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0-01
农牧区藏族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归根到底是培养藏族学生的汉语言技能,也就是从汉语的语言、词汇、语法等基本要素入手,通过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准确合体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农牧区藏族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学习汉语文的环境现状
农牧区藏族初中学生在学习藏语和汉语言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学习语境上的显著差异。一般来说,藏族孩子从出生开始接受的语言环境就是藏语环境,经常习惯使用的是藏语。对于汉语的学习语境来说,藏族学生没有先天的优势,仅仅是在后天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经常能够接触到汉语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基本是汉语授课,可以强化汉语的学习和消化。学习语境的不同或条件的差异基本决定了藏、汉语言的学习效果和目前的实际。
藏族学生在学习藏、汉语言时,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教学条件,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师资条件。现阶段农牧区汉语师资的实力则明显要弱得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距扩大,两种语言的师资条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二、如何提高农牧区汉语文教学
基于藏语、汉语知识结构等语言要素的种种不同,其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有着显著的区别。语文的教学方法,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按照主导地位是学生的基调,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路子;突出学生的实践运用,帮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这个大原则出发,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获取新信息的重要途径。由于农牧区民族学生受到语言障碍的影响,学习汉语文的难度就大。特别是阅读教学。所以必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要从以方面入手: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方式。教师必须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加强朗读来培养语感,力求做到语音准确,意思明了。每节课都利用十多分钟的时间让同桌进行普通话对话和朗诵。此外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成语联珠、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活动等。在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心声。
(二)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阅读是指通过视觉从外面获取信息,并对所获信息进行解读的过程。而课外阅读则是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开阔视野,提高分析、理解、综合的能力。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曾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外阅读别的书籍,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了一半。"精读"是指课内阅读,"略读"指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增强语感。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每一篇课文都是典型的语言素材:教材所选的篇目与生活紧密相连,语言都平实质朴,符合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大多数文章都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最佳语言材料,这样,学生也很容易寻找到生活与课文的结合点。作为语文老师,就要精心准备新课的备案,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把学生引入创设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说话的动力。藏族汉语文教学应坚持功能、结构、文化三位一体。学生年龄还小,学了能有效地运用,他们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课前几分钟说话训练,注重优化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线,提高课堂效率,并将课内语言训练扩展到课外语言实践,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让学生讨论、发现和创新,激发创造力。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活跃思维。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会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由于藏族学生不自觉地用母语的思维模式组织第二语言,致使作文与口语中病语、倒装句连篇等现象在低年级阶段屡见不鲜。所以教师要紧抓重点,结合语言结构特点,在对照中进行指导。写作中尤其要引导激发藏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总之,只有语文教师掌握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使农牧区藏族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和进步,开拓出全新的发展局面。
农牧区藏族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归根到底是培养藏族学生的汉语言技能,也就是从汉语的语言、词汇、语法等基本要素入手,通过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准确合体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农牧区藏族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学习汉语文的环境现状
农牧区藏族初中学生在学习藏语和汉语言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学习语境上的显著差异。一般来说,藏族孩子从出生开始接受的语言环境就是藏语环境,经常习惯使用的是藏语。对于汉语的学习语境来说,藏族学生没有先天的优势,仅仅是在后天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经常能够接触到汉语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基本是汉语授课,可以强化汉语的学习和消化。学习语境的不同或条件的差异基本决定了藏、汉语言的学习效果和目前的实际。
藏族学生在学习藏、汉语言时,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教学条件,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师资条件。现阶段农牧区汉语师资的实力则明显要弱得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距扩大,两种语言的师资条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二、如何提高农牧区汉语文教学
基于藏语、汉语知识结构等语言要素的种种不同,其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有着显著的区别。语文的教学方法,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按照主导地位是学生的基调,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路子;突出学生的实践运用,帮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这个大原则出发,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获取新信息的重要途径。由于农牧区民族学生受到语言障碍的影响,学习汉语文的难度就大。特别是阅读教学。所以必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要从以方面入手: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方式。教师必须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加强朗读来培养语感,力求做到语音准确,意思明了。每节课都利用十多分钟的时间让同桌进行普通话对话和朗诵。此外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成语联珠、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活动等。在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心声。
(二)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阅读是指通过视觉从外面获取信息,并对所获信息进行解读的过程。而课外阅读则是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开阔视野,提高分析、理解、综合的能力。叶圣陶先生对阅读曾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外阅读别的书籍,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了一半。"精读"是指课内阅读,"略读"指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增强语感。
(三)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每一篇课文都是典型的语言素材:教材所选的篇目与生活紧密相连,语言都平实质朴,符合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大多数文章都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最佳语言材料,这样,学生也很容易寻找到生活与课文的结合点。作为语文老师,就要精心准备新课的备案,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把学生引入创设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说话的动力。藏族汉语文教学应坚持功能、结构、文化三位一体。学生年龄还小,学了能有效地运用,他们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课前几分钟说话训练,注重优化课堂教学,以阅读为主线,提高课堂效率,并将课内语言训练扩展到课外语言实践,这样就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训练。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让学生讨论、发现和创新,激发创造力。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活跃思维。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会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潜在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由于藏族学生不自觉地用母语的思维模式组织第二语言,致使作文与口语中病语、倒装句连篇等现象在低年级阶段屡见不鲜。所以教师要紧抓重点,结合语言结构特点,在对照中进行指导。写作中尤其要引导激发藏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总之,只有语文教师掌握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使农牧区藏族初中语文教学有一个长期的发展和进步,开拓出全新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