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地理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目前中学地理出现了学生不愿学、不好学的状况。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地理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地理,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地理有趣、有用、值得学!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多年来,我正是本着这一原则,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教学进行前提出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新课程中,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必须为“学”服务。以学论教关注的是学生做什么。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参与热·隋、情感体验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学习的任务是真实的,而学生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教师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路。在教学进行前预先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生就会主动地使自己的学习与任务的预期要求看齐。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地质灾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特别是联系汶川大地震的情况,每位同学课下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地震的发生具有区域性吗?
(2)地震是否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可预测性?
(3)地震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地震的颁布范围。
(5)你认为地震的防御措施有哪些?
二、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问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问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
如我在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球公转运动的动画演示,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接着进行教师提问,让学生观察以上动画,思考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如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归纳能力;然后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轴的方向,昼夜半球的状况,培养学生对实物的观察能力。总之,通过观察实物、动画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提问、共同讨论、教师点评、小结。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充分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探究中不断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各项技能,达到了优化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多种方法组织教学,调换口味激发学生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关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如何获得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如在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节的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围绕“水土流失的形成和防治”这样一个主题,自主组织研究活动。在活动前,我将全班48名学生组成6个小组,各组推选出组长,并给他们两节课的时间。由组长带领大家制定出本组比较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途径、活动的地点和时间。经过努力,6个小组都很快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活动方案。有的小组课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有的小组则在有电脑的同学家中上网查询,还有的小组干脆“兵分两路”。一路上图书馆,一路上网……针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两节课在讨论中很快结束了,学生们个个胸有成竹,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十分明显。
五、发动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学生兴趣
发动学生自己动手,联系实际,适当组织课外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地图知识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重难点,但又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如何打好这一攻坚战?可以从其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就布置一道作业:学完这一章后,结合课本上“动物园导游图”和“某村平面图”,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这样,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引发兴趣,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学习态度认真而主动,而且会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疑难问题向老师提出,寻求支持,最终全面掌握地图知识,出色完成这一项作业。另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模型的制作(如简易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地形模型等),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明信片、邮票,结合教学让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气象观测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兴趣大增,更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六、加强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加强地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在教学进行前提出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新课程中,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必须为“学”服务。以学论教关注的是学生做什么。教师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参与热·隋、情感体验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学习的任务是真实的,而学生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教师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路。在教学进行前预先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生就会主动地使自己的学习与任务的预期要求看齐。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地质灾害》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特别是联系汶川大地震的情况,每位同学课下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地震的发生具有区域性吗?
(2)地震是否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可预测性?
(3)地震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地震的颁布范围。
(5)你认为地震的防御措施有哪些?
二、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问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问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
如我在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球公转运动的动画演示,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接着进行教师提问,让学生观察以上动画,思考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如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归纳能力;然后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轴的方向,昼夜半球的状况,培养学生对实物的观察能力。总之,通过观察实物、动画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提问、共同讨论、教师点评、小结。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充分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探究中不断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各项技能,达到了优化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多种方法组织教学,调换口味激发学生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关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如何获得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如在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节的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围绕“水土流失的形成和防治”这样一个主题,自主组织研究活动。在活动前,我将全班48名学生组成6个小组,各组推选出组长,并给他们两节课的时间。由组长带领大家制定出本组比较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途径、活动的地点和时间。经过努力,6个小组都很快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活动方案。有的小组课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有的小组则在有电脑的同学家中上网查询,还有的小组干脆“兵分两路”。一路上图书馆,一路上网……针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两节课在讨论中很快结束了,学生们个个胸有成竹,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十分明显。
五、发动学生自己动手,从实际需要引发学生兴趣
发动学生自己动手,联系实际,适当组织课外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地图知识一直是较为突出的重难点,但又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如何打好这一攻坚战?可以从其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就布置一道作业:学完这一章后,结合课本上“动物园导游图”和“某村平面图”,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这样,学生有了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会引发兴趣,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热情,学习态度认真而主动,而且会随时将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疑难问题向老师提出,寻求支持,最终全面掌握地图知识,出色完成这一项作业。另外,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模型的制作(如简易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模型、地形模型等),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明信片、邮票,结合教学让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气象观测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兴趣大增,更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六、加强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是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才能加强地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