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平等对话,是构建灵动课堂的基石
在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师生观念,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和师生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学生的尊严几乎被抑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不管学生的成绩是好是差,他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
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中纲要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从研究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教学。重要的就是,应该着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保证,因为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自由,而自由的学习是人本性的内在需求。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应该适时地充当学生活动的引导者,让学生走上前台,成为课堂的“主角”。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灵性的课堂。比如,在一次口语交际《XX,我想对你说》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很多学生说出了对教师的真心话。其中有一位平时很胆小的学生这样说:“老师,其实你的笑容很美丽。可是当你生气时,总是板着脸,严厉的目光让我感到很害怕。你能不能在你不高兴的时候,脸上也挂着笑容?”当时教师就向学生道了歉,并表示以后一定不板着脸,脸上永远挂着笑容。学生听了很满意,后来还记录在他的作文中。学生怎么敢指出教师的不足呢?这不就是因为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吗?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灵动想法吗?能大胆说出来吗?师生关系应该亦师亦友,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动态的、本真的学习效果。
二、融洽氛围,是构建灵动课堂的导火线
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合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向健全的人格发展,要时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如,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大多数学生读完了,还有个别学生没有读完,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他把书读完。在这种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再如,不少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之间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就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是大有益处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如果对于某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这种平和的气氛犹如一根导火线,能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心灵深处无限的创造因素。
三、合作共享,是构建灵动课堂的依托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而提出的,就是要克服“满堂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合作对象,合理地安排合作小组成员,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设计一些动态的、开放的、语文味儿很强的合作交流课题,真正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产生整体灵动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当然,自主、合作学习要达到有效的效果,教师必须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从而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共享的学习中,如双方都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四、丰富灵动,是构建灵动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教师许多发展的空间。
语文课堂教学,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完成教材内容的传授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灵动境界。如,在教学《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时,课文是一首诗歌,有四个写法相似的小节,内容是通过写周围事物发生变化而让人们知道这时候风来了。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帮课文创造第五节诗。学生会兴趣浓厚地参与到诗歌的创作中,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还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
总之,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奏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灵动乐章,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生本位的语文教学课堂。
在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师生观念,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和师生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学生的尊严几乎被抑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应有学生的尊严,不管学生的成绩是好是差,他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
在新的基础教育改革中纲要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从研究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教学。重要的就是,应该着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保证,因为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自由,而自由的学习是人本性的内在需求。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应该适时地充当学生活动的引导者,让学生走上前台,成为课堂的“主角”。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灵性的课堂。比如,在一次口语交际《XX,我想对你说》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很多学生说出了对教师的真心话。其中有一位平时很胆小的学生这样说:“老师,其实你的笑容很美丽。可是当你生气时,总是板着脸,严厉的目光让我感到很害怕。你能不能在你不高兴的时候,脸上也挂着笑容?”当时教师就向学生道了歉,并表示以后一定不板着脸,脸上永远挂着笑容。学生听了很满意,后来还记录在他的作文中。学生怎么敢指出教师的不足呢?这不就是因为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吗?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灵动想法吗?能大胆说出来吗?师生关系应该亦师亦友,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动态的、本真的学习效果。
二、融洽氛围,是构建灵动课堂的导火线
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合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向健全的人格发展,要时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如,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大多数学生读完了,还有个别学生没有读完,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他把书读完。在这种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再如,不少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之间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就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是大有益处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如果对于某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这种平和的气氛犹如一根导火线,能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心灵深处无限的创造因素。
三、合作共享,是构建灵动课堂的依托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就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而提出的,就是要克服“满堂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合作对象,合理地安排合作小组成员,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设计一些动态的、开放的、语文味儿很强的合作交流课题,真正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产生整体灵动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当然,自主、合作学习要达到有效的效果,教师必须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从而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共享的学习中,如双方都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四、丰富灵动,是构建灵动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教师许多发展的空间。
语文课堂教学,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完成教材内容的传授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灵动境界。如,在教学《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时,课文是一首诗歌,有四个写法相似的小节,内容是通过写周围事物发生变化而让人们知道这时候风来了。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帮课文创造第五节诗。学生会兴趣浓厚地参与到诗歌的创作中,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还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
总之,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奏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灵动乐章,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生本位的语文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