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因素,语文课堂的导入设计必须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导入;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空间,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由此可见,好的导入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是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在内容编排上多注重文体和主题,语文教师应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课堂导入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积极思索,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下就谈谈几种比较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和具体运用。
一、情境导入法
教师根据文本的意境,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例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在导入中时常是通过营造出一种气氛,或者再现一个场面,从而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比如《称赞》这篇课文,学生生活当中可能都没怎么听到过称赞这个词,对称赞这个词语理解起来也比较枯燥,可能有学生对学习没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你坐得真端正!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呀!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注视着老师,你们真棒!通过称赞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语言就是称赞。其次,再追问:听了老师的这些称赞,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在这样的情境建构中,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对课文的兴趣会高涨起来,会非常认真地投入到學习中去。
二、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现代的课堂趋向于“声情并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找到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歌曲、图画、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引入新课学习,从而可以克服学生的紧张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比如教学《一株紫丁香》,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听着这动听的音乐,学生便自然而然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是激发人体情感的催化剂。以音乐为素材导入课文,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对课堂产生兴趣,激发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兴趣。
三、质疑导入法
宋代大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进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经常会问很多问题。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提问质疑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质疑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达到了以趣促思的目的,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以求解开疑团。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出示课题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话音刚落,学生就议论开了,“为什么是难忘的?”“难忘的一天是指哪一天?”“是谁难忘这一天?”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展开教学,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疑惑”的状态下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探求知识。问题是思维的开端,一个恰当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四、激趣导入法
谜语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运用“猜谜语”这种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活动方式,并借助于谜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很容易地行成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中。比如,在教学《看雪》这课时,教师可以引用关于雪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在猜出答案后,教师还可以展示很多美丽的雪景。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氛围非常轻松愉悦,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五、知识导入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导入新课,是教师比较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做铺垫,从中找到与新知识的结合点,顺势过渡,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既能使学生巩固强化旧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加强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比如,我在教学《秋天的图画》这篇文章时,设计了如下导入语:“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秋天的成语,现在谁能来说说看都有哪些?”学生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前一篇课文《识字1》的内容,并会不由自主的背起课文来。待学生背完课文,我鼓励学生成语背得很不错,再提问:“那么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关于秋天的一篇课文怎么样啊!”这样一来既回顾了旧的知识点,又可以顺势的过渡到第二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鼓舞了起来。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就是好的导入方法。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好课堂导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导入;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空间,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由此可见,好的导入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是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在内容编排上多注重文体和主题,语文教师应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的课堂导入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积极思索,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下就谈谈几种比较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和具体运用。
一、情境导入法
教师根据文本的意境,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想象优美的意境,体验美好的情感。例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在导入中时常是通过营造出一种气氛,或者再现一个场面,从而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比如《称赞》这篇课文,学生生活当中可能都没怎么听到过称赞这个词,对称赞这个词语理解起来也比较枯燥,可能有学生对学习没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你坐得真端正!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呀!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注视着老师,你们真棒!通过称赞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语言就是称赞。其次,再追问:听了老师的这些称赞,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在这样的情境建构中,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对课文的兴趣会高涨起来,会非常认真地投入到學习中去。
二、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多媒体教学的日趋完善,现代的课堂趋向于“声情并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根据需要结合声、色、图,甚至是影视片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语言所难以企及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找到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歌曲、图画、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引入新课学习,从而可以克服学生的紧张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比如教学《一株紫丁香》,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听着这动听的音乐,学生便自然而然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是激发人体情感的催化剂。以音乐为素材导入课文,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对课堂产生兴趣,激发对课文内容学习的兴趣。
三、质疑导入法
宋代大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进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经常会问很多问题。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提问质疑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质疑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达到了以趣促思的目的,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以求解开疑团。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出示课题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话音刚落,学生就议论开了,“为什么是难忘的?”“难忘的一天是指哪一天?”“是谁难忘这一天?”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围绕问题展开教学,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疑惑”的状态下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探求知识。问题是思维的开端,一个恰当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四、激趣导入法
谜语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运用“猜谜语”这种学生十分喜欢参与的活动方式,并借助于谜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很容易地行成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中。比如,在教学《看雪》这课时,教师可以引用关于雪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然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在猜出答案后,教师还可以展示很多美丽的雪景。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氛围非常轻松愉悦,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五、知识导入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导入新课,是教师比较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做铺垫,从中找到与新知识的结合点,顺势过渡,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既能使学生巩固强化旧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加强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比如,我在教学《秋天的图画》这篇文章时,设计了如下导入语:“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秋天的成语,现在谁能来说说看都有哪些?”学生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前一篇课文《识字1》的内容,并会不由自主的背起课文来。待学生背完课文,我鼓励学生成语背得很不错,再提问:“那么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关于秋天的一篇课文怎么样啊!”这样一来既回顾了旧的知识点,又可以顺势的过渡到第二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鼓舞了起来。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就是好的导入方法。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好课堂导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