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达到师生交流和谐共振的一条主渠道;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手段。提问的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一样:有的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能“吹皱一池春水”,而有的则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因此,课堂提问的技巧关乎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正如美国教育家斯特林·G·卡尔汉所说的:“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呢?
一、提問要具有诱导性
课堂提问既是促进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又是教学技巧的具体展现。教师借助提问能发促思益智,使学生在畅想和满足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提问,更能收到激发兴趣,唤起情感,激活思维的效果。
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通过精心设问,层层设疑,一次又一次掀起教学高潮。教学过程如下:
(出示课件,屏幕上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周绕一周,然后闪烁圆周。)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什么是周长吗?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师: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接着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
生:用滚动法、绕线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来。
师:如果要测量这样的圆(师用线、小球演示),你能把它立起来滚动吗?
师:你还有那些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问可带有启发性,设计的问题要有坡度,循序渐进,大问题后面要有较易较小的小问题做铺垫。如在复习“长方体特征”时,师问: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以接着问:①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②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怎样?③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几条?相对的棱长怎样?(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长方形的叫什么?
三、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
例如:在教学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前,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会让学生想象:如果把圆分成64等份会怎么样?128等份呢……使学生体会到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形最终就会拼成长方形。这时才提出两个问题:①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的哪部分?②你能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这样的提问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巧妙创设情境,提高提问的趣味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还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尽兴,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已经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的提问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也就说教师的提问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但是不能局限于课本问题,要增强提问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比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问: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然后设置问题:小明要去买文具盒,文具盒价格是32元5角,他有几种拿钱方法,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习新知识。
五、提问要形式多样,面向全体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设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变化提问的角度,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问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同一个问题,既可以设计成天空题、选择题,也可以设计成判断或改成题,不一定都要问为什么。某一个问题既可以是师生的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同桌的同学互问互答。甚至也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提问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以利于全方位提高。教师所提问题对尖子生可以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以渐渐提高,对希望生可以降低。这样可以使全体先试试都在积极思考老师的提问。
六、课堂提问要把握最佳学习时机
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要问得适时,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课堂上我们要及时抓住最佳时机。一个适时的设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风暴;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教师教学时要精心把握提问的时机。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先让学生在左手上放一枚两分硬币,右手放一袋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对比感受克与千克的重量。再让学生猜一猜:这枚两分硬币有多重?并称一称,知道了一枚两分硬币重1克。接着让学生想一想:1克和1千克谁重?重一点点还是重很多?最后猜想克和千克的关系:你认为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并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1千克里有1000个1克。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在最佳时机上提出问题,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技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的每一更神经,就能极大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正如美国教育家斯特林·G·卡尔汉所说的:“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效呢?
一、提問要具有诱导性
课堂提问既是促进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又是教学技巧的具体展现。教师借助提问能发促思益智,使学生在畅想和满足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提问,更能收到激发兴趣,唤起情感,激活思维的效果。
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通过精心设问,层层设疑,一次又一次掀起教学高潮。教学过程如下:
(出示课件,屏幕上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周绕一周,然后闪烁圆周。)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什么是周长吗?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师: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接着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
生:用滚动法、绕线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来。
师:如果要测量这样的圆(师用线、小球演示),你能把它立起来滚动吗?
师:你还有那些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问可带有启发性,设计的问题要有坡度,循序渐进,大问题后面要有较易较小的小问题做铺垫。如在复习“长方体特征”时,师问: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以接着问:①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②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怎样?③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几条?相对的棱长怎样?(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长方形的叫什么?
三、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
例如:在教学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前,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会让学生想象:如果把圆分成64等份会怎么样?128等份呢……使学生体会到等分的份数越多,圆形最终就会拼成长方形。这时才提出两个问题:①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的哪部分?②你能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吗?这样的提问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巧妙创设情境,提高提问的趣味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还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尽兴,学生却听得无精打采已经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的提问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也就说教师的提问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但是不能局限于课本问题,要增强提问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比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问: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然后设置问题:小明要去买文具盒,文具盒价格是32元5角,他有几种拿钱方法,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习新知识。
五、提问要形式多样,面向全体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设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变化提问的角度,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问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同一个问题,既可以设计成天空题、选择题,也可以设计成判断或改成题,不一定都要问为什么。某一个问题既可以是师生的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同桌的同学互问互答。甚至也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提问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以利于全方位提高。教师所提问题对尖子生可以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以渐渐提高,对希望生可以降低。这样可以使全体先试试都在积极思考老师的提问。
六、课堂提问要把握最佳学习时机
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要问得适时,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课堂上我们要及时抓住最佳时机。一个适时的设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风暴;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教师教学时要精心把握提问的时机。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先让学生在左手上放一枚两分硬币,右手放一袋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对比感受克与千克的重量。再让学生猜一猜:这枚两分硬币有多重?并称一称,知道了一枚两分硬币重1克。接着让学生想一想:1克和1千克谁重?重一点点还是重很多?最后猜想克和千克的关系:你认为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并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1千克里有1000个1克。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在最佳时机上提出问题,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科学性,又要讲技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的每一更神经,就能极大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