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目前宏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主动性较差、参与程度比较低的状况。针对宏观经济学的特点,有必要实施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以提高课堂质量。具体措施包括丰富课件内容和素材、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重视宏观思维的构建和经济史的渗透及适当增加非主流学派的理论等。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思路具体措施
一、当前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效果
目前,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我国本科生攻读经济类硕士、博士学位的必修课程。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专业素质的进一步的深造。而作为西方经济学两大主干之一的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视角、思维方式、基本理论和学科前沿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从我国各高校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情况来看,应该说,我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个学科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容易出现“填鸭式”灌输教法,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谈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其现有课堂教学方法表现为:教学手段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课件内容以教材为主,教学素材来源单一;授课方法以“灌输式”为主,师生互动较少,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其中案例教学法以小案例为主;教学内容上不注重课程铺垫,缺乏经济史方面的背景介绍,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而轻视理论联系实际,偏重主流经济学而忽视非主流经济学。
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目前的宏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普遍存在着课堂较为枯燥、学生主动性较差、参与程度比较低的状况。虽然学生能够掌握大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但难以建立较强的宏观思维,容易混淆当今宏观经济中各流派的不同观点,这就造成学生的基本原理运用能力较差,无法较好地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有必要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提高课堂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思路
1.实施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所谓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基本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的符合课程与实践要求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包括谈论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等。
具体而言,就是在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探索谈论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这有利于强化教学活动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由“讲解者”到“组织者”的转换。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实行穿插式案例与综合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法。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使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综合案例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系统讲授之后,有意识选取所涉及问题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并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复杂案例的综合能力。
2.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内容方面着力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具体表现在实施案例教学、多样化教学素材、强调宏观思维的构建、重视经济史的渗透及加强非主流宏观学派观点的融合。这主要体现在备课和授课两个环节。
在备课过程中扩展课件素材的来源,丰富课件内容。具体包括课件素材(尤其是视频素材)、讨论资料、案例以及宏观经济史和其他流派的核心观点和理论。
在授课过程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主要表现为:首先,要树立宏观理念,构建宏观思维,这有利于学生把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思维方式;其次,实施穿插式案例和综合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使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通过经济史方面知识的渗透,加强课堂的经济学铺垫,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最后,适当增加非主流学派的理论,通过主流宏观经济学与其它非主流学派观点的对比,增强学生对于核心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及相关理论的运用。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件内容,丰富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新型教学方法,将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中,具有扩展信息量、节省时间、活跃课堂气氛的优点。这有利于提高信息传授的效率和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要抛弃“教材照搬”的课件,拓宽课件素材的来源渠道,在课件中补充视频、音频等新型素材,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2.探索谈论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提高课堂参与程度。参与式教学法和谈论式教学法是相对于“灌输式”教学法而言的,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意识。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查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形成个人观点,并展开讨论,从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实现教师由“讲解者”到“组织者”的转换。
3.通过案例教学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案例教学法中,实行穿插式案例与综合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法。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综合案例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系统讲授以后,有意识选取所涉及问题是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复杂案例的能力。
4.构建宏观思维,重视经济史的渗透。由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学生往往在学的过程中感觉抽象、枯燥、晦涩难懂,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经济学”铺垫。首先要树立宏观理念,构建宏观思维。这可以通过GDP、CPI、失业率等概念和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构建和扩展等理论以及IS-LM模型和AD-AS模型等实现。其次要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史。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到六十年代货币主义的兴起,再到七十年代“滞胀”现象的形成,导致新宏观经济学、供给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加入到反凯恩斯主义的战斗中,最后在七八十年代新凯恩斯主义、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奥地利学派等在宏观经济视角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突破。了解这段历史有利于学生树立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5.适当增加非主流学派的理论。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在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时尚不能有效地解释宏观经济现象,解决宏观经济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讲解主流经济学观点外,还应该尽量融合其他流派的观点,如新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等。
参考文献:
[1]江秀辉,李伟.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J].科学大众,2008,(12).
[2]江秀辉,李伟.在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中注重经济学思想培养[J].科学大众,2009,(1).
[3]林霞.浅谈西方经济学的几种教学方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韩红莲,张红程.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体会[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6).
[5]张华,王美霞.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2009,(1).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思路具体措施
一、当前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效果
目前,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我国本科生攻读经济类硕士、博士学位的必修课程。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专业素质的进一步的深造。而作为西方经济学两大主干之一的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视角、思维方式、基本理论和学科前沿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从我国各高校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情况来看,应该说,我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个学科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容易出现“填鸭式”灌输教法,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老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谈理论、画图表、讲模型、推公式。其现有课堂教学方法表现为:教学手段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课件内容以教材为主,教学素材来源单一;授课方法以“灌输式”为主,师生互动较少,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其中案例教学法以小案例为主;教学内容上不注重课程铺垫,缺乏经济史方面的背景介绍,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而轻视理论联系实际,偏重主流经济学而忽视非主流经济学。
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目前的宏观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普遍存在着课堂较为枯燥、学生主动性较差、参与程度比较低的状况。虽然学生能够掌握大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但难以建立较强的宏观思维,容易混淆当今宏观经济中各流派的不同观点,这就造成学生的基本原理运用能力较差,无法较好地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有必要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提高课堂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思路
1.实施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所谓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基本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的符合课程与实践要求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包括谈论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等。
具体而言,就是在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的基础上,一方面积极探索谈论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这有利于强化教学活动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由“讲解者”到“组织者”的转换。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实行穿插式案例与综合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法。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使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综合案例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系统讲授之后,有意识选取所涉及问题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并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复杂案例的综合能力。
2.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内容方面着力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具体表现在实施案例教学、多样化教学素材、强调宏观思维的构建、重视经济史的渗透及加强非主流宏观学派观点的融合。这主要体现在备课和授课两个环节。
在备课过程中扩展课件素材的来源,丰富课件内容。具体包括课件素材(尤其是视频素材)、讨论资料、案例以及宏观经济史和其他流派的核心观点和理论。
在授课过程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主要表现为:首先,要树立宏观理念,构建宏观思维,这有利于学生把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思维方式;其次,实施穿插式案例和综合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使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通过经济史方面知识的渗透,加强课堂的经济学铺垫,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最后,适当增加非主流学派的理论,通过主流宏观经济学与其它非主流学派观点的对比,增强学生对于核心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及相关理论的运用。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件内容,丰富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新型教学方法,将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中,具有扩展信息量、节省时间、活跃课堂气氛的优点。这有利于提高信息传授的效率和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要抛弃“教材照搬”的课件,拓宽课件素材的来源渠道,在课件中补充视频、音频等新型素材,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2.探索谈论式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提高课堂参与程度。参与式教学法和谈论式教学法是相对于“灌输式”教学法而言的,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意识。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查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形成个人观点,并展开讨论,从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实现教师由“讲解者”到“组织者”的转换。
3.通过案例教学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案例教学法中,实行穿插式案例与综合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法。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案例与理论相互印证,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综合案例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系统讲授以后,有意识选取所涉及问题是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复杂案例的能力。
4.构建宏观思维,重视经济史的渗透。由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学生往往在学的过程中感觉抽象、枯燥、晦涩难懂,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经济学”铺垫。首先要树立宏观理念,构建宏观思维。这可以通过GDP、CPI、失业率等概念和二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构建和扩展等理论以及IS-LM模型和AD-AS模型等实现。其次要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史。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诞生,到六十年代货币主义的兴起,再到七十年代“滞胀”现象的形成,导致新宏观经济学、供给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加入到反凯恩斯主义的战斗中,最后在七八十年代新凯恩斯主义、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奥地利学派等在宏观经济视角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突破。了解这段历史有利于学生树立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5.适当增加非主流学派的理论。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在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时尚不能有效地解释宏观经济现象,解决宏观经济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讲解主流经济学观点外,还应该尽量融合其他流派的观点,如新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等。
参考文献:
[1]江秀辉,李伟.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J].科学大众,2008,(12).
[2]江秀辉,李伟.在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中注重经济学思想培养[J].科学大众,2009,(1).
[3]林霞.浅谈西方经济学的几种教学方法[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韩红莲,张红程.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体会[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6).
[5]张华,王美霞.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