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平原,沃野千里。清晨,我们迎着和煦的春风,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吉林市东福集团所在地——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沸腾景象:复苏的田野里,随着拖拉机犁头前行,后面的黑土地慢慢扩大;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建设者正在忙碌;高大的温室里,繁花盛开,硕果累累,工人在给秧苗浇水、施肥……大荒地村民在村党委的领导下,众志成城,迈出了城镇化建设的坚实步伐。
扩建米业,调整布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走进东福米业总经理刘延峰的办公室,办公桌上一份精致的建设项目效果图特别显眼:在绿树红花环绕的厂区中央,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粮食加工企业。“这是东福米业年产20万吨精米加工移地技改扩建项目效果图。”刘延峰指着效果图说。
东福集团下属子公司——东福米业公司建于2000年,主要从事稻米加工,可年加工水稻80000吨。近年来,随着集团的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公司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加工量越来越大,原有的加工厂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为此,东福集团决定,投资1.5亿元,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年产20万吨精米加工移地技改扩建项目。
刘延峰介绍说,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810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4669平方米。今年10月,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利润总额3400万元,上缴税金700万元,可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安置200人就业。 精米加工移地技改扩建项目从节能、低碳、环保出发,向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最大化利用。
实现城镇化,产业是支撑,就业是关键。经过13年的努力,东福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米业加工、投资开发、温泉洗浴、有机农业、酒业制造、商砼生产、砂石开采、食品生产、小额贷款、牧业养殖、农机服务共12家子公司。大荒地全村1400名劳动力中,有1000多人在东福集团上班。
目前,城镇化建设在这里形成了以大荒地村为中心,向周边村屯辐射效应。“东福集团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作用,千方百计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尽量安置更多农民就业,就地实现城镇化。”刘延峰说:“我们在大荒地村5年规划中,按照城镇化科学、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工业园区和住宅区分离,住宅区分为农民集中安置区、老年公寓区、普通商住区和高档别墅区,预计3年内建成,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兴建农场,创新科技,推动农村信息化进程
坐在信息化管理农场办公室内,手中鼠标轻轻一点,大屏幕上立即显现出某地块稻田适时画面,下方文字标出该地块土质肥力、酸碱度、有害物残留等数据及日照、气温等信息;将患病鱼虾切片放在连接电脑的显微镜下,几分钟后就能收到远方专家的会诊意见……吉林市东福集团信息管理高科技农场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将使高科技农业生产技术在这里成为现实。
千百年来,人们印象中的农业生产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农业信息就是东家养什么西家也养什么的随大流……这些原始落后的理念和生产方式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步伐。为此,大荒地村党委书记、吉林市东福集团董事长刘延东果断提出“要让农村实现‘城镇化’,就要有工业化支撑、信息化管理,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高科技农场,提高农业科学管理水平。”
东福集团信息管理高科技农场依托卫星定位和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可以鉴定农作物生长状况、测定面积和产量、进行天气预报、农业病虫害等农业信息预测,还可以用于农场管理、土壤分析、灌溉和温度控制、新品种培育等。电脑控制系统能自动调节栽培室内的温度、光照、通风、施肥等,生产的农作物无污染,无公害,生产周期短,产量稳定,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不受季节、温度、光照、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大荒地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就是将信息化应用融入农村政务、商务和服务三大领域,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站,引入智慧农业新概念,改变农村主要依赖人工管理生产的常规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科学的整合应用。”刘延东说:“‘物质文明装口袋,精神文明装脑袋’, 信息管理高科技农场建成后,我们将发挥农民文化学校的作用,组织村民学习农业信息化知识,利用网络了解农业新技术和市场行情,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建设小镇,打造亮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轻轻打开两扇铁艺大门,一派欧式风情呈现在眼前:一座硕大的木鞋雕塑立于小镇入口处,郁金香花散发出来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音乐喷泉广场飘荡着舒缓的音乐,五彩斑斓的花卉在商场内展卖。远方,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稻田里,巨大的风车叶片迎着微风缓缓地转动着……小镇一派祥和、舒适。
东福集团发挥地热温泉和有机农业示范区资源优势,开发了以旅游、养生、保健为主题的养老新区。2013年,东福集团与香港中华国际商贸物流商会达成协议,在大荒地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田园风光温泉小镇,建设期为5年。一期项目包括学校、医院、体育场、高尔夫练习场、滑草场、温泉别墅、观光农业区等。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以五星标准,打造风格各异的风情酒店、大型游乐场、综合超市、乌拉古城风格的影视基地、特色商业街、大型农畜特产交易中心等。预计一期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外来人口2万人,使3万农村人口就地实现城镇化。
近年来,随着大荒地村环境治理和农民新居、老年公寓的建成,社会保障设施日趋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学校、医院、体育场等建设渐渐摆到村党委的日程上来。“2013年,我们同省内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兴办全市一流的学校、医院、体育场,让村民享受现代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刘延东说。
站在黑黝黝的田埂上,刘延东满怀信心地畅想未来:“下一步,我们将实施陆空联合发展战略,在建设田园风光温泉小镇,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利用吉林二台子机场闲置资源,启动对俄罗斯远东、韩国、日本、蒙古等国家的航空贸易和空港物流服务及3000米以下低空旅游娱乐项目,让大荒地走出中国,飞向世界。”
不知不觉间,已是夕阳西下。汽车飞奔在返程的路上,高大的温室、繁忙的工地、耕耘的田野快速向车后退去。极目远眺,杨柳依依,阡陌纵横,苍茫大地沐浴在橘红色的晚霞里,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田园诗画。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今天,敢为人先的大荒地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用勤劳的双手,掀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扩建米业,调整布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走进东福米业总经理刘延峰的办公室,办公桌上一份精致的建设项目效果图特别显眼:在绿树红花环绕的厂区中央,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粮食加工企业。“这是东福米业年产20万吨精米加工移地技改扩建项目效果图。”刘延峰指着效果图说。
东福集团下属子公司——东福米业公司建于2000年,主要从事稻米加工,可年加工水稻80000吨。近年来,随着集团的发展和农村土地流转,公司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加工量越来越大,原有的加工厂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为此,东福集团决定,投资1.5亿元,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年产20万吨精米加工移地技改扩建项目。
刘延峰介绍说,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810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4669平方米。今年10月,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利润总额3400万元,上缴税金700万元,可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安置200人就业。 精米加工移地技改扩建项目从节能、低碳、环保出发,向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最大化利用。
实现城镇化,产业是支撑,就业是关键。经过13年的努力,东福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米业加工、投资开发、温泉洗浴、有机农业、酒业制造、商砼生产、砂石开采、食品生产、小额贷款、牧业养殖、农机服务共12家子公司。大荒地全村1400名劳动力中,有1000多人在东福集团上班。
目前,城镇化建设在这里形成了以大荒地村为中心,向周边村屯辐射效应。“东福集团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作用,千方百计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尽量安置更多农民就业,就地实现城镇化。”刘延峰说:“我们在大荒地村5年规划中,按照城镇化科学、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工业园区和住宅区分离,住宅区分为农民集中安置区、老年公寓区、普通商住区和高档别墅区,预计3年内建成,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兴建农场,创新科技,推动农村信息化进程
坐在信息化管理农场办公室内,手中鼠标轻轻一点,大屏幕上立即显现出某地块稻田适时画面,下方文字标出该地块土质肥力、酸碱度、有害物残留等数据及日照、气温等信息;将患病鱼虾切片放在连接电脑的显微镜下,几分钟后就能收到远方专家的会诊意见……吉林市东福集团信息管理高科技农场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将使高科技农业生产技术在这里成为现实。
千百年来,人们印象中的农业生产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农业信息就是东家养什么西家也养什么的随大流……这些原始落后的理念和生产方式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步伐。为此,大荒地村党委书记、吉林市东福集团董事长刘延东果断提出“要让农村实现‘城镇化’,就要有工业化支撑、信息化管理,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高科技农场,提高农业科学管理水平。”
东福集团信息管理高科技农场依托卫星定位和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可以鉴定农作物生长状况、测定面积和产量、进行天气预报、农业病虫害等农业信息预测,还可以用于农场管理、土壤分析、灌溉和温度控制、新品种培育等。电脑控制系统能自动调节栽培室内的温度、光照、通风、施肥等,生产的农作物无污染,无公害,生产周期短,产量稳定,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不受季节、温度、光照、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大荒地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就是将信息化应用融入农村政务、商务和服务三大领域,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站,引入智慧农业新概念,改变农村主要依赖人工管理生产的常规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科学的整合应用。”刘延东说:“‘物质文明装口袋,精神文明装脑袋’, 信息管理高科技农场建成后,我们将发挥农民文化学校的作用,组织村民学习农业信息化知识,利用网络了解农业新技术和市场行情,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建设小镇,打造亮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轻轻打开两扇铁艺大门,一派欧式风情呈现在眼前:一座硕大的木鞋雕塑立于小镇入口处,郁金香花散发出来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音乐喷泉广场飘荡着舒缓的音乐,五彩斑斓的花卉在商场内展卖。远方,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稻田里,巨大的风车叶片迎着微风缓缓地转动着……小镇一派祥和、舒适。
东福集团发挥地热温泉和有机农业示范区资源优势,开发了以旅游、养生、保健为主题的养老新区。2013年,东福集团与香港中华国际商贸物流商会达成协议,在大荒地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田园风光温泉小镇,建设期为5年。一期项目包括学校、医院、体育场、高尔夫练习场、滑草场、温泉别墅、观光农业区等。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以五星标准,打造风格各异的风情酒店、大型游乐场、综合超市、乌拉古城风格的影视基地、特色商业街、大型农畜特产交易中心等。预计一期项目建成后,可吸纳外来人口2万人,使3万农村人口就地实现城镇化。
近年来,随着大荒地村环境治理和农民新居、老年公寓的建成,社会保障设施日趋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学校、医院、体育场等建设渐渐摆到村党委的日程上来。“2013年,我们同省内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兴办全市一流的学校、医院、体育场,让村民享受现代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刘延东说。
站在黑黝黝的田埂上,刘延东满怀信心地畅想未来:“下一步,我们将实施陆空联合发展战略,在建设田园风光温泉小镇,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利用吉林二台子机场闲置资源,启动对俄罗斯远东、韩国、日本、蒙古等国家的航空贸易和空港物流服务及3000米以下低空旅游娱乐项目,让大荒地走出中国,飞向世界。”
不知不觉间,已是夕阳西下。汽车飞奔在返程的路上,高大的温室、繁忙的工地、耕耘的田野快速向车后退去。极目远眺,杨柳依依,阡陌纵横,苍茫大地沐浴在橘红色的晚霞里,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田园诗画。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今天,敢为人先的大荒地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用勤劳的双手,掀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