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蔻镇书吧今天座无虚席,原来是“新”访客来了,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师生们正围绕着它开读书沙龙呢。为什么“新”字打引号?因为这本书你说它新吧,写成都快七十年了;说它旧吧,很多同学以前从来没听说过,最近才在书店里看到它。哎……到底它是谁呢?
豆蔻镇新访客
迟佳老师:同学们,如果给你们一个机会了解七十年前同龄人的生活,你最想知道什么?
芊芊:我想知道七十年前的小孩儿有什么玩具,他们玩什么游戏呢?
心田:我知道他们不会有电视机,更不可能有电脑,会不会连电灯也没有?他们晚上是不是很无聊?
小颖:那时候小孩儿上课学什么?他们作业多吗?
……
迟佳老师:看来同学们对那个时代的一切都很好奇,我也是。今天我们有机会了解这一切。《小哥儿俩》这本书写成于七十年前,书中人物就和同学们差不多大。你们都很想知道那时候的小孩儿怎么生活的?那么,现在我们就去《小哥儿俩》里找答案吧。
特别来宾
《小哥儿俩》是凌叔华的作品。提起凌叔华,大家都很陌生,可是提起她的同学冰心,大家绝对熟悉。是的,凌叔华与冰心是同龄人,她俩是燕京大学(今天的北京大学)的同学。冰心奶奶为我们写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凌叔华奶奶虽然并不以儿童文学家的身份名留青史,但她的《小哥儿俩》完全称得上是儿童文学佳作,跟冰心奶奶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
凌叔华出身于贵族大家庭,她从小就开始学画画,后来她的国画作品得到很高的评价。她写了很多篇小说,又当过大学老师,在当时是与冰心齐名的才女。《小哥儿俩》写成于1930年,原本有9篇,出版的时候出版社请她又增加了几篇,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
《小哥儿俩》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观察身边儿童而创作的。凌叔华说:“书里的小人儿都是常在我心窝上的安琪儿,有两三个可以说是我追忆儿时的写意画。”身为画家的凌叔华,写作风格也带有她的画风,清净、淡远、令人回味。《小哥儿俩》里面的故事,就像是一幅幅写意画。孩子美丽善良的童心以及大人们对这童心的忽视,构成了小说的主题:大人看来司空见惯的小事,却不知道在孩子的心里激起了多大的波澜!
七嘴八舌
迟老师说这么多,都不如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评论家说,凌奶奶的立场站在儿童这一边。她把小孩儿做的事,小孩儿心里的想法原原本本描写下来。身为成年人,迟老师没有发言权。还是请大家说说看,评论家的话究竟对不对。
小颖:虽然书里的小孩儿来自七十年前,但是他们心里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比如《小哥儿俩》这篇,大乖、二乖心爱的八哥被野猫吃了,他俩本来一心想着报仇,可是最后看到野猫生了一窝小猫,报仇的想法立刻抛到了九霄云外。
芊芊:是的,大乖和二乖第一次见到八哥,他俩完全被八哥迷住了,好吃的春卷也忘了,好玩的玩具也忘了。俩小孩儿琢磨着当八哥的老师,又是准备黑板又是准备讲义。哈哈,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也是这么当真的。
迟佳老师:作为一个大人,看你们做的事,有时候感觉可笑。多大事儿啊,值得这么认真对待?现在看来我想错了,还是凌奶奶更懂你们。我最喜欢《搬家》这一篇,要搬家了,在枝儿心里分量最重的是一只大花鸡和一匣子鸡蛋,妈妈不允许带走,于是枝儿把它们郑重地托付给了邻居四婆,你听枝儿是怎样介绍这些鸡蛋的。
“这些蛋上都叫阿三写了名字,这是大哥哥,这是大姐姐,这是二姐,三姐,四姐,阿三说只要一只公鸡就够了,别的都要母鸡,母鸡会下蛋。”枝儿很有趣地一个个指着说,“这孵出来的一点小的鸡,下多小的蛋儿呵?我知道,就是那回吃的小鸽子蛋吧?”
心田:对呀,给鸡蛋取名字,这就是我们才会做的事。我养过一只小鸡宝宝,可惜它没长大。假如我的鸡宝宝长大了,我也一定不舍得吃掉它。
小颖:还有《凤凰》这篇,现在我懂了,枝儿遇到了坏人,差一点就被拐骗了。可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小姑娘,她根本不知道人家骗她,她满脑子都是美好的幻想。
迟老师:是的,她很单纯,就像你们一样。读《小哥儿俩》这本书,就像是听一位充满着童心童趣的大朋友和你讲她的故事。凌叔华的语言静美、斯文、清浅、悠远,正适合坐在暖暖的阳光下静静地聆听。凌叔华讲给我们的仿佛是不加刻意修饰的生活本身,是我们都经历过的成长中的喜乐与悲伤。语言虽然平淡,却有深意。有几篇故事仿佛没有结尾,要调动你的人生经验才能完成阅读,一切交给你自己去想象、去回答……
读读写写
豆蔻镇书吧今天的读书沙龙活动结束了,小伙伴们意犹未尽,关于这位“新访客”,他们还有很多话想说。
《搬家》读后感
韩芊陌
在《小哥儿俩》这本书里,我最喜欢《搬家》这一篇。凌叔华奶奶讲述的故事,就像是发生在我的生活中,我好像就是《搬家》里的枝儿。
文章里说,原本住在乡下的枝儿要和她的家人一起搬到北京去了,妈妈却不让枝儿带走她心爱的大花鸡和鸡蛋。怎么办呢?枝儿决定把鸡和鸡蛋送给四婆。四婆最疼爱枝儿,枝儿也相信她!
晚上,四婆请枝儿一家吃饭了,她做了红烧鱼,一盘鸡,枝儿的姐姐阿乙说那盘鸡就是枝儿送给她的大花鸡。枝儿听说大花鸡被杀了,就大哭了起来,饭也不吃了。大花鸡是不是真的被杀了做菜吃了呢?我的心一直悬着,可是作者却没有告诉我们答案……
我小的时候,也养过小鸡,小鸡死的时候,我心里难过极了!就像是失去了一个朋友。看着小鸡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帮助不了我的朋友,大人们也都不关心小鸡的死活。我真不愿意枝儿的鸡被四婆杀掉!大花鸡也是枝儿的朋友啊!四婆那么善良,那么了解枝儿,怎么会杀掉大花鸡呢!
《小哥俩儿》读后感
孙心田
《小哥儿俩》讲述了一个让人心生温暖的故事,故事的内容一波三折,深深地吸引了我:小哥儿俩得到了一只小八哥。小八哥来到他们家里,成了他们的最爱。他们甚至要教它念书,和它睡觉。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他们的一次外出中,小八哥被野猫吃了。小哥儿俩十分愤怒,发誓要给小八哥报仇,打死大野猫。谁知,当小哥儿俩找到野猫的窝时,他们却看到了大猫生的一群又可怜又可爱的小猫。读到这时,我真担心小哥儿俩会一怒之下把大猫小猫都打死,但没有想到,小哥儿俩忘记了打野猫,给了小猫一个温暖的家。我觉得,如果我是小哥儿俩中的一个,我也会这样做的!
虽然小哥儿俩没有替八哥报仇,但我仍然觉得他们很有爱心,很善良。八哥被吃了,的确很可怜,但即使打死野猫也于事无补,只会让那一群小猫变成孤儿。
我希望人们都能像小哥儿俩那样富有爱心,同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爱护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也许它们像野猫一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那只是它们的本性,不能成为我们杀死它们的理由!我们小区也有很多野猫,它们几乎每年都要生好几只小猫。生得不少,死的速度也很快。据说,猫的寿命最少有九年,而我们小区的野猫由于遭到人们残害,寿命还不到两年。两年的生命,太短暂了!那些残忍的居民们,你们难道没有一点爱心吗?当它们偷吃东西的时候,你们可不可以给它们放吃的,而不是拿刀、药把它们杀死,也不是拿热水把它们烫死。难道你们连故事中的小哥儿俩都不如吗?当我看见有人打这些野猫,好像他们在打自己。我希望所有人能宽容这些小猫,对它们好一点。
《小蛤蟆》读后感
黄颖韬
《小蛤蟆》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讲的是一只小蛤蟆听妈妈的介绍和小蜜蜂的讲述,对“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羡慕人的生活,希望自己也能修炼成人,于是它趁妈妈没注意,满怀希望地来到了“人的王国”。但人并没有它所想象得那么厉害,连它平时随随便便就吃掉的蚊子,都害怕得不得了。从此,小蛤蟆再也不羡慕人了。
我喜欢小蛤蟆,因为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小蛤蟆知道自己出家门有被人踩的危险,但它一定要离开安全的家,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其次,小蛤蟆不依赖妈妈想靠自己成长的观念,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母蛤蟆认为小蛤蟆不能离开家一步时,小蛤蟆反驳道:“可是妈妈老是不让我出窝走走,天天只能吃死了臭了的东西,吃得我差不多要吐。”还有,小蛤蟆不轻信别人的话,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事物的品质也是很好的。比如,刚开始妈妈说:“人比什么都伟大。”但到最后小蛤蟆亲眼看到了,蚊子咬人那么容易,人见了小蛤蟆也吓得直躲,就不信妈妈的话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有一个问题:人,真的像小蛤蟆看到的那样吗?小蛤蟆真的了解人了吗?我觉得小蛤蟆只看到了个别人的表现,它不应该轻易下结论。勇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当然很好,但不能以偏概全,眼见不一定为实呀!
(责任编辑 刘予珠)
豆蔻镇新访客
迟佳老师:同学们,如果给你们一个机会了解七十年前同龄人的生活,你最想知道什么?
芊芊:我想知道七十年前的小孩儿有什么玩具,他们玩什么游戏呢?
心田:我知道他们不会有电视机,更不可能有电脑,会不会连电灯也没有?他们晚上是不是很无聊?
小颖:那时候小孩儿上课学什么?他们作业多吗?
……
迟佳老师:看来同学们对那个时代的一切都很好奇,我也是。今天我们有机会了解这一切。《小哥儿俩》这本书写成于七十年前,书中人物就和同学们差不多大。你们都很想知道那时候的小孩儿怎么生活的?那么,现在我们就去《小哥儿俩》里找答案吧。
特别来宾
《小哥儿俩》是凌叔华的作品。提起凌叔华,大家都很陌生,可是提起她的同学冰心,大家绝对熟悉。是的,凌叔华与冰心是同龄人,她俩是燕京大学(今天的北京大学)的同学。冰心奶奶为我们写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凌叔华奶奶虽然并不以儿童文学家的身份名留青史,但她的《小哥儿俩》完全称得上是儿童文学佳作,跟冰心奶奶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
凌叔华出身于贵族大家庭,她从小就开始学画画,后来她的国画作品得到很高的评价。她写了很多篇小说,又当过大学老师,在当时是与冰心齐名的才女。《小哥儿俩》写成于1930年,原本有9篇,出版的时候出版社请她又增加了几篇,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
《小哥儿俩》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观察身边儿童而创作的。凌叔华说:“书里的小人儿都是常在我心窝上的安琪儿,有两三个可以说是我追忆儿时的写意画。”身为画家的凌叔华,写作风格也带有她的画风,清净、淡远、令人回味。《小哥儿俩》里面的故事,就像是一幅幅写意画。孩子美丽善良的童心以及大人们对这童心的忽视,构成了小说的主题:大人看来司空见惯的小事,却不知道在孩子的心里激起了多大的波澜!
七嘴八舌
迟老师说这么多,都不如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评论家说,凌奶奶的立场站在儿童这一边。她把小孩儿做的事,小孩儿心里的想法原原本本描写下来。身为成年人,迟老师没有发言权。还是请大家说说看,评论家的话究竟对不对。
小颖:虽然书里的小孩儿来自七十年前,但是他们心里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比如《小哥儿俩》这篇,大乖、二乖心爱的八哥被野猫吃了,他俩本来一心想着报仇,可是最后看到野猫生了一窝小猫,报仇的想法立刻抛到了九霄云外。
芊芊:是的,大乖和二乖第一次见到八哥,他俩完全被八哥迷住了,好吃的春卷也忘了,好玩的玩具也忘了。俩小孩儿琢磨着当八哥的老师,又是准备黑板又是准备讲义。哈哈,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也是这么当真的。
迟佳老师:作为一个大人,看你们做的事,有时候感觉可笑。多大事儿啊,值得这么认真对待?现在看来我想错了,还是凌奶奶更懂你们。我最喜欢《搬家》这一篇,要搬家了,在枝儿心里分量最重的是一只大花鸡和一匣子鸡蛋,妈妈不允许带走,于是枝儿把它们郑重地托付给了邻居四婆,你听枝儿是怎样介绍这些鸡蛋的。
“这些蛋上都叫阿三写了名字,这是大哥哥,这是大姐姐,这是二姐,三姐,四姐,阿三说只要一只公鸡就够了,别的都要母鸡,母鸡会下蛋。”枝儿很有趣地一个个指着说,“这孵出来的一点小的鸡,下多小的蛋儿呵?我知道,就是那回吃的小鸽子蛋吧?”
心田:对呀,给鸡蛋取名字,这就是我们才会做的事。我养过一只小鸡宝宝,可惜它没长大。假如我的鸡宝宝长大了,我也一定不舍得吃掉它。
小颖:还有《凤凰》这篇,现在我懂了,枝儿遇到了坏人,差一点就被拐骗了。可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小姑娘,她根本不知道人家骗她,她满脑子都是美好的幻想。
迟老师:是的,她很单纯,就像你们一样。读《小哥儿俩》这本书,就像是听一位充满着童心童趣的大朋友和你讲她的故事。凌叔华的语言静美、斯文、清浅、悠远,正适合坐在暖暖的阳光下静静地聆听。凌叔华讲给我们的仿佛是不加刻意修饰的生活本身,是我们都经历过的成长中的喜乐与悲伤。语言虽然平淡,却有深意。有几篇故事仿佛没有结尾,要调动你的人生经验才能完成阅读,一切交给你自己去想象、去回答……
读读写写
豆蔻镇书吧今天的读书沙龙活动结束了,小伙伴们意犹未尽,关于这位“新访客”,他们还有很多话想说。
《搬家》读后感
韩芊陌
在《小哥儿俩》这本书里,我最喜欢《搬家》这一篇。凌叔华奶奶讲述的故事,就像是发生在我的生活中,我好像就是《搬家》里的枝儿。
文章里说,原本住在乡下的枝儿要和她的家人一起搬到北京去了,妈妈却不让枝儿带走她心爱的大花鸡和鸡蛋。怎么办呢?枝儿决定把鸡和鸡蛋送给四婆。四婆最疼爱枝儿,枝儿也相信她!
晚上,四婆请枝儿一家吃饭了,她做了红烧鱼,一盘鸡,枝儿的姐姐阿乙说那盘鸡就是枝儿送给她的大花鸡。枝儿听说大花鸡被杀了,就大哭了起来,饭也不吃了。大花鸡是不是真的被杀了做菜吃了呢?我的心一直悬着,可是作者却没有告诉我们答案……
我小的时候,也养过小鸡,小鸡死的时候,我心里难过极了!就像是失去了一个朋友。看着小鸡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帮助不了我的朋友,大人们也都不关心小鸡的死活。我真不愿意枝儿的鸡被四婆杀掉!大花鸡也是枝儿的朋友啊!四婆那么善良,那么了解枝儿,怎么会杀掉大花鸡呢!
《小哥俩儿》读后感
孙心田
《小哥儿俩》讲述了一个让人心生温暖的故事,故事的内容一波三折,深深地吸引了我:小哥儿俩得到了一只小八哥。小八哥来到他们家里,成了他们的最爱。他们甚至要教它念书,和它睡觉。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他们的一次外出中,小八哥被野猫吃了。小哥儿俩十分愤怒,发誓要给小八哥报仇,打死大野猫。谁知,当小哥儿俩找到野猫的窝时,他们却看到了大猫生的一群又可怜又可爱的小猫。读到这时,我真担心小哥儿俩会一怒之下把大猫小猫都打死,但没有想到,小哥儿俩忘记了打野猫,给了小猫一个温暖的家。我觉得,如果我是小哥儿俩中的一个,我也会这样做的!
虽然小哥儿俩没有替八哥报仇,但我仍然觉得他们很有爱心,很善良。八哥被吃了,的确很可怜,但即使打死野猫也于事无补,只会让那一群小猫变成孤儿。
我希望人们都能像小哥儿俩那样富有爱心,同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爱护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也许它们像野猫一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那只是它们的本性,不能成为我们杀死它们的理由!我们小区也有很多野猫,它们几乎每年都要生好几只小猫。生得不少,死的速度也很快。据说,猫的寿命最少有九年,而我们小区的野猫由于遭到人们残害,寿命还不到两年。两年的生命,太短暂了!那些残忍的居民们,你们难道没有一点爱心吗?当它们偷吃东西的时候,你们可不可以给它们放吃的,而不是拿刀、药把它们杀死,也不是拿热水把它们烫死。难道你们连故事中的小哥儿俩都不如吗?当我看见有人打这些野猫,好像他们在打自己。我希望所有人能宽容这些小猫,对它们好一点。
《小蛤蟆》读后感
黄颖韬
《小蛤蟆》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讲的是一只小蛤蟆听妈妈的介绍和小蜜蜂的讲述,对“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羡慕人的生活,希望自己也能修炼成人,于是它趁妈妈没注意,满怀希望地来到了“人的王国”。但人并没有它所想象得那么厉害,连它平时随随便便就吃掉的蚊子,都害怕得不得了。从此,小蛤蟆再也不羡慕人了。
我喜欢小蛤蟆,因为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小蛤蟆知道自己出家门有被人踩的危险,但它一定要离开安全的家,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其次,小蛤蟆不依赖妈妈想靠自己成长的观念,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母蛤蟆认为小蛤蟆不能离开家一步时,小蛤蟆反驳道:“可是妈妈老是不让我出窝走走,天天只能吃死了臭了的东西,吃得我差不多要吐。”还有,小蛤蟆不轻信别人的话,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事物的品质也是很好的。比如,刚开始妈妈说:“人比什么都伟大。”但到最后小蛤蟆亲眼看到了,蚊子咬人那么容易,人见了小蛤蟆也吓得直躲,就不信妈妈的话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有一个问题:人,真的像小蛤蟆看到的那样吗?小蛤蟆真的了解人了吗?我觉得小蛤蟆只看到了个别人的表现,它不应该轻易下结论。勇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当然很好,但不能以偏概全,眼见不一定为实呀!
(责任编辑 刘予珠)