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or025castor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流和谐共振的一条主渠道;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手段。提问的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有的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能“吹皱一池春水”,而有的则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因此,课堂提问的技巧关乎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正如美国教育家斯特林·G·卡尔汉所说的:“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呢?
  一、提問要具有诱导性
  课堂提问既是促进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又是教学技巧的具体展现。教师借助提问能发促思益智,使学生在畅想和满足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提问,更能收到激发兴趣,唤起情感,激活思维的效果。
  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通过精心设问,层层设疑,一次又一次掀起教学高潮。教学过程如下:
  (出示课件,屏幕上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周绕一周,然后闪烁圆周。)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什么是周长吗?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师: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接着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
  生:用滚动法、绕线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来。
  师:如果要测量这样的圆(师用线、小球演示),你能把它立起来滚动吗?
  师:你还有那些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问可带有启发性,设计的问题要有坡度,循序渐进,大问题后面要有较易较小的小问题做铺垫。如在复习“长方体特征”时,师问: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以接着问:①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②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怎样?③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几条?相对的棱长怎样?(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长方形的叫什么?
  三、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
  例如:在教学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前,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会让学生想象:如果把圆分成64等份会怎么样?128等份呢……使学生体会到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形最终就会拼成长方形。这时才提出两个问题:①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的哪部分?②你能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这样的提问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巧妙创设情境,提高提问的趣味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还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尽兴,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已经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的提问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也就说教师的提问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但是不能局限于课本问题,要增强提问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比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问: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然后设置问题:小明要去买文具盒,文具盒价格是32元5角,他有几种拿钱方法,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习新知识。
  五、提问要形式多样,面向全体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设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变化提问的角度,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问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同一个问题,既可以设计成天空题、选择题,也可以设计成判断或改成题,不一定都要问为什么。某一个问题既可以是师生的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同桌的同学互问互答。甚至也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提问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以利于全方位提高。教师所提问题对尖子生可以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以渐渐提高,对希望生可以降低。这样可以使全体先试试都在积极思考老师的提问。
  六、课堂提问要把握最佳学习时机
  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要问得适时,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课堂上我们要及时抓住最佳时机。一个适时的设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风暴;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教师教学时要精心把握提问的时机。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先让学生在左手上放一枚两分硬币,右手放一袋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对比感受克与千克的重量。再让学生猜一猜:这枚两分硬币有多重?并称一称,知道了一枚两分硬币重1克。接着让学生想一想:1克和1千克谁重?重一点点还是重很多?最后猜想克和千克的关系:你认为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并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1千克里有1000个1克。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在最佳时机上提出问题,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技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的每一更神经,就能极大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转瞬之间,我在和平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已经八年有余.八年来,我一直是热心的读者,通过阅读,不断学习借鉴文章中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用以指导自身的工作.八年中,我还是积极
摘 要:运用信息技术,其核心目的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而且前提是对“整合”一词的理解不能出现偏差。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必须有一个清醒和理性的认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根据学科特点、课程特点而定,而不是“一刀切”地运用。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另一方面,却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偏
摘 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挖掘美,为学生创造审美意境,将学生带入审美意境中去,让学生们感受美,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渗透在小学教学的每一个学科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无论是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
在歌唱的音乐表现中,一方面应以富有乐感的艺术表现带动演唱技巧;另一方面应以演唱技巧作为手段去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歌唱的艺术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技巧是手段,艺术表现是目的。演唱技巧为艺术表现服务,艺术表现又是通过技巧来完成。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演唱技巧与音乐表现的结合。  一、歌唱中的演唱技巧  (一)歌唱中的发声技巧  歌唱中的发声技巧是对歌唱艺术的运用、掌握和表现的实
摘 要:在新形势下,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学科性较强的学科,我充分利用物理课外活动课,将物理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相结合,激发了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物理;课外;活动;综合;素质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要求人才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高中物理学科也肩负着这一重任。但是,在高中各学科中,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语句的积累很重视,但对于语句的运用却重视不够。只积累但不会运用,就等于做了无用功。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好学生的运用,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给学生运用的方法,还要激起学生运用积累语句的兴趣。本文从不同的几个方面讲诉了如何运用积累的词语,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希望此文能抛砖引玉,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文;小学;积累;语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很重视学
摘 要:“听、说、读、写”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非常重要。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感受力,领悟语言的“共同性”和“个体性”;其次是要注意意象积累,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再有就是加强学生的诵读,利用诵读促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  关键词:初中;語文;语感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大类,这四种能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总感到语文教学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与教学效果不成正比,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如何让教学更有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便成了广大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问题,在此方面我也做过一些探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
摘 要:英语学习作为外来语言类知识的教学,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知识背景来源,也有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知识学习方法。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高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学情境的需求非常的高,而这一点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展现的最为明显。脱离了教学情境创设的词汇学习一定是枯燥的、低效的。  关键词:创设情境;促进;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情境的创设对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作用不用言讲,对于英语这门外来语言类知
摘 要:十字交叉法又叫混合法则,来源于溶质相同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种溶液混合前后稀、浓溶液的浓度、混合液的浓度及稀浓溶液的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十字交叉法是平均值法中的一种特殊计算方法,不仅可用于溶液混合、稀释等的相关计算,还可用于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天然同位素中有关丰度的计算等等。为了使读者深入了解十字交叉法的来源及其使用,笔者从公式的推导、公式的使用及其举例等角度对十字交叉法进行了全面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