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7~8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高校分会、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办,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协办的“环境与学前儿童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学前教育专业高校联谊会”在大理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97所高校、15所幼儿园、13家出版传媒机构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圍绕建设和维护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主题,会议从文化环境、政策环境、互动环境、电子环境和园所环境等多个视角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一、文化环境视角
相关专家围绕文化自尊、文化对人的发展、多元文化环境和文化认同等问题作了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认为在多元文化中保持文化自尊,有助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幼教工作者需要创立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课程,使幼儿从形式自信转变为内涵自信,从而树立起放眼世界博采众长的胸怀。西南大学李姗泽教授从个体发展、与世界的互动及个体生命价值三个角度阐述了文化的意义,指出儿童对所属群体文化符号的识别、了解、运用是其个体成长的必经之路。云南师范大学曹能秀教授从边疆地区的实证调查发现,多元文化生态环境有益于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如多元文化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习得与养成,有益于儿童多元文化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广州大学彭茜副教授则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幼儿文化认同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她认为,幼儿的文化认同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多元、多重的文化环境影响幼儿的文化认同,比如,绘本、电子产品、电影电视等对幼儿的文化认同都具有影响作用。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专家及代表就文化如何在课程中体现、如何借鉴国外著名幼教课程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提高课程设计上的文化意识,另一方面,要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提倡多元文化。除此之外,课程中的文化体现既可以从显性课程也可以从隐性课程入手,注重在一日生活的渗透。
二、政策环境视角
相关专家围绕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环境问题作了主旨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认为民办幼儿园需要根据政策环境与自身定位,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但新政策背景下非营利性民办园应是主流。对于西北贫困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问题,西北师范大学郑名教授认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更需要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当地大学提供支持服务,努力走城乡一体化、整体推进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天津师范大学梁慧娟副教授就学前教育立法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有效规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北京师范大学冯婉桢博士认为,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的城乡配置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国家应将更多的新增学前教育资源投入到县镇地区去。政府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比市场配置效率更低,亟待提高。
在随后的互动中,专家及代表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幼儿入园率与办学质量,如何应对资本的市场介入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入园率,政府的项目推动和财政补助应是最有效策略;教育责任区建设、教师培训机制创新等是有效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的策略。政府应尽快采取引导性措施,吸引更多的民办幼儿园转成非营利性幼儿园,以进一步缓解当前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
三、互动环境视角
相关专家围绕师幼互动过程中的儿童施动行为、教师评价行为、师幼互动特征和绘本教学与师幼互动等问题作了主旨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王小英教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将师幼互动中影响幼儿施动行为的因素分三类,并提出可通过注重幼儿的视角、减少时空限制、积极反思、转变态度等方法,提高师幼互动质量。广州大学叶平枝教授从教师评价行为入手所作的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在评价时情感投入较高、化解行为较多,因此建议教师在日常评价中注意情感因素,注重多作化解型评价。中华女子学院余珍有教授认为,幼儿有机会主动“要求发言或回答问题”和在应答时使用生产性交往策略是幼儿参与交往程度的重要指标。首都师范大学夏婧副教授从绘本教学分析入手,认为绘本教学中的师幼互动具有双主体主动性与成长性等特点,绘本教学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师幼互动理念的提升。
在随后的环节中,专家及与会代表围绕师幼互动过程中的儿童视角、教师情感投入和绘本教学与师幼互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互动过程,评价要努力做到人性化与智慧化,努力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评价可从点评幼儿的行为着手,再进行评价或追问,以此提高互动质量等。关于绘本教学与教师的师幼互动理念提升问题,大家认为,绘本教学的确是师幼互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引导幼儿猜测绘本作者创作意图、了解幼儿兴趣与已有经验、提升幼儿绘本阅读经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活动。
四、电子环境视角
相关专家围绕电子产品对儿童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教师信息素养等问题作了主旨报告。
西南大学李静教授指出,随着人类步入大智能时代,机器的广泛使用可能会阻碍儿童对真正知识的获得,这可能会弱化儿童感知力,淡化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儿童知识学习的碎片化、社会性发展的受阻等问题。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充分注意电子产品之类机器的正负面影响。沈阳师范大学秦旭芳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社会环境、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是导致信息技术被过度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丙成副研究员对当前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专家及与会代表针对幼儿园教师及幼儿信息素养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当前幼儿园教师媒介素养水平的确普遍较低,其中,如何避免信息技术的滥用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华东师范大学郭力平教授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到要马上制定具体的幼儿信息素养框架的合适时机。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研究远远不够,缺乏制定框架的实证性支持证据;另一方面,信息素养是否是幼儿期的重要学习内容仍需进一步探索。
五、园所环境视角
相关专家围绕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环境、区域环境和幼儿园的“空间”概念等问题作了主旨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王春燕教授基于教育人类学视角,提出了该学科视角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环境创设的三点启示:一是要注重隐秘空间,以提高户外活动空间的隐秘性与舒适感;二是要重整户外活动空间的规划,以提高户外活动空间的整体性与稳定感;三是可适当提高冒险系数,兼顾户外活动空间的安全感与挑战性。福建师范大学丁海东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游戏性缺失是当下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创设存在趋同化乃至雷同现象,对此,他提出,应追求区域环境创设的个性化;强调按主题创设的灵活性,注重活动材料的可操作性;凸显情境性问题的开放性;延伸至户外自然与空间等建议。南京师范大学郭良菁副教授引用意大利瑞吉欧马拉古齐的著述,指出幼儿园的“空间”中蕴含着很多活动机会和人际互动,因此幼儿园的“空间”对儿童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在随后的互动中,专家及与会代表围绕环境创设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虽不存在“应然”状态,但具有一些基本原则,优质的幼儿园环境应当是舒适的、儿童化的,能为幼儿提供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能让儿童主动参与其中,并勇于挑战自我。
圍绕建设和维护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主题,会议从文化环境、政策环境、互动环境、电子环境和园所环境等多个视角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一、文化环境视角
相关专家围绕文化自尊、文化对人的发展、多元文化环境和文化认同等问题作了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认为在多元文化中保持文化自尊,有助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幼教工作者需要创立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课程,使幼儿从形式自信转变为内涵自信,从而树立起放眼世界博采众长的胸怀。西南大学李姗泽教授从个体发展、与世界的互动及个体生命价值三个角度阐述了文化的意义,指出儿童对所属群体文化符号的识别、了解、运用是其个体成长的必经之路。云南师范大学曹能秀教授从边疆地区的实证调查发现,多元文化生态环境有益于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如多元文化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习得与养成,有益于儿童多元文化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等。广州大学彭茜副教授则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幼儿文化认同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她认为,幼儿的文化认同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多元、多重的文化环境影响幼儿的文化认同,比如,绘本、电子产品、电影电视等对幼儿的文化认同都具有影响作用。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专家及代表就文化如何在课程中体现、如何借鉴国外著名幼教课程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提高课程设计上的文化意识,另一方面,要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提倡多元文化。除此之外,课程中的文化体现既可以从显性课程也可以从隐性课程入手,注重在一日生活的渗透。
二、政策环境视角
相关专家围绕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环境问题作了主旨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认为民办幼儿园需要根据政策环境与自身定位,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但新政策背景下非营利性民办园应是主流。对于西北贫困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问题,西北师范大学郑名教授认为,教育质量的提升更需要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当地大学提供支持服务,努力走城乡一体化、整体推进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天津师范大学梁慧娟副教授就学前教育立法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有效规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北京师范大学冯婉桢博士认为,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的城乡配置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国家应将更多的新增学前教育资源投入到县镇地区去。政府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比市场配置效率更低,亟待提高。
在随后的互动中,专家及代表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幼儿入园率与办学质量,如何应对资本的市场介入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入园率,政府的项目推动和财政补助应是最有效策略;教育责任区建设、教师培训机制创新等是有效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的策略。政府应尽快采取引导性措施,吸引更多的民办幼儿园转成非营利性幼儿园,以进一步缓解当前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
三、互动环境视角
相关专家围绕师幼互动过程中的儿童施动行为、教师评价行为、师幼互动特征和绘本教学与师幼互动等问题作了主旨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王小英教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将师幼互动中影响幼儿施动行为的因素分三类,并提出可通过注重幼儿的视角、减少时空限制、积极反思、转变态度等方法,提高师幼互动质量。广州大学叶平枝教授从教师评价行为入手所作的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在评价时情感投入较高、化解行为较多,因此建议教师在日常评价中注意情感因素,注重多作化解型评价。中华女子学院余珍有教授认为,幼儿有机会主动“要求发言或回答问题”和在应答时使用生产性交往策略是幼儿参与交往程度的重要指标。首都师范大学夏婧副教授从绘本教学分析入手,认为绘本教学中的师幼互动具有双主体主动性与成长性等特点,绘本教学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师幼互动理念的提升。
在随后的环节中,专家及与会代表围绕师幼互动过程中的儿童视角、教师情感投入和绘本教学与师幼互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互动过程,评价要努力做到人性化与智慧化,努力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评价可从点评幼儿的行为着手,再进行评价或追问,以此提高互动质量等。关于绘本教学与教师的师幼互动理念提升问题,大家认为,绘本教学的确是师幼互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引导幼儿猜测绘本作者创作意图、了解幼儿兴趣与已有经验、提升幼儿绘本阅读经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活动。
四、电子环境视角
相关专家围绕电子产品对儿童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教师信息素养等问题作了主旨报告。
西南大学李静教授指出,随着人类步入大智能时代,机器的广泛使用可能会阻碍儿童对真正知识的获得,这可能会弱化儿童感知力,淡化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儿童知识学习的碎片化、社会性发展的受阻等问题。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充分注意电子产品之类机器的正负面影响。沈阳师范大学秦旭芳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社会环境、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是导致信息技术被过度使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丙成副研究员对当前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专家及与会代表针对幼儿园教师及幼儿信息素养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当前幼儿园教师媒介素养水平的确普遍较低,其中,如何避免信息技术的滥用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华东师范大学郭力平教授认为,目前我国还没有到要马上制定具体的幼儿信息素养框架的合适时机。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研究远远不够,缺乏制定框架的实证性支持证据;另一方面,信息素养是否是幼儿期的重要学习内容仍需进一步探索。
五、园所环境视角
相关专家围绕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环境、区域环境和幼儿园的“空间”概念等问题作了主旨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王春燕教授基于教育人类学视角,提出了该学科视角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环境创设的三点启示:一是要注重隐秘空间,以提高户外活动空间的隐秘性与舒适感;二是要重整户外活动空间的规划,以提高户外活动空间的整体性与稳定感;三是可适当提高冒险系数,兼顾户外活动空间的安全感与挑战性。福建师范大学丁海东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游戏性缺失是当下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创设存在趋同化乃至雷同现象,对此,他提出,应追求区域环境创设的个性化;强调按主题创设的灵活性,注重活动材料的可操作性;凸显情境性问题的开放性;延伸至户外自然与空间等建议。南京师范大学郭良菁副教授引用意大利瑞吉欧马拉古齐的著述,指出幼儿园的“空间”中蕴含着很多活动机会和人际互动,因此幼儿园的“空间”对儿童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在随后的互动中,专家及与会代表围绕环境创设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虽不存在“应然”状态,但具有一些基本原则,优质的幼儿园环境应当是舒适的、儿童化的,能为幼儿提供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能让儿童主动参与其中,并勇于挑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