管理、改革教育的方法内容等许多内容,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主体性教育更多的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重点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与开发,二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三 主体性体育教育的实施
1. 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包括自我意识、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其中,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及其发展的自觉自我意识,它包括主体对自己机体活动的状态以及对自己感觉、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主动质疑、存疑、设疑、问疑的自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动作。而所谓的参与意识,是指学生全身体的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教师应努力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学的意识,让学生了解体育学习的目标并制定适合学生各种特点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自觉克服困难,主动参与锻炼,在学习中发挥字的潜力,从而产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主体意识。
2. 成功情景。成功情景的创设是引发主体参与、促进主体参与、巩固主体参与的最佳手段。但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不是轻而易举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思维强度下,通过努力奋斗获得的,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可贵。
3. 悬念情景。教师在课上要经常提问,让学生主动质疑,存疑、设疑、问疑,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让学生不断提出疑问,独立思考,寻求答案,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从主体的高度学习体育知识。
四.科学地进行主体性体育教学的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学的成功受学生自身运动基础和生理条件的影响很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安排运动项目,调整运动强度和锻炼时间,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在体育教学中,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二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教师公正、准确、及时、灵活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课堂内容,合理地给自己定位,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并获得这种不断进取的能力。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往往把学生置于评价客体的地位,而忽视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但是,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这就需要过程性评价作为补充,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相辅相成,通过过程性评价随时调控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使体育教学效果向最佳态势发展。单纯的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是一种忽视,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评价系统。
总之,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理念,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更要从学生的内在实质中彻底改变,树立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主体性 体育 教育
一 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礎
1.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主体性教育的发展,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本就是在教育中
倡导“以人为本”的概念,强调每个人的自我价值观,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潜能,教育要不断的发挥人的潜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与兴趣,教育要强调个人需要的满足,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的融合。
2.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主体性教育。主体性体育教学应与客体性体育教学相结合,主体性体育教学是素质和创新能力与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就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使他们真正的体会到愉悦之感。所谓客体性教育,就是要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客体。体育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真正的主体教育的过程就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主体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才能与志趣得到多方面发展,个人价值与尊严得到充分体现,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确定的人,主体性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主体性发展的程度越大,人的自由度越大,自控能力越强,自主性、主动性及创造性表现得越充分。
二 主体性教育的特点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性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存在尚未开发的潜能。教育应该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尊重其人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教育和发展。
2. 主体性体育教学中重视教与学相结合。体育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身心发展和各种能力地掌握要靠教师的指导、引导和督促。因此,在主体性体育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在主导的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与全体性原则。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是以政府行为为主的全方位的社会性基础教育改革,它包括发展教育、保障教育权利、改革教育理念、改革教育的宏观管理、改革教育的方法内容等许多内容,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主体性教育更多的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重点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与开发,二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三 主体性体育教育的实施
1. 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主体意识包括自我意识、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其中,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及其发展的自觉自我意识,它包括主体对自己机体活动的状态以及对自己感觉、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主动质疑、存疑、设疑、问疑的自觉意识。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动作。而所谓的参与意识,是指学生全身体的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教师应努力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学的意识,让学生了解体育学习的目标并制定适合学生各种特点的学习策略,鼓励学生自觉克服困难,主动参与锻炼,在学习中发挥字的潜力,从而产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主体意识。
2. 成功情景。成功情景的创设是引发主体参与、促进主体参与、巩固主体参与的最佳手段。但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不是轻而易举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思维强度下,通过努力奋斗获得的,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可贵。
3. 悬念情景。教师在课上要经常提问,让学生主动质疑,存疑、设疑、问疑,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让学生不断提出疑问,独立思考,寻求答案,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从主体的高度学习体育知识。
四.科学地进行主体性体育教学的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学的成功受学生自身运动基础和生理条件的影响很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安排运动项目,调整运动强度和锻炼时间,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在体育教学中,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二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教师公正、准确、及时、灵活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课堂内容,合理地给自己定位,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并获得这种不断进取的能力。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往往把学生置于评价客体的地位,而忽视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但是,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这就需要过程性评价作为补充,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相辅相成,通过过程性评价随时调控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使体育教学效果向最佳态势发展。单纯的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是一种忽视,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评价系统。
总之,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理念,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更要从学生的内在实质中彻底改变,树立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