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助产质量提升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12月始,在原有产程处理、护理原则、工作内容的基础上,规范助产行为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本研究统计2007、2008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2006年同期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2006年的2.6%下降到2007年的1.4%,2008年的1%。结论:本研究表明规范助产工作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R722.1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77-01
1 具体方法:
1.1 规范助产培训工作 自2006年底,在新一轮的助产知识、技能系统培训中,进一步规范对所有助产人员的基础理论及每一具体步骤的操作考核。
1.2 提高助产者对所负责 全程护理的孕妇的生命体征,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阳性结果、窒息高危因素的了解程度,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3 推进以下内容的宣教 产程最大时限、产程进展特点及如何配合;进食、适当活动和及时排尿的意义;目前减轻疼痛的方法;过早屏气用力,精神过度紧张的不良后果;陪护家属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宣教。
1.4 加强物品及人员的准备 针对每一个即将出生的新生儿,要求助产人员在分娩前预热新生儿辐射台,放好肩垫,铺好干毛巾,接好复苏气囊并准备好必备药品。
1.5 规范两挤一吸操作手法。第一挤要在胎头娩出的瞬间,第二挤在胎儿身体全部娩出,台上的干毛巾顺时盖向婴儿的瞬间,拇指自咽喉部,其余四指自鼻跟部挤出口鼻粘液。
1.6 规范新生儿初步复苏技术,强调初步复苏必须在20秒内完成。具体如下:①迅速用预热干毛巾包裹擦干全身、祛除湿毛巾;②吸痰时,先吸口腔内粘液再吸鼻腔,可以防止吸鼻腔时,新生儿反射性深呼吸将口腔内粘液吸入肺内造成严重后果。③触觉刺激时,改变以往拍打背部、挤压胸廓、冷刺激等,而应采取轻弹足底或快速摩擦背部1至2次的方法。④对新生儿的呼吸心率皮肤颜色三项体征的评价在出生后20秒内进行,以决定是否应该进行下一步复苏抢救。因为阿氏评分是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分钟以后的结果,如果等到一分钟以后在复苏不但可能加重窒息程度,而且复苏很难成功[1]。
2 结果
规范助产工作两年中,分别统计2006-2008年度分娩总人数,计算重度高危妊娠,剖宫产等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的发生率(见表1)。统计处理用SPSS统计软件。P值由卡方检验得出。
表1
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在各年的分布
年度分娩总数重度高危n(%)剖宫产n(%)20066458313 ( 4.8)3028(46.9)20079075673 (7.4)3684(40.6)20089064681(7.5)3937(43.4)P值>0.5>0.5*
重度窒息高危因素指重度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酮症、产前出血、严重贫血、孕35周以下胎膜早破、早产。从结果可见,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近3年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表2
年度窒息发生率比较
年度分娩总数(人次)窒息总数(人次)窒息发生率(%)2006年64581702.62007年90751231.42008年9064881P值>0.05
由2006年的2.6%下降到2007年的1.4%,2008年的1%,但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三个年度剖宫产率及易造成新生儿窒息,重度高危妊娠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实行规范助产工作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说明细化助产工作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具体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①细化助产工作的各种培训,使所有参与助产的工作人员更细致准确完成产程护理及新生儿初步复苏中的每一步操作,及早预防、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减少因操作不当或复苏处理不及时造成或加重新生儿缺氧的作用。②细化宣教内容可使孕妇减少急躁情绪,思想准备充分,取得更好的配合,减少因精神因素等造成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缩短胎儿头部受产道挤压的时间,并且可避免因体力消耗、进食减少引起体液酸碱失衡进而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2]。③临产后,宫口扩张先露下降以及宫腔压力,脐带牵拉使一些高危因素对胎儿影响加大,如脐带绕颈,羊水污染母血氧饱和度低等均可随时造成胎儿宫内缺氧。通过全面了解各种检查结果,找出对胎儿不利的高危因素,有的放矢采取预防及处理措施。④细化分娩前的人员及各项物品准备工作,物品固定位置与方向,可以节省时间保证初步复苏在20秒内完成,同时保证复苏快速有效进行。⑤两挤一吸是新生儿初步复苏的基本手法必须及时有效。特别是利于第1次呼吸的正确处理,能明显降低窒息的发生率[3]。
参考文献
[1] 石树中主编.新生儿窒息复苏.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8-24.
[2] 汪津平.人性化分娩服务的发展.现代护理,2007,10(11):1157-1058.
【中图分类号】 R722.1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77-01
1 具体方法:
1.1 规范助产培训工作 自2006年底,在新一轮的助产知识、技能系统培训中,进一步规范对所有助产人员的基础理论及每一具体步骤的操作考核。
1.2 提高助产者对所负责 全程护理的孕妇的生命体征,各种化验及辅助检查阳性结果、窒息高危因素的了解程度,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3 推进以下内容的宣教 产程最大时限、产程进展特点及如何配合;进食、适当活动和及时排尿的意义;目前减轻疼痛的方法;过早屏气用力,精神过度紧张的不良后果;陪护家属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宣教。
1.4 加强物品及人员的准备 针对每一个即将出生的新生儿,要求助产人员在分娩前预热新生儿辐射台,放好肩垫,铺好干毛巾,接好复苏气囊并准备好必备药品。
1.5 规范两挤一吸操作手法。第一挤要在胎头娩出的瞬间,第二挤在胎儿身体全部娩出,台上的干毛巾顺时盖向婴儿的瞬间,拇指自咽喉部,其余四指自鼻跟部挤出口鼻粘液。
1.6 规范新生儿初步复苏技术,强调初步复苏必须在20秒内完成。具体如下:①迅速用预热干毛巾包裹擦干全身、祛除湿毛巾;②吸痰时,先吸口腔内粘液再吸鼻腔,可以防止吸鼻腔时,新生儿反射性深呼吸将口腔内粘液吸入肺内造成严重后果。③触觉刺激时,改变以往拍打背部、挤压胸廓、冷刺激等,而应采取轻弹足底或快速摩擦背部1至2次的方法。④对新生儿的呼吸心率皮肤颜色三项体征的评价在出生后20秒内进行,以决定是否应该进行下一步复苏抢救。因为阿氏评分是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分钟以后的结果,如果等到一分钟以后在复苏不但可能加重窒息程度,而且复苏很难成功[1]。
2 结果
规范助产工作两年中,分别统计2006-2008年度分娩总人数,计算重度高危妊娠,剖宫产等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的发生率(见表1)。统计处理用SPSS统计软件。P值由卡方检验得出。
表1
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在各年的分布
年度分娩总数重度高危n(%)剖宫产n(%)20066458313 ( 4.8)3028(46.9)20079075673 (7.4)3684(40.6)20089064681(7.5)3937(43.4)P值>0.5>0.5*
重度窒息高危因素指重度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酮症、产前出血、严重贫血、孕35周以下胎膜早破、早产。从结果可见,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近3年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表2
年度窒息发生率比较
年度分娩总数(人次)窒息总数(人次)窒息发生率(%)2006年64581702.62007年90751231.42008年9064881P值>0.05
由2006年的2.6%下降到2007年的1.4%,2008年的1%,但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三个年度剖宫产率及易造成新生儿窒息,重度高危妊娠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实行规范助产工作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说明细化助产工作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具体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①细化助产工作的各种培训,使所有参与助产的工作人员更细致准确完成产程护理及新生儿初步复苏中的每一步操作,及早预防、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减少因操作不当或复苏处理不及时造成或加重新生儿缺氧的作用。②细化宣教内容可使孕妇减少急躁情绪,思想准备充分,取得更好的配合,减少因精神因素等造成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缩短胎儿头部受产道挤压的时间,并且可避免因体力消耗、进食减少引起体液酸碱失衡进而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2]。③临产后,宫口扩张先露下降以及宫腔压力,脐带牵拉使一些高危因素对胎儿影响加大,如脐带绕颈,羊水污染母血氧饱和度低等均可随时造成胎儿宫内缺氧。通过全面了解各种检查结果,找出对胎儿不利的高危因素,有的放矢采取预防及处理措施。④细化分娩前的人员及各项物品准备工作,物品固定位置与方向,可以节省时间保证初步复苏在20秒内完成,同时保证复苏快速有效进行。⑤两挤一吸是新生儿初步复苏的基本手法必须及时有效。特别是利于第1次呼吸的正确处理,能明显降低窒息的发生率[3]。
参考文献
[1] 石树中主编.新生儿窒息复苏.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8-24.
[2] 汪津平.人性化分娩服务的发展.现代护理,2007,10(11):1157-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